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亡国之君崇祯到底值不值得同情 明朝灭亡真的全是他一个人的锅

导语:亡国之君崇祯值得同情吗?明朝灭亡是不是都是他自己的锅?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历史上死去的大部分国王,永远会被人们唾弃,因为他们往往挥霍无度,不顾百姓死活,最终死而无憾。但是有这样一个皇帝,他死后赢得了人们的同情。

亡国之君崇祯值得同情吗?明朝灭亡是不是都是他自己的锅?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历史上死去的大部分国王,永远会被人们唾弃,因为他们往往挥霍无度,不顾百姓死活,最终死而无憾。

但是有这样一个皇帝,他死后赢得了人们的同情。他是明朝崇祯皇帝。

影视剧中的崇祯皇帝形象

崇祯皇帝勤政,想有所作为。不幸的是,他接手了一个几乎被几代祖先打败的烂摊子。

从崇祯的挣扎中,可以感受到剜心之痛。至于明朝庞大而笨拙的帝国灭亡,崇祯不应该独善其身。

祖制使明朝成为一个笨拙的帝国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立下不朽功业,体恤百姓,应该得到承认。

但由于出身原因,朱元璋对金融、财贸并不熟悉。

影视剧中的朱元璋形象

朱元璋认为是他英明的神武打败了元朝。他没有意识到元末的金融崩溃。

他紧随其后,宋立科王朝和元朝发行了纸币“大明宝典”。

朱元璋只是觉得纸币是好东西,想印多少花多少。他不明白这背后的逻辑,当然也不感兴趣。

所以,精彩的《大明宝典》出来的时候,毫无保留。

也就是说你可以按照既定的汇率把真钱换成大明宝典,但是如果你想用同样的方式把真钱换成大明宝典,对不起,不可能。

再笨的人也看不出来。人们发现《大明宝典》在市场交易中缺乏说服力,自觉抵制,仍然使用金银铜进行交易。

不得已,朱元璋利用职权任意干涉,禁止私人买卖金银。

大明·鲍超

经历了许多波折,朱元璋似乎得到了金钱的一瞥,但他固有的小农意识也出现了。他在政府花钱的时候尽量多用纸币,在收钱的时候少收纸币。

比如人们缴纳营业税时,规定70%要用纸币,30%要用硬通货。为了收集他们支付的硬通货,人们不得不花很多纸币来兑换。不足为奇的是,“大明宝典”大幅贬值。

朱元璋设计的这个制度是公平的,因为除了坑人,官员都不软。

官员以前是用粮食发工资的,后来有些变成了宝钞,贬值了,能换的粮食自然就少了。

对于最低生活保障,明朝在民间的反抗和官员的大声疾呼下确立了银本位。

商业贸易的发展和过度工业化

明朝的执政党和在野党要求建立银本位制,正好赶上了西方航海时代的贸易浪潮。

西方海洋时代

西班牙人占领了白银储量最高的国家墨西哥,以菲律宾为跳板开辟了中日贸易路线。

但是在对外贸易方面,明朝皇帝并不了解宋元的规矩。

在明朝皇帝眼里,他们都是仰慕中国文化而来朝贡的,所以即使是西方商人也必须伪装成朝贡使者。

朝贡使团向明朝皇帝赠送礼物,明朝皇帝给予这些使团数倍的价值作为回报。长期以来,明朝一直在亏本交易。

宋元时期有利可图的对外贸易成为明朝皇室的包袱。

中国的近邻日本和北方的蒙古也视明朝为冤大头。

明朝的反应是减少日本贡品数量,降低日本贡品价值,正常贸易受到打击。日本人在中国沿海地区随意开始走私海盗攻势,东南沿海开始暴动;

同样,明英宗发现蒙古一半以上的进贡任务都是装的,所以只按规定的数量进行奖励,先惹怒了皇帝,然后导致了民用堡的变化。

影视剧中的明英宗朱祁镇形象

明朝开始在沿海实行严格的禁海令,西北与蒙古不断发生战争摩擦。

然而,无论是朝廷的桀、张,还是地方名臣海瑞,都认为对于白银储量较低的中国来说,“采矿不如海运”。

因此,在隆庆时期,海上禁令开放,在西北地区,与安达汉“封贡通商”。困扰明朝的日本暴乱和边境纠纷一下子缓解了不少。

就这样,大量的白银开始涌入中国。

西班牙人从墨西哥带来大量白银到菲律宾马尼拉,再到中国东南沿海。买了中国货,一部分回马尼拉,一部分去日本。

之后中国货转卖到了日本,日本兵库县的白银也在西班牙人手里再次购买中国货的时候流入了中国。

白银流入中国,明朝成为名副其实的“白银帝国”。

高估张的改革

既然有这么多的商业收入,那么说明朝应该把营业税提高到统治地位是有道理的,但是这个旧帝国并没有为此做好准备,也没有任何改变的想法。

因为营业税是一种流动性强、变化大的税种,需要明朝彻底抛弃商业“四书最后”的观点,然后扶持一支专业的官僚队伍。

但在动态的社会中,明朝还是选择了静态的方式来应对。

影视剧中的嘉靖形象

明朝税收的主要来源还是土地。毕竟短期内土地量的变化没有商业收益大。

从战争恢复的洪武时期到太平天国的贾龙湾时期,人口和土地本应增加,但官方数据惊人,人口和土地也减少了。

原因是朱元璋把大量田地给了儿孙,后来的皇帝不得不兼顾外戚。这些人不用交税,也不满足于占据大量的田地,所以总是试图吞并普通人的田地。

偏偏明朝又是一个不镇压吞并的王朝。

此外,地方官员也藏田,“黄书”和“白书”是有区别的。黄皮书是用来应付上级的,记载的人口和土地数量少,要缴纳的税额自然少;白皮书是实际记录的金额,也是地方官员的计税依据。

毫无疑问,这一差异被地方官员中饱私囊。

在朝廷财政混乱的前提下,张的改革解决了几个死结,特别是通过“试验法”对地方官员施加压力,清理土地,然后通过“一鞭法”将所有的赋税和劳力兑换成银子,每年只征收一次。

影视剧中的张形象

这种方法减少了对人的干扰,简化了手续,有利于收税。此外,白银的涌入确实使人民受益,因此政府的收入大幅增加。

这是万历时期“三大征”的依据。

但是,张没有想到要发展经济,也没有放松民营经济的打算。只是明确了税基:土地!

明朝皇帝在需要处理突发事件时,第一反应就是按照土地量和每亩增税的范式来处理金融危机。

因此,自张以来,它既没有下定决心面对商业发展的现实,也没有试图以商业税为主要来源。毕竟这已经是现代国家了。张受时代的限制,没有看到当时世界的变化。

农民起义仍在继续

由于对外贸易的繁荣,丝绸和茶叶成为重要的外贸产品。东南沿海的土地上不再种植水稻,陆续种植了经济作物桑树和茶树。

此外,明朝仍然依靠土地收税,这使得更多的人干脆离开土地,从事商业和手工业。

江南经济繁荣,但粮食产量却逐年下降。

在西北地区,农村仍然以农耕为生,他们的负担仍然没有减轻,因为铜和银之间也有汇率。

丰收年,农作物的价格一定要相对便宜,更多的粮食必须换成铜。即使铜和银的汇率不变,人们也会为同样的银付出更多。

更有甚者,朝廷往往在丰年收银,使百姓付出大量铜钱。

那么,在饥荒的年份,农作物价格昂贵,铜币的价值就会低,就会导致白银对铜币的汇率上升,换来同样的白银,民众就会付出更多的铜币。

但是农民好年景还是没粮,更别说饥荒年了,流离失所是必然的。

当时西班牙在海上被英国打败,明朝无法从墨西哥进口白银。

“屋漏偏逢连夜雨”,“小冰川”的气候也让明朝吃了大亏,粮食产量大减。所以西北民变后,朝廷既没有钱赈灾,也没有把东南沿海的粮食调拨到西北。

古代粮仓

本来西北的农民已经够惨的了,但是崇祯为了应付东北女真的挑衅和支付辽东军队的军饷,还是不得不选择征收土地税。

西北农民终于忍无可忍,驰骋千军万马爆发。最后,李自成埋葬了明朝。

魏忠贤还活着,他能给明朝以生命吗?

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观点:“林东代表江南大商人的利益,他们都很富有但抵制商业税,导致明朝国库失败,所以他们灭亡”。魏忠贤主张对大商人征税。如果魏忠贤活着,崇祯也不会被钱为难。因此,林东党是明朝灭亡的直接推动者。

崇祯其实很难向富商征税。

流入国家的白银绝大部分必须掌握在富商手中,富商通过资本积累与朝廷高官勾结,形成盘根错节的关系。

早在嘉靖年间,东南富商就能把著名的抗日大臣朱纨连同朝廷高官一起排挤出去,导致朱纨自杀。可见他们的影响力有多大。

由于地理原因,很多人认为林东党和富商的利益是一致的。

诚然,林东会员都是中小业主,但也有人在家经营小生意。一般来说,家当不多。比如林东领袖顾宪成的家产只有300亩地,他要和兄弟们平分;

这种财产状况最多只能说是中产阶级,甚至还有更穷的。邹元标的家庭很穷;顾张达家连奶妈都请不起;苗畅家破产,连科举中的纠葛都是朋友出资;杨炼在考上进士之前不得不耕种自己的土地,差点死在田里。

除了李三才等少数人外,林东人基本上都是清官,死时家业不会比祖业多多少。

影视剧中的明代官员形象

因此,林东人代表中产阶级和穷人的利益,但不代表江南大商人的利益。相反,林东人的对立面大多是大商人。

明朝皇权极其强大,由皇权衍生出来的皇族、外戚、宦官利用特权垄断商业,兼并田地,与民众争夺利益。皇帝担心他们做得不够好。万历皇帝给了李太后的父亲李维慈700公顷土地,而郑贵妃的弟弟郑国泰一次给了他们300公顷。

很多被林东排挤的内阁大学士都有很大的事业,内阁首辅王希觉出生在江南,田地辽阔,奴隶数千;此后,内阁首辅朱庚是绍兴殷珊人。他的父亲是周知,他不诚实。他占领了山阴县所有漂亮的房子,拥有成千上万的奴隶。

这些人不用交税,而内阁大臣则凭借权力偷税漏税,庇护亲人和党羽不偷税漏税。相反,林东人建议减少给皇室的土地,并向富商和贵族征税,以免他们把税收转嫁给人民。

崇祯皇帝募款的时候,一点钱也筹不到,但是周奎、朱、张维仙等身无分文的勋位不是党,而是英勇就义的范、李邦华等都是的成员。

影视剧中的魏忠贤形象

此外,与南明交恶的严党、崇祯年间当权的温体仁、马士英、阮大铖等都是典型的“党微马党”。当这些人看到清军强大,提前逃走时,杨炼的弟子史可法死在扬州。

与魏忠贤和后来的文体仁相比,林东并没有真正、完全、彻底地掌握国家权力,更不用说治国了。

与魏延相比,林东始终与最高权力分离。没有林东党的制衡,魏忠贤及其党羽会更加肆无忌惮。

明朝亡于内忧外患,首要问题是缺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跟不上时代潮流。

就连像张这样能力极强的人都在帝国瞎折腾,从源头上不敢动刀。

如果从源头上用刀子对富商征税,不仅要适应相应的制度,还要回应朝廷的责难。显然,张没有这个勇气,或者说张也受到了时代的限制。

影视剧中的明代官员形象

由于无法进口白银,经济崩溃。此外,自然灾害激发了民众起义,新女真政权。

所以明朝灭亡成了大势所趋。

金庸曾在《袁崇焕传》中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腐朽、最黑暗、最残暴的朝代,明末成为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最黑暗的时期。明朝当然要亡。”

金庸的评价,多多少少带有个人主观原因。

一个王朝的灭亡,是由复杂而全面的原因造成的,不是一个人能够撼动的。

明朝的灭亡是各种人为因素交织的结果。自然灾害暴露并加剧了所有这些问题。

至于明末朝廷的无望,与林东党无关。说魏忠贤比林东党更会理财,他的党羽比林东党更会打仗,那就更扯淡了。

明朝大明崇祯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元朝详细介绍下一篇:苗族人为何偏爱银饰 苗族银饰文化简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