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抚仙湖在哪里 “琉璃万顷”抚仙湖的形成原因

导语:抚仙湖,湖水清澈见底,被古人称为“天青石”。位于玉溪市澄江市、江川区、华宁县之间,湖北端距昆明52公里。是全省重要的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抚仙湖是我国最大的蓄水湖、最大的高原深水湖、第二深的淡水湖,属南盘江水系。湖平面呈

抚仙湖,湖水清澈见底,被古人称为“天青石”。位于玉溪市澄江市、江川区、华宁县之间,湖北端距昆明52公里。是全省重要的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

抚仙湖是我国最大的蓄水湖、最大的高原深水湖、第二深的淡水湖,属南盘江水系。湖平面呈南北向葫芦状,流域径流面积1053km。

抚仙湖海拔1722.5米时,水域面积约216.6公里,湖长约31.4公里,湖最宽处约11.8公里;;湖岸线全长约100.8公里,最大水深约158.9米,平均水深约95.2米,对应湖容约206.2亿米,水质为一级。

入湖河流有王良河、东大河、马里奥河等52条,间歇性河流和农业灌溉沟渠53条。年平均入湖径流量16723万m,唯一出海口河年平均出流约9572万m,抚仙湖-星云湖出流引水工程建成后,抚仙湖最高水位1722.00m,最低水位1720.50m;每年2月至5月,抚仙湖向星云湖输水,其他时段两湖独立运行,遇大洪水向海口河排泄。

抚仙湖流域植被以草、灌、针叶林等次生植被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7.03%。流域造林合格面积约16.4万亩,退耕还林面积约9.6万亩,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约96.2公里。径流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08.8公里,占总面积的30.94%,年入湖泥沙流失量达34.56万吨。蓄水量相当于15个滇池和6个洱海,占云南9个高原湖泊总蓄水量的68.8%。

抚仙湖之美,离不开抚仙湖的碧水。早在明朝末年,旅行家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中就说“云南山满土,那么多河流入海,虽然水流浑浊,但抚仙湖最清澈”。

《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散文游记。明末徐洪祖34年的游历,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还有《浙江游记》《江油游记》《楚游记》《粤西游记》《贵州游记》《云南游记》等著作

他死后,被别人编成《徐霞客游记》。有10卷、12卷、20卷等等。在原手稿的基础上,守寿派和纪继续进行了手稿的创作,手稿写于崇祯十五年。

形成原因

抚仙湖始于第三纪末,是云贵高原隆升过程中形成的断陷深水湖泊。大约300万年前,由于地壳的巨大变化和喜马拉雅山脉的崛起,一系列的断裂和蓄水以及岩石侵蚀在云南高原的山区造成了无数湖泊,抚仙湖就是当时形成的湖泊。历史上,抚仙湖早就被记载为“大池”。唐宋时期,由于罗家部落居住在澄江,故称“罗家湖”。

抚仙湖的名字也和一个童话故事有关。相传,玉皇大帝曾派萧、石两位神仙来视察天下。当他来到云南时,他看到了一池清澈的水和闪闪发光的水。两个神仙被湖光山色迷住了,忘了回去。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变成了两块巨大的石头,并排站在一起,永远站在湖边。

过去,有两块石头并排立在湖的东南部。据说是小石二仙的好日子,很美。你可以看到两个神仙在湖上乘船观看,以保留他们的踪迹,它被命名为“抚仙湖”。

相传抚仙湖没有那么大,湖边有一个繁华的县城。后来,因为小龙和仙人的决斗,澄江城的石柱被击中,澄江城倒了下去,变成了一片汪洋。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羯族吃女人方法 五胡乱华为什么吃女人下一篇:李如柏 李成梁之子李如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