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吊脚楼是哪个民族的 西南地区吊脚楼的民族特色

导语:吊脚楼是我国西南地区苗族、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的传统民居。它依山而建,形似老虎,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宅院。后来注重方位,或西坐东,或东坐西,民族特色鲜明。吊脚楼的历史传说土家族先民因家乡水

吊脚楼是我国西南地区苗族、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的传统民居。它依山而建,形似老虎,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宅院。后来注重方位,或西坐东,或东坐西,民族特色鲜明。

吊脚楼的历史

传说土家族先民因家乡水灾迁居鄂西。当时环境比较恶劣,到处都是参天古树、荆棘丛、狼、虎、豹,土家族的祖先经常搭起窝棚,遭到野兽的袭击。后来,一位土家族老人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他让男孩们用现成的树当架子,绑好木头,铺上野竹条,顶上放一个架子,盖住天花板,盖起大大小小的空中等大小的房子,供他们吃饭睡觉。从此,人们不再害怕毒蛇猛兽的袭击。后来,这种建造空房屋的方法发展成了现在的吊脚楼。

吊脚楼的形式

单吊高跷是最常见的形式,也称为“一端吊”。只有独悬吊脚楼主屋一侧的厢房伸出空,下侧由木柱支撑。双悬高跷,又称“双悬”或“错构口”,是单悬的发展,即在主体建筑的两端有悬翼。单吊高跷和双吊高跷不是由不同地区形成的,主要看经济条件和家庭需要,往往共存于一处。

还有一座四水式吊脚楼,是在双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四合水吊脚楼主屋两翼上部连成一体,形成四合院,两翼楼下为大门。进入大门后,这个四合院必须上几个石阶才能进入正房。

在单吊双吊的基础上,人们创造了一种两室起重机,即在普通起重机上再增加一层,既适用于单吊,也适用于双吊。此外,平吊脚吊楼也是在单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括单吊和双吊。它建在平坦的大坝上。根据地形,需要抬起机翼,并用木柱支撑。木柱掉落的地面与主屋地面平齐,使厢房高于主屋。

hflash

土家族喜欢群居,喜欢住吊脚楼。所建房屋多为木结构,小蓝瓦,格子窗,檐挂空,木栏杆,绕角行走,古色古香。一般家里都有小院,院前有栅栏,院后有竹筏,用青石板铺路,刨木板安房子,点亮宋明。一家人过着日出日落的宁静田园生活。

小康家庭以三柱四骑为主宅,富裕家庭有五柱八骑,还有七柱十二骑和“四合一天井”的庭院。两侧有厢房或转角建筑,一个转角建筑为主房,两个转角建筑为主房。正房中间叫正房,正上方的隔断上有一个神龛,是祭祖和招待客人的地方。主房两侧的左右房间称为人房,以中柱为界分为两个房间。后卧室有人住,前卧室叫消防厅。消防大厅里有一张消防床,里面有一个三脚架,用来做饭、做饭和热水。是一家人吃饭、保暖、休息的地方。客人来了,也坐在火床旁边。火炕上挂着一个木头架子,用来烤腊肉或其他东西。

瑶族吊脚楼

瑶族大多生活在山区,那里气候湿润,多雨,炎热。住吊脚楼可以通风、避潮、防野生动物。瑶族人根据实用性和环境特点,强化建筑品格,在柴火、水源便利、风景秀丽的山区自由择址,用几十棵杉木脚建造了名为“千尺落地”的木构建筑。整个木质建筑以杉木为柱、为梁、为墙、为门窗、为地板、以杉木皮为屋顶,无油、无漆、无装饰,一切随性自然的色彩,它自然而不做作,或金鸡独立于屋脊,或建为坡前村落,或负山中有水,或隐而奇,风格多样,格局自由,意境浪漫,冬暖夏凉。

苗族、侗族的吊脚楼也各有特色。比如董氏吊脚楼结构严谨,有的高达五六层,但不使用一根钉子,整个体系嵌有榫卯,可见董氏高超的建筑技术。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丝路传奇 海丝路传奇下一篇:郑板桥范县在哪里 郑板桥任县令到底是在范县还是山东莘县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