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青藏高原海拔 古代的青藏高原是怎么样的青藏高原的发展历史

导语: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它被称为“世界屋脊”和“世界屋脊”。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西至帕米尔、喀喇昆仑山,东、东北与西秦岭、黄土高原相连,位于北纬26° 00′~

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它被称为“世界屋脊”和“世界屋脊”。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西至帕米尔、喀喇昆仑山,东、东北与西秦岭、黄土高原相连,位于北纬26° 00′~ 39° 47′、东经73° 19′之间

青藏高原的海拔和温度

青藏高原的自然历史发展极其年轻。受多种因素影响,形成了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自然地理单元,与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紧密结合。高原腹地年平均气温低于0℃,大面积最暖月平均气温低于10℃。青藏高原海拔一般在3000-5000米之间,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东亚、东南亚、南亚众多大河的发源地;高原上有许多湖泊,包括纳木错和青海湖。

那么古代青藏高原是什么样的呢

原始社会的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长江的发源地,广袤的高原是整个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但由于高原的地理环境等因素,考古学家仅在20世纪上半叶在与甘肃、青海接壤的黄河两岸采集发现了一些;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在整个高原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发掘。

石器采集于西部阿里地区、东部横断山、北部昆仑山、南部喜马拉雅山旧石器时代遗迹。中石器时代的遗迹被确定为申扎和尼亚拉姆。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几乎遍布西藏自治区及周边地区,分别发现石器和其他器物。

迄今为止,不同时代发现的石器的形制和加工,既有黄河流域石器的特点,也有一定的地方特色。细石器时代尚待鉴定,但与中国北方和西部的细石器属于同一类型。

商周至唐代的青藏高原

自古以来,青藏高原就居住着西羌的游牧部落。商朝一般称为“方强”;周朝称西部边民为戎人,称南部边民为蛮夷。秦汉时期,这些民族被称为雅羌。汉代以后,与甘肃、青海地区的仙灵、少当羌部有联系,羌部与西藏的唐托、法羌部有联系。

4世纪初,鲜卑族吐谷浑部沿阴山从辽东迁到甘肃、青海地区,建立地方政权,与青海西海民族的西羌人和西藏的畲族有直接交往。隋朝统一中国,影响远至青海湖以西。除了与吐谷浑部有联系外,还与西女果、大阳通、苏比、党项、郭芙、西南诸蛮等羌部有着良好的联系,并通过这些羌部接触到了白兰、嘉良、四步野。

四布耶部是山雨各民族的一个分支,生活在雅砻江流域,6、7世纪之交隋朝时期逐渐成为畲族联盟的首领,其影响波及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广大地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古代西羌的150多个民族融合融合,形成了多个地方政权。

7世纪初,唐朝兴盛于隋朝。大约在同一时期,雅砻谷皮波城四部的首领攻克了博堡、娘堡、贡堡、达堡以及罗瑜、门峪、小洋等十余个地区的部落,建立了吐蕃王朝。

吐蕃赞普在其总部设立了四个军政区,即乌茹、尧茹、耶茹和鲁拉。此外,它还占领了白兰、党项、西山国、吐谷浑、于阗和博罗,并长期与唐朝争夺西域四镇。到8世纪末,它已经与唐朝的北方、河西和西部地区竞争

9世纪中叶,赞普被杀,吐蕃王朝灭亡。吐蕃本土皇室长期分裂冲突,吐蕃管辖下的部落自力更生,甘肃、苏、瓜、沙等都依附于唐朝。很快,整个青藏高原被奴隶和全国人大的人暴乱,吐蕃的组织体系被彻底摧毁,消失了。

五代两宋时期的青藏高原

10世纪初至13世纪后期,中原地区经历了梁、唐、金、汉、周、南北朝的政权更迭,实力减弱,无暇西顾;自宋初开始,大渡河划界,甚至被吐蕃各部封锁。只有西凉、遂川等地方领导收到了朝廷的印章。以党项为主体的西夏王朝对北宋构成了威胁,而青海的墨西罗政权则是宋朝的辅助。

吐蕃王朝的故土,除了流传已久的墨湖、古格、布朗族外,分为三地:伍肆、西藏、纳拉苏;其他地方政权如雅泽、罗迪、乌山水、亚龙等从未发展起来;在桑加、大宝、包公、鲍波和藏区流域,他们仍然处于分离和分裂状态。11世纪以来,在政教合一的封建制度下,逐渐形成了一批地方政权。吐蕃王朝时期,门隅、罗瑜、卡木、德西玛等旧区更分散成许多游牧社区;然而,在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已经到来的大理、于阗和潮湿的汨罗逐渐与当地部落发生了交叉。

元代的青藏高原

13世纪后期,元朝统一全中国,中书省在甘肃、陕西、云南等地设省。与此同时,它开始在青藏高原各地正式建立政府和建立治理。元朝以青藏高原为吐蕃王朝的故里,故合称“吐蕃”;郑玄研究所成立于中央政府,直属中央政府管辖。万一有麻烦,郑玄研究所将成立,官兵将被派往那里。

宣威院直属宣改院吐槽三个地方:一是在你想麻的地方;第二,在卡木;三是:原吐蕃王朝本土的、臧、纳拉苏古鲁孙等三方宣传慰问团。把政府放在萨斯喀彻温,并任命总督臧和宣威为特使。纳里的古鲁森沿袭了吐蕃王朝灭亡后在当地建立的墨玉、古格、布郎三个地方政权的旧制度,元帅府很快在纳里建立起来。在伍肆和西藏,与当地土司紧密结合的政治和宗教领袖有6万人,两地之间有100万人,共计13万人。

明代青藏高原

明朝统一中国后,废除了袁的编制,放弃了过时的“吐蕃”称号,重建了两个总兵和一个军民元帅府,由朝廷直接下令。多干都指挥密使:在安西马、卡木等地,大致相当于元代吐蕃等地和宣威密使在吐蕃等地的旧地。伍肆·赞杜指挥连队;最初管理着13万个家庭;很快,它逐渐被被国王所取代。

厄勒西军民元帅府:即纳瑞苏·古鲁森曾管辖拉达克、古格和布伦

地方政府。治理在俄罗斯。明朝时,在与之接壤的伍肆臧、多干一带,先后有五位有权势的政治、宗教领袖被授予王珏的称号,而武东怕木怕竹的万户人家被封为解释王后最有权势。此外,明朝还封各派首领为几个法王,但法王不能世袭,没有封地,只有虚名。法王只有大宝、大乘、大慈三位,在民间有一定的名气和影响力。在明代,高原部落也被称为“西方氏族”。

清代青藏高原

清代设李,相当于六部,处理少数民族事务。满族和蒙古族合称藏族为“党项人”;称藏族为“吐蕃”;所以青藏高原叫“党项”,西藏叫“吐蕃”。清初,废除了明朝的多干和伍肆臧的建制,废除了俄国军民的元帅府,停止了对国王的分封制。蒙古汗王、土司和地方官员被任命管理地方事务。

清朝供奉黄教格鲁派,先后册封达赖、班禅额尔德尼。康熙朝时,分为卫、藏、阿里,取名西藏,并派遣钦差大臣到西藏工作。废除当地蒙古可汗的权威。雍正年间,任青海事务大臣,驻西宁管理安多地方事务。此外,西藏事务部长和副部长还派驻拉萨,与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合作,监督喀什政府对西藏地方事务的管理。

至于卡木康,一部分由澜沧江以东的西藏部长管理;其中一部分由金沙江以西的川陕总督管理,然后移交给四川总督。直到清末,在卡木设立川滇边务大臣一职,与四川巡抚、驻藏大臣共同管理地方事务。

民国时期的青藏高原

辛亥革命时期,各省起义成功,废除了帝制。民国政府批准在甘肃、四川两省建立建制,在青海设置孟凡宣威使节,并指定四川为特区。民国18年,青海省成立,驻西宁;民国28年,西康省成立,驻康定。民国初年,中央政府设立机构管理西藏和蒙古事务。西藏政府推翻驻藏大臣后,未能建立共和制度;中央曾恢复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名义,任命西藏地区的首领,但由于英国分离和各种原因,未能就任。

英国曾计划将青藏高原分为西藏和西藏,并试图吞并门隅、罗瑜和下察隅地区,但始终遭到历届中央政府和达赖喇嘛的拒绝。达赖喇嘛强迫班禅喇嘛离开西藏,到内地居住,于是,卫、藏、阿里地区在达赖喇嘛的监督下,由嘎查地方政府管理,分为阿里、藏、卫、洛卡、羌塘、大公、多麦特区,设有若干个分区。

九世班禅18年在南京设立办事处,十三世达赖20年在南京设立办事处。民国二十二年,十三世达赖去世。应西藏要求,国民政府派人处理,随后在拉萨设立了蒙藏委员会驻西藏办事处。

现代青藏高原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青藏高原的交通状况得到改善,“车、机、车”的通行目标相继实现:1954年12月25日,青藏、川藏公路正式通车;1956年5月26日,北京至拉萨航线试航成功;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建成通车。

新中国成立后,青藏高原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为特色经济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青藏高原的特色经济现在在农业、畜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各个产业部门和经济过程中。特色农牧业包括高原畜牧业和种植业;特色产业包括清洁能源地热、风能、水电等产业、优势矿业、国家特殊需求产业、绿色食品加工业等;第三产业包括旅游和文化产业。但是,高原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矛盾农村三部曲 茅盾生平经历简介茅盾农村三部曲是什么下一篇:郭永怀之死的阴谋 郭永怀生平贡献成就郭永怀是怎么死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