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陈炯明简介 陈炯明为什么叛变 陈炯明简介

导语:陈炯明出生于1878年,中华民-国时期广东军领袖,一生坚持主张联省自治,以和平协商的方式统一中国。提到陈炯明,就必须得提到孙中山。据记载,陈炯明说他一生中最遗憾的事就是背叛孙中山,而且在孙中山逝世前两人的误会也没有解开。那陈炯明为什么叛变呢?下

陈炯明出生于1878年,中华民-国时期广东军领袖,一生坚持主张联省自治,以和平协商的方式统一中国。提到陈炯明,就必须得提到孙中山。据记载,陈炯明说他一生中最遗憾的事就是背叛孙中山,而且在孙中山逝世前两人的误会也没有解开。那陈炯明为什么叛变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陈炯明为什么叛变

陈炯明说他一生最遗憾的事就是背叛孙中山,而且在孙中山临终时并没有见到孙中山的最后一面,两人之间的误会也并没有解开,真的着实令人遗憾。正是由于陈炯明叛变使得北伐功亏一篑,下面来看一下陈炯明叛变的过程。

民-国11年陈炯明的叛变并不是一时起意,而是种种恩怨不满的累积,都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陈炯明与总统以及胡汉民之间的恩怨由来已久。总理主张北伐,以武力统一中国,而陈炯明则主张效仿美国的民-主宪政,二人在政见上出现了严重的分歧。不久总理就下令允许陈炯明辞去粤军总司令与广东省省长的职务。总理离开广东去往韶关,在韶关誓师北伐,之后就全心全意投入到北伐的事业当中去了。6月1日,胡汉民被留守在韶关大本营,而总理率领卫士回到广州,不曾想就出事了,16日陈炯明率领部队攻击了观音山。

14日时有人就检举了陈炯明说陈炯明可能会叛变,总理的之这个消息时还有点不相信对部下说不能听信谣言,不然自己先乱了阵脚会影响大局。15日就拿到了陈炯明的叛变证据,不久陈炯明就炮轰了观音山。

陈炯明叛变之后总理一度的派人和他说只要他愿意诚心的悔过,那一切都可以既往不咎,只要陈炯明写悔-过-书,检讨自己的错误,但是陈炯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拒绝写悔-过-书,所以陈炯明与孙中山二人关系一直没有缓和。

陈炯明的叛变影响了总理整个北伐的进程,可以说使得北伐功亏一篑。陈炯明的叛变可以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因为他与总理以及胡汉民之间关系不合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日积月累的一些情绪以及矛盾最终导致了叛变。但陈炯明为什么叛变并不是一两个因素导致的,是有很多原因综合导致陈炯明最后走上道路。

首先陈炯明是一个极具英雄主义心理的人,他希望在所有人眼中他都是了不起的,在南洋的华侨也都非常的追捧他,而且他在广东的势力也非常的大,他总想做一个领袖不愿意屈居人下。这也是非常好理解的,尤其是总理辞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之后胡汉民又复任了广东都督,陈炯明都气愤的出走香港了,他这样的心性想是很难一辈子在人之下的。

其次吴佩孚与赵恒锡对陈炯明的蛊惑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一般的军阀心目中,陈炯明拥有很大的名气甚至是在总理的名气之上。至少在广东,总理的力量是虚有的,但是陈炯明拥有的军队力量确实实打实的,所以二人就联系上了陈炯明希望他能赞成省自治,阻止总理的北伐计划,最重要的是承诺他假如全国统一将拥护他做领袖,这一点刚好说到了陈炯明的心坎上,随即一拍即合。

其次是陈炯明自己的封建思想,陈炯明出生在偏僻的地方,从小就见识不广,满脑子的封建思想,把广东当做了自己的天下。

陈炯明简介

中文名:陈炯明

外文名:CHEN CHIUNG MING

别名:陈竞存

籍贯:广东海丰白町乡

出生地:广东省惠州府海丰县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国籍:中国

出生年月:1878年1月13日

星座:魔羯座

去世年月:1933年9月29日

职业:政治家粤军将领

毕业院校:广东法政学堂

政党:国民党

代表作品:《中国统一刍议》

主要成就:倡导联省自治

陈炯明生于1878年1月,卒于1933年9月。广东海丰人,粤系军事将领,中国-军事家。光绪二十四年中秀才。光绪三十二年就读于广东法政学堂,光绪三十四年以成绩优等毕业。宣统元年被推选为广东咨议局议员。参加过辛亥革命及着名的黄花岗起义,黄花岗之役中为敢死队第四队队长,谋炸广东水师提督未中。

武昌起义后,陈到东江组织民军起义,11月19日广东光复后,任广东副都督,后为代理都督。1912年4月,任广东总绥靖经畧,后任广东护军使。1913年6月继任广东都督。7月18日宣布广东独立讨袁。后其属下师长苏慎初炮轰都督府,自立为临时都督,陈逃往香港、新加坡。1915年12月,回到东江一带,组织民军起义,翌年在惠州附近成立广东共和军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袁死,黎元洪出任总统后,陈交出兵权,被授予“定威将军”称号。后到上海,参加孙中山发起的护-法运动。11月21日朱庆澜任陈为省长亲军司令。12月2日,孙中山任陈为“援闽”粤军总司会,经10个月奋战,打败了福建督军李厚基所部,占领闽西南20多个县。这时,陈炯明除整军经武外,又致力“刷新政治”,创办《闽星半周刊》、《闽星日刊》,提倡“新文化”,以响应“五四”运动后新思潮的传播。

1920年8月,奉孙中山之命回师广东,10月28日攻克广州。孙中山任陈为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1921年4月,非常国会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陈反对孙中山任职,不参加就职典礼。孙任非常大总统后,任陈为陆军部总长兼内务部总长,并说服陈加入国民党。孙中山致力于北伐,打-倒军阀,统一全国,建立民-主共和国。而陈则力主“保境息民”、“联省自治”,鼓吹建立“联省自治政府”。由于这些干系,便发展成为反对孙中山北伐、统一全中国的反革命联盟。

1922年3月,孙中山决定改道北伐,大本营迁粤。4月21日,孙中山下令免去陈的广东省长、粤军总司令及内务部总长三职,保留其陆军部总长一职。陈炯明离广州赴惠州。孙中山回到广州,令北伐军包括粤军第一师均由三水经清远开赴韶关一带集中。6月13日,陈炯明密下对孙中山的总攻击令。16日凌晨,围攻孙中山的总统府和住处粤秀楼,以大-炮进行轰击。孙事先得到消息,登上永丰舰,率海军讨逆,并电令北伐军回师靖乱。8月9日,北伐军回师失利,孙赴上海。翌年1月4日,孙中山通电讨陈,组成东、西两路军,16日克广州。陈通电下野,退居香港。1925年2月和10月,革命军举行第一次和第二次东征,彻底打垮陈炯明军余部,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1922年6月陈炯明与孙中山因护-法运动而合作,又因政见分岐而决裂。陈炯明主张先在广东搞好民-主宪政,仿照美国,建立与欧美民-主国家相仿的联邦政制,逐步走向全国和平统一,这个主张,史称 “联省自治”;孙中山不同意陈炯明的主张,他主张「中央集权」,要以武力「北伐」来统一中国,以便自己夺取政权。1922年3月21日,陈炯明的亲信、负责为北伐军在后方筹划的粤军参谋长邓铿从香港公干回省,在广九车站突然遇刺,两天后身亡。国民党官史一向说邓铿是被陈炯明暗杀的,然而,陈派及驻穗美、英两国领事馆都认为,刺杀邓铿,是孙派国民党人所为。邓铿之死,对孙陈间本来就脆弱不堪的关系,可以说是致命一击。4月9日,孙中山让廖仲恺转告陈炯明:一、陈炯明参加北伐,二、筹措500万元的军费。陈炯明无法接受孙的条件,遂被罢黜。4月下旬,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孙中山与奉、皖军阀一直有秘密接洽,结成三角同盟。孙中山深感这是联合奉、皖军阀,夹击直系的千载良机,必须立即出兵策应,但出乎意料的是,直奉开战,仅及一周,奉军便被吴佩孚击败,狼狈退回关外,南北夹击直系的计划,化为泡影。但南方的北伐,却如弦上之箭,不得不发了。5月8日,孙中山委任陈炯明的部下叶举为粤桂边督办,以示对粤军的信任。5月9日,孙中山在韶关大誓三军,旌麾北指,“出师宗旨,在树立真正之共和,扫除积年政治上之黑暗与罪恶,俾国家统一,民治发达”。然而叶举并不领情,5月20日,他率领六十多营粤军,突然开入省城。粤军虽然打着迎陈复职的旗号,但内部已经开始分化。一派要求陈炯明马上回省,恢复所有职务,镇摄大局;另一派则不满陈炯明对孙中山的态度过于软弱,希望由叶举来领导粤军,与孙中山彻底决裂,如果陈炯明不同意,就请他出洋,或者继续留在惠州休养。5月31日,上海《申报》的一篇文章,透露了粤军内部的分歧:“现在陈之部曲,亦分两派,一主张陈氏即速回省,则大局立定;一主张陈氏不可造次,俟解决完妥后,始可返省。”陈炯明则在惠州隐居。各界吁请陈炯明回省的函电,铺天盖地,见诸报端;前往劝驾的使者,车水马龙,络绎不绝。甚至连陈独秀也到了惠州,劝陈炯明不如加入共-产-党,领导华南地区的革命。

1925年10月10日,美洲致公党改组为中国致公党,推举陈炯明为总理,唐继尧为副总理。1933年9月22日,陈病逝于香港。1934年4月3日归葬于惠州西湖。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元朝有多强大 为何空前的蒙元帝国如此短命下一篇:有一件宝贝叫麈尾 正仓院中发现实物 破解了它失传的千古谜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