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中日建交 周恩来翻译揭秘1972年中日建交谈判内幕

导语:1972年9月28日,周总理和田中角荣为中日建交干杯 2013年,东海的一个小岛多次触动人们的神经。从去年“购岛”到最近暗示与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对抗将长期持续,日本政府在其右翼势力的鼓动下,屡屡做出伤害两国关系的事情,

1972年9月28日,周总理和田中角荣为中日建交干杯

2013年,东海的一个小岛多次触动人们的神经。

从去年“购岛”到最近暗示与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对抗将长期持续,日本政府在其右翼势力的鼓动下,屡屡做出伤害两国关系的事情,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怒。

和平不易,友谊难得。年底,《解放周末》采访了80岁的林李云,请她讲述1972年作为周恩来总理翻译见证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故事。

回顾过去,珍惜现在,林丽珍语气沉重:“日本要正视历史,不能开倒车!”

在林丽珍温柔的叙述中,我能听到陶陶的历史,我有更多的期待——

田中角荣主动帮周总理脱风衣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一直为毛主席和周总理担任日语翻译。1972年,我参加了中日建交谈判,经历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全过程。

当时的国际背景是,二战后日本投降,蒋介石逃往台湾省,国际社会处于冷战对立态势。

1972年2月,中美关系破冰,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战后日本历届政府紧紧跟随美国,日本也跟随美国的外交政策,不敢超越。因此,尼克松对华秘密外交的消息一传出,日本也紧随其后。至于中日建交,他们的外交界有一句话叫“逾越外交”,意思是日本先超越美国与中国建交。

1972年9月25日,时任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来到中国。我记得很清楚,那天北京的天气很好。万里晴空万里。当田中角荣走下舷梯时,中日两国的朋友都非常高兴,觉得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周总理首先对田中表示欢迎,田中回应:“我很高兴来到中国。”两个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周总理后来把田中送到钓鱼台国宾馆最好的18号楼。

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到达酒店后,周总理将脱下风衣。首相在战争期间手臂受伤,脱下风衣很不方便。这时,田中角荣主动在我们工作人员面前帮周总理脱风衣。

首相当时说:“不,不,你怎么能脱下我的风衣?”田中角荣说了一句很动情的话。他说:“你把我安排在国宾馆18楼。这些天我是这里的主人。你是我最尊贵的客人。我应该为你服务。请允许我帮你脱下风衣。”

田中不仅很有人情味,而且非常尊重毛主席和周总理。后来毛主席接见田中的时候,田中还有点紧张。

周总理和毛主席一样,晚上工作,早上休息,中午起床。田中习惯早睡早起,每天早上5点起床,在院子里活动,生活规律。为了田中,首相暂时改变了他的生活习惯。他特别向工作人员坦白:“我要调整生活习惯,离田中更近一些,晚上10点以后不要给我发简报。”周总理提前对田中的生活细节有了清晰的了解。比如在国宴上听到田中家乡的歌,他就很惊讶,也很开心。

周总理和日本青年团谈了八个小时

中日关系一直很敏感,田中角荣迈出这一步真的不容易。

当时,日本有几位首相候选人参加竞选。日本媒体形容这次选举是“鸭子踩水”,意思是表面平静,他们都在水下拼命。田中公开表示,他想在上任前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所以毛主席和周总理都觉得这个人应该可以交朋友。我们主动派孙平华、肖等中日民间友好交往的同志到日本,表达了改善关系的愿望。最后,他帮助田中下定决心来北京。

应该说,田中是以极大的勇气做出这个决定的。尽管当时中国极右翼势力的反对和阻挠,他甚至冒了一定的风险。他听说那天他去机场是坐直升机,而不是开车。当时日本执政党的一批极右势力反对中日建交,他不顾一切困难来到北京。

当然,这可以让他下定决心来。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国家做了很多努力。事实上,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毛主席和周总理就非常重视与日本的人文交流。我从1953年开始从事中日民间交流。当时日本的农民团体、青年团体、妇女团体,甚至旅行团都来中国,周总理亲自接待。记得和周总理一起接待日本青年团,总理和那些日本青年谈了八个小时!首相与他们进行了广泛的交谈。比如他问一个日本青年:“你为什么留长发?”年轻人回答说:“以示反抗!”总理笑着说:“我们年轻的时候,不满旧社会,出国留学,想办法解决中国的问题。”后来,首相请那些日本青年吃饭。日本青年说,这在日本是不可想象的。

那时,每逢国庆,毛主席和周总理都会在广场接见外宾。有一次,首相指着天安门广场下的红色观景台,对日本客人说:“看,那块全是日本朋友。”可以看出,有这么多日本朋友来参加仪式。所以,1972年田中首相来北京的时候,说了一句很真诚的话:“我沿着民间交流的轨道一路走来。”

说“添麻烦”怎么解决这么多伤

当然,这个过程中也有干扰。

当天,在周总理为田中角荣举行的欢迎宴会上,田中发表了感言。他感谢周总理的安排,也感谢许多中国朋友对他的欢迎。然后,他说,他代表日本政府,为过去“给中国人民制造麻烦”向日本政府道歉。当日本翻译说“麻烦”时,宴会厅里一片嗡嗡声,大家都觉得太轻了。

在第二天的正式会谈中,周总理向田中郑重指出了这一措辞的问题。当时田中解释说,他的话里已经有道歉了。后来毛主席接见田中时,也说不小心弄脏了姑娘的裙子,才说“麻烦”。这一说法没有对战争进行深刻反思,也没有为日本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道歉。

为了让日方清楚地了解中国对战争责任问题的重视,周总理列举了日本军队在战争中大量屠杀中国人民,造成巨大战争损失的事实,并非常严肃地对他说:“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这么大的伤害,说‘添麻烦’怎么解决?!根本没有反思的意义,这是不能接受的!”对此田中无话可说,只能说:“正是因为这样的背景,我来了北京,而不是你去东京。”田中答应周总理按我们的要求快递。后来,在《中日联合声明》的序言中,更是明确表示,日方深切感受到过去日本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伤害,并表示深刻反省。

会谈中也有很多争论,要求同存异

记得上次会议结束时,田中向周总理提出了钓鱼岛问题。因为当时在钓鱼岛附近发现了石油,周总理知道这一点。当时,周总理回答说:“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是解决中日邦交正常化问题。这个问题不是这次要讨论的主题。以后再说吧。”首相的回答很简单,田中没有纠缠。

当时有几轮谈判,重点是中国台湾省问题。因为日本要和台湾省断交才能和我们建交。当时,我们的妥协点之一是,在发表的公报中没有明确说明。《中日联合声明》发表后,日本外相宣布废除《日台条约》,并以此方式与台湾省断交。

会谈中有许多争论。当时有一个日本条约主管高岛义郎,总是以法律程序和条约为借口吓唬人,与外交部长姬鹏飞有过几次争执。周总理发现后非常生气。当时,谈判桌上表达了不同的意见。田仲总理说话了。在起草这份文件时,姬鹏飞与日本外相大平正芳进行了交谈,不断有磨合和争论,需要求同存异。

周总理赞赏田中角荣的决心和非凡勇气。的确,从田中上台到中日邦交正常化,只用了84天。就连日本也有评价“太快了,抓不到耳朵”。

事后,周总理经常对我们说,一个历史人物,只有有勇气去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他才会载入史册,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如果不是田中,其他人可能没有勇气在美国之前和中国建交。随后,周总理在会见日本客人时高度评价田中:“田中一上任就立即作出决定,恢复中日邦交。这是了不起的,值得称赞的。他比尼克松勇敢。”

对话

和平不易,友谊难得

本报记者徐伟

解放周末:如今钓鱼岛争端不断,给中日关系蒙上阴影。作为中日建交的见证者和见证者,你一定心情沉重。

林:是的。我长期从事中日友好交流。从1972年中日建交至今,40多年过去了,中日关系变成了这样。我怎么能不难受呢?近年来,日本一些人对中国的逐渐崛起产生了心理落差。再加上日本经济发展缓慢,部分日本民众可能会被右翼政客误导;但是我认为大多数日本人对中国很友好。不久前我去了日本,我遇到的大多数日本朋友对我们都很友好。

解放周末:你知道日本如何看待钓鱼岛问题吗?

林:即使在日本,对钓鱼岛问题也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不久前就发表了公开讲话。他认为无论日本有多少人反对,他都觉得这个问题应该留给后人去解决。鸠山由纪夫还问我中日建交时,周总理对钓鱼岛问题的看法。我如实回答,当时会谈没有讨论钓鱼岛问题。

他的思想和邓小平同志的“搁置争议”是一致的,我们国家一直是这样做的;但从去年开始,日本打破这种平静,故意挑起钓鱼岛争端,使得局势紧张。所以,是日本自己改变了钓鱼岛的现状。

解放周末:在你的记忆中,你提到了田中角荣在中日建交中发挥的作用。政治家的行为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间关系的走向。如何评价现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林:安倍家族原本是右翼家族。他的祖父岸信介是日本首相,二战后因涉嫌甲级战犯被拘留,后来被释放。岸信介上台后,积极推行军事扩张政策,追随美国,制造“两个中国”,顽固地与中国人民为敌,企图把日本拖回老路。安倍的叔叔卫戍区也是首相。这两个人是日本反华极右保守势力的代表。安倍第一次当首相时,也想在中日关系上有所作为;但是现在情况变了,他越来越表现出他的右翼本性。

解放周末:你对中日关系的未来有什么希望?

林:我记得周总理当年告别田中角荣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同日本的交往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有半个世纪的对抗。今天,我们看到时代在螺旋式前进。”和平不易,友谊难得,我们自然希望看到两国友好的同行;但前提是日本要正视历史,不能倒退!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南宋建立时间 南宋的建立时间下一篇:亚丁湾在哪 亚丁湾是什么地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