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一把彼得大帝的刺刀 杀败土耳其、降伏波斯 刺穿了四百年时空

导语:四百年前,打败土耳其并征服波斯的彼得大帝的刺刀被刺穿。空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在人们的印象里,日本军队最痴迷于白刃战,在热兵器时代仍然妄想刺刀决胜;在诺门坎战役和太平洋战场上,日本士兵端着刺刀,如飞蛾扑火般冲向

四百年前,打败土耳其并征服波斯的彼得大帝的刺刀被刺穿。空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在人们的印象里,日本军队最痴迷于白刃战,在热兵器时代仍然妄想刺刀决胜;在诺门坎战役和太平洋战场上,日本士兵端着刺刀,如飞蛾扑火般冲向对方炙热火网的脑残行为已经成了人们的笑谈。 然而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出现以前,刺刀突击的威力是绝不能低估的;在日俄战争的弓长岭之战中,弹药耗尽的的日军第二师团12000人以夜间刺刀突击的战法,以少胜多,击溃了俄军17000守军;黑沟台会战中,为了救出濒临绝境的秋山好古的骑兵第一旅团,立见尚文中将率第八师团一万余人,发动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白刃突击,生生杀开了一条血路。  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刺刀在关键时刻仍然能发挥决定性作用。2004年,20名英军士兵被100余名什叶派武装分子包围,很快就打光子弹,陷入绝境;英军指挥官率领士兵断然发起刺刀突击,结果以亡命着称的35名极端武装分子死于刺刀下,其余溃逃,而英军仅少数部分士兵受伤。英军能绝处逢生,就是依靠那种敢于刺刀见红的气势和无畏精神,而这种精神是军队最需要的。  其实,世界上最推崇刺刀战的是俄国军队,因为战斗民族最引以为傲的,就是无所畏惧的勇气,进入热兵器时代后,他们也没有放弃对刺刀的执着,从彼得大帝时代直到现在。着名的普列奥布拉仁斯基团是彼得大帝的近卫团,而他们的军歌《普列奥布拉仁斯基团进行曲》中唱到:「 ”三棱刺刀诉说骄傲,不息旋律歌唱荣光……”可见那时,三棱军刺已经为俄军所钟爱。 俄国名将苏沃洛夫元帅对刺刀的偏爱更是到达了极致,他经常鼓励士兵们说:「 ”勇士们!敌人在 你们面前发抖……敌人虽然也和你们一样有双手,但他们不会像咱俄国人这样使用刺刀 ……” 在那个冷热兵器混用的时代,苏沃洛夫更信任刺刀,他说:「 ”弹会上当,刺刀不会上当。子弹是笨蛋,刺刀是好汉!”。 在第六次俄土战争中,苏沃洛夫就率领俄军在雷姆尼克战役中用刺刀击败了奥斯曼大军。 1789年9月21日夜,两万五千名俄奥联军偷渡雷姆纳河,向十万土耳其军队发起进攻;当时俄军使用的燧发枪口径杂乱质量低劣,准确性很差,又由于天降大雨,已经无法可靠击发了,而土军却装备了性能先进的英制褐贝斯步枪;在装备和人数都居于劣势的情况下,俄军发起了刺刀冲锋,双方激战达12小时,土军遭重创,放弃阵地溃逃,伤亡、溺毙者达1万余人,而俄军仅死44人,伤300余人,真是越不怕死的越不容易死。  1812年拿破仑侵俄,在博罗季诺战役中,法军装备远胜俄国,俄军能依仗的只有勇气和刺刀,坚守拉耶夫斯基炮台的俄军经过一日激战后,仅剩92人。法军突入后,俄军用刺刀甚至火炮通条进行了最后的战斗,正是在这次战斗中,利哈乔夫师长喊出了那句着名的口号:「 ”我们身后就是莫斯科!” 俄军使用的枪刺虽然钢材质量低劣,但因为采用了三棱设计、螺丝刀式的平口刀尖,因而特别坚固,在俄罗斯的严寒中也不会折断,而且创口极难愈合,这些特点使俄国几百年来始终难以割舍对多棱军刺的热情。 1812年10月31日,俄土战争中的英雄,科特利亚列夫斯基将军指挥俄军利用暗夜掩护渡过阿拉斯河,偷袭了波斯太子阿巴斯指挥的波斯军队,结果在俄军突如其来的猛烈打击下,波斯军队军队损失惨重,全面崩溃。英国顾问克里斯蒂和威廉蒙蒂斯组织了坚决抵抗,但无济于事,他们双双阵亡。 此战,波斯人阵亡一万人,而俄军仅阵亡一百二十四名士兵和三名军官。俄军随后猛攻了英国工程师修建的连科兰要塞。由于要塞十分坚固,得到英法援助的波斯守军枪械精良,而俄军的M1808式燧发枪还没有普遍列装。 俄军经过五天血战仍无法攻克,最后用大量炸药爆破才取得成功。俄军损失惨重,士兵伤亡了三分之二,统帅科特利亚列夫斯基也在最后的冲锋中头部受重伤,濒临死亡。 攻入要塞的俄军因惨重伤亡而杀红了眼,在最后的短兵相接中,俄军的白刃战优势彻底碾压了对手,他们暴怒地用刺刀杀死了要塞中残存的4000名波斯士兵。 19世纪中期,后膛步枪和定装弹药在英法等先进国家的广泛装备,战场火力密度较以往大大增加,冷兵器加速退出,然而俄国人仍然执着于刺刀。除了民族气质外,更主要的原因是俄国于军工水平长期落后,步枪性能长期不如欧洲同类装备,只能依赖刺刀。 在17世纪和18世纪早期,沙俄自造步枪质量很差,子弹打出去往往做布朗运动,毫无准头可言,这种火枪只能在远东欺负满清,连奥斯曼土耳其的装备都不如。所以那时俄军步枪很多是从不同国家进口的,口径都很不统一。直到到1715年,沙俄的M1715燧发枪才终于统一了19.8mm口径。然而因制造水平低下,自产枪支不能完全满足军队需要,仍不能摆脱进口依赖,到拿破仑战争时期,俄军枪支型号还很杂乱,有许多法国M1777、英国布朗贝斯之类不同口径的火枪。 后来俄军模仿西方技术,造出了M1808式燧发枪,但有些复杂的钢制部件还不能制造,只能用黄铜代替。  19世纪30年代,火帽逐渐开始替代燧石。但工业基础落后的沙俄无法量产火帽,直到1845才列装M1845式火帽步枪。而同时期德国已经装备了德莱塞后装线膛针发枪,英国列装了布伦瑞克线膛枪。克里米亚战争中,装备M1845滑膛枪的俄军被英法联军的线膛步枪打得一败涂地。 为了赶上西方的后装线膛潮流,俄国请美国枪械设计师博尔丹为他们设计一款后装线膛枪,博尔丹根据俄国军工当时的制造加工能力设计了一款活门式后膛闭锁的后装线膛枪,就是博尔丹1型。  但俄军对这款步枪并不满意,到了1870年,因活门闭锁而使操作变得复杂不可靠的博尔丹1型被采用旋转栓动技术的博尔丹2型取代,博尔丹还为俄军开发了专门的10.7×58mmR全金属定装弹,至此俄军才才真正拥有了一款和欧洲没有代差的步枪。  然而仅仅十年后,跨时代的筒仓式无烟火药连珠步枪问世,法国首先装备了采用这种技术的勒贝尔步枪,随后德国的弹仓式M1888也诞生了,感到自家博尔丹又落后了的沙俄请来了比利时设计师里昂·纳甘与本国陆军上校 谢尔盖·莫辛共同开发了7.62x54mmR无烟火药的莫辛·纳甘,再次追平了与欧洲的差距。 由于当时西方国家已经普遍为步枪换装可拆卸的剑形刺刀,俄国也意识到了其三棱军刺只能捅刺不能劈削,而且相对于剑形刺刀缺乏韧性易折断的局限,所以也想改进。但俄国钢材质量差,无法批量生产合格的剑形刺刀,于是他们的改进走向了另一个方向,就是再加一条棱,从三棱变成四棱,使之更加坚固。这样做符合俄国人的性格,这与后来他们说的:「 ”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发RPG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发!”是一个逻辑。 俄国在博尔丹2型上使用四棱军刺,莫辛纳甘步枪也继承了这种军刺。然而在日俄战争中,一向对自己的白刃战水平非常自信的俄军却在与日本人的对刺中落入下风。本来,莫辛纳甘1891无论是枪长还是刺刀长度都优于日军的30式步枪,而且俄国人高大威猛,所以他们自信地认为近战中要五个日本兵才能打得过一个俄国兵。可是弓长岭和黑台沟两战,却颠覆了这种看法。对此,俄国人认为,刺刀对决不占优势的重要原因是日本人装备了30式刺刀,于是他们也打算改进,然而还未来得及实施,一战和革命就接连爆发了,面临诸多重大问题的俄国已经顾不上一把刺刀了。而后来斯大林对四棱刺刀的喜欢,使任何替换它的想法都失去了可能。 二战结束后,苏军换装半自动步枪,四棱军刺再一次赫然出现在现代化的SKS枪管上,至此,这把军刺已经在彼得大帝的注视下,伴随着《普列奥布拉仁斯基团进行曲》穿越了四百年的时空,随后,它的荣耀又在中国军队里延续了四十年。  1962年端着三棱军刺的解放军,把挥舞牛腿弯刀的廓尔喀阿四捅了个落花流水,这也是这把军刺在退出历史舞台前闪现出的最后一道寒光。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历史上的“楚郡”真的存在吗下一篇:张姓的由来 张姓起源和来历:创造了弓箭的人获得张姓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