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姚广孝演义 姚广孝演义是什么

导语:姚广孝演义是什么《姚广孝演义》一书记录了姚广孝一生,从出生开始,到他成为一名僧侣,再到得到机会辅佐燕王,帮助朱棣起兵“靖难”称帝,一直到他老死在庆寿寺。姚广孝演义姚广孝是一个奇怪的人,他十四岁的时候就出家当和尚,一辈子没有

姚广孝演义是什么

《姚广孝演义》一书记录了姚广孝一生,从出生开始,到他成为一名僧侣,再到得到机会辅佐燕王,帮助朱棣起兵“靖难”称帝,一直到他老死在庆寿寺。

姚广孝演义

姚广孝是一个奇怪的人,他十四岁的时候就出家当和尚,一辈子没有结婚,姚广孝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小小年纪就已经成了全国通缉的犯人,他在出家当和尚的时候,结识了不少朋友。后来被明太祖挑选辅佐燕王朱棣,开启了他人生的辉煌,因为早时潜心修学,自己的文学积淀不少,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朱棣的谋士,朱棣靖难的时候,他建议直接率兵攻打南京主力部队,这一举措给守城的将领一个措手不及,使得朱棣顺利夺取南京,登基称帝。

朱棣称帝以后,想让姚广孝还俗,并赏赐给他房子和宫女,都被姚广孝回绝了,他只是住在寺庙中,上朝的时候穿上朝衣表示对帝王的尊重,之后又换上僧衣潜心修佛,并且他还把皇帝奖赏的黄金全部分给同宗的乡人。

1418年,姚广孝病重的时候,不能上朝,明成祖还多次前往探望,姚广孝病逝的时候明成祖用僧人的礼制安葬他。读了这样一本书,你不但可以彻彻底底了解姚广孝的一系列事件,对明朝初期的政治风云也可以有一个系统的认知,透过历史,我们可以对人生有所顿悟,可以更好的学会正确的看待人生,更好的对待这份只属于自己的短暂生命。

姚广孝神道碑考实介绍

《姚广孝神道碑》是明成祖朱棣写的关于元朝末期关于禅师的诸多资料的汇总,其研究意义也非常大,对于明代的诸多历史事件的研究,当时军事实力的推测,当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等诸多问题,这本着作都提供了依据。

姚广孝神道碑考实

那么关于《姚广孝神道碑》考实呢,是由我们的历史博士郑永华提出来的。

我们知道明清以来“姚广孝”最能影响世人的是他的禅学,姚广孝是中国史上杰出的佛学代表人物,他在明初的靖难之变中决策果断,起到关键作用外,在宗教文化、科学技术上也有突出的表现。

虽然在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姚广孝这一人物的完整性打折扣,但是这一份《姚广孝神道碑》是由朱棣亲自撰写的,其公正性和真实性对于研究明朝以及研究姚广孝这个人的事迹和取得的成果都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姚广孝神道碑》已经成为北京重要的佛教文化研究遗址,并且被北京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可以说,当代人在对待历史遗迹,对待真相的问题上,态度是端正的。

对于了解姚广孝本人和研究明朝历史这块刻碑都发挥了重要的文化价值,现在的史学家都反复研究,反复考证其中发生事件的真实性。可以说朱棣在做出刻碑这一决定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对自己的大明王朝实力的彰显。

也为后人揭开那一段段不为人知的秘密面纱提供了依据和保障。希望这能为学者们探求历史真相,还原历史起到重大帮助作用。

姚广孝与方孝孺的关系

历史上很多人拿姚广孝和方孝孺比较,两人扮演的角色略有相同,但是我们通过比较,不难发现,姚广孝的确有他的过人之处,而方孝孺,也许专心致志做学问,可能会成功,但是在政治生活里。

方孝孺剧照

历史总是有点造化弄人的,方孝孺是那种比较偏执,比较犟的,这种人一旦发誓忠心耿耿,你赶都赶不走的,当然这也是双刃剑,缺乏变通性的后果相信大家也都能总结出;姚广孝就是在处理事件比较圆润的一种,这种人不会空喊口号,更多的是用不张扬的手段去达到自己的目的,往往统治者还没有察觉,他就已经把事情解决好了。

这两类价值取向如此迥异的人,偏偏出现在历史的同一个舞台上,一个成功,一个失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能辨别出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

《明史》中对二人的评价都较高,一个苦读书,以正人君子自居,一个能开口向君王谏言,但是他是位和尚,可能在方孝孺看来姚广孝的身份是自己不能认同的,甚至对他可能会有不屑,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姚广孝的气度和胆识都是方不能比的。

从两人的政治生涯看,方孝孺似乎更适合去做学问,历史舞台的主人应该由姚广孝来,姚实在是一位太不安分的和尚了,试问一个和尚不在寺庙里敲他的木鱼,跑出来帮皇帝打天下是什么情况。靖难之变后建文帝身边的谋士方孝孺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一心求死,姚广孝还曾为他求情,这个不是好歹的家伙说什么要以死谢罪,只有死才能表明自己的志向,这种过度膨胀的虚荣最后导致朱棣一道圣旨杀了和他有关的七八百人。和姚广孝的谦虚、谨慎、为人低调不同方孝孺除了喜欢当出头鸟外也似乎没什么实力了,两人的不同结局是必然的。

揭秘姚广孝和刘伯温是什么关系

说起姚广孝和刘伯温,那我们就不得不提两位帝王,朱元璋和朱棣,两人分别侍奉两位君王,都说伴君如伴虎,难道说两位都看破红尘,早就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了吗。

影视作品中的姚广孝和刘伯温

其实在史书上两人并没有什么交集,唯一有联系的应该是两人都是宋濂和高启的老朋友,所以两人的关系,最多也只是认识。说什么明朝有两大军师,什么刘伯温排第一,姚广孝不敢排第二之类的话也是无稽之谈,因为要知道,姚广孝在接受朱元璋的号召,进入朝廷辅佐朱棣的时候,刘伯温已经去世七年了。二人怎么可能关系密切,更不可能为了争夺谁是明朝第一谋士而大打出手,勾心斗角。

但是功过是非也确实可以由后人来评判,我们知道,刘伯温在帮助朱元璋上立下战功,当时明朝建立,朱元璋几乎白手起家,对于如何治理国家,如何维护国家的稳定,如何取得战争的胜利,很多情况下都是一头雾水,处理起来非常麻烦的,刘伯温作为谋士无疑是给朱元璋雪中送炭。

关于谁才是第一谋士,有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刘伯温当时的处境远比姚广孝要艰难的多,朱元璋手下的优秀人才也是数不胜数,要在当时得到认可,没有一定的才学造诣是很难从人群中脱颖而出的,但是刘伯温做到了。有人觉得,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姚广孝甚至朱棣成为帝王的必然性,只是在适当的时候起了个推波助燃的作用,自身发挥的优势并不大。两人都为明朝统一做出了杰出贡献,无论在哪个年代,都不应该被拿来比较。

姚广孝擒龙的故事

姚广孝擒龙的故事,说的是姚广孝和龙王一些小纠纷的故事,其真实性还有待考究,但从姚广孝敢和龙王抗衡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他过人的胆识。

姚广孝擒龙

据说,明朝的永乐帝,让姚广孝监督建造北京城,这北京城的选址当然是颇具讲究,当时是召集了几十位风水大师,最后才定下的位置。哪知道这事惹到了龙王爷,应该是龙脉上被修建了凡人的城池不开心了,龙王爷就派自己的儿子来杀姚广孝。这姚广孝也是硬汉一条,依旧我行我素,还亲自外出监管,要知道和龙王爷作对可没什么好果子吃。

一日姚广孝步行到东直门的一座桥上时,忽然间天昏地暗,仿佛日月都被遮蔽了一般,这龙太子从水中一跃而起,直取姚广孝性命,霎时间刀光剑影,战局惨烈,二人都有拼个你死我活的决心。只见这龙太子手持一柄刚毅长矛,长矛的前端散发出刺眼的金光,就好似大地灵气全部汇集在一起。又见这姚广孝,却也没有却步,拔出腰间那只破魔神剑就是横砍过来,真是电光火石、雷霆万钧也不能描绘出当时的场面。

姚广孝以勇猛出名,龙太子败下阵来,姚广孝将龙太子镇压在河边岳飞庙的一口深井里。龙太子祈求何时才能出去,姚广孝说待到这座桥旧了,就是你重见天日的时候了。但是龙太子每天只听到人们称这里为北新桥,可这北新桥何时才能旧啊。而且在1955年,有人在岳王庙所在地建造百货公司,看到那口井里有粗粗的大铁链,还从井里不时传来吼叫声,吓得当时的人们立马把井填了。

姚广孝传资料介绍

姚广孝出生在一个世代行医的家庭,他十四岁的时候,就出家当和尚去了,在做和尚的这段时间内,姚广孝开始了他疯狂的积累知识模式,这一时期的姚广孝默默无闻,专心做一名僧人,潜心修佛,学习阴阳数。

姚广孝剧照

高皇后去世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明太祖面向天下招募得道高僧来辅佐诸王,为他们念经求佛,姚广孝应邀前往,在这一时间段,姚广孝结识了一位对他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人物,这位拥有帝王之相的人物究竟会怎样改写姚广孝的一生呢。

燕王朱棣在见到姚广孝后,十分赏识他在佛学之外知识的积累,认为这是一位志向远大,见多识广的人,把姚广孝当作自己很好的朋友,明太祖死后,朝廷上下非常不满建文帝做皇帝,谋反的势力也越来越强,姚广孝建议朱棣站出来,他说自己只知道天道,只知道当今大明王朝皇帝的位置只有你能坐,我们不用管是不是民心所向。至此朱棣反叛的意识愈加坚决,姚广孝也暗地里招募将士和有才干的部下来辅佐朱棣。

建元元年,明成祖起兵,开展了历史上着名的靖难之变,在长时间的战争奔波后,战士们身心疲惫,姚广孝认识到这一点,他果断想朱棣建议,不要再继续攻打王都周边的城市了,我们应当赶快向南京挺进,南京的防守较弱,又是战略至关重要的决胜点,我们何不集中兵力一举击破。成祖采纳了姚广孝的意见,攻下南京称帝。之后成祖想要奖励姚广孝的战功,但是给的东西都被回绝了,他还把一些黄金发给同宗的人。自己仍旧只是住在寺庙。永乐十六年,已经八十四岁高龄的姚广孝身患重病,明成祖亲自前往探望。姚广孝死后朱棣大哭,赠他谥号恭靖。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世界著名作家 世界著名作家福楼拜的性格如何下一篇:1888年属什么生肖 黄飞鸿是属什么生肖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