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中国古代朝贡制度的特点及其原因 明朝皇帝朝贡仪式

导语:中国古代朝贡制度是一种特殊的外交制度,其特点是向中国朝廷进贡礼品以表示对中国的臣服和友好关系。这种制度源于古代中国的周朝,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明朝皇帝的朝贡仪式是朝贡制度的一个重要体现,具有严格的仪式规定和礼仪程序,彰显了中国作为东方文明中心的地位。

目录导航:

  1. 中国古代朝贡制度的特点及其原因
  2. 明朝邦交国
  3. 朝贡外交体系形成时间
中国古代朝贡制度的特点及其原因

在中国古代,各藩属国每逢过年或重大节日时期,都必须向宗主国朝贡奉献礼物。因为中国古代虽然强大,但由于交通等各方面因素,虽然攻占其领土,但由于后勤不给补给,不能长期占据。只能让他们以藩属国的形式存在。

朝贡体系的特点是:

1、文化制度上的吸引和归依:朝贡体系所构建的东亚国际秩序长期稳定,既是中国强大实力的体现,又是周边国家主动融入该秩序和内化吸收当时先进的文化制度的结果。

2、强调松散脆弱的“中心-外围”权力结构模式:古代中国认为自己是“正统”,而周边国家或地区则被称为“蛮”、“夷”,形成一种“同统而不治”带有明显藩属关系的中心-外围权力结构模式。

3、经济上“厚往薄来”的互利平等性:朝贡体制既是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表示政治臣属关系的形式,又是两国官方贸易的形式,即通过两国朝廷之间的朝贡与回赠,交换两国的特产和物品,进行以物易物的贸易。

4、带有明显的联盟外交特征:朝贡国高度依赖中国, 或是抵御外来国家的侵略,或是制衡内部各派势力,带有鲜明的合纵连横的联盟外交特征。

5、朝贡国之间是外交地位的不平等性:朝贡国之间并不是整齐划一的平等关系,中原王朝一般会依据周边藩国的政治臣属关系来判定其国地位高下。

中国是天朝上邦,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财力雄厚。因此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所有来朝贡的都是以下邦适之。贡一回十,久而久之,小国寡民的一年来几回,最好不得不确定一个朝贡制度在明朝中叶确定一年一次或者远邦三年一次。

朝贡体系,是自公元前3世纪开始,直到19世纪末期,存在于东亚、东北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国中原帝国为主要核心的等级制网状政治秩序体系。朝贡体系以国家不平等为基础是其最大的特点。

明朝邦交国

明朝建立后逐步恢复了唐宋时期的朝贡制度,到明成祖时期开创万国来朝的外交局面。

为宣扬国威和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 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航海,访问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又派遣吏部验封司员外郎陈子鲁出使撒马儿罕、吐鲁番、火州等西域十八国,加强了明朝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上的往来,为中国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

朝贡外交体系形成时间

朝贡体系,是自公元前3世纪开始,直到19世纪末期,存在于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国中原帝国为主要核心的等级制网状政治秩序体系。常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

在明朝,正式形成了所谓的朝贡制度。此前分别是畿服制度、册封制度、羁縻制度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56394.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朱元璋的出生地是哪里?”下一篇:唐朝内忧外患时期哪些人物对国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