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治世者 务以厚德为根 仁心为本

导语:治天下者,以德为本,以仁为本。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作为千古圣贤的孔子一生除了学问渊博,思想过人之外,还极为眷顾苍生,忧国忧民。 他主张的为政者要有仁心厚德的这种思想,可谓历久弥新,震古烁今。 一、 有一年,子

治天下者,以德为本,以仁为本。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作为千古圣贤的孔子一生除了学问渊博,思想过人之外,还极为眷顾苍生,忧国忧民。 他主张的为政者要有仁心厚德的这种思想,可谓历久弥新,震古烁今。 一、 有一年,子夏被派到莒父去做地方官,临走之前,他专门去拜访老师,向孔子请教说:「 ”请问,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地方呢?” 孔子热情地对子夏说:「 ”治理地方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可是,只要抓住了根本,也就很简单了”。 孔子向子夏交代了应该注意的一些事后,又再三叮嘱说:「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夏表示一定要照老师的教导去做,就告别孔子上任去了。 《道德经》中言:治大国,若烹小鲜。就是说治理国家就像烹小鱼一样,应该遵循一道一道的工序来,时间不到,火候不到,鱼是做不熟的。 孔子无疑是一位大智者,他深知治理国家应遵守一个循序渐进的规律。 如果急功近利,单纯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如果目光短浅,贪图眼前小利,不讲长远利益,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 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治世是一个渐行渐进的过程,切忌急于求成。 二、 况钟,字伯律,明朝人,况钟在苏州任知府时,直接减轻官粮,实行折征的办法减轻百姓负担。 同时,整肃吏治,端正风气,注意清理冤狱,为民申冤。 他排了一个日程表,每天勘问一个县的案,周而复始,从不间断,在刚到任的八个月中,就清理了1500多件案子。 经他审理的案子,无论大小,都能基本做到百姓不叫冤,土豪不敢再为非作歹。 除此之外,他还做了兴修水利,创办学校,推荐贤才等好事。 况钟任职十三年间,获得了百姓的广泛拥戴和赞誉,最后,况钟积劳成疾,病逝于苏州任上。 唐朝的魏征一生以敢直言劝谏而流芳百世,他曾向唐太宗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给唐太宗的奏疏有十一件。 一生的谏诤多达「 ”数十万余言”,而他提的这些建议唐太宗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他二人的君臣关系千百年来被传为美谈,二人和群臣一起开启了贞观之治,使得大唐的国力蒸蒸日上。 举直错诸枉,愿意把直的东西放到弯曲的东西上面,弯曲的东西就自然变直了。 也可以引申为人才选准用好了,就能促进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反之,则会加速国家民族的腐朽灭亡。 所以说执政者的素质如何,对于德政的实施关系很大。 孔子认为要举贤任能,要选举一些品行正直的人来推行德政。 诸葛亮也在《出师表》中说国家要兴盛就必须「 ”亲贤臣,远小人”。 治世要任用刚正不阿的人,才能维护正义,才能服众,才能赢得民心,才能实现国家的河清海晏,繁荣昌盛。 三、 有一天,季康子问孔子:「 ”可以让子路,子贡,冉求他们三人治理政事吗?” 孔子回答说:「 ”子路勇敢果断,子贡学问通达,思想灵活,善于变通,冉求多才多艺,他们都可以啊”。 这三个人性格,禀赋,才能多么不同啊,而且关键是他们又都有各自的缺点:子路有勇无谋,子贡喜欢议论别人,冉求有点沉湎技艺,但是孔子认为他们都照样可以去治理政事。 这就是孔子,如此的懂人性,如此能包容别人的缺点。 他明白人都不会十全十美,最重要的是根据一个人的优点找到与之相应的合适职位,然后任其把长处发挥到极致,这就是用人如器,扬长避短。 治世需要丰富的心灵,需要胸怀坦荡,心底无私的伯乐去做到「 ”不拘一格降人才”,才能使一个国家呈现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盛世景象。 治世者,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务以厚德为根,仁心为本,舍私取义,俯仰无愧于良知,不为扬名于世,只求留得清气满乾坤。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夜郎古国 探寻夜郎古国遗址之谜 揭秘夜郎古国传说下一篇:民国才女唐瑛让儿子学画画 丈夫气得离婚:那是把儿子往火坑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