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请问秦朝时期的官职是怎样的 秦朝所有皇帝一览表

导语: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其官职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并且皇帝数量不多。本文将介绍秦朝时期的官职制度以及所有皇帝的列表。

目录导航:

  1. 请问秦朝时期的官职是怎样的
  2. 陕西历代出了多少位皇帝
  3. 秦朝有多少代?多少年
  4. 秦国宰相十大排名
  5. 秦国官职排序
  6. 秦始皇是什么朝代
  7. 秦朝的政策以及皇帝
请问秦朝时期的官职是怎样的

有御史大夫、太尉、郎中令、卫尉、廷尉等。

1、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官名。秦代始置,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西汉沿置,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秩中二千石 。

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仿古制设三公,改大夫为大司空。东汉又改为司空。大司空(司空)不在御史台。“侍御史之率”的名义改属中丞。

晋以后多不置御史大夫。唐复置,专掌监察执法。宋不除大夫,以中丞为台长。明代燕王朱棣陷南京,将御史府改回都察院,自此御史大夫遂废。

2、太尉

太尉,中国秦汉时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但终秦一朝未任命太尉;秦朝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为“三公”(秦朝无三公说法,御史大夫秦时为银印青绶,为上卿,但非“公”,此处为后人对比总结)。后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

3、郎中令

郎中令,官名。始置于秦,为九卿之一,掌宫廷侍卫。汉初沿置,为皇帝左右亲近的高级官职。郎中令的属官有负责议论的大夫;负责宾客迎送、接受群臣奏事的谒者;

供奉宫廷、等待受职的诸郎;以及期门、羽林等禁卫军。郎中令的职掌也比较复杂,职掌主要有两个方面,即主要职掌和其它职掌。主要职掌包括宿卫警备、管理郎官、备顾问应对,劝谏得失、郊祀掌三献、拜诸侯王公宣读策书。

4、卫尉

始于秦,为九卿之一,汉朝沿袭,为统率卫士守卫宫禁之官,隋以后改掌军器、仪仗等事。始皇时有卫尉竭。汉景帝时一度改名中大夫令,后又恢复旧名。新莽时改为大卫,东汉时仍称卫尉。

5、廷尉

廷尉,官名,秦置,为九卿之一。掌刑狱。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名大理,武帝建元四年(前137)恢复旧称,哀帝元寿二年(前1)又改为大理寺。

新莽时改名作士﹐东汉时复称廷尉。汉末复为大理。魏黄初元年(221)改称廷尉﹐后代沿袭未改。北齐以大理寺为官署名,大理寺卿为官名,历代遵行。


陕西历代出了多少位皇帝

周朝,周文王,周武王,出生在陕西歧山(宝鸡)。秦朝,秦国最早是在陕西凤翔县建国(宝鸡),商鞅变法时迁到临潼(西安),后又迁到咸阳。隋朝,隋文帝出生在陕西华阴(渭南)。唐,唐高祖李渊出生在陕西西安,太宗李世民出生在陕西武功(咸阳)还有就是定都在陕西的,开国后定都陕西,那他的子孙当皇帝也应该算陕西的吧。西周 、 秦 、 西汉 、 唐 等 皇帝 一般都是生于陕西省的。。。。

关中自古帝王州!八百里秦川,不仅是“天府之国”,更是“帝王之州”。五千年文明,十三朝古都,历经1100多年,前后89位帝王长眠于地下,可谓中国之冠。自从皇帝在黄土高原崛起统一华夏之后,从西周作为帝都开始,先后经历了西周、秦、西汉、东汉、新莽、西晋、北周、西魏、前秦、后秦、前赵、隋、唐等十三个在此建都,还没有包括西汉更始帝刘玄、赤眉帝刘盆子与唐末大齐黄巢、明末大顺李白成等4个政权在内。陕西黄土到底埋了多少皇上?只怕没有人说得清,89位只是一个保守数字。先不说补天女娲埋在白鹿原,也不表中华始祖皇帝轩辕氏葬于桥山,单说西周9位天子,秦国26位国君,秦朝3位皇帝,西汉12位皇帝,东汉1位皇帝,新莽1位皇帝,西晋4位皇帝,前赵1位皇帝,前秦2位皇帝,后秦2位,大夏1位皇帝,北周5位皇帝,隋2位皇帝,唐朝20位皇帝。在这些帝王中,周文王、周武王、秦穆公、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可谓是家户喻晓。在他们执政期间,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为后人留下无数财富。在中国历史上,永远都是那么星光灿烂。

秦朝有多少代?多少年

秦朝共有3代皇帝:

1、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嬴姓赵氏,故又称赵政,汉族(当时称“华夏”),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战略家,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朝开国皇帝,秦庄襄王之子,十三岁即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地方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2、秦二世胡亥(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07年),秦始皇第十八子,扶苏之弟,秦朝的第二任皇帝,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在位。自幼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狱法。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沙丘宫平台,秘不发丧,在赵高、李斯的帮助下,逼死扶苏,继而又杀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从而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

3、秦末王嬴子婴,即秦三世(?―前206年),嬴姓,名子婴,或单名婴。秦朝最后一个统治者,在位仅46日。子婴的身世并无定论。他是秦帝国第三任皇帝,也是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世称“秦三世”。初称皇帝,后来改称“秦王”,在位46天,史称“秦王子婴”。

秦国宰相十大排名

1公孙鞅(商鞅)

他的变法使秦国有了争霸的资格,但也仅仅是有了资格而已,并不代表秦国一定胜出,因为其他国家如楚国等也在变法,秦国只是拥有了和这些国家平起平坐的机会

2张仪

第一个提出秦国应该一统天下之人

“臣闻张仪西并巴蜀之地,北取西河之外,南取上庸,天下不以为多张仪而贤先王”

——甘茂

秦国实际执政者,使秦国领土扩张一倍,夺得天下三分之一。特别是化解了扩张过程中的一次亡国危机(商朝就是因为进行扩张讨伐东夷导致被西周亡国)

3张禄(范雎)

制定了远交近攻策略,这是秦国一统天下的总方针

4吕不韦

嬴政年幼时,吕不韦是秦国实际执政者,其间燕赵魏韩楚五国两次合纵攻秦,第二次更是打到了咸阳城郊,吕不韦带领秦国连接五国这两记如来神掌,功高盖世

5魏冉

“秦所以东益地,弱诸侯,天下皆西乡稽首者,穰侯之功也”

——司马迁

“穰侯援立昭王,除其灾害,荐白起为将,南取鄢、郢,东属地于齐,使天下诸侯稽首而事秦。秦益强大者,穰侯之功也!”

——司马光

6赢疾(樗里疾)

周慎靓王四年,为庶长,率军败韩、赵、魏联军于修鱼,俘韩将申差,斩首8万余,因功晋升右更。韩太子仓入秦为质。周赧王二年,攻取魏地焦、曲沃。使焦投降,把曲沃城的人都赶回魏国,使曲沃成为一座空城,并入秦的版图;又败韩于岸门,斩首万人。同年任将攻赵,俘赵将赵庄,拔蔺。三年,助秦将魏章攻楚,大败楚军于丹阳,俘其将屈匄,斩首八万,夺取了汉中之地。因功受封于严道号为严君。同年,又助魏攻齐,虏齐将声子于濮水之上。

7甘茂

助左庶长魏章略定汉中地,与张仪、司马错一起平定蜀地叛乱,攻陷了宜阳城,斩杀韩军七万人,韩国元气大伤

8李斯

李斯这个丞相实际上是个摆设,秦始皇时期“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在工作狂人嬴政手下当丞相,不过无聊充数罢了。秦国一统天下过程中他没领兵打过仗,也没记载他出过什么计策,一统天下后唯一出的一个计策就是焚书,然后就是和赵高勾结,又被赵高整死。基本没什么功劳,或者说功劳为负。

1、商鞅

商鞅对于秦国的意义无人可以相提并论,其对秦国形同再造。商鞅之前,秦国不过是边陲小国,被魏武卒压迫于关中,毫无出头之日,连河西高原也被魏国所占据。商鞅对秦国强行推行了变法,让秦国移风易俗,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对秦国上上下下都进行了全面的改造。与此同时,商鞅通过加强中央威信,强推重农抑商的政策,一举扭转秦国的发展势头。

商鞅打压贵族特权阶级,给底层百姓上升的阶梯,取消井田制,制定秦律,营建都城咸阳,虽然其本质并非为民牟利,但是却实实在在的实现了强国,秦国经历商鞅变法之后,迅速强大起来,并最终奠定了一统天下的基础。

李斯

2、李斯

李斯,秦国土地兼并六国阶段的关键人物,更是文化统一天下的核心人物。李斯之功,功在千秋,其主要功绩在于造就了华夏大一统的文化基础。李斯早年辅助秦始皇一统天下,帮助秦始皇制定了先取韩国,然后兼并三晋的策略,帮助始皇帝一统天下。

之后,李斯主政秦国之时,坚持郡县制,废除分封,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和货币,修建贯通全国主要地区的驰道,将整个帝国连为一体。加强中央集权,为中国进入封建帝国时代创造了大框架。李斯之功,可能更多地体现在华夏民族统一等各个方面,让后人无比感恩和崇敬秦朝。

张仪和惠文王剧照

3、张仪

张仪,秦国崛起关键阶段遇到的对的那个人,乃是最为著名的纵横家。秦惠文王时期,秦国处于崛起的关键时候,实力一步步的赶超魏国和楚国,紧紧追赶天下第一的齐国。而此时期,三晋虽然衰落,但是实力犹存,一旦联合就彻底堵住了秦国东出之路,这时候,秦国积攒力量的同时,也需要很大程度地参与东方六国的外交战场,连横以克制合纵。

而辩才极佳,且深谙政治的张仪就正好是最适合秦国的那个人。游说各国,以"横"破"纵",促使各国亲善秦国,出任秦相期间,多次击破六国合纵伐秦。张仪时期,秦国西并巴蜀之地,北开西河之外,南取上庸和汉中,东南制鄢、郢,压制了楚国,东据成皋之险,压制三晋。秦国自此成为天下数一数二的强国,而且发展潜力位居列国翘楚。

范睢

4、范睢

范睢,帮助秦国奠定一统天下格局的关键人物。其主张远交近攻,同齐国和燕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进一步加强王权,向君主专制制度靠拢。秦国在其在位时期,不断蚕食魏韩两国,夺城数十座。

范睢时期,秦国将对六国的优势化为胜势,在长平之战击败了赵国,奠定了一统天下的大格局。加强了对巴蜀地区的联系和控制,兴修水利,开凿栈道,使巴蜀彻底融入到秦国的统治之中,而巴蜀的粮仓也成为了未来秦国横扫天下的关键所在。

5、百里奚

春秋时代秦国最著名的一位人物,被尊为秦穆公独霸西戎的奠定者,同时也是春秋时代,与孙叔敖、管仲等并列的名相之一。任职秦国期间,首先帮助秦国实现文明化,教化百姓学习中原文明。在位期间,秦国国内经济得到了发展,对外则开疆拓土,击败西戎,攻取陇右,称霸西方。

秦国在百里奚任职时期,实现了图强,秦国成为了齐国衰落之后,与晋楚并列的华夏三大国之一,有了大国的身份,自然在国际事务之间就有了话语权,这对于秦国这个西方小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存在。

蹇叔和百里奚

6、吕不韦

吕不韦,虽然以奇货可居的商人形象被后人所戏谑,但是其在秦国为相期间,确实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那个帮助秦国走完最后一步的人。其在位期间,秦国大举东出,不断蚕食赵国和魏国的西部疆土,并且稳定内政,使齐国在各方面都有十足的进步。

首先,吕不韦在位时,仍然采用蚕食三晋的基本国策,秦国攻取了赵国重地太原等城,对赵国等六国实现了全面的压制。国内,把揽朝局多年,只手遮天,秦国没有在主幼时期发生太大的动乱。并且,吕不韦时期,郑国渠基本完工,通过此项水利工程对关中广大盐碱地的清洗,秦国取得了上万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

7、蹇叔

蹇叔,与百里奚一道,乃是秦穆公的左膀右臂,秦无"蹇"不成霸与"百里致霸"。蹇叔善于审时度势,在天下争霸的时代,能清楚知道什么时候该走哪一步。入秦之后,首先劝秦穆公推广法律,推广礼教,树立国家的正面形象,乃是国家强盛的关键点。

在蹇叔的谋划下,秦国先霸西戎,解决身后戎族带来的后顾之忧,然后再东出争霸,高举信义,徐图霸业。最终秦国筚路蓝缕,从边陲小国一跃成为天下响当当的大国。

魏冉封地

8、魏冉

秦宣太后异父同母之胞弟,在秦昭襄王时期,长期把持着秦国大权,一生四度任职秦国相邦,其任职秦国之际,正式秦国从强国到霸主跨越的一段时间。魏冉时期,秦国以尚武和好战著称。

秦国在魏冉时期,地位完成了跨越式的提升。秦国先后战胜了楚国和三晋,屡次瓦解了列国的合纵之策。更是参与五国伐齐之战,将当时天下第一的齐国拉下马,并取得了富甲天下的陶邑这块飞地,可谓是战功赫赫,乃是秦国武功最昌盛的一代相邦。

9、公孙衍

打响对魏反击战的第一人,秦惠文王初年,秦国经历了二三十年的商鞅变法,国力上升,而且新军也初具规模,是时候对江河日下的魏国实行清算了。虽然早在商鞅时期,秦国对魏国就有多次胜利,但是却没有实质上的收获。公孙衍出任秦国大良造之后,开始谋划攻魏。

公孙衍先后两次攻魏,在阴晋之战和河西之战,击败魏国大军,俘虏魏国主将龙贾,斩首八万。秦国自此之后,终于收回了被魏国占据了约60年之久的河西之地,秦国一跃超越魏国,成为天下列强之一。同时,也展开了对魏国的反击之战。秦国在此之后,多次攻魏,夺取了大片领土,东出之策,就此展开。

公孙衍

10、樗里疾

有“智囊”之称的樗里疾,乃是秦国宗室政绩最佳的一位。秦惠文王去世之后,秦武王即位,驱逐了名臣张仪,以及名将魏章。重用宗室的樗里疾和自己的恩师甘茂,而对樗里疾更为倚重,官居右丞相。

樗里疾在位时期,秦国大举东出,攻取武关、蒲城、三川之地,进军周王都,为秦国之后的大举东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位,百里奚。

第二位,蹇叔 。

第三位,商鞅。

第四位,张仪。

第五位,公孙衍。

第六位,乐池。

第七位,屈盖。

第八位, 樗里疾 。

第九位,甘茂 。

第十位,魏冉。

秦国官职排序

三老管理下属各亭,亭设亭长。亭长管理下属各里,里设里长。

县令管理下属各乡,乡下设游徼,三老,有秩(啬夫)(管理大乡),啬夫(管理小乡)。

郡守管理下属各县,县设县尉,县令。

郡设郡尉,郡守,监御史。

丞相下设中尉,九卿(即:卫尉,郎中令,太仆,廷尉,典客,奉常,宗正,少府,治粟内史)并管理下属各郡。

·最高权力者为皇帝,皇帝下设三个最高官职(即:太尉,【中央掌军事最高官员】丞相,【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最高行政长官】御史大夫【中央监察机构的最高长官】)。

等级从低到高,依次是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彻侯。

秦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07年),是周朝时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的诸侯国。

秦始皇是什么朝代

秦始皇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皇帝,他真正意义的统一了中国,并且发明了统一的文字,统一的货币。建立了大秦王朝,秦朝虽然在历史上是短暂的,但秦始皇的功绩是大到无边的,是我们现代人也不能眠灭的,他结束了几百年的春秋时期的战乱,建成一个统一的中国,史称秦朝。

是秦朝(前221年~前207年)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舜赐其嬴姓。秦穆公时,灭国十二,开地千里,国力日盛。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重用商鞅两次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

秦始皇是秦朝。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称赵政、祖龙,也有吕政一说。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嬴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后回到秦国。前247年继承王位,时年十三岁。前238年,平定长信侯嫪毐的叛乱,之后又除掉权臣吕不韦,开始独揽大政。重用李斯、王翦等人,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

秦朝(前221年~前207年)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95]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96],舜赐其嬴姓。

秦穆公时,任贤使能,虚心纳谏,灭国十二,开地千里,国力日盛。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重用商鞅两次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

秦始皇是秦朝。

秦始皇开创了封建社会制度。

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后,以王号不足以显其业,乃称皇帝。并继续执行孝公变法以来商鞅的法家政策,加强君主专制,削弱旧贵族势力,提拔由军功而上升起来的贵族。秦帝国的土地所有制基本上仍维持西周的“王有”土地制,而变“王有”为“国有”。

秦始皇所处秦朝,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富有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秦始皇是秦朝时期的人,出生于公元前259年,逝世于公元前210年。姓嬴,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庄襄王死后继秦王位,后灭六国,统一中国,称始皇帝,是秦王朝的开国皇帝。

2秦始皇在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哈哈哈哈哈你好

秦朝的政策以及皇帝

秦朝建立后,秦王赢政自称“始皇帝”,这就是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秦朝实行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和措施,主要有:

一、创立了一套以皇帝为中心的官僚制度,把全国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里。在皇帝下面,设置了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等官职,协助皇帝处理朝政。他们都由皇帝任免,绝对服从和执行皇帝的命令,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二、推行郡县制。秦朝废除了古代分土封藩的制度,把全国划分为三十六个郡(以后陆续增设到四十多个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这样,皇帝把统治全国的权力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中,加强了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

三、统一度量衡。战国时代各国度量衡的长度、容量、重量单位不同,单位名称也不一样,秦朝把商鞅制订的度量衡标准作为统一标准,在全国范围内使用。

四、统一货币。战国时代各国货币的形状、大小、轻重和计算单位不同。秦朝把货币分作二等——黄金为上币,圆形方孔的铜钱为下币,以此通用全国。

五、统一文字。战国时代,各国使用的文字不同。秦朝以小篆作为标准字体,在公文法令中通用;接着又将比小篆书写更简便的字体隶书推行全国。

秦朝的上述政策和措施,不仅有利于消除分裂割据的影响,促进全国范围内的经济、文化联系,而且巩固和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和多民族国家的统—。

秦朝的建立,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秦朝建立的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二千多年来基本上一直为后来的封建朝代所沿用,后人赞誉这种情况是“百代都行秦政事。”

总之,秦朝实在是对我国的历史发展有巨大影响的一个朝代。皇帝有秦始皇和秦二世婴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60943.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公主为何会遭受极刑?为什么刽子手竟然流泪?下一篇:元朝版图大还是明朝大 元朝为什么版图这么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