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韩信的谋士 韩信资料 韩信手下大将都有哪些

导语:韩信的相关资料介绍韩信,一代传世名将,他生在秦汉交接时,让他有用武之地,是淮阴人,就是现在的江苏清江人。韩信雕像韩信幼年家境特别贫困,经常寄人篱下,吃别人的粮食。直到前208年,想要投奔到项梁账下,跟暴秦进行抗争。但是项梁

韩信的相关资料介绍

韩信,一代传世名将,他生在秦汉交接时,让他有用武之地,是淮阴人,就是现在的江苏清江人。

韩信雕像

韩信幼年家境特别贫困,经常寄人篱下,吃别人的粮食。直到前208年,想要投奔到项梁账下,跟暴秦进行抗争。但是项梁不久后就战死沙场,由他的侄子项羽接任,担任良中,他就多次献策,但是楚霸王都不采纳他的建议,认为他说的毫无道理,对此不敢兴趣。

这让韩信很灰心丧气,对项羽失去信心,决定弃楚投奔汉,去刘邦的账下,但是他却遭遇到了在楚地的遭遇,仍未受到重用,他就想离去。幸亏当时刘邦的谋士萧何慧眼,看出了韩信的与众不同,亲自前去追还,并推荐给刘邦,告诉他想争夺天下,就得要有韩信,他的才甚过于樊哙。于是乎,就有了刘邦立韩信为大将军,韩信不愧是有才,他以独特的视角分析了楚汉双方目前的对垒形式。韩信认为楚霸王以武称霸天下,但是民心不稳,但是汉王如自入关以后,约法三章,深受百姓的爱戴,得民心者得天下。

之后连年的战争,充分发挥出了韩信杰出的军事才能。他连续击败魏王、赵王,北上收复了燕国,连年的战功,刘邦拜他为相国。虽然当时的刘邦面积甚广,百姓拥戴也深厚,但是还有大敌楚国还没有战败,仍是心腹大患。于是,韩信率军前往攻打楚国,先后歼灭楚军数十万,最终逼项羽自刎。

韩信的一生战功赫赫,但是他晚年的错误,也让他失去性命,就这么早早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后人称颂为淮阴侯。

韩信手下大将都有哪些

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是汉高祖刘邦打天下时候的大功臣,也是刘邦手下的大将。韩信是刘邦手下大将,那么韩信手下大将又有谁呢?

韩信画像

韩信手下大将在史料中并没有过多记载,可以明确的是几个忠心于韩信的谋士,但是韩信手下出名的武将却不多,原因可能是韩信手下大将几乎都是刘邦的人,都是对刘邦忠心耿耿,或者是直接受刘邦统帅的将领,韩信要用将领的时候便直接从刘邦处调动即可。当然,韩信手下必然也有值得他信赖的武将,只不过那些武将的实力与功绩比不上刘邦直属的那些武将们,所以也没被史料过多记载。

李左车是韩信的谋士之一,他也是李牧的孙子,李牧是秦朝统一七国之前赵国的名将,李牧的孙子李左车原先也是辅佐赵王的,并且因为李左车同他爷爷般立下了赫赫战功,被赵王歇封为了广武君。在赵国灭亡之后,韩信主动找上了李左车,并且向他求助计谋,李左车便一直跟随着韩信,直到刘邦为了压制韩信势力,将李左车调给了太子刘盈。

除了广武君李左车之外,韩信手下还有一个出名的谋士,他便是蒯通。蒯通也是秦末汉初的着名谋士,才辩无双,在韩信手下时曾经出过灭齐之策,出过三分天下大计,在汉朝成立之后便劝说韩信背叛汉朝,为其陈述利害,却被韩信对于刘邦的死忠而无视。在刘邦处死韩信之后听闻了蒯通的言论,便也想把他杀害,却不想被蒯通的“各吠其主”的言论说服而赦免了他,由此可见蒯通确实有着把死人说活的本事,他擅于陈述利弊,能够十分冷静客观地将利弊全部考虑清楚,确实可以被称为韩信手下大将。

韩信到底有没有谋反

韩信作为汉朝的开国大臣,他到底有没有谋反,这是我们议论纷纷的热点话题,觉得搞清楚他有无谋反,才可以进一步了解到他的死因又是何原因。我个人认为韩信是没有谋反,也许说的不全面,或者是不周到,请大家见谅。

《王的盛宴》中韩信入监狱

1、以韩信的才华,假如下定决心要谋反,成功的可能性很大,连雍齿这种小人都可以谋反成功,使刘邦在最为难的时刻雪上加霜,更何况韩信。并且韩信在灭掉齐国之后,他手上有多少兵力又有谁知道。史书上记载说是有30万,占据了刘邦所有兵力的大部分。韩信在出蜀地之后,接连收复各个诸侯国,天下人又有谁怀疑韩信的能力呢。连项羽都有点畏惧韩信,更何况地痞流氓出身的刘邦。以韩信的智慧,怎么可能不知道审时度势,此刻正值自己最强大的时候,假如要反,必将重创刘邦,韩信不可能不知道反受其殃道理。

2、原本韩信已经被封为齐王,但是建朝之后,无端被改封为楚王,但是韩信依旧没有想过造反。楚地是韩信出身的地方,只要韩信想造反,依旧可以凭借自己的威名,达到一呼百应的局面,并且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岂有不胜之理。并且在刘邦采纳陈平的建议,利用巡游云梦的名义,想要擒拿韩信。韩信怎么可能看不出其用意,宁愿杀了自己的好友钟离昧,也不去谋反,可谓是对刘邦忠心耿耿。

3、有人说他与陈豨共同谋反,我个人觉得太不靠谱了。谋反岂是小事,怎么可能会没有周密的安排,韩信是谁,常年打战的大将军,部署肯定会周到。并且刘邦在攻打陈豨的时候,韩信托病并没有前去,假如韩信想要谋反,他肯定会前去,采取里应外合的攻势,刘邦必将溃败。

今韩信兵号数是什么意思

今韩信兵号数万这句话是赵国的成安君陈馀对赵王所说,也正是陈馀的这段话让赵国被韩信所灭。那么陈馀到底在赵王面前说了哪些话呢?为什么这段话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呢?

韩信剧照

原来当时的状况是韩信正在分兵准备攻打赵国。而韩信的部署被赵国的李左车这个人看穿了,所以他针对韩信的布局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和防备的方法。如果赵王采纳了他的方法,那么赵国就无法被韩信迅速地拿下,他们还有时间去向别国求救。但是就在这最要紧的时候,赵国的成安君陈馀对赵王说了一段话,而今韩信兵号数万就是在这段话中间。

成安君陈馀的话是这样的一个意思:他认为赵军是正义之师,不需要阴谋诡计就可以以正胜邪。他对赵王说,从兵法上来讲,己方兵书是彼方的十倍时,就可以用包围的方式来消灭敌人;但是当双方兵力相同时,就应该采取正面攻打的方式来对付敌人。他还分析如今韩信虽然自称有数万精兵,但事实上,人数不会超过数千,而且他们还是从远方赶过来,本身就是疲困不已。面对这样软弱的敌人,我们都不采取正面迎击的方式,将来来了更加强大的敌人,赵国就更没有办法了。

这样迂腐的谏言竟然真得被赵王采用了。所以当韩信带领士兵前来时,赵国完全没有做出防备的措施,最后被韩信用计引出,占领了城池。就连赵国的君主也被韩信给活捉了。

书籍论韩信的内容

我们都知道韩信是历史行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他的功劳以及军事方面,古今中外的着作都对此有所描述,但都很不系统且不完整。针对这种现象,中州古籍出版社就曾在08年出版了一本书,名字叫《论韩信》,梳理了历代史书对韩信的记载,总结了韩信的十大功劳,使人们能够系统完整地认识韩信。

尊重历史的读本

书中又提出了很多新颖的观点,比如:编者就把韩信的“汉中对”跟历史上有名的诸葛亮“隆中对”相提并论,认为其意义不差上下;观刘邦入蜀地之后,处境是非常的困难,与外世隔绝,以求自保,但是在短短四个月之后,就由原来的消极到积极甚至是主动,只是因为有了韩信这一枚大将,才是逆转乾坤的关键所在;大力称颂韩信的军事才能,将其跟历史上有名的将领比较,使韩信的地位向上爬升;今人认为古时候军事理论排第一的肯定是孙武,而实战派必是韩信;甚至将韩信的功劳夸大化,认为没有韩信,就不会有汉朝四百多年的历史。可见,这本书对韩信的评价都较为中肯,些许的夸大化,但也是为了称颂这个伟人。

现在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肯定离不开原有的历史资料记载和研究历史学专家的研究成果,根据这些才提出自己的见解。而《论韩信》就是如此,采用的是以正史为主,加上些许的神话传说,丰富这个人物形象,断不会妄言和无根无据的评价这个人物。

韩信带兵多多益善是什么意思

汉朝的韩信被后人称为兵仙,从这个称呼中我们就可以看出韩信带兵是出了名的厉害。在刘邦未收用韩信前,他只是起义军中的一个小部队,到处被人排斥,尤其是被项羽欺压地抬不起头。但是在他任命韩信作为大将军之后,迅速地反败为胜,成为了起义军中的大赢家。

韩信画像

韩信带兵,多多益善这句话是韩信对自己带兵能力的总结。他认为自己的带兵能力比刘邦强,这一点就为后来刘邦猜忌他埋下了伏笔。

韩信带兵,最出名的就是擅长以少胜多。在他打仗的所有战绩中,多数都是以少胜多,要么就是反败为胜,而这个败还不是自己的败,一般都是刘邦等人去攻打城池然后失败了,结果再由韩信出马扳回局势。

韩信带兵的能力还表现在他招揽士兵的能力上。刘邦很多次都将韩信的士兵调到自己的旗下。但是韩信每次都能很快地再集结出一批士兵为自己效力。这种能力简直就跟开了挂似的。韩信本身的带兵能力和他在士兵中的声誉、威望等不得不让刘邦猜疑自己恐怕压制不住这个猛将。

后世曾有人认为中国历史上带兵最厉害的应该就是韩信。一是因为他擅长以少胜多。二是因为他的功绩。刘邦是如何打败项羽的,还不是靠着韩信。在韩信的谋划下,刘邦仅用了三年就从龟缩一处到称霸天下。秦始皇灭六国,而韩信比秦始皇更甚,他灭了七国。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高老庄在哪里 唐僧取经 西游记中的唐僧墓在哪里下一篇:井冈山简介 井冈山会师纪念馆 井冈山会师资料简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