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鲁子敬 鲁肃和诸葛亮谁厉害

导语:鲁肃被认为是三国中一直被人看不起的人。其实,鲁肃的能力和诸葛亮、周瑜不相上下。鲁肃也被称为“东吴四大英将”。周瑜死后,鲁肃接任都督一职。其实有必要拿鲁肃和诸葛亮做个比较,或者在正史中找个答案,因为诸葛亮在《演义》中抢走了鲁肃的很多功绩,当然诸葛亮的事迹大多有水分,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先说说鲁肃的贡献和

鲁肃被认为是三国中一直被人看不起的人。其实,鲁肃的能力和诸葛亮、周瑜不相上下。鲁肃也被称为“东吴四大英将”。周瑜死后,鲁肃接任都督一职。其实有必要拿鲁肃和诸葛亮做个比较,或者在正史中找个答案,因为诸葛亮在《演义》中抢走了鲁肃的很多功绩,当然诸葛亮的事迹大多有水分,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先说说鲁肃的贡献和成就,了解一下真正的鲁肃到底有多厉害。

一个

被历史误解的三国伟人鲁肃

三国鲁肃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受小说《三国演义》、老电视剧或三国戏的影响,在大众的印象中,鲁肃是一个善良的人,但他多少有些懦弱和无知。

我从草船上借了一支箭,吓得要死,对周瑜的计划一无所知。会上被关羽嘲笑,我很惭愧。为了烘托诸葛亮、周瑜、关云长等人的艺术形象,作者或编剧刻意将鲁肃塑造成一个忠厚近乎木讷的长者。

然而,历史上的鲁肃是一位视野开阔、不乏改变主意之力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鲁肃的政治军事观点和行动与诸葛亮不相上下,更不如周瑜。

鲁肃是东城人,靠近淮河。他出生在当地一个有权势的家庭。虽然父亲去世早,但他是标准的富二代。

《三国志·吴陆贽·肃传》记载,鲁肃从小到大:“貌帅,节少壮,善奇招”。

鲁肃见汉末必有乱。“他学习击剑骑兵,招募少年,给他们衣食住行,在南山打枪打猎,待在树荫下,教武术。”。处于弱势地位的鲁肃,立下了成就大业的伟大志向。

2

慷慨结交周瑜,逐渐走上仕途

少年成名的周瑜,在江淮地区很有影响力。当他是巢穴的首领时,当他听到鲁肃的名字时,他拜访了鲁肃,请他支持一些食物。

当时鲁肃家里有两个米仓,每个仓里有三千斛米。鲁肃二话没说,立刻给了周瑜一仓米。

要知道,当时是汉末,粮食极度匮乏。鲁肃如此慷慨大方,周瑜深受感动。

周瑜确信鲁肃是另一个人,主动去见他。他们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友谊,就像春秋时期的公孙桥和季札。

历史上曾有“合”的典故。

东汉末年,千军万马相争,鲁肃决心要找一个值得催促的贤明之师。毅然率领宗族部300余人,先在居巢与周瑜会合,后随周瑜渡江赴孙策。

可惜当时孙策忙于西征,江东稍定时,建安五年八月早逝,无暇用鲁肃。

后来孙策的弟弟孙权掌管江东,周瑜立即将鲁肃介绍给孙权,并在孙权面前称赞鲁肃才华出众,希望孙权亲自接见,重用他。孙权立即召见鲁肃,赞赏鲁肃。

从此,野心勃勃的鲁肃正式走上了仕途。

陈的事情帮助孙权渡过了江东

建安五年,孙权第一次与鲁肃谈话,向鲁肃询问他的政治计划。鲁肃为孙权描绘天下大势,曰:“汉不能复,曹不能除。为总计,只有双腿江东,才能观天下之祸”。他接着说:“灭黄祖,伐刘表,长江之极,据之,再建帝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鲁肃认为,汉朝不可能复兴,曹操已经成为北方的气候,不可能一蹴而就。他建议孙权乘北方多事之机,踏足江东,伺机消灭黄祖和刘表,并吞并荆州,进而占领长江以南广大地区,最后与北方的曹操一较高下,放眼长远,他完全可以达到汉高祖刘邦的成就。

鲁肃的计策,从战略上的优势地位,清晰地展现了天下大势,完全可以与诸葛亮的“隆中对”相媲美。

要理解鲁肃这句话的伟大价值,我们应该从三个方面来看:

第一,当时官渡之战结束后不久,曹操如火如荼。当时天下大势比诸葛亮出山时混乱得多。鲁肃深谋远虑,其才华不亚于诸葛亮。

第二,孙权登基之初,形势比较严峻,疆域比较小。山中有人依山而立反对孙吴政权,更有天下英雄望江东。无论是英雄、蒋东,还是地头蛇,都对孙权集团能否成大事缺乏信心。

第三,孙权本人年纪轻轻即位,威望不足以立公。大家对孙吴政权普遍持观望态度。孙权政权面临着极其严峻的考验。

在这种背景下,鲁肃冷静地为孙权谋划天下,力劝孙权立帝爵位作为自己的长远目标,这是一剂强心针,大大增加了孙权的信心。

事实上,在未来,吴栋的扩张基本上是按照鲁肃的计划进行的,这表明了他的计划的正确性。

据史书记载,孙权曾经解释过梦露当时的内心,说他第一次见到鲁肃时,“孤而宴语,而大致帝王之业,此为不久矣。”

从长计议孙刘之盟

建安十三年春,孙权大举攻陷黄祖,正计划进军刘表时,曹操于同年七月率军攻荆州。八月,刘表病死,其子刘琮继位。

鲁肃立即敏感地意识到荆州问题的复杂性。他向孙权分析天下形势,说:刘表次子刘聪、刘封历来不和,不能共抗曹。荆州失守只是时间问题。如果长江中游天险落入曹操之手,曹魏的锋芒将直指江东,后果不堪设想。

如果你联合刘备,你可能会支持它。因此,鲁肃建议孙权由“取荆州”改为“合荆抗曹”。刘琮投降曹操时,刘备则准备南逃。

鲁肃立即赶到当阳,遇到不知所措的刘备,说服刘备和合理地抵抗曹。这时,失去家人的刘备“非常高兴”,即派诸葛亮与鲁肃一同前往东吴商议大计。至此,孙刘联合抗曹的大局已基本确立。

鲁肃的“连曹”足以看出他在乱世的远见卓识。在曹操大军直指荆州的危险时刻,鲁肃敢于只身一人涉险到荆州,他的勇气是江东众多文武官员无法比拟的。

当时,曹操手下的大谋士程昱指出,孙权一定会帮助刘备一起抗曹,对曹操说“权必以制我”。另一位重要谋士贾诩也建议曹操夺取荆州后暂缓东进,以免刺激孙刘二家攻打曹。

可见,鲁肃的战术属于程昱和贾诩的同级。然而,鲁肃的高明之处不仅在于他首先提出了“孙刘联盟”的政策,而且在于他是第一个实践者。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孙吴联盟的功劳归于诸葛亮。事实上,如果鲁肃不请使前方的改变之旅,诸葛亮就不会单身在吴。因此,称鲁为第一个主张并亲自执行与孙刘结盟政策的人,并不为过。

不要害怕曹操的军事力量,主张与曹操决战赤壁

建安十三年,曹操趁荆州之机,集结83万大军,发动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赤壁之战”。

大战前,江东许多文武官员看到曹操兵不可挡,包括稳扎稳打、执拗终身的大臣张昭在内的许多文武官员都劝孙权迎接他的投降。

而孙权的继父徐雨野心勃勃,野心勃勃,如何能交出江东?但是曹操兵太强,孙权不确定自己能不能打赢这一战。面对文武双全的劝阻,他既气愤又无奈。

关键时刻,鲁肃又站了起来。他对孙权说:“我投降鲁肃,我还能活着,甚至能得到高官厚禄一辈子。”但是将军,你投降了。你能住在哪里?

鲁肃一句话击中要害,孙权不再犹豫,立即召回周瑜商议计策。

当周瑜决心慷慨激昂地抵抗曹时,孙权下定决心要与曹操赤壁作战。孙权向周瑜缴纳了江东所有的罚款赋税,并以鲁肃为副手,帮助周瑜“参军当校尉,助画谋略”,赤壁之战在东吴大获全胜,创造了历史。

相传鲁肃因曹操兵指荆州于公元13年七月,刘表于八月死于建安十三年,尘埃落定于赤壁之战,遂以年龄谋国。在此期间,形势瞬息万变,时机稍纵即逝。

但鲁肃保持了高度的冷静,对时局的深刻洞察,果断的行动能力和随机应变的应变能力,为孙吴政权在江东立足,进而向长江中下游扩张土地做出了巨大贡献。

所以,鲁肃不亚于诸葛亮和三国之人周瑜。

大局为重,我们是有决心的

赤壁之战后,36岁的三国接君周瑜因病早逝。周瑜去世前,他推荐鲁肃为孙权的接班人。

鲁肃作为东吴的知事,仍然贯彻着以孙刘联盟大局为重的方针。他很清楚,赤壁虽败,但孙、刘双方的实力仍难敌曹操。只有双方继续合作,才能继续与曹操抗衡。

鲁肃坚定不移的战略意图体现在说服孙权以土地支持刘备,处理与关羽的关系上。

刘备从赤壁之战中获利颇丰,占据了荆州南部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郡,以及南部郡的长江以南地区。刘备事实上成为荆州地区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然而,在诸葛亮的策划下,刘备仍然不满意。他向孙权提出借用南郡长江以北包括江陵在内的土地,并给出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要与中原平分北方,当然要有一个直接与曹骏手拉手的前沿阵地”。

孙权还在犹豫的时候,鲁肃说:“虽然神武将军是命中注定的,但曹公真的很强大。他当初在荆州,他的善良和信任并不一致,所以他应该借用它以备将来之用。更多的敌人,和自我树党,在计划之上。”这些话感动了孙权。

孙权意识到,虽然南郡江北地区很重要,但曹仁和黄旭在北部守卫襄阳,而在南部日益强大的刘备则面临着隔江相望的警察。江陵离东吴很远,东吴有异常就鞭长莫及。

与其这样,不如炫耀一下,借给刘备,把刘备集团推到与曹操作战的前线。江陵之地刘备,能进能攻,能退能守,如楔子钉入中原。曹操不会说要和孙权一起在吴打猎。

这件事充分体现了鲁肃的大智慧。曹操已经对如何遏制刘备的咄咄逼人的攻势感到非常困难。当他听说孙权把江陵之地借给刘备时,非常震惊。据史书记载,“嗅觉的权利是由土地工业准备的,只有书写好了,笔才落地”。

看鲁肃如何稳定关羽。

关羽是蜀国的大将,但是他一直都很嚣张,而且因为和刘备有交情,连诸葛亮都给他三分。关羽甚至不注意江东的众多武文。鲁肃对付关羽时,虽然摩擦不可避免,但他还是“时时抚之以乐”。

鲁肃不弱,但顾全大局,不想破坏孙与刘的联盟。

当然,鲁肃的隐忍并不是没有原则地让事情变得容易。他曾经大义凛然地指责关羽说:“我们拒绝贪婪,抛弃正义,这将是一场灾难。我儿子责任重大。他能够在明道处置它,他得到了正义的帮助,同时他与弱者斗争并努力争取它。如果老师老了,他会得到什么?”暗示关羽的隐忍并不是因为实力低微或者害怕对方,而是因为他把对抗曹大业放在第一位,不想破坏孙刘联盟,而且有理有据,这让傲慢的关羽无话可说。

后世史学家王夫之对鲁肃联蜀抗曹的一贯政策十分赞赏。他说鲁肃苦心不与关羽争辩。“苏与桓豪抚羽,羽畏私乎?”如果他想一起抵制锻炼,舌头伸出来了,但羽毛不原谅,所以他知道内心独特的痛苦。"

鲁肃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建安二十二年,鲁肃病逝,享年46岁。孙权亲自操办丧事,参加葬礼。诸葛亮听说鲁肃因病去世,非常悲痛,为他哀悼。

从此,这位曾经在汉末政治格局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风云人物彻底离开了政治舞台。

孙权曾经高度评价周瑜,把他比作东汉开国大将邓禹,认为他的谋略出众,是东吴开国功臣之一。

黄龙元年,旭日上坛祭天时,他对官员们说:“鲁国紫晶曾说过这个地方,可以说是一清二楚。”

当代革命家许在《统一战线以三国为比喻》一诗中说:一心破曹豹,当争第一;如果你想接受赤壁战斗的效果,你也应该尊重你儿子的艰辛。“它充分总结了鲁肃在维护孙刘联盟方面的贡献。

在鲁肃的一生中,他始终保持着清醒坚定的政治头脑和大局观念。他在战略规划和对全局的洞察上并不逊色于诸葛亮和周瑜,在某些方面甚至更胜一筹。

鲁肃,在一个风云变幻、跌宕起伏的时代,在一个人口辈出、英雄辈出的时代,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朱棣为什么要谋反 为什么李世民敢造反 朱棣却不敢下一篇:明朝的首都 明朝首都在哪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