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古代皇帝对自己的称谓有那几种 后世皇帝怎么描述唐朝

导语:古代皇帝对自己的称谓有很多种,如太上皇、皇帝、圣人等。而后世皇帝对唐朝的描述则多为赞美和推崇,称其为开国盛世、文化鼎盛的黄金时期。

目录导航:

  1. 古代皇帝对自己的称谓有那几种
古代皇帝对自己的称谓有那几种

中国古代帝王,除了姓名,在死后一般都有庙号、谥号,作为后世的 称谓。

所谓“庙号”,指的是帝王死后子孙在太庙里奉祀时追尊的名号,是出于 祭祀祖先的考虑。商朝用每个王生日的天干来称呼以示恭敬,如太康、少康、 太甲、孔甲、盘庚、帝辛等。这大概就是最早的庙号。

后世对庙号则按照“祖 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所以常用“祖”或“宗”字。

“谥号”指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 的生平赐予的一种称谓,称为谥或谥号。谥号起源于周朝,例如,周文王勤 政爱民,死后谥为“文”,后人称其为周文王。

周武王灭商有功,死后就谥 为“武”,后人称其为周武王。这种谥法一直流传了两千多年,直到清王朝 灭亡。

谥号有的表彰帝王的功德,是美谥;有的则是恶谥,有褒贬善恶、盖棺 定论的意思。谥号大致分为三类:表扬类的有“文、武、景、烈、昭、穆” 等;批评类的有“炀、历、灵”等;同情类的有“哀、怀、愍、悼”等。

除 了天子外,诸侯、大臣也有谥号。欧阳修的谥号是“文忠”,诸葛亮的谥号 是“忠武”。

东汉还出现过私谥。私谥不是朝廷赐予的,而是由德生们评定的,如陶渊明被私谥为“靖节”,但这种例子不多。

那“庙号”和“谥号”有什么区别呢? 一般说,带祖或宗的就是庙号,带 帝的便是谥号。

唐朝以前并不是所有皇帝都有庙号,但都有谥号,唐朝以后才 又流行庙号,所以唐以前大都称谥号,如汉光武帝、魏武帝、隋炀帝等。唐朝 以后,一般都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明神宗等。不过也有个例外,如唐 玄宗的庙号是“玄宗”,谥号是“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后人便取中间关键 字“明”,因而唐玄宗又被称为“唐明皇”。

最后再说说皇帝的“年号”。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以当年为元鼎四年, 并追改以前为建元、元光、元朔、元狩,每一年号6年。所以公元前140年为汉 武帝建元元年。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年号。在汉武帝之前,史家以王号纪年。 汉武帝以后,以年号纪年。其间皇帝还喜欢在年号上换花样,有的几年换一 次,也有的一年换几次。

例如,汉武帝有11个年号,武则天在位21年则有18个 年号。明以后,基本上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因此史家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 帝,例如万历皇帝、康熙皇帝等。#。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70716.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唐朝时候的突厥人究竟是黄种人还是白种人,为什么 唐朝突厥迁移时间多长了下一篇:希腊什么时候从新建国 土耳其与希腊历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