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中国古代情人节 古代上元节是指什么节日呢 中国传统情人节是元宵不是七夕

导语:古代上元节是指什么节日呢?它是一年一度的上元节。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情人节,也许你会说,中国传统情人节不是七夕吗?其实,七夕是牛郎和织女一年一度相聚的日子,可以说是悲情的节日。古代人最忌讳生离死别,怎么会将情人节定在这天呢

  古代上元节是指什么节日呢?它是一年一度的上元节。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情人节,也许你会说,中国传统情人节不是七夕吗?其实,七夕是牛郎和织女一年一度相聚的日子,可以说是悲情的节日。古代人最忌讳生离死别,怎么会将情人节定在这天呢?因此中国传统情人节是元宵节而不是七夕。

元宵节就是上元节

  什么是上元?

  “上元”为汉武帝时命司马迁等推算《太初历》时所选历法计算之起点,以西元前2697年甲子年为“上元”,以方便推算历法,后世不察,以传说中黄帝生年为癸亥而定黄帝纪元始年为西元前2698年,实则由历法推算的起点“上元”而来,故以“上元”计之。上元始年为前2697年,以黄帝纪元计之,黄帝纪元元年为前2698年,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尝用之,以西元1911年为黄帝纪年4609年,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临时大总统命改为中华民国纪年。“上元”与黄帝纪元所不同者,“上元”仅为历法计算时所选定之定点,非有所标志,有客观色彩,而黄帝纪元以此注入历史时期观念,有主观色彩与感情色彩。

  古代上元节是指什么节日呢?

  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佳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中国古俗中,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上元节的起源

  上元节的起源: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中国传统情人节是元宵不是七夕

  元宵节为什么是传统情人节呢?

  中国传统情人节,指的是上元节,即元宵节。古代男女在这一天借赏花灯之名,而寻求自己的另一半,在台湾流行着“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他们认为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所以元宵节可以说是地道的中国情人牛郎织女故事来源于天巧星和天魁星总在这一天相遇,而且,牛郎织女本来就是一个悲剧的爱情故事,每年七夕才能相见,你想和你的情人每年七夕才见一次么?

  而中国传统情人节,指的是上元节,即元宵节。古代男女在这一天借赏花灯之名,而寻求自己的另一半,在台湾流行着“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他们认为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所以元宵节可以说是地道的中国情人节,而不是有人肤浅臆想的七夕。

  上元节是春节后的第一个大节日,不管是从前还是现在都是十分重要的节日,这一天,吃汤圆,放花灯,猜灯谜,非常热闹!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长矛 长枪和长矛有什么区别 古代长枪是由长矛演变来的下一篇:四大家族的关系 红楼梦四大家族之间是关系 红楼梦四大家族详细关系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