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皇族内阁 溥仪退位时 大清朝的12名铁帽子王的态度如何

导语:清朝的十二个铁帽子王,有8个是宗室近支的开国功臣,有4个是后来添加的,其中雍正添了一个,慈禧添了仨。但不管是老的铁帽子王,还是后来新加的。到了晚清时,都歇菜了。八旗子弟整体堕落,这些小王爷们也不例外。当然,溥仪要退位时,这些小王爷都是坚决反对的。当然要反对啊,皇帝退位后,他们头顶的王爷的帽子就丢了。可是,反对归反对。也只能是口头上

清朝的十二个铁帽子王,有8个是宗室近支的开国功臣,有4个是后来添加的,其中雍正添了一个,慈禧添了仨。

但不管是老的铁帽子王,还是后来新加的。到了晚清时,都歇菜了。八旗子弟整体堕落,这些小王爷们也不例外。

当然,溥仪要退位时,这些小王爷都是坚决反对的。当然要反对啊,皇帝退位后,他们头顶的王爷的帽子就丢了。

可是,反对归反对。也只能是口头上而已。论实力,这些纨绔子弟早就没了他们祖宗的那点能耐。

众所周知,逼迫清帝退位的是袁世凯。而袁世凯之所以逼迫清帝退位,是与南方的革命党早就暗度陈仓,达成了共识:袁世凯结束满清,开启共和,大家就推举袁世凯做第一任大总统。

革命党为什么要假借袁世凯之手完成自己的使命呢?

很简单,因为当时的整个天下,只有袁世凯拥有这个实力。袁世凯的实力,就是他手中紧握的六镇北洋兵。

这些北洋兵,是袁世凯用德式的方法训练而成的,配备的装备也先进,战斗力很强。

在清廷八旗兵、绿营兵都已变成废物的情况下,袁世凯的这六镇北洋兵,是唯一能打的。

但尽管如此,清廷的小王爷们还是不同意溥仪退位。

于是,袁世凯就使用了一点手段。他让心腹大将段祺瑞牵头,联合正在武昌前线镇压革命军的那些将领们,发了一个声明,告诉清廷:如果皇帝不退位,将士们就难以管束了,随时面临兵变的危险。

这是明目张胆的威胁。

顺便,革命党也推波助澜,派出了刺客,专门刺杀那些阻止清帝退位的老顽固。有人出门就被炸弹炸死了。

大家知道,那些清廷的小王爷们过惯了富贵日子,贪生怕死,胆小如鼠,前有段祺瑞的恫吓,后来又有革命党暗杀的恐吓。他们就屈服了,不敢再反对溥仪退位。

而在此之前,袁世凯早就说服了隆裕太后同意再清帝退位诏书上签字。于是,溥仪因此顺利退位。

铁帽子王应该是清代最出名的爵位了,按照清代的制度,皇族宗室子弟的爵位需要逐代降爵,就是每过一代就降爵一级,不能代代相传。

但是铁帽子王是不用降爵的,其爵位世袭罔替,并且即便是后代袭爵之人犯罪,也只是治个人之罪,该爵位是不会被废除,而是交由其他兄弟或侄子袭爵。

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清朝的爵位制度并不是特别的完善和清楚,直到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借着给多尔衮平反的机会,才正式在制度上明确了铁帽子王。

有清一代,共计封了十二个铁帽子王,其中前八个是功封,后四个是恩封。

功封的八个亲王和郡王:

和硕礼亲王:代善

代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清初“四大贝勒”之一,在努尔哈赤长在褚英被赐死后,代善成为努尔哈赤默认的首选继承人。

但是由于代善虐待前妻所生的两个儿子岳托和硕托,再加之代善与父亲努尔哈赤的第四位大妃阿巴亥有私情,最后被努尔哈赤废除了储君之位。

在努尔哈赤死后,代善与其子岳托拥立皇八子皇太极即位,因有拥戴之功,在皇太极称帝之后便晋封代善为和硕礼亲王。不过由于代善贵为长兄,皇太极后期对他非常压制,代善只能长期赋闲在家。

皇太极死后,豪格与与多尔衮争帝位,最后在代善的主持下拥立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位,为清朝和平完成政权交接立下了悍马公里。

顺治五年代善病逝,代善死后,他的儿子满达海被改封为和硕巽亲王,后来传到代善的孙子杰书手中时又变成了和硕康亲王。乾隆四十三年恢复其后人礼亲王封号。礼亲王世爵共传10世,共15人袭爵,3人被夺爵。

清亡时,当时的礼亲王叫世铎,担任任皇族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对时局没啥大影响,

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

济尔哈朗努尔哈赤的侄子,也是所有亲王中唯一非帝王直系子孙。

顺治初年与多尔衮同为摄政王,他与多尔衮共同被称为“叔王”,顺治十二年去世。其后人曾该封为”和硕简亲王,乾隆年间四十三年恢复郑亲王封号。

郑亲王世爵共传10世,17人袭爵,其中5人被夺爵。清朝最后一位郑亲王叫昭煦,这时一个纯粹的败家子,他对于大清的贡献一点都没有,反而还将家产挥霍一空后去盗挖自家祖坟,真是奇葩至极。

和硕睿亲王:多尔衮

多尔衮努尔哈赤十四子,皇太极称帝后晋封为睿亲王。皇太极死后,他与侄子豪格争帝位,最后同意拥立福临即位。

清兵入关后,他的成为从“叔父摄政王”一路变成“皇叔父摄政王”,最后乃至“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多尔衮在出猎时死于喀剌城,死后追封清成宗。由于多尔衮无子,清廷就将多尔衮弟弟多铎的第五子多尔博过继给多尔衮袭爵。

不过多尔衮死后不久就被清算,多尔博也被废爵归宗。到乾隆四十三恢复多尔衮睿亲王爵位,继续让多尔博后人袭爵。

睿亲王世爵共传11世,除去追封的,共8人袭爵。清廷灭亡时,当时的睿亲王是魁斌,此人也是没有实权,只挂着个镶白旗满洲都统的职务,对局势没啥影响。

和硕豫亲王:多铎

多铎是努尔哈赤十五子,也是多尔衮同胞幼弟,皇太极称帝后豫亲王。清军入关后,他率军南下,灭南明弘光政权。顺治六年多铎因天花病逝,在多尔衮死后,他的后人被降封为信郡王。

到乾隆四十三年恢复豫亲王封号,豫亲王世爵共传9世,13人袭爵,其中2人被夺爵。清朝灭亡时,当时的豫亲王是懋林,对时局没啥影响。

和硕肃亲王:豪格

豪格是皇太极长子,在父亲皇太极称帝后被封为和硕肃亲王。后因与多尔衮争帝位而被陷害,削官夺爵,死于狱中。顺治八年福临亲政后为长兄昭雪,恢复豪格肃亲王封号。肃亲王世爵共传9世,10人袭爵。

清朝灭亡时,当时的肃亲王是善耆,他是宗社党骨干成员,曾拒绝在清帝退位诏书上签字,清亡后他逃至旅顺,两次发起满蒙独立运动,均以失败告终。日本侵华时臭名昭着的汉奸川岛芳子就是她的女儿。

和硕庄亲王:硕塞

硕塞皇太极五子,最初的封号是和硕承泽亲王,死后其后人被改封为庄亲王。但是庄亲王爵位只在硕塞后人中传递了一代人,硕塞长子博果铎袭爵,但是博果铎死后,由于膝下无子,雍正皇帝就命自己的兄弟胤禄过继袭爵。

不过虽然博果铎无子,但他还有兄弟,可雍正皇帝偏偏让自己的兄弟袭爵。有人说这可能是康熙的想法,但最后庄亲王爵位被收归到康熙皇帝一脉。

庄亲王一支共传8世,11人袭爵,其中2人被夺爵。清亡时,当时的庄亲王是载功,对时局无影响。

多罗克勤郡王:岳托

岳托努尔哈赤之孙,礼亲王代善长子,自幼随父祖征战,皇太极称帝后被封为成亲王,但因性格狂妄傲慢,两度被降为贝子。

崇德三年,岳托病逝军中,皇太极追封其为克勤郡王,乾隆四十三年诏享太庙。克勤郡王世爵共传13世,17人袭爵,其中3人被夺爵。

清亡时,当时的克勤郡王叫晏森,对政局无影响。在清亡后他迅速把家底败光,甚至当起了人力车夫。

多罗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努尔哈赤曾孙,代善之孙,善第三子萨哈璘之子。他一生屡建战功,追封颖亲王。顺治五年改封顺承郡王,顺治九年去世。顺承郡王世爵共传10世,15人袭爵,其中3人被夺爵。

清亡时,当时在位的顺承郡王是讷勒赫,任正白旗满洲都统,对时局无影响。

除了上述这八位功封铁帽子王以外,在雍正朝、同治朝、光绪朝,清廷又恩封了四位亲王,分别是:

和硕怡亲王:胤祥

和硕恭亲王:奕欣

和硕醇亲王:奕譞

和硕庆亲王:奕匡

在这四位恩封铁帽子王中,怡亲王爵位是在清朝中期获封的,传到清末时,当时的怡亲王毓麒已经没有什么权势了。

而当时的恭亲王溥伟、醇亲王载沣,庆亲王奕匡由于封爵交晚,势力还是比较强大的,其中恭亲王溥伟与肃亲王善耆都是总社党员,反对南北议和,拒绝清帝退位,清亡后也都与日本人勾结,从事了许多卖国行为。

载沣则是末代皇帝溥仪的亲爹,辛亥革命爆发时他正担任摄政王,最初时他也是反对与南方议和,后来由于指挥不动新军,被迫辞去了摄政王一职。

清亡后,载沣先是迁居天津闭门不出,九一八事变后他曾短暂前往东北,但在拒绝日本人劝降后返回关内。

1949年1月,傅作义在北平起义,北平和平解放,载沣将醇王府贡献给人民政府以作公用。到1951年初,载沣病故。

至于庆亲王奕匡,作为最晚一个获封铁帽子王的人,他在清末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在辛亥革命爆发后,他直接表示同意清帝退位,只要能够保住自己家产就行。

清亡后奕匡迁居天津,到1917年他在天津病逝。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丘处机简介 「乔琪乔」丘处机是谁 武功如何 丘处机简介及怎么死的下一篇:日本人搞中国女人 「日本人搞中国女人」王融简介 南北朝齐文学家竟陵八友之一王融生平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