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焘 张国焘简介 张国焘叛变经过及原因

导语:张国焘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但是在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期间,他投奔蒋介石加入国民党却受到后人的诟病,这么大一个中共中央领导为什么会公然叛变,也因此引发轩然大波。下面来看看张国焘简介及叛变的真正原因及经过。张国焘简介中文名:张

张国焘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但是在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期间,他投奔蒋介石加入国民党却受到后人的诟病,这么大一个中共中央领导为什么会公然叛变,也因此引发轩然大波。下面来看看张国焘简介及叛变的真正原因及经过。

张国焘简介

中文名:张国焘

别名:张特立、张彪、凯音、天师、国焘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897年11月26日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外文名:阿莫索夫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西萍乡上栗

逝世日期:1979年12月3日

主要成就:组织红四方面军

张国焘字恺荫,又名特立,笔名和化名有:张特立、特立、张彪、凯音、张特、天师、国焘、焘等。俄文名字: 阿莫索夫。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1938年被开除党籍。

1897年11月14日出生在今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金山乡山明村。童年时代在他父亲的好友廖石溪先生所办的私塾里与十几个孩子读诗书。

1908年,张国焘来到萍乡县县立小学读书。

1912年,张国焘来到由萍乡县县立小学改成的县立中学继续学习。

1914年,张国焘因为替“违纪”的同学辩护,受到舍监要开除他学籍的威胁,便离开萍乡中学,到南昌心远中学就读。心远中学是由着名教育家熊育锡创办的一座学校。学校主张崇尚科学,反对守旧;注重西学,反对八股。正是从这个时候起,张国焘“越过了攻读经书的范围,开始来敲近代知识的大门”。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为理工预科一年级第三班的学生。

1919年五四运动中表现积极,是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人之一,被推为北京学生联合会讲演部部长,并经常深入工人群体进行演说。此后一段时间积极筹备并进行长辛店补习学校的讲演,为以后的工人运动打好了基础。

1920年10月,参加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出席并主持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选举陈独秀、张国焘和李达为中央局成员,陈独秀为书记,当选为中央局成员,分管组织工作。会后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兼《劳动周刊》主编,领导工人运动。

1921年年底参加莫斯科的远东劳苦人民大会,见到列宁。

1922年7月在中共二大上继续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1923年2月领导组织了着名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3年6月在中共三大上,反对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以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正确方针。

1924年1月出席国民党一大并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

1924年12月中旬,率领了一个数约十人的铁路工会的代表团到天津去探望抱病的孙中山,并与李大钊二人代表中共与北京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组织一个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商讨孙中山在北京病危时的相关决策。

1925年1月在中共四大上当选为中央局委员,并任中央工农部主任。

1926年后,面对国民党右派排斥、打击共产党,破坏国共合作的阴谋活动,他执行妥协退让政策。

1926年底,任中共湖北区委书记。

1927年7月陈独秀辞去中共中央总书记一职,鲍罗廷根据共产国际”训令”改组中共中央,成立了以张国焘、张太雷、李维汉、李立三、周恩来,后补入瞿秋白为成员的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同年7月,他受临时中共中央委托赴南昌贯彻中央决议,但张国焘不愿意去,仍对张发奎抱有幻想。

1928年赴苏联参加中共六大,在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会后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留驻莫斯科。

1931年初回国,党在上海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四中全会,会议在米夫的操纵下,1月1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向忠发、周恩来、张国焘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到鄂豫皖根据地,任中共鄂豫皖苏区中央分局书记兼军事委员会主席。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他在鄂豫皖积极推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方针,并主持开展错误的“肃反”。

1932年10月撤出鄂豫皖苏区后,带领红四方面军进入川北,与川陕边党组织创建川陕根据地,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1935年4月放弃川陕根据地开始长征。6月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在四川懋功地区会师后,为了统一指挥两大方面军作战,中共中央召开了着名的“两河口会议”,会议决定由张国焘任红军总政委、中革军委副主席。但张国焘反对中央关于红军北上建立川陕甘苏区根据地的决定,进行分裂党和红军的活动,10月率部南下川康,在卓木碉宣布另立“中央”,并通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人。

中央红军在延安建立并巩固了根据地之后,南下期间损兵折将的张国焘被共产国际命令取消其“第二中央”,张被迫带领红四方面军和任弼时领导的红二方面军一同北上,1936年10月在甘肃静宁县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会师之后张即被边缘化,被剥夺了军权并遭到批判。

国共第二次合作全面抗日后,1938年4月3日,时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的张国焘借祭拜黄帝之名逃离延安,遇上蒋鼎文后到了西安,投奔中国国民党。4月11日周恩来到武汉汉口与张多次协商未果之下,4月18日,中共中央开除张的党籍。不久,加入国民党的特务组织——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主持“特种政治问题研究室”、“特种政治工作人员训练班”,从事反共特务活动。

1941年起任国民参政会第二、第三、第四届参政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一度出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江西分署署长。

1948年6月在上海创办《创进》周刊,继续进行反共宣传。同年11月去台湾。

1949年转居香港。

1968年移居加拿大多伦多。曾经写作《我的回忆》。

1979年因病去世。

张国焘叛变经过及原因

1938年张国焘弃自己为之奋斗十几载的信仰而去,成为反党急先锋。事隔20年,即1958年,去苏联定居的王明步其后尘,撰文歪曲我党历史,成为国际反华势力的枪手。然而,这两位在我党早期颇具分量的领导人之间的关系却相当糟糕,最终以王明胜出张国焘败北告终。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毛泽东、张国焘相拥而庆。然而,自恃兵强马壮的张国焘却拒绝北上企图另立中央。经历了南下的数次惨败后,张国焘不得不放弃南下的错误主张,三过草地,也北上到达延安。张国焘到延安后,政治地位与红一、四方面军会师时不可同日而语。但他还是政治局委员,党的一系列重要文电,都有其署名。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张浩归国后,带来了共产国际的指示,中共负责人应由毛泽东担任。张浩以仲裁者的身份出现,分别找毛泽东、张国焘详谈了数次。张国焘接受了共产国际的指示,表示服从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不久,西路军失败的消息传到延安,张国焘失声痛哭。联系到张国焘在过草地期间“逼宫夺权”的表现,左路军三过草地,南下川康的失败,1937年前后,延安各界纷纷要求批判和清算张国焘妄图分裂党、分裂红军的罪行。张国焘亲自给中央政治局写下了检讨。他承认:“我否定中央的政治路线,实际上是为了争夺红军的最高指挥权。”中央对张国焘的这份检讨比较满意,认为他终于部分地认识到了错误。然而,没过多久,王明的归来却令张国焘如芒刺在背,并最终成了他叛逃的导火线。

那天,张国焘一如既往,早起晨练。不料,几名管理人员径直走上前,让他今天必须腾出他所在的那孔窑洞,供另外一位中央领导居住。他不解地打探,究竟是哪位领导。对方告诉他是刚从苏联归国的王明。闻知是王明,已现怒态的张国焘在寒风中一激灵,冰冷袭击全身。这次,王明是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和主席团委员的身份回国的,不仅带着共产国际的“尚方宝剑”,而且回国前还受到了斯大林和季米特洛夫的接见。当时中国共产党仍然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王明的分量可想而知。

昔日的宿敌王明从共产国际归来,以钦差大臣自居,而张国焘却正失势落魄,两相比较,他当然明白自己的处境。张国焘打心眼里厌恶王明,他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写道:“王明当时俨然是捧着尚方宝剑的莫斯科的‘天使’,说话的态度,仿佛是传达‘圣旨’似的。可是他仍是一个无经验的小伙子,显得志大才疏,爱放言高论,不考察实际情况,也缺乏贯彻其主张的能力和方法,他最初几天的表演就造成首脑部一些不安的情绪。”

惹不起躲得起。于是,张国焘悄悄带着家人,到山下一僻静处,另外找了孔窑洞,隐居起来。他心里默默地说,一定要找到王明的软肋,以出当年的恶气。他相信,以王明的无知与狂妄,肯定会出一些昏招,不愁抓不住其“辫子”。但是,令他始料不及的是,王明先发制人,居然主动找上门来。王明首先告诉张国焘,曾被张国焘倚重的原西路军将领黄超、李特等已被当作托派分子,秘密处决了。张国焘顿时惊得目瞪口呆。王明仍像当年在莫斯科一样,盛气凌人,不断以批评的口吻正告张国焘必须深刻检讨、认识错误,而且明确指出,张国焘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且有托派特嫌。随后,王明在各种场合公开点名,批评张国焘,并将其错误进一步理论定性。

从这天起,张国焘心神不定,坐卧不安。前一段中央对他的斗争和批判,他毕竟还能接受。王明的归来却使他产生了死亡的恐怖。他不会忘记,1931年1月中共中央六届四中全会后,上海地下党领导人何孟雄、林育南就是在王明的打击陷害下,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杀害于龙华。回想自己在鄂豫皖苏区大搞肃反,也曾杀害过不少红军将领。如果中央清算他的这些罪恶,后果也是可想而知的。从这时起,张国焘就打算叛变革命了。就在这时,原四方面军重要将领何畏公开叛变投敌,张国焘的处境更加艰难。1938年4月,惊恐不安的张国焘借祭拜黄帝陵之机,从西安逃至武汉,然后公开叛变投敌。

张国焘叛党投靠国民党阵营,真实的原因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而给他带来死亡恐惧的是王明。也可以说,是王明把张国焘从延安逼走了,导致其走上了叛逃之路。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果树怎样育种下一篇:射雕英雄传谁赢了华山论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