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跨越几千年 来看看古人是如何度过夏天的

导语:跨越千年,让我们看看古人是如何度过夏天的!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热!热!!热!!! 这么热的天唯西瓜和空调不可辜负! ▼ 都说夏天的命是空调给的 那没有空调的古代 人们是怎么生活的呢? 冰 箱 先秦时期,出现了绿

跨越千年,让我们看看古人是如何度过夏天的!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热!热!!热!!! 这么热的天唯西瓜和空调不可辜负! ▼ 都说夏天的命是空调给的 那没有空调的古代 人们是怎么生活的呢? 冰 箱 先秦时期,出现了绿色环保的无氟冰箱——冰鉴。根据《周礼》的记载,有了它,贵族可以在夏天喝到冰镇酒。 《周礼·凌人》:「 ”春始治鉴,凡外内饔之膳羞鉴焉,凡酒浆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鉴。” 冰鉴的使用方法,是在尊缶内装酒,鉴、缶壁之间的空间放冰块。 古代冰鉴 那冰块又是哪来的呢? 为了保证夏天可以享用到冰块,周王室专门成立了夏日快乐机构——「 ”冰政”。 工人们在冬天凿取冰块,运到冰窖中储存,等到夏天再取出,供贵族使用。 《甄嬛传》中华妃使用冰块避暑 在秦汉时期,普通人家制冷保鲜,用的是低配版冰鉴——水井。 人们在井中放一口大瓮作为食品冷藏室,或将食物放在篮子中,用绳索系于井下保存。 冷 饮 虽然没有奶茶续命,但古人已经有了很多「 ”网红”冷饮。 刘贯道在描绘自己心目中宋朝士大夫生活的《消夏图》中,画了一个潇洒躺着的男子,在画面的左下角,画了一个果盘,果盘里装了水果和冰块…… 这不就是水果刨冰吗?! 元 刘贯道 消夏图|美国纳尔逊•艾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唐代宫廷中出现了一种全新的「 ”夏日特饮”——酥山,而这种食物,也被视作冰淇淋的原型。 章怀太子墓《仕女图》局部,画面右侧的仕女手捧之物为「 ”酥山”。根据文献记载,酥山最底层应该是冰,上面覆盖着奶油、酥油,还要插上花朵、彩树等装饰品。 不过这玩意显然不便宜,《云仙杂记》中称「 ”长安冰雪,至夏则价等金璧”。 到了宋代,终于有了平价版国民冷饮了。 根据《东京梦华录》、《梦粱录》、《繁胜录》、《武林旧事》的记录,宋人在盛夏时节可以买到的夏日冰爽之物种类很多,有冰雪冷元子、冰雪凉水、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乳糖真雪、白醪凉水、雪糕、雪团、雪泡缩脾饮、冰雪甘草汤、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凉水荔枝膏…… 古人食用冷饮 听名字是不是就觉得得救了? 在宋朝,关于冷饮还有一件趣事 ▼ 据《宋史》第三百八十五卷记载,宋孝宗说:「 ”朕前饮冰水过多,忽暴下,幸即平复。”意思就是朕冰水吃多了,突然拉肚子,幸好现在不拉了。结果招来礼部侍郎的一顿「 ”劝导”,大意就是「 ”冷饮虽好,皇上您可不要贪吃哟。” 话说,冷饮当然和晶莹剔透的水晶器具更配…… 北宋 蕉叶纹水晶杯|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空 调 房 在汉代时,我国就已经有了自己的「 ”空调房”,只是那时的「 ”空调房”被叫做「 ”清凉殿”,是皇家御用的豪华避暑套房。 古代贵族在清凉殿中聚会 《汉书》中就有「 ”清室则中夏含霜”的记载,是说盛夏时,清凉殿中的温度如同下过霜一样…… 到了唐代时,「 ”清凉殿”进化为「 ”含凉殿”,临着太液池傍水而建,通过「 ”冷水循环”的机械原理,即可实现自然降温的效果。 而有钱人家高配空调房就更高级了,比如御史大夫王鉷家中就装了个中央空调——「 ”自雨亭”,就是不断将水提升到屋顶制造雨帘,通过水循环带走热量,给建筑整体降温。 「 ”自雨亭” 到了明朝,「 ”空调房”开始普及,这就是「 ”地井开孔送凉风”的方式。 明朝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记载:「 ”霍都别墅,一堂之中开七井,皆以镂刻之,盘覆之,夏日坐其上,七井生凉,不知暑气。” 地井里的气流冬暖夏凉,一屁股坐下去,凉快极了。 「 ”地井开孔送凉风” 说到这,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的甘熙宅第,也就是如今的南京市民俗博物馆里就「 ”藏”着一些特殊的「 ”纳凉设计”。 房子建得比树略高,让树荫来遮蔽烈日。 宅子里的三十五个天井,每一个都是纳凉的好去处。这些天井由高大的马头墙隔成,房屋和天井的比例关系设计得非常恰当,能够完全遮挡阳光,一天之内,从早到晚,阳光几乎透不进来。 甘熙故居 「 ”穿堂风”也是甘熙宅第防暑降温的法宝。五组穿堂住宅都有五六进,每一进的门打开,中轴线的过道就容易形成「 ”穿堂风”,让人充分享受清凉。 走进博物馆,不仅可以享受古宅清凉一夏,还能涨知识呢! 瓷 枕 李清照曾在《醉花阴》中写道:「 ”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这「 ”玉枕”,是一种青白釉瓷枕。瓷枕中空,枕在上面,冰凉清爽,脑子就不会一热了。 瓷枕绝对是乾隆的夏日本命。一次得到瓷枕后,乾隆诗兴大发,作诗一首:瓷枕通灵气,全胜玳与珊。眠云浑不觉,梦蝶更应安。 话说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热的一个夏天,就出现在乾隆八年,一个夏天京城被热死的人就多达114000多人。 而据我国着名的气象学家竺可桢老先生研究发现,中国古代的天气比现在还热。最热的是西周和春秋时期,比现在年平均气温高出两度,汉唐宋明好一点,但是也比现在要高上一度左右。 看来,瓷枕在古代真的很有必要啊! 青白釉刻花纹瓷枕|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防 晒 服 要凉快,最重要的其实还是衣服。汉代有一种短裤,叫犊鼻禈,文献形容其「 ”以三尺布为之,形如犊鼻”。 赵孟頫所画的浴马图中,盛唐时期的马倌也穿着这样的裤子。 元赵孟頫《浴马图》|藏于故宫博物院 这犊鼻禈,还是司马相如同款。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私奔之后,由于司马相如实在太穷,两人到了临邛,便卖了家当,卖酒维持生计。 卓文君抛头露面卖酒,司马相如则穿着犊鼻裈,跟仆人一起洗酒器。卓文君的父亲看到了这一幕,觉得侮辱了自己的贵族品格,便给了他们一大笔钱,让他们过得体面一些。 古代还有「 ”开裆裤”——胫衣,已成为居家必备良品。胫衣是最早的裤子雏形,但它只有裤管,没有裤裆…… 不过放心,古代的胫衣并不单穿,出街时还要在外面穿一件深衣。 春秋时期胫衣图 到了宋朝,最时尚的夏装是纱衣。《北齐校书图》中穿着「 ”吊带装”的男子,恐怕就是那个时代的潮流大叔。 《北齐校书图》中穿着「 ”吊带装”的男子 纱衣透气性好,重量又轻 夏天是外套,冬天是内衬,相当实用 ▼ 日月卷草纹罗衫|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看了这么多古人过夏天的方式 你有没有想到几个避暑的好法子呢 留言告诉小游吧~ 来源:南京市博物总馆。文章及插图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联系小编微信njly1234,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鹰钩鼻子图片 女人六种鼻子会好命:女人鼻子长得好命运也会跟着好下一篇:陆游堪称最具诗意的爱国诗 一生壮志未酬 都浓缩在最後的7字中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