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闪底 清朝宫女真的都是脚踩“花盆底”鞋吗?

导语:导读:清宫剧的热映,让人们对后宫女性们脚上穿着的高底鞋并不陌生,看着宫女们踩着高底鞋还能健步如飞地跑来跑去,不得不佩服她们脚下功夫,从格格到宫女无不例外。那么,问题来了,清朝的宫女真的都是脚踩“花盆底”鞋吗?网络配图  答案是普通宫女是不能穿的,尤其是低等宫女。你能

导读:清宫剧的热映,让人们对后宫女性们脚上穿着的高底鞋并不陌生,看着宫女们踩着高底鞋还能健步如飞地跑来跑去,不得不佩服她们脚下功夫,从格格到宫女无不例外。那么,问题来了,清朝的宫女真的都是脚踩“花盆底”鞋吗?

网络配图

  答案是普通宫女是不能穿的,尤其是低等宫女。你能想像浣衣局的洗衣丫头们穿着花盆底洗衣服的样子吗?所以在许多清宫剧里不管是主子还是丫头一律穿花盆底是不大对的。着名的“还珠”就是如此。但这些电视剧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为了满足观众的眼球,在宫里的美女都穿上花盆底也没关系,毕竟这样上镜,才会显得摇曳多姿。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花盆底鞋的真实情况怎么样呢?

  顺治元年(1644)满清入关,定都北京,这个崇尚妇女“天足”的骑射民族,看见了一个满是“小脚女人”的世界,男人娶妻,非小脚不可的天下。清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竭力推行满族发饰与服饰,并禁止满族妇女缠足。因而,在汉族妇女裹脚疯狂的年代里,满族女性仍能保持着自己传统鞋履的特色。然而,为何满族要穿如此样式的鞋呢?这里面有一段历史故事。

网络配图

  满族多罗甘珠女罕的父王被一个名叫哈斯古罕的奸诈的部落首领害死,他们的王城阿克敦城也被夺走了。多罗甘珠决心夺回城池,并为父王报仇。但是阿克敦城三面围着“红眼哈塘”,红锈水有三尺多深,人马无法过去。多罗甘珠想啊想,受到了长腿白鹤的启发,她带领众人,制作了“人造木鹤腿”,顺利地走过了红眼哈塘,夺回了阿克敦城,也为父亲报了仇。从此,满族的妇女们在上山采蘑菇、采榛子时,为了防止被毒蛇咬伤,也在脚上套上这种“木鹤腿”。后来这种木鹤腿就慢慢演变成一种生活中的高底木鞋,有的两头宽、中间细,粗看很像马蹄,起名叫“马蹄底”;有些像花盆,起名叫“花盆底”;还有龙鱼底、四闪底等,都是根据设计的形状而命名的,不管如何千变万化,其高跟都是镶嵌在脚心部位,总称叫“旗鞋”。

  旗鞋最初为半寸至1寸,后逐渐增高至5寸左右。清宫女眷和贵族妇女大多穿4寸以上,年轻者鞋底高度可达六七寸(即25cm左右)。娴雅的旗装配上高底旗鞋,使女性更显得婷立修长,轻盈高雅。

网络配图

  对于旗鞋的出现,还有一种说法。说是大清入主中原后,受汉族文化影响,裹脚之风有增无减。尽管满族的女性从不裹脚,但根据普遍的审美标准,大脚绝对不是漂亮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满族女性便发明了这种高底鞋,将脚藏在衣群里,这样就不会轻易露出大脚来。

  无论是那种说法,旗鞋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做工真的是越做越精致、越做越奢华,显然也成为清代服饰的标志性之一,能流传下来的在今天也是艺术珍品。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郦怎么读 狂生郦食其:刘邦夺取天下时功劳最大的人下一篇:昌邑王 历史上的昌邑王刘贺干过哪些荒唐事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