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元老 中共元老宋平为习近平“站台”:曾发现胡锦涛

导语:退休后,老党员宋平保持低调,偶尔露面,经常是在建党周年和党代会换届之际,或者需要支持什么事业的时候。1992年7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在中南海怀仁堂与参加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的代表座谈。作者:栾良美宋平,这位97岁的中

退休后,老党员宋平保持低调,偶尔露面,经常是在建党周年和党代会换届之际,或者需要支持什么事业的时候。

1992年7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在中南海怀仁堂与参加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的代表座谈。

作者:栾良美

宋平,这位97岁的中国共产党老党员,一直保持低调和沉默,近五个月来连续被曝光三次。

出生于1917年的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是中共仅存的95岁以上老人之一,另一位是曾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万力,出生于1916年,享年98岁。

9月30日晚,在国务院举行的国庆65周年招待会上,宋平以“从党和国家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同志”的身份亮相,与现任7位中共中央常委同坐主桌。从电视镜头来看,与比他小9岁的江泽民相比,宋平依然健康,没有特别显老。

在这群西装革履的老同志中,宋平穿着代表上一时代领袖标准制服的灰色中山装,格外引人注目。

这是宋平今年第二次公开露面。最后一次是6月中旬在北京。当时,宋平穿着白衬衫和黑布鞋,拄着拐杖出现在北京的一个慈善活动上。活动主题为“帮助贫困地区孩子实现上学梦”。

此次活动由江苏中远助老基金会主办,在中央办公厅老干部局金文俱乐部举行。基金会副秘书长金勇告诉博客世界,宋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作为慈善平台出席了活动。

当基金会领导第一次向宋平汇报时,宋平主动将其命名为“梦想班”。“一方面是让贫困地区的孩子圆梦,另一方面是呼应Xi总书记的中国梦。”金勇说,为梦想班题字时,宋平写了三遍题词,最后选了一个版本。据一位前往现场的新京报记者介绍,宋平在坐下前与周围的人握手合影,但没有说话。

一周后,人民日报《国家人文历史》杂志刊登了对宋平的专访。曾担任中央西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的宋平回忆起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三线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陈东林是受访者之一。“他身体很好。”陈东林告诉博客世界。

这是十八大后宋平相对密集的曝光期。

2012年11月8日,95岁高龄的宋平作为十八大主席团常务委员亮相十八大开幕式。主席团是党代会的临时领导机构。除了现在的领导,往往还有人缘高、地位高的老同志。

这也是宋平第四次担任党代会主席团常务委员。自1992年被免去中央政治局常委职务后,宋平在1997年召开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2002年召开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和2007年召开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担任党的代表大会主席团常务委员会委员。

2013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宋平作序的《共和国日记》。

“翻看日记,清理样本1949年,我30出头,在东北做工会工作。在民族危亡之际,他们奔赴革命、抗战、解放战争、根据地、国民党统治区,亲眼看到烈士牺牲,看到身边的同志倒下。他们毕生奋斗和奉献的目标终于实现了。”宋平在序言中总结了他的革命生涯。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游行中,“我唯一的愿望就是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更加努力。”

“60多年过去了,我成了一个行动迟缓的老人。”宋平写道。

避免争端的人

1979年,“宋佳爸爸”支持制作到团,在保守派的批判中,他不接东西,不反击。他应该默默地做什么

宋平参加慈善活动帮助有需要的人并不陌生。

早在1994年,宋平和妻子陈顺尧就曾因疏忽帮助过孩子。他们通过希望工程资助了陕西省山阳县榕树乡的三个贫困家庭。在甘肃工作多年的宋平,对扶贫工作非常熟悉。

“烈日烤焦了黄土地,上帝根本不是有意要下雨的。路面上的几根柳树枝叶稀疏,无精打采地立在这贫瘠干旱的地方,四周都是光秃秃的山。”

这是1973年的甘肃定西县,当时的新华社记者邓全时写的《贫穷而死》。前一年,宋平从兰州军区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调任甘肃省委书记、省革委会副主任。

在中央西北局工作多年的宋平,至今仍对甘肃自然条件恶劣、老百姓生活贫困感到震惊。

1973年春,甘肃中部连续22个月没有下雨,旱情十分严重。刚来甘肃工作不久的宋平,甚至在省委大院里遇到了乞讨的受害者。

他意识到了情况的严重性,但他总是很谨慎,并在调查后决定谈论此事。

整个1973年4月,他视察陇西、火车站、陇东等地,到处都是大旱千里,农民无水无粮。陇西火车站挤满了双手受害者空空。

1973年5月,他和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冼赴京参加中央工作会议。在西北集团的会场上,宋平谈到了甘肃中东部的旱情。

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此时来到西北集团会场。宋平的讲话引起了他的注意,甘肃向中央报告的情况仍然“很好”。宋平曾在1938年至1947年间担任周恩来的政治秘书,他可以对周恩来直言不讳。

中央工作会议后,国务院高层工作组赶赴甘肃救灾,及时拨付救灾资金和救灾粮食。

甘肃人回忆这段历史的时候,说得最多的就是:“要不是他宋爸爸,农民就麻烦大了。”

救灾只是解决了农民的燃眉之急。如何彻底解决农村问题,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后来担任甘肃省委第一书记的宋平想要解决的问题。这位中共高官出生于山东莒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就读于北平大学农学院,对农业和农民有着天然的感情。在推进甘肃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障碍,但都被他巧妙地化解了。

在他的主持下,甘肃出台了一系列农业政策文件。到1979年底,甘肃掀起了分作业组、分户饲养牲畜的热潮。只够到家。

反抗随之而来。

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了甘肃干部来信,信中说,从“以队为本”中轻易回归,脱离群众,不得人心。

按照当时的惯例,《人民日报》的重要新闻要在地方党报上转载。甘肃日报总编辑刘爱知主张不转载,也要反击。宋平说:“不要转载,但不要反击。你们一定要实事求是,讲道理,继续宣传贯彻省委的规定。”

根据省委、宋平指示,《甘肃日报》、《甘肃农民报》等甘肃省主要报刊杂志大量刊发报道,宣传农村落实责任制情况,消除了“冷泉”阴影。

精细的前期调查和不直接解决问题是宋平推进工作的两大法宝。

林彪叛逃后,周恩来敦促恢复经济。远在甘肃的宋平也相应加强了企业管理。他建议加强企业的经济核算。当时正在兰州参加燃料和化学工业部会议的国务院副总理康说,宋平太敢谈经济核算,不怕麻烦。

“我们只是不说,不报道,不宣传。”

救灾和改变政策是解决农民温饱问题的基本措施。宋平更多思考的是如何彻底改变甘肃农村的贫困问题。

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宋平为甘肃制定的发展方向是以农为主,农牧并举,农林牧全面发展。这一方向符合甘肃省实际自然地理,已获中央批准。

他还提出“两西”建设和“引大入秦”工程,试图改变甘肃的自然条件。

水利建设往往是地方官员的一项著名成就,但这需要时间和金钱,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只有最坚定的人才有这样的计划。

所谓“引大进秦”,就是把大通河的水从100多公里的大山引到干旱的秦王川。在“两西”建设中,核心是解决水问题。这两个项目时间跨度长,前后持续了10多年。特别是“引大学入秦”项目,多次被拖延。离开甘肃后,宋平依然关注这个项目。“这个项目有很大的好处。我们这一代不会做,下一代还会做。”

1994年,“引大进秦”工程建成,成为甘肃水利史上的里程碑,彻底解决了秦王川的干旱缺水问题。两个项目改变了甘肃。根据《甘肃的宋平》一书,1995年,“甘肃的贫困水平从1982年的70%下降到26.2%。”

与三代领导人有过接触的人

宋平被称为中共最大的伯乐,他是承前启后的人物。作为周恩来的政治秘书,受到邓小平和陈云的信任,他也发现了胡锦涛

宋平在甘肃工作了9年。1981年任国家计委副主任,后任国家计委主任、国务委员;1987年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成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89年至1992年任中央政治局常委。

宋平成为第一位来自甘肃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正是从他那里,甘肃这个偏远贫瘠的地区,成为了中国政治的高地。胡锦涛、温家宝、吴仪都在甘肃工作过。

在公开报道中,有一种说法是,宋平因为发现了胡锦涛而被称为“中国政坛最大的伯乐”。

据2002年《南方之窗》报道,1977年宋平出任甘肃省委第一书记时,1968年加入甘肃省水电部刘家峡工程局房建队的胡锦涛已在甘肃工作9年。1979年,宋平赴甘肃省建委亲自主持座谈会,时任甘肃省建委设计管理处副处长胡锦涛作了汇报。

”胡锦涛的讲话与简洁的组织和清晰的数据不同。当宋平问一些方向性的问题时,胡锦涛的观点和建议让宋平更加欣赏。1980年,胡锦涛出任甘肃省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人民日报》旗下杂志《环球人物》报道,“胡锦涛专业素质过硬,稳重谦虚,态度低调,群众基础好。在推荐人才的过程中,得到了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宋平的肯定和鼓励。”

这个副部级的职位成为了胡锦涛政治生涯的开端。1982年,在担任共青团甘肃省委书记三个月后,胡锦涛来到共青团中央,担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主席;1984年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1985年,42岁的胡锦涛成为贵州最年轻的市委书记。

宋平从来没有担任过党的总书记,政治局排名也比较靠后,但他特别受邓小平、陈云的信任,在很多问题上给他们提建议。

宋平和邓小平工作的交集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宋平是计委委员,邓小平是国务院副总理,主管经济和金融。1975年,邓小平第二次短暂回国整顿经济时,在甘肃工作的宋平也在调整省内企业。

他解放了一批懂经济、会经营的领导干部,进行技术创新和改造。当邓小平再次被免职时,宋平保持沉默,没有对他发表负面评论。

据时任广东省委书记任介绍,甘肃的宋平是最早两个在打破民族思想路线的阻力时表示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省委书记之一。

“两个凡是”出来后,邓小平提出“要用准确完整的毛泽东思想世世代代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著名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宋平甚至在《光明日报》文章发表之前就表达了自己的立场。1978年4月初,宋平在兰州高校领导干部理论研讨会上指出:“要想把工作做好,必须解放思想,敢于突破禁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宋平并不是唯一支持邓小平的人。

宋平和陈云私交很好。1938年3月,他在延安中央组织部的山洞里第一次见到了陈云。“当时,陈云同志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后来,我在马列学院学习和工作。我多次听陈云同志的党课,读了他的一些文章。”

在“大跃进”掀起的吹嘘浪潮中,陈云和宋平保持着难得的一致。

1959年春,在一次讨论钢铁生产指标的会议上,宋平根据矿石、煤炭、运输、设备等实际情况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当年完成1800万吨的钢铁生产指标难度较大。

发言后,宋平感到压力很大,但会议结束后,“陈云同志拍了拍我的肩膀说:质量,质量。”后来在陈云的主持下,过高的钢铁指数被打压。

据2012年《金融经济学》的一篇报道,宋平回忆,陈云病重时,曾多次到医院就诊。最后一次,“他在病床上叫着我的名字,再也说不出话来了。”

1996年,作家叶永烈问宋平之子宋宜昌,为什么甘肃在全国“真理标准”的争论中占了先机?工作中有没有来自北京的“关系”?宋宜昌给出了答复:“当时甘肃是完全自主发起的,没有北京的‘关系’在起作用。”

叶永烈说,由于宋平在“真理标准”问题辩论中的“明确态度”和工作表现,他后来被调到北京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其他人后面的那个人

他穿中山装,布鞋,出门不带卫兵,希望别人叫他同志。他不是前台的人,但他总是为了自己喜欢的人或事主动站在讲台上,躲在他们身后,默默支持他们

宋平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最后一个穿中山装照标准照的,这让国外一些人认为宋平是保守派。

与宋平不同,曾经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积极推荐领导干部穿西装。

灰色中山装是宋平平时的打扮。退休后,他经常脚上穿一双平底布鞋。天冷了,他的外套是一件穿了很多年的皮夹克。

他是隐形的,用现在年轻人的话说,他几乎没有存在感。

宋平亲自修改印发了工作作风规定,要求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要以宣传群众活动为主,尽量减少各级领导的活动。基层干部不搞迎送等。宋平本人严格遵守这些规定。

1972年,宋平到基层走访时,当地有关部门主动杀了一只鸡,他支付了50元的伙食费。他只要了最常见的馒头和卤菜。

但也有特殊的时候。

1978年5月,宋平视察民乐县时,中午吃馒头,喝开水。晚上回到县委招待所,发现了一盘当时还很少见的苹果和梨。他告诉我马上把它拿走。时任县委书记韩正清说,这个品种是从东北朝鲜族自治州引进的,让宋平品尝一下,以此支持苹果、梨在民乐方面的发展。后来宋平多方协调,使民乐县的苹果和梨发展很快。

类似苹果梨的故事在宋平的职业生涯中发生过几次。不管是人还是事,只要宋平觉得自己真的好,他就会静静地站在身后支持他们。

1981年,熟悉经济工作的宋平回到国家计委。据当时采访他的记者说,宋平思维清晰,记忆力强。他的讲话语气温和,措辞严谨,手头没有任何资料,谈话中引用了大量的数字,但他很准确,他对问题的分析很有说服力。

当时国家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时期,宋平主张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1984年,宋平向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198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时,提出要改革计划管理体制,管好大的方面,放小的方面。

在谈到需要改革国家基本建设计划管理体制时,宋平说:今后中央主要负责安排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要骨干项目建设,其他项目逐步下放至地方安排。同时,放宽项目审批权限,简化项目审批程序。这些措施都体现了宋平“简政放权”的思想。

1987年出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后,宋平积极推动干部交流。他认为,这样可以开阔干部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积累经验,提高他们的领导水平。三年后,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实行党和国家机关领导干部交流制度的规定》。这对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几乎成为政治上固定的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的两项“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都与宋平有关:

1990年,宋平还担任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会长。1991年,他建议中央政府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每年召开一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专题座谈会。

宋平在1990年至1998年担任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会长期间,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各级组织从50万个增加到100万个,会员从2000万人增加到8300万人。该组织为社会提供避孕、优生优育等服务。当时,人口控制被认为是脱贫致富的关键环节。所有的宣传都是“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

在西北工作多年的宋平,对植被恢复和治沙也非常关心。

1984年5月,钱学森首次提出沙产业的概念。沙产业是指以太阳为直接能源,依靠植物光合作用生产产品的系统。1995年9月,宋平打电话给荒漠化防治专家刘舒,询问钱学森的沙产业理论及其发展,并预约了采访。当时,中国科协等相关部门正计划在甘肃河西走廊召开沙产业发展会议。听说钱学森因不便不能参加会议,宋平立即说:“我要去河西参加会议。”

“现在我不管了,来这里就是为了摇旗呐喊,宣传事业。对于沙子这个行业,我完全是一个门外汉,我不懂,我无话可说,但我一直觉得这件事很重要。”宋平在会上说。

此外,宋平“保护环境”的著名事迹还包括,在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他在主席台上主持会议,曾送给邓小平粤剧演员辛努红的纸条“请不要在主席台上抽烟”。后来,邓小平没有在主席台上抽烟。

1992年,74岁的宋平辞去常委职务。根据“报纸。com”,宋平向中央提议,由邓小平、陈云以中共十四大人事安排小组的名义,推选胡锦涛为新一届政治局常委。

在前台工作三年后,他仍然是那个站在年轻人身后的人。

离开领导岗位后,宋平又回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他平日喜欢看书和散步,也喜欢游泳。

退休后的20多年里,宋平经常只出现在国庆十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十周年。按照一般规律,国庆65周年是一个“小庆祝”,但97岁的宋平依然和江泽民、李鹏、朱镕基等“年轻老同志”一起出现在宴会上。

他对舞台上的年轻总书记并不陌生。事实上,他们有很深的渊源。除了是清华校友,宋平还和Xi的父亲Xi·仲勋一起工作。Xi中讯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时,宋平是国家计委副主任,他的工作早有关联。

著名网友“学迷团”贴出的一张老照片显示,1980年中讯以国务院副总理身份访美时,时任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宋平陪同中讯出访,当时他们被纽约市长紧紧拉住。在另一张照片中,在夏威夷原住民的热情款待下,他们开怀大笑。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乐不思蜀主人公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下一篇:赵受益 宋仁宗是南宋还是北宋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