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明朝十二帝顺序 明朝皇帝及王爷

导语: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个朝代,共历经十二帝。这段时间内,中国发生了许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录导航:

  1. 明朝十二帝顺序
  2. 朱高炽回到太庙了吗
  3. 明朝皇帝关系排名
  4. 明朝所有王爷
  5. 回到明朝当王爷》中为什么有两个杨一清
  6. 各位高手:求救~明朝的时候王爷的儿子叫王爷叫什么
  7. 大明朝有个王爷叫朱佑辉吗
明朝十二帝顺序

1,明太祖朱元璋,朱允炆,2明成祖朱棣,3明仁宗朱高炽,4明宣宗朱瞻基,5明正统朱祁镇,6明成化宪宗朱见深7明孝宗朱佑樘,8明武宗朱厚照,9明世宗朱厚聰,10明穆宗朱载垕,11明神宗朱翊钧,12明泰昌帝朱常洛13明熹宗朱由校,14明崇祯思宗朱由检。

皇帝的排列顺序如下:

1、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前所未有。

2、明惠帝朱允炆

洪武二十五年其父朱标病死,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明洪武三十一年继位为帝。

3、明成祖朱棣

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时事征伐,并受封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起事攻打侄儿建文帝,夺位登基。

4、明仁宗朱高炽

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朱高炽虽然在位时间很短,但是在位期间发展生产、与民休息。

5、明宣宗朱瞻基

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永乐九年(1411年)被祖父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朱棣征讨蒙古。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

6、明英宗朱祁镇

明宣宗朱瞻基长子,年仅九岁,继位称帝,年号正统。

7、明代宗朱祁钰

明宣宗(宣德帝)次子,后来由于英宗被俘,太子朱见浚(即后来的朱见深)才两岁,在孙太后的受意下郕王继承了皇位。

8、明宪宗朱见深

朱见深英明宽仁,在位初年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尊号,平反于谦的冤屈,任用贤明的大臣商辂等治国理政,可以说有君王的风度。

9、明孝宗朱祐樘

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言路大开,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史称“弘治中兴”。

10、明武宗朱厚照

明武宗是历史上很有争议的一位皇帝。以往很多人认为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

11、明世宗朱厚熜

朱厚熜通过大礼议逐步掌握皇权,在位早期他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对外抗击倭寇,重振国政,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

12、明穆宗朱载垕

本来他可以安安心心的当他的王爷,但命运总是变幻莫测的,他的两位长兄先后早死,他成为储君。最终即位为皇帝。

13、明神宗朱翊钧

朱翊钧在位初之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在神宗支持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神宗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有勤勉明君之风范,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

14、明光宗朱常洛

在明代历史中,光宗朱常洛可算是一位最不幸的皇帝。他39岁的生命历程中,前20年是不受宠爱的皇子,后19年过的是战战兢兢的皇太子生活。

15、明熹宗朱由校

朱由校在位期间,客氏与魏忠贤专权,制造了“乙丑诏狱”、“丙寅诏狱”等冤狱,残酷迫害企图改良明朝政治的东林党人。

16、明思宗朱由检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一位年少有为一生致力于整顿国家的好皇帝,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节俭朴素,并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

朱高炽回到太庙了吗

朱高炽没有回到太庙,他被嘉靖皇帝移到了旁边的殿中进行祭祀,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无奈的选择,这也是一个非常不符合礼法的做法。

没有

并没有回到太庙,他是被嘉靖皇帝踢出太庙的。 嘉靖皇帝执意要让自己的王爷父亲的位置升个级,配享太庙,所以才有了朱高炽被踢出太庙。

明朝皇帝关系排名

太祖朱元璋为开国皇帝,后经明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载垕、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

明朝皇帝的排列顺序如下:

1、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前所未有。但他性格严明,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者,这是他的缺点,是明朝皇帝列表及简介中最广为人知的皇帝。

2、明惠帝朱允炆

洪武二十五年其父朱标病死,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明洪武三十一年继位为帝。朱允炆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史称“建文新政”。明朝皇帝列表及简介中,唯独朱允炆的下落终成为一件悬案,谁也不能肯定他是否真的被烧死了。

3、明成祖朱棣

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时事征伐,并受封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起事攻打侄儿建文帝,夺位登基。明成祖在位期间完善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开拓疆域,迁都北京,编修《永乐大典》,派遣郑和下西洋,使明朝发展到顶峰,明朝皇帝列表及简介中,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

4、明仁宗朱高炽

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朱高炽虽然在位时间很短,但是在位期间发展生产、与民休息。朱高炽天禀纯明,从善改过,恭检爱民,因此后世对明朝皇帝列表及简介中的明仁宗评价很高,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

5、明宣宗朱瞻基

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永乐九年(1411年)被祖父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朱棣征讨蒙古。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朱瞻基在性格上,他与其父朱高炽相似,也具有他父亲那种对皇帝作用的理想主义的、然而是保守的想法。

6、明英宗朱祁镇

明宣宗朱瞻基长子,年仅九岁,继位称帝,年号正统。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把持,贤臣“三杨”主政。随之,张氏驾崩,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导致宦官专权。朱祁镇前后在位二十二年,政治上虽然有不足之处,但是晚年任用李贤,听信纳谏,仁俭爱民,美善很多,还废除了殉葬制度。

7、明代宗朱祁钰

明宣宗(宣德帝)次子,后来由于英宗被俘,太子朱见浚(即后来的朱见深)才两岁,在孙太后的受意下郕王继承了皇位。朱祁钰即位后,用于谦为兵部尚书,粉碎了瓦剌对北京(顺天)的进攻,迫使瓦剌放回英宗。英宗复辟,代宗被降为郕王,软禁在西苑,一个多月后去世,享年28岁,景帝死因不明,一说景帝是被谋杀的。

8、明宪宗朱见深

朱见深英明宽仁,在位初年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尊号,平反于谦的冤屈,任用贤明的大臣商辂等治国理政,可以说有君王的风度。时代风气清明,朝廷多名贤俊彦,朱见深能够宽免赋税、减省刑罚,使社会经济渐渐复苏。 但是在位期间任用奸邪,不能说没有缺陷。

9、明孝宗朱祐樘

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言路大开,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史称“弘治中兴”。虽末年宠信宦官李广,但是立刻改过自新,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

10、明武宗朱厚照

明武宗是历史上很有争议的一位皇帝。以往很多人认为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然而通过近些年来历史学界的研究,人们对武宗的认识有所改变,有人认为他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为人却又平易近人,心地善良,是极具个性色彩的一个人。

11、明世宗朱厚熜

朱厚熜通过大礼议逐步掌握皇权,在位早期他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对外抗击倭寇,重振国政,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后期虽然好道教,然而依然牢牢掌控着朝廷官吏,也可以称得上是位有作为的皇帝。嘉靖帝在位期间巩固了明代的统治,为隆庆新政与张居正改革、嘉隆万大改革奠定了基础。

12、明穆宗朱载垕

本来他可以安安心心的当他的王爷,但命运总是变幻莫测的,他的两位长兄先后早死,他成为储君。最终即位为皇帝。作为一个王爷,他能够比普通老百姓与皇宫中的人更多的了解民间疾苦,更多的针砭时弊,对严嵩乱政,外忧内患有更清楚的认识,对他登基后的作为有很大影响。

13、明神宗朱翊钧

朱翊钧在位初之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在神宗支持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神宗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有勤勉明君之风范,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执政后期荒于政事,因无像张居正的人可以督导、国本之争等问题而倦于朝政,自此不上朝,国家运转几乎停摆,使明朝逐渐走向衰亡。

14、明光宗朱常洛

在明代历史中,光宗朱常洛可算是一位最不幸的皇帝。他39岁的生命历程中,前20年是不受宠爱的皇子,后19年过的是战战兢兢的皇太子生活。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革除弊政的改革措施,罢除了万历朝的矿税,拨乱反正,重振纲纪。但每日回宫后却沉于酒色,纵欲淫乐,身体羸弱。

15、明熹宗朱由校

朱由校在位期间,客氏与魏忠贤专权,制造了“乙丑诏狱”、“丙寅诏狱”等冤狱,残酷迫害企图改良明朝政治的东林党人。魏忠贤阉党对东林党人的迫害不断激起民变。其时,国内各种社

明朝所有王爷

宗室男性爵位

亲王:皇嫡长子立为太子,皇帝诸子年十岁立为亲王,有封地,故又称藩王,亲王的正式名称为王,其封地称国,王玺称“某国之宝”,二十岁就藩.

郡王:亲王嫡长子年十岁立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 亲王诸子年十岁,则封为郡王;

镇国将军:郡王嫡长子为郡王长子;嫡长孙则授长孙;郡王诸子则授镇国将军;

辅国将军:镇国将军长子袭位镇国将军,诸子为辅国将军;

奉国将军;辅国将军长子袭位辅国将军,诸子为奉国将军;

镇国中尉;奉国将军长子袭位奉国将军,诸子为镇国中尉;

辅国中尉;镇国中尉长子袭位镇国中尉,诸子为辅国中尉;

奉国中尉,辅国中尉长子袭位辅国中尉,诸子为奉国中尉

所有爵位世袭,永远有别于齐民。

自亲王以下,不再食租税而领取岁支禄米。

亲王封号一个字,如周王,燕王等。一般在亲王死后由皇帝赐予谥号,称呼时采用封号加谥号假王的方法:如朱樉,封秦王,谥号愍,习惯上称为秦愍王。

郡王封号为两个字,如靖江王,宁靖王等。 洪武二十八年,重定岁支禄米数额: 亲王 一万石, 郡王 二千石, 镇国将军一千石, 辅国将军八百石, 奉国将军六百石, 镇国中尉四百石, 辅国中尉三百石, 奉国中尉二百石

回到明朝当王爷》中为什么有两个杨一清

这个重名可能是作者一个小小的失误,在故事开始不久,杨凌被锦衣卫看重的时候排了两个手下供他差遣,作者给这两个角色定名为“杨一清”、“柳彪”。

他可能忘记了真正明朝历史中有一位关键人物也叫杨一清,所以出现了两个“杨一清”。

感觉作者的文笔和思路不错,在往后的发展中描述的都挺清楚的没有混乱,而且内场“杨一清”的出现也受到了控制。

没有,一个叫杨廷和,一个叫杨一清,一个是杨廷和的儿子,杨慎。

三杨内阁是指杨士奇,杨荣,杨博。不在那个时期

各位高手:求救~明朝的时候王爷的儿子叫王爷叫什么

王爷的儿子无论是不是王妃(就是经过正式册封的),都要称“母妃”,称王爷的妾(非自己的母亲)为姨娘。

如果自己的母亲不是王妃的话,就叫“母亲”或“娘”。

大明朝有个王爷叫朱佑辉吗

虽然说不知道真实的史实,但根据我的猜测,是有的。

证据如下,明朝自永乐皇帝朱棣以下都是采取家谱取的名字的。到了第九位皇帝朱祐樘的时候,家谱的字是祐,也就是说姓是朱,然后在加上家谱的祐字,最后再加上一个字。皇帝叫做朱祐樘,而朱祐樘所有的亲兄弟外加堂兄弟都是个叫做朱祐X的。所以说有个叫做朱祐辉的王爷是很有可能的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57704.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晚唐时期的唯一文治武功皇帝被誉为小太宗,他是谁?下一篇:朝前走的朝可组成哪些词语?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