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海南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

导语:海南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特区成立后的发展历程和从挫折中找到的科学发展道路海南作为最年轻的省份,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也是经济欠发达的小省,经济总量不到全国的1%。与其他四个城市经济特区不同,

海南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特区成立后的发展历程和从挫折中找到的科学发展道路

海南作为最年轻的省份,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也是经济欠发达的小省,经济总量不到全国的1%。

与其他四个城市经济特区不同,海南农村地域广阔,基础薄弱,经济落后。

为了在这样一个地区实现快速持续的经济增长,同时发挥国家实验场和改革开放先锋的作用,其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可想而知。

关于海南的发展方向,过去一直有很多争论。

有人主张贸易突破,有人坚持不劳而获,有人认为旅游业先行。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些干部群众认为海南应该“吃个小火炉”,海南只要网开一面,放开“黄赌”,很快就能赶上东南亚国家和台湾。

自从1988年海南成立以来,海南似乎注定要经历更多的风风雨雨。

1985年“汽车事件”之前,1989年“洋浦风暴”之后,加上90年代初的房地产“泡沫经济”以及随之而来的金融信贷危机,海南陷入了困境。

仅在三年内,房价就上涨了四倍。

拥有几万元“渤海”的个体户,一觉醒来已经身价百万;一栋楼没有封顶,被“传”了几十遍。

然而,缺乏产业支撑和最终消费需求只能是一场“传递包裹”的游戏。

1993年下半年,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海口和三亚的600多栋商业建筑突然沉寂下来。

在当时人口700万的海南,积压的房地产项目占全国的十分之一,455万平方米空商品房长期无人问津,“烂尾楼”比比皆是。

1995年,海南的经济增长率从全国第一降至倒数第一。

海南人民在痛苦中思索,海南领导层也在反思发展道路的得失。

他们从教训中吸取了一个真理,即海南的发展必须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找到自己在全国象棋比赛中的位置,探索科学的发展道路。

1996年新年,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一省两地”的发展战略。

即海南要建设成为新兴的工业大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海岛休闲度假区。

这一思想已被列入海南省“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海南经济开始进入复苏增长阶段。

随后,海南实施了“大企业进,大项目带动”的发展战略。这种战略的特点是,经济发展主要是由拥有先进技术的大企业来带动建设一批能满足严格环保要求的大项目,而不是由遍地开花的一般中小企业来带动。

速度不跟兄弟省份比,不接受落后产业转移。

经过几年的发展,海南石油、天然气、化工、汽车、林业、制浆造纸一体化等新兴产业初具规模,热带高效农业不断壮大,旅游度假区形成,生态环境持续保持一流,走上了发展与保护同步、经济与生态双赢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一省两地”发展战略逐渐显现成效后,人们亲眼看到了海南的诸多优势。海南如果不搞“泡沫经济”,不吃“黄米”,不花“赌钱”,也能发展得又好又快,人民照样能奔小康。

宁愿牺牲速度也不愿牺牲环境

1999年2月,海南省第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作出建设“生态省”的决定,即在发展的同时保持海南这块“净土”。

为此,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发展工业的“三不”原则,即坚持“不破坏资源、不污染环境、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

省委书记魏留成在泛珠三角会议上坚定表态,海南绝不与其他地方落后产能转移对接,宁牺牲速度不牺牲环境。

海南省省长罗宝明告诉记者,海南不能也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

生态环境是海南最大的资本,最强的竞争力。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暂时的经济繁荣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

在建设生态省的战略方针指导下,海南先后颁布了27部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制定了20多部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政府规章。投资120多亿元用于退耕还林、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治理、矿区生态恢复和海洋生态保护,启动全省海防林建设工程,实施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关闭85家小橡胶厂。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洋浦经济开发区的金海制浆造纸厂,发现这里树木繁茂,环境优美。空空气中没有刺鼻的气味。

该企业总投资104亿元,环保治理费用24亿元。制浆过程中产生的黑液经过处理转化为蒸汽发电,为全厂提供大部分所需的动力和热源。

处理后的污水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处理后的水可用于浇花养鱼。

据统计,“十五”期间,海南共人工造林423万亩。

海南已建立8个国家森林公园和69个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数量居全国首位。

2007年,森林覆盖率达到57.1%,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

多年来,海南的天然气和水质一直位居全国第一。

追求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和谐

海南不仅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且成为生态文明的领导者。它还追求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和谐,全面发展民生。

2006年8月31日,昌江黎族自治县最贫困的中学271名学生“整体移民”,以寄宿制班级的形式进入县民族中学。从未走出过大山的李姑娘韩第一次看到了电脑。

在市里生活了一年多使得韩对有了更大的梦想。她说要考高中,想上大学。

今年,省政府计划投资1.5亿元,将8个市县的偏远贫困村的9000多名中小学生转移到该县免费上学。

海南作为人均GDP比全国水平低近20%的经济小省,这两年做了几件民生方面堪称全国的事情:2005年以来,海南率先在全国实施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然后率先拉平全国城乡教师工资水平,实现中小学教师统一工资标准;还率先完成中西部地区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海南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省所有的村庄,比国家要求提前了两年。

海南一位社会学家说,海南人不一定是中国最富有的,但可能是最幸福的。

近年来,海南的发展方向和战略自上而下基本一致,争议少,无噪音,海南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最佳时期。

GDP从1987年的57.28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1229.6亿元,人均GDP从1987年的925元增长到2007年的14631元。

20岁的海南经济特区长大了,少了些年少轻狂,多了些稳重成熟。

海南省委党校副校长廖迅是最早的“破浪人物”之一。他说,回顾过去的20年,我们没有错过“一夜暴富”的时代,但海南这几年的发展是真实干净的。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关于和氏壁的历史故事下一篇:跑男合照 跑男五大灵异事件 跑男合照多出一只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