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西夏的都城 西夏皇帝与梁氏关系

导语:西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神秘而短暂的王朝,其都城兴庆府是中原地区以外最大的城市之一。西夏皇帝与梁氏的关系更是充满戏剧性,两者的交往历程曲折离奇。

目录导航:

  1. 西夏的都城
  2. 西夏王元昊死后谁继位
  3. 西夏进化史
  4. 西夏最强的皇帝
  5. 西夏历任皇后
西夏都城

西夏都城是兴庆府

西夏在宋夏战争与辽夏战争中获胜,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夏毅宗到崇宗时期,大权掌握在梁氏母党手中

是兴庆府,就是现在的宁夏银川市。西夏是1038年到1227年,它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朝代,历经十帝,享国一百八十九年。

13世纪初,蒙古兵进攻西夏,退兵后,夏桓宗纯佑修复被破坏的城堡,大赦境内,改兴庆府为中兴府。此后的10余年间,蒙古又接连围逼中兴府。1227年,末帝睍出降,中兴府也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兴庆府

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朝代,自称邦泥定国或大白高国。因其在西北,故称之为西夏。前期和辽、北宋,后期与金朝并立。历经十帝,享国189年。从881年李思恭任定难军节度使起,李氏政权共计346年。

唐末党项拓跋首领李思恭因平定黄巢有功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赐封五州之地。党项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诸政权与北宋。五州之地被北宋并吞后,李继迁出走创业,990年被辽朝封为夏国王。陆续占领河西走廊诸州。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西夏在宋夏战争与辽夏战争中获胜,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夏毅宗到崇宗时期,大权掌握在梁氏母党手中。西夏因为皇党与母党的对峙而内乱。金朝崛起后,西夏改臣服金朝。夏仁宗期间发生天灾与任得敬分国事件,但经过改革后,到天盛年间出现盛世。漠北的大蒙古国崛起,西夏最后于西夏保义二年(1227)亡于蒙古。

西夏王元昊死后谁继位

李元昊死后,他不满2岁的儿子李谅祚成为皇帝,由其母没藏氏专政。辽攻西夏,夏大败,向辽称臣。

李谅祚子李秉常即位后被其母梁氏幽禁。1063年吐蕃禹藏花麻归夏。梁氏又发动与宋的战争。失败后被迫让权于李秉常。李秉常死后他三岁的儿子李乾顺即位,梁氏再揽大权。重新发动与宋和辽的战争。

李干顺亲政后采取依附辽,于宋修和的策略。战争逐年减少,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李谅祚。

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宋庆历八年,1048年),李元昊因为霸占自己的儿媳,结果被愤恨不平的儿子而杀。李元昊死后,其子李谅祚继位,但同时女人从此登上西夏的政治舞台。

怎么讲呢?原来,这李谅祚即位时才一岁,其母没藏氏掌握朝政,代为处理国家政务。这没藏氏本淫逸无度,又好佚游玩乐,国家一时混乱不堪。没藏氏反复无常,为先夫野利遇乞出纳官李守贵(也是没藏氏的私通对象)所厌恶,李守贵在没藏氏去贺兰山打猎的途中,半路截杀了没藏氏。没藏氏死后,西夏政权由她的弟弟,也就是李谅祚的舅舅没藏讹庞掌控。

西夏进化史

西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其建立和发展涵盖了北宋和金朝的时间段。其进化史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

1. 建国初期(1038-1048年):西夏的建立始于公元1038年,当时由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今天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附近建立一个以永兴府(即兴庆府)为中心的政权。在这个时期,西夏处于建国阶段,国力较弱,主要局限于黄河上游地区,对周围地区的控制力比较弱。

2. 空前发展期(1048-1101年):1048年,西夏推翻唐朝后的后梁政权,拓宽了领土,宣告了真正的独立。在这个时期,西夏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活跃,采纳了汉文化和佛教,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同时,西夏的军事实力也迅速提升,打击外敌的能力得到增强。

3. 坚持独立期(1101-1141年):在金朝的威胁下,西夏坚定地保持了独立地位,与金朝达成了婚姻联姻和贸易协议。在这个时期,西夏对文化和艺术的发展也有了重要贡献,印刷技术、壁画和建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4. 历史上的黄金时期(1141-1227年):在这个时期,西夏在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达到了顶峰。在经济方面,西夏与多个中亚和西亚国家建立了贸易往来,取得了巨大的财富。在军事方面,西夏发展出一支强大的军队,击败了金朝和其他敌人。在文化方面,西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包括语言、文字、音乐、绘画以及佛教和道教信仰。

5. 毁灭时期(1227-1234年):在成吉思汗的征服下,西夏最终被蒙古帝国毁灭。尽管西夏反抗力量强大,但它的军事手段和政治外交手段并不足以抵御蒙古帝国的强大力量。

总的来说,西夏历经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变迁,对于中国历史和亚洲历史都具有着重要的影响。

自公元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开始,到公元1227年西夏被蒙古所攻灭,西夏的国祚一共持续了189年,出现了十位皇帝。西夏前期和北宋辽国并立,后期则与南宋金国并立,他们之间的战争纠纷,堪称是一部宋朝版的“三国演义”。

早在唐朝晚期,党项部落首领李思恭(原名拓跋思恭)因为平定黄巢起义有功,被唐僖宗封为夏州节度使和夏国公,从此李氏后人便割据一方,依靠“俯首称臣”这一招有惊无险地经历了五代十国时期。

西夏的主体是党项族,因属羌族系统,亦称党项羌。以西夏王室拓跋氏部落来说,在隋末唐初是吐谷浑附庸,混的是今青海、甘南、川西一带。

贞观时,唐与吐蕃争霸,党项诸部作为难民纷纷申请内附,被唐廷内迁到今甘肃,之后又内迁至今甘陕交界,安史之乱后又迁入陕北——硬生生从西南民族变成了西北民族。

而其他党项部落也一路迁入今属陕甘宁三省的西北地区,历经百年,到宋代已逐渐发展为当地的主体民族。

从881年李思恭任定难军节度使起,李氏政权共计346年。唐末党项拓跋首领李思恭因平定黄巢有功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赐封五州之地。党项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诸政权与北宋。五州之地被北宋并吞后,李继迁出走创业,990年被辽朝封为夏国王。

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政权,自称邦泥定国或白高大夏国、西朝。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前期和辽、北宋,后期与金朝并立。历经十帝,享国189年。从881年李思恭任定难军节度使起,李氏政权共计346年。

西夏的祖先党项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唐末因平定黄巢农民起义有功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与宋朝。夏州政权被北宋并吞后,李继迁不愿投降宋朝而出走创业,陆续占领河西走廊地区。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西夏在宋夏战争与辽夏战争中获胜,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夏毅宗到崇宗时期,大权掌握在皇帝的太后与母党手中。西夏因为皇党与母党的对峙而内乱。

金朝崛起后,西夏改臣服金朝。夏仁宗期间发生天灾与任得敬分国事件,但经过改革后,到天盛年间出现盛世。漠北的大蒙古国崛起,西夏最后于西夏保义二年(1227)亡于蒙古。

西夏疆域范围在今宁夏、甘肃、青海东北部、内蒙古西部以及陕西北部地区,占地两万余里。对外关系上,表面对辽宋金称臣,实则对内独立称帝。前期与辽和北宋经常发生战事,保持三国鼎立的局面,后期与金并立,末期受蒙古的威胁。

从宋初李继迁到李元昊建国,党项社会完成了由氏族公社所有制向封建所有制的转化时期。元昊建国标志着由奴隶制转变为封建领主制,乾顺以后,进入封建地主制,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

西夏最强的皇帝

1、景宗:李元昊

李元昊(1003年6月7日-1048年1月19日)。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定都兴庆(今宁夏银川),修建宫殿,设立文武两班官员,创造西夏文,并颁布秃发令。先后派遣军队攻击并占领了瓜州、沙州(甘肃敦煌)、肃州(今甘肃酒泉、嘉峪关一带)三个战略要地。李元昊建国后,西夏与宋朝的外交关系正式破裂。在此后的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等四大战役中,西夏歼灭宋军西北精锐数万人。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1048年),李元昊为子宁令哥所弑。

2、惠宗:李秉常

李秉常(1061年—1086年),即西夏惠宗,西夏第三位皇帝。拱化五年(1067年),毅宗突然病死,李秉常继位,年7岁。大安二年(1076年),李秉常16岁,开始亲政。大安六年(1080年),梁太后和梁乙埋又将李秉常囚禁于离故宫五里左右的兴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的木寨里。大安九年(1083年)闰六月,由于将领的反对,梁太后又不得不让李秉常复位。但梁氏势力很大,不能轻易翦灭,因此他仍然不能亲政。后来因长期不能亲政,天安礼定元年(1086年)七月,李秉常忧愤而死,时年26岁。

西夏历任皇后

西夏王李元昊第一位皇后是卫慕氏皇后,又称“默慕氏”。是元昊的嫡妻兼表姐,被野利皇后馋杀。

第二位是宪成皇后野利氏,又叫“叶勒氏”,因为没藏皇后皇后得宠而被废杀。

第三位是没移皇后,本拟选为太子妃,元昊看上自娶为妃,号“新皇后”皇后。延嗣宁国元年,没移氏被辽兴宗俘虏,安置在蓟州。

第四位没藏氏皇后、太后 ,被情夫李守贵劫杀。谥号为“宣穆惠文皇后”。

梁皇后(1044年~1085年),凉州人,出身于汉人大族。西夏毅宗李谅祚第二任皇后,原是夏毅宗第一任皇后没藏氏的亲嫂嫂。

公元1060年,13岁的李谅祚在没藏讹庞家中遇见了梁氏,两人产生私情,1061年立为皇后。1068年,其子夏惠宗李秉常即位,梁氏以太后身份掌控西夏政权达18年之久。

大安十一年(1085年)10月,病死,谥号"恭肃章宪皇后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57739.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古代时间单位"时辰"的历史演变及其影响?下一篇:科举制始于哪个朝代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始于哪朝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