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到底给韩信什么样的封赏 才能让他心满意足 从此不怨恨不谋反

导语:最后会给韩信什么样的奖励,让他满意。从现在开始,他不会怨恨,也不会反抗。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地看一看它们。韩信之死,并不冤枉,他自己至少要负一半责任。 韩信是一个缺乏基本的政治智商的人。我们暂不说「 ”飞鸟尽,良弓藏”,

最后会给韩信什么样的奖励,让他满意。从现在开始,他不会怨恨,也不会反抗。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地看一看它们。

韩信之死,并不冤枉,他自己至少要负一半责任。 韩信是一个缺乏基本的政治智商的人。我们暂不说「 ”飞鸟尽,良弓藏”,也不说功高震主之类的话。单从他称病不朝,与百官不和,藐视朝廷,就已经埋下祸根。 韩信拜大将 当然,韩信被杀的直接原因,还是他勾结陈旭谋反,甚至组织家将要控制都城。 韩信抱怨不满,心生怨恨,乃至谋反的根源就是认为自己功高,对封赏不满。退一步讲,刘邦到底要给韩信怎样的封赏,才能够让他心满意足,不怨恨不谋反呢? 1、韩信到底想要何封赏? 关于这一点,韩信自己或许并没有想清楚,或许是不敢说。我们不妨在此分析、猜想一下。 第一种可能,封韩信做丞相,这种可能几乎为零。 因为韩信没兴趣,也做不来,刘邦也不会给。 汉朝建立之初,最大的官职莫过于丞相,刘邦毫不犹豫地将丞相之位留给了萧何,根本没考虑过韩信,甚至连张良、陈平都不在考虑之列。 因为刘邦认为西汉开国,萧何的功劳是第一位的。他镇守关中后方,安抚百姓,掌管军需后勤,制定方略,对楚汉之争的胜利立下首功。 再者,韩信对丞相之位,并不感兴趣,作为武将出身的他,对律令、户口、郡县的管理并不在行。当年,刘邦入咸阳,接手秦国这一切图书、户籍、律令的人是萧何。 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韩信丝毫没有显露出希望位列三公的想法。 韩信或许并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封赏,裂土封王显然不满足他的最终期望。 戎马一生的韩信 第二种可能,封韩信为太尉。 太尉是掌管军事的最高长官,这显然符合韩信的特质,推测也是韩信最希望要的。 然而,形势已变,刘邦已经不再信任他,不可能把最高军事长官交给他。而且,刘邦见惯了楚汉之争时诸侯并立的乱象。作为新开国的皇帝,他只希望把军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而且,像韩信这种功高震主的军事统帅,一直都是被主公所疑忌的。 这时候,狡猾的刘邦打了一个马虎眼。在西汉建立之初,朝廷除了设立丞相这样的最高长官之外,太尉这样的军事长官,并不是常设的。也就是说,没有人可以长期稳定地担任太尉。 韩信自己也很清楚,位列三公,深知无望,所以他终日唉声叹气,心怀不满,这种怨气一直在心底沉积。 2、封韩信为王,已是上限 刘邦建国称帝后,如何构建这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是首要问题。当时,摆在刘邦面前的两种选择:一是恢复周朝开始实行的分封制,二是承袭秦朝创立的三公九卿制。 刘邦、萧何、韩信的塑像 分封制已经弊端显尽,它直接导致了春秋战国,诸侯并起,满地相王,刘邦不可能开历史倒车,他绝不允许大汉天下存在许多的国中之国。所以,刘邦承袭了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并根据实际情况,加入了一些改革的成分。 刘邦建国之初,在地方行政管理上,没有采用单纯的郡县制,而是采用了郡国交错结合的方式。他封了八个异姓王,其中,就有为大汉开国立下赫赫战功的韩信。 刘邦塑像 一开始,韩信被封为齐王,后来又改封为楚王。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韩信的齐王,是他要挟刘邦封的,并非刘邦心甘情愿。刘邦忌惮韩信,曾经两次夺去他的兵权。 封韩信为王,已经是刘邦想给的、最多只能给到的封赏,这已经是上限,也是刘邦的底线。 但是很快,刘邦就开始反悔,借钟离昧的事情,捉了韩信,除了他「 ”王”的封号,贬为「 ”淮阴侯”。刘邦不只是对韩信封王开始反悔,他对其他异姓王都先后展开了迫害,最终,八个异姓王没有一个善终。 封诸侯为王,本来就是他建国之初稳定各方势力的权宜之计,韬晦之策。 需要说明的是,西汉的「 ”王”,远远无法跟战国时的「 ”王”相比,战国的「 ”王”是诸侯国君,而西汉的「 ”王”只是个分管地方的职务,虽然享受封地的租税,但比不过京城的实权之职。 3、贬为淮阴侯,被逼谋反 大汉开国,韩信功劳第一,只是自以为。在刘邦的心里,他早已在功劳簿上对众人做了排名。 《汉书·卷十六》记载:汉兴自秦二世元年之秋,楚陈之岁,初以沛公总帅雄俊,三年然后西灭秦,立汉王之号,五年东克项羽,即皇帝位。八载而天下乃平,始论功而定封。讫十二年,侯者百四十有三人。 实际上,刘邦封了145个列侯,排第一的非萧何莫属,被韩信一向瞧不起的周勃排第4,曾经杀猪卖肉,同样被韩信鄙视的樊哙排第5,灌婴排第9,韩信自己排21。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 ”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 ”生乃与哙等为伍!” 韩信对封王尚且不满,何况被贬为淮阴侯,还是一个排行21的侯爵。怨恨在他心底积累多年,他终于找到了一个谋反的机会。 韩信塑像 韩信的谋反,一半是刘邦怀疑、打压所逼,一半是他居功自傲,恃才傲物。 天下已经安定,汉家江山已然稳固,韩信却暗示并教唆陈豨反叛。陈豨果真谋反,韩信自己在京城响应,假传诏书,与家臣计划鼓动罪犯袭击吕后与太子。 然而,精熟兵法、用兵如神的韩信,却是个少智之人,丝毫没有觉察到要来临的危险。他只身入宫,中了萧何之计,被抓住杀死。 韩信临死前,说后悔不听蒯通之计,其实,韩信并不是这个时候才后悔,他从被贬为淮阴侯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后悔了。 纵观西汉建国之后,似乎没有了韩信合适的职位——丞相他不想当,也做不来;做太尉,刘邦又不会给;监察御史及以下的官员,韩信既看不上,也没兴趣。 刘邦对于韩信的封赏,可以说是思量再三的。他只能封韩信一个异姓王,夺其兵权,然后希望像安抚六国之王那样安抚他。 然而,在封赏问题上,始终没有达到韩信的心理价位。他在被封为楚王时,因钟离昧的事情,就已经起了谋反之心。 韩信故里的塑像 刘邦还算是一个很懂得报恩的皇帝,在开国之后,被封侯的人,有30多个都是当初沛县一起起兵的人。然而,从项羽那边逃走、中途加入刘邦大军的韩信,似乎给他怎样的封赏,都不能满足他。 也许,正如相士蒯通所说,韩信与刘项争天下,则天下三分。项羽已死,剩下的韩信,被怀疑、被打压,最后被除掉,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二战“台籍”日军沉浮录 被囚禁的中国灵魂下一篇:地球形成至今经过了多少个纪元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