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一战起源系列之二:德法危机 俾斯麦被摆了一道 法国获外交胜利

导语:第二系列一战缘起:德法危机,俾斯麦被拼凑,法国赢得外交胜利。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一下!普法战争结束后,《法兰克福条约》规定法国应把阿尔萨斯——洛林割让给德国,并交付50亿法郎的赔款,在赔款没有付清之前,普鲁士的军队不

第二系列一战缘起:德法危机,俾斯麦被拼凑,法国赢得外交胜利。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一下!

普法战争结束后,《法兰克福条约》规定法国应把阿尔萨斯——洛林割让给德国,并交付50亿法郎的赔款,在赔款没有付清之前,普鲁士的军队不会从法国撤军。且法国必须担负德国占领军一切的日常开销以及普法战争的费用。 虽然订立了如此苛刻的条约,但俾斯麦仍然无法控制法国未来的发展,《法兰克福条约》既没有限制法国的军事力量,也没有约束他的外交政策,法国仍然是一个欧洲大国,如果他想要复仇的话,那么他的复仇之路几乎是畅通无阻的。 一心复仇的法国 战后的两三年间,法国国内经济得到复兴,开始推行普遍兵役制,并改组了军队,民族复仇的思想在文化教育各个领域都表现的十分强烈。1873年法国提前付清所有对德赔款,同时加紧扩军,对德国可以说是造成了直接威胁。刚刚统一的德国为避免再次爆发冲突,只能将所有军队于同年九月撤离法国。 1873年5月,法国主张进行复仇战争的保皇党执政。他们授意法国各地的天主教教会以德国迫害天主教教徒为借口,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的所有天主教徒都回归法国进行祈祷,接着巴黎大主教也发布了类似的号召。 当时的德国刚刚完成统一,长期分裂所遗留下来的大量问题需要解决,萨克森和东普鲁士都有严重的离心倾向而且国内又有一波接一波工人运动需要镇压。德国能够在普法战争中获胜很大程度上是法国当时对形势作出了错误的估计,并且没有料到俄国和英国竟然不予干预。 从国家实力上来说,法国的体量仍然十分庞大,再次对法国进行战争对于当时的普鲁士完全属于自杀行为,且英国和俄国也绝不会像之前一样袖手旁观。不过法国的一系列挑衅举动刺激到了俾斯麦脆弱的神经,他企图先发制人——以战争恐吓政策来威慑住法国,使其放弃任何复仇的打算。 在对法问题上,德国有着她自己的优势,三皇同盟虽然脆弱但仍然让法国在欧洲大陆陷于孤立。英国当时正忙于镇压殖民地的独立运动根本不想掺和欧洲这趟浑水。可是三皇同盟不能保证俄奥两国支持德国又一次向法国开战。 无论俄国、奥匈帝国和英国怎样对德国示好,他们本质上都不希望也绝对不允许德国进行进一步的扩张。当然,当时的德国也没有力量再次进行王朝式的扩张战争。 危机开始 1875年初法国议会决定从德国采购1万匹战马。同年3月,法国议会又通过了扩军法案,把团一级的编制由三个营扩充到四个营。老谋深算的俾斯麦抓住这些事情开始大做文章,立即公布德国将禁止向任何国家出售马匹的命令。 并授意国内各个报刊对法国的扩军案予以抨击,4月8日柏林《邮报》登载了一篇题为《战争在望》的社论,指责法国「 ”在国际天主教阴谋活动”的支持之下,准备进行复仇战争。俾斯麦甚至还宣称要发动一场「 ”预防性的战争”。德国参谋总长毛奇表示:「 ”如果法国不限制自己的军备,那么战争将是不可避免的。” 于是德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战争动员,动员的目的在于恐吓法国,而不是发动战争。俾斯麦试图利用恐吓的手段来压制法国, 让她屈服于德国的意志。他深知如果再次和法国开战,德国不可能获胜。 所以德国方面也一直没有断绝与法国接触,但无论怎样的谈判和说明都无法消除法国强烈的复仇心态,法国拒绝停止扩军,更拒绝与德国进行任何形式的正式谈判。这给当时的欧洲却造成了非常紧张的局势。 名存实亡的三皇同盟 当时的法国外长德卡斯利用当时其他国家担心德国扩张的心理状态,大胆的与俾斯麦进行了斗争,他利用一切可以证明德国要侵略法国的消息,装作法国大难临头,将又一次受到德国的欺辱。他积极地向其他国家寻求保护,德卡斯通过收买英国记者布洛斯令其在《泰晤士报》披露德国正在进行战备的消息,以争取英国舆论的支持。 1875年4月12日,刚返回圣彼得堡的法国大使洛夫洛在求见俄国外交大臣时,时任沙俄外交大臣的格尔查科夫当即向他保证:「 ”俄国将竭尽全力来遏制柏林的急躁情绪,并使和平与温和的想法得以在那里站到上风。”4月15日俄皇亚历山大二世在接见德卡斯时也重申:「 ”如果德国发动了战争,那么他就必须得负起全部责任来。” 4月21日,刚从俄国返回柏林的拉多维茨大使在英国使馆举行的宴会上无意中谈到一些德国政党领袖的看法时说:「 ”从政治哲学甚至基督教方面来说,一次预防性的战争是正义的,如果法国将复仇作为其政策的固定目标,德国与其坐等侵略不如把进攻的机会留给自己。”这一无心之言又给了德卡斯提供了新的把柄,他把这次谈话详细记录并制成了副本,并立刻将其送交给法国驻英俄等国的大使,要他们提醒所在国政府注意德国的这种战略思想。 极力把法德两国争端夸张的说成具有欧洲国际性质的争端,甚至很可能引发大战。这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德卡斯的这一招收到了效果,英国在沙皇俄国之后明确表态会对德国的「 ”侵略”意图加以遏制。 被摆了一道的俾斯麦 英国素来力求维持欧洲均势,她很快的照会欧洲各国,虽然当时英国深陷殖民地纠纷之中,但后院起火不得不管,英国强烈要求欧洲所有除德国外的国家采取一致立场,用外交手段来控制德法危机,绝对不能让战争爆发。 英国驻德大使奉首相之命,劝告德国消除对法国所谓复仇战争的所有「 ”误解”。作为三皇同盟成员的奥匈帝国态度暧昧,她不敢得罪德国,害怕引火烧身,没有公开响应英国的建议。不过奥匈帝国也不希望德国过于强大,她秘密的向俄国表示,奥匈帝国和俄国同样有维持和平的强烈愿望。 在这个问题上,奥匈帝国的态度十分狡猾,她既想借德国的力量来保护自己。又不愿德国制服法国的企图得逞。 三皇同盟的另一个成员——俄国的态度就表现得十分强硬了,首先沙皇俄国认定战争一触即发。并且决心要阻止德国的侵略行为,5月10日,俄皇亚历山大二世协同首相来到柏林。 俄国首相哥尔查科夫几乎是以整个欧洲代表的资格痛骂俾斯麦,直接向俾斯麦表示:「 ”伟大的沙皇无法容忍,德法之间再爆发新的战争。”说白了,如果德国敢动法国那么沙俄必然出兵。俾斯麦这次被吓得不轻,假装惊讶并矢口否认德国有进攻法国的任何意图,他把一切都归咎于谣言。 当俄国皇帝离开柏林后,哥尔查科夫向俄国所有的驻外使节发送电文,电文中明确表示德国有进攻法国的意图。并勒令所有俄国使节做好战争准备。俾斯麦对此深表不满,他挖苦哥尔查科夫是想博得「 ”法国救星”的美名——哥尔查科夫这种做法,是在背后狠狠地踢了他一脚。 不过从德法危机的整个过程上来看,俾斯麦确实是失败的,他没能认识到法国的所有举动都是虚张声势——虽然他自己也是虚张声势。俾斯麦苦心经营的「 ”对法封锁”体系在这次危机中出现了不可修复的裂痕,更可怕的是他把英国卷了进来,而且英国这次态度还很明确——反对德国进一步扩张,坚决支持法国。这是俾斯麦所始料未及的。 法国的外交胜利 严格上来说,德法危机可以说是法国一手挑起的。当时无论法德都无力和对方进行战争。但三皇同盟毕竟已经签订,英国态度不明。法国的的确确陷入了孤立境地,而且战争虽然在短时间内不会爆发,但未来的事情谁也说不清楚。 挑起德法危机的目的对于法国来说是十分单纯的——她希望借此来测试三皇同盟是否稳固。并利用危机为借口来寻找潜在的同盟者,毕竟德国那边已经联合了一大票国家把法国给围上了,外交上的孤立需要一个紧急事件来制造突破口。 1875年德法危机最终以法国在外交上取得一定的胜利而告终,欧洲各个强国联合起来保护法国。使俾斯麦蒙受羞辱。同时,这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危机,这次危机从内部瓦解了三皇同盟。法国借此同俄国拉近了关系也摸清了英国的底线。 结语 虽然俄法英三国在德法危机中的协作最终也慢慢深化为了三国同盟。不过对于当时的英俄等国来说,他们只希望维持欧洲的和平——而且是建立在《法兰克福条约》基础上的和平。 没有人打算扭转法国战败的局面。他们不希望法国重新崛起,更不希望德国成为欧洲大陆上新的霸主。英国、俄国和奥匈帝国等一系列欧洲国家所要保持的仅仅只是一种均势平衡,他们极力反对德国再次进攻法国,同样也反对法国向德国复仇。 参考文献: 《1875年德法战争危机与俾斯麦外交战略的改变》 《再看1875年德法战争危机》 《1875年德法战争危机真实性考察》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太医究是个多大的官 哪个朝代的医生地位最高下一篇:揭越军“一线决胜”计划:没挡住解放军此战术攻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