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北京门头沟区 门头沟在哪里

导语:门头沟区是北京市下辖的市辖区,位于北京西部山区,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革命传统优良的老区。早在1万年前,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东胡林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燕昭王二十九年,设上谷、榆阳、幽北平、辽西、辽东五县。今天,该地区属于上谷

门头沟区是北京市下辖的市辖区,位于北京西部山区,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革命传统优良的老区。早在1万年前,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东胡林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燕昭王二十九年,设上谷、榆阳、幽北平、辽西、辽东五县。今天,该地区属于上谷县和榆阳县。从那以后,该区的下属行政系统发生了许多变化,直到1958年5月,它被命名为门头沟区。2016年,门头沟区再次确认国家卫生区。

2020年3月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得到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通报表扬。

人口

2012年底,门头沟区常住人口29.8万人,比上年增加4000人。共有118,837户登记家庭,总人口为248,353人,其中193,355户为非农业家庭,54,998户为农业家庭。登记人口中,全年出生2143人,死亡1741人,出生率8.64‰,死亡率7.02‰,自然增长率1.62‰,计划生育率98.79%,比上年提高0.58个百分点。

地理环境

门头沟区位于北京市正西偏南,东经115° 25 ' 00 '至116° 10 ' 07 ',北纬39° 48 ' 34 '至40° 10 ' 37 '。东西长约62公里,南北宽约34公里,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东邻海淀区、石景山区,南接房山区、丰台区,西接河北省涿鹿县、涞水县,北接河北省昌平区、怀来县。

地形学

门头沟区位于华北平原向蒙古高原过渡地带,西北地势高,东南地势低。门头沟地区地层主要由震旦系下统蓟县系和青白口系、下古生界寒武系、石炭系和二叠系、上古生界侏罗系、第四纪马兰组和百花山冰川堆积组成。地形骨架形成于中生代燕山运动。属于太行山,地势险要,“东看都城,西穿大漠”,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境内98.5%为山地,平原面积仅占1.5%,其中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占山地面积的一半。北部中山面积最大,占门头沟区中山面积的2/3以上,平均海拔1400多米,其中有“京都第一峰”之称的灵山为黄草梁。南方的中山平均海拔1000米,其中百花山闻名遐迩。东南中山面积小,平均海拔850米,著名的是九龙山。东北的中山以苗丰山而闻名,海拔1291米。

中山有三级夷平。一级夷平面海拔约2000米,有灵山、百花山、白草岸,顶部平坦;二级夷平面海拔1400-1600米,与黄草梁、南山鞍线、老龙窝、苗安岭、跳鸡山线相接,呈平梁状中山分水岭山脊;第三级夷平面海拔1000-1200米,构成一个较低层次的台地,逐渐向东北变化成分水岭,高度下降到800-900米,如白玉溪、梁家山、妙峰山、张家山、九龙山等。

低山是海拔不到800米的山,面积相当于中山。河谷台地主要分布在永定河及其支流清水河河谷两岸,但不连续。永定河冲积平原水量丰富,分布在该区东南部三家店至卧龙岗一带。永定镇距离南岸只有73米,是门头沟区的最低点。从上图可以看出,该区域地形起伏较大,高差很大。清水河和永定河呈之字形贯穿门头沟区大部分地区。山是门头沟区一个显著的自然特征。门头沟区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山区占98.5%。

气候

门头沟区属中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湿润,冬季寒冷干燥。西部山区和东部平原气候差异明显。东部平原年平均气温11.7℃,西部斋堂地区年平均气温10.2℃。极端最高气温东部为40.2℃,西部为37.6℃。极端最低气温西部为-22.9℃,东部为-19.5℃。日照时数多,年平均日照2470小时。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由于中纬度大气环流和季风的不稳定性,年间降水量变化较大。2009年门头沟区平均降雨量为329.76毫米,多年平均值为528.70毫米。

荣耀

第三批“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2020年3月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得到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通报表扬。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罗京简历 2009年6月5日:着名播音员罗京逝世下一篇: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