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安徽合肥:地名故事 | 肥西地名中的「 ”郢”「 ”圩”及其他

导语:安徽合肥:地名故事|“迎”“卫”等以下肥西地名文字资料由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打开肥西地图,你可以看见很多以「 ”郢”命名的村庄,诸如「 ”张大郢”「 ”王小郢”「 ”祠堂郢”「 ”槽坊郢”……这成为地处「 ”吴头楚尾”的肥西一个

安徽合肥:地名故事|“迎”“卫”等以下肥西地名文字资料由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打开肥西地图,你可以看见很多以「 ”郢”命名的村庄,诸如「 ”张大郢”「 ”王小郢”「 ”祠堂郢”「 ”槽坊郢”……这成为地处「 ”吴头楚尾”的肥西一个区域特色。 郢,来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一一郢都。楚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建国于商朝末年。 楚国以「 ”郢都”名其国都,郢都却是几经迁徒的,先后位于丹阳、郢、陈、寿春等地。据《楚居》记载,楚武王迁都至「 ”免”后,由于人口发展很快,城区不能容纳,武王就在「 ”免”城附近的「 ”疆浧”填湖围垦,来扩展城区居住地。「 ”疆浧”原来有水,所以字从水作「 ”浧”;填湖后成为陆地,就从「 ”阝”,写成「 ”郢”了。所以「 ”郢”字前身来源于「 ”浧”。到了楚考烈王二十二年,最后迁都于江准之间的寿春,就是今天的安微省寿县。 楚国灭亡后,楚国遗民故国情深,为了纪念故国,就把自己所居住的地方也称为「 ”郢”。后来,随着人口迁移,不同姓氏的民众来到一块地方择地始居,就用其姓氏加「 ”郢”来称呼;后来还有一些使用具有标志性的地形、建筑物加「 ”郢”来命名的。民众口称村庄,也往往称作「 ”郢子”。 肥西有不少地方使用「 ”圩”作为地名的,诸如莲花圩、柳湾圩、沙滩联圩、刘老圩、张老圩、周老圩、唐五房圩……这里的「 ”圩”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沿湖沿河低洼区防水护田而筑的堤坝。一种则指村居,同「 ”围子”、围绕村庄的用土石筑成障碍物,或挖掘深壕宽沟,围在里面的村庄就叫作「 ”坪”了。 肥西地处巢湖西岸,有派河、丰乐河流经境内。沿湖沿河过去多为低滩注地,先民为了垦殖田亩,在岸边多修筑圩提,阻挡洪水。据《宋史・叶衡传》:「 ”合肥濒湖圩田四十里。”又据《合肥县志》记载:合肥有圩八十多个,其中今属肥西的就有:杨家圩、徐家圩、白露圩、莲花圩、临岗圩、阮家圩、沙滩圩、义成圩、杨坡圩等三十多个,还有众多的小圩口。清末至民国的150年间,沿湖围滩又建成东安、五合、幸福、大兴等圩口。新中国成立后,历年开展水利建设,组织联圩工程,将众多小圩口连成一体,成为防洪能力大大增强的万亩大圩。 作为居住地的「 ”圩子”,一般始于晚晴时期淮军兴起之后。作为淮军故里,肥西地区走出了一大批淮军将土,经过平吴剿捻功成名就之后,这些准军将领功纷纷荣归故里,衣锦还乡。他们利用战功封赏或掠夺、搜刮来的财富,在家乡兴土木、建庄园、购田地、置产业。由此,肥西各地建成了众多各式各样、规模不一的庄园、圩堡,从而形成肥西独特的淮军圩堡群。至今仍然保留基本格局、规模较大的圩堡就有刘老圩、张老圩、张新圩、周老圩、唐五房圩、蟠龙墩圩子、鸽子笼圩子、刘五房圩子、叶大圩子、王家圩子……这些圩堡大多建筑在丘陵地带的两冲之中,或山地的两山夹坳之间,以保证水源充足。圩子一般外环深壕,内砌石墙,四角建有碉堡,与外通行利用吊桥,圩子的防御功能堪称古城池的翻版。也有部分圩堡建在旱地,无外壕,则称为「 ”早圩子”。当然,也有不少并非准军起家的富户豪强,也修建同一类型的圩子。 圩堡内的建筑形式,则汇集了中国传统建筑学上的精华,体现了江淮民居特色。一般建有正厅、客厅、堂楼,内设书房、小姐楼、起居室,以及花园、菜园、库房和兵勇、仆人住房等上百十间,建造精细,雕梁画栋,花园则仿苏扬园林建筑,少数还有西式建筑设备。位于柿树岗乡的唐五房圩中,就保存有一座「 ”走马转心楼”。 虽然年代久远,这些圩堡群原先的建筑物大多毁灭或损坏严重,但基本保持了原先圩子的建筑格局,少量存留建筑物尚能还原原貌。加之近年来对李鸿章、刘铭传、张树声等人在中国近代史上作用的重新认识,这些既富有地方人文特色,又具有自然特色的圩堡群,是对当地旅游资源的重要补充,是一项有待于切实加以保护和着力开发的财富。 来源:合肥民政 运营:束文杰 编辑:束文杰 制作:町甽融媒体工作室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东陵大盗孙殿英盗墓 从慈禧墓中掘走30多车财宝下一篇:球蟒 盘点宠物球蟒罕见的变异现象 香蕉球蟒一条价值60万元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