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南北朝有两个姓高的朝代 东魏皇帝都有谁

导语:南北朝时期有两个姓高的朝代,分别是南朝梁和北朝魏。在东魏皇帝中,有高欢和高洋两位皇帝。

目录导航:

  1. 南北朝有两个姓高的朝代
  2. 高洋为什么取代东魏北齐
  3. 齐国皇帝列表
  4. 北魏仁宗皇帝
  5. 东魏和南魏的关系
  6. 魏国为什么分为东魏西魏
  7. 北朝开国皇帝是谁
南北朝有两个姓高朝代

只有一个,是北齐。

北齐(550年~577年),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政权之一,由东魏权臣高欢次子高洋所建。历经六帝,享国二十八年。

东魏权臣高欢死后,长子高澄继专魏政,将篡未篡之时,被家奴刺杀。其弟高洋袭位,废掉东魏的傀儡皇帝孝静帝,于550年(庚午年五月戊午日),即帝位,国号齐,建元天保,建都邺城,史称北齐。因皇室姓氏为高氏,故又称高齐。

高洋为什么取代东魏北齐

东魏建立于公元534年,灭亡于公元550年,只有短短的十七年时间,那么东魏是被谁取代的?下面就来一起看看吧。

东魏为北魏所分,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方的一个王朝,584年北魏孝武帝西奔关中,鲜卑化汉人髙欢别立元善见为孝静帝,元善见是北魏孝文帝人曾孙,此时年仅十一岁,始都洛阳,继迁邺(今河此临漳西南),史称东魏。有洛阳以东的原北魏领土。东魏的权力被高欢所掌握,公元547年,高欢病死后,高欢的长子高澄继承了高欢的权力,到了公元550年,二十七岁的孝静帝以为高澄已经死了,自己可以亲政了,但是却被为髙欢子,高澄之弟高洋所取代。东魏共历十七年。只有一个皇帝,用了四个年号,此后东魏由北齐取代。

齐国皇帝列表

齐国历史上共有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六位皇帝。

文宣帝高洋执政后期以功业自矜,纵欲酗酒,残暴滥杀,大兴土木,赏费无度,最终饮酒过度而暴毙,终年三十四岁。 庙号显祖,谥号文宣皇帝。后主天统初年(565年),改谥景烈皇帝,庙号威宗。武平初年(570年),改回原谥。

北齐废帝高殷(545年―561年):汉族人,字正道,小字道人。他是北齐第二任皇帝,559年―560年在位。北齐文宣帝高洋嫡长子,生母是北齐昭信皇后李祖娥。自幼聪敏好学,其父北齐文宣帝高洋在位时本有废太子之意,认为他“得汉家性质,不似我”但终于还没废太子,天保十年(559年)十月癸卯即位,时年十六岁,杨愔、燕子献、宋钦道等一同辅政。

孝昭帝高演:南北朝时期北齐第三位皇帝,神武帝高欢的第六子,文襄帝高澄、文宣帝高洋、武成帝高湛同母兄弟。可惜高演在位时间仅二年。皇建二年(561年)高演去世,时年仅二十七岁。为了儿子高百年不再重复高殷的命运,高演临终时候宣布废掉年幼的太子,传位于弟弟长广王高湛。葬于文靖陵,谥号孝昭皇帝,庙号肃宗。

武成帝高湛:表瑰杰,风度高爽,甚为高欢所喜爱。东魏元象年间,受封长广郡公。高洋创建北齐后,进爵长广王,支持孝昭帝政变夺权,迁太傅、右丞相。皇建二年(561年),正式即位,改元太宁。在位期间,宠信奸小,淫乱嫂子,肆意诛杀宗室以及大臣,导致朝政日益混乱,社会处于动荡,国势日益衰败。河清四年(565年),天象示警,传位于太子高纬,自号太上皇帝。

后主高纬:幼而令善,爱好文学。太宁二年(562年),册立为皇太子。河清元年(565年),受禅即位。在位期间,任用奸佞,荒淫无道。诛杀兰陵王高长恭、丞相斛律光,自毁长城。政治腐败,军力衰落,使得朝廷摇摇欲坠。周武帝东征,大败齐军,攻破邺城。高纬传位于皇太子高恒,带领幼主高恒等人,准备投降陈朝。行到青州,为周军所俘虏,降封温国公。

幼主高恒:北齐最后一位皇帝,高恒出生不满百日便被册立为太子。武平七年(576)十月,北周武帝宇文邕亲自率领10万大军,兵分三路,大举向北齐进攻。当时北齐已腐败无能到极点,以致北齐边防重镇——晋州(今山西临汾)不到两天就被北周攻陷。北周大军如洪水猛兽长驱直入北齐腹地,太子高恒跟着高纬仓皇东遁。

北魏仁宗皇帝

北魏没有仁宗皇帝,北魏皇帝列表

宣武皇帝——拓跋圭,庙号太祖,在位时间386年——409年

明元皇帝——拓跋嗣,庙号太宗,在位时间409年——423年

太武皇帝——拓跋焘,庙号世祖,在位时间424年——452年

南安隐王——拓跋余,庙号熹祖,在位时间452年

景穆皇帝——拓跋晃,庙号恭宗,在位时间452年

文成皇帝——拓跋浚,庙号高宗,在位时间452年——465年

献文皇帝——拓跋弘,庙号显祖,在位时间466年——471年

孝文皇帝——拓跋宏,庙号高祖,在位时间471年——499年

宣武皇帝——元恪,庙号世宗,在位时间500年——515年

孝明皇帝——元诩,庙号肃宗,在位时间516年——527年

武怀皇帝——元子攸,庙号敬宗,在位时间528年——531年

节闵皇帝——元恭,庙号烈宗,在位时间531年——532年

孝武皇帝——元修,庙号显宗,在位时间532年——534年

北魏是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朝代。

386年,是由拓跋部首领拓跋珪建立的,改国号为魏,建都平城。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皇帝改姓元,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

那么在这148年间北魏一共有多少位皇帝?北魏皇帝列表宣武皇帝——拓跋圭,庙号太祖,在位时间386年——409年明元皇帝——拓跋嗣,庙号太宗,在位时间409年——423年太武皇帝——拓跋焘,庙号世祖,在位时间424年——452年

南安隐王——拓跋余,庙号熹祖,在位时间452年景穆皇帝——拓跋晃,庙号恭宗,在位时间452年文成皇帝——拓跋浚,庙号高宗,在位时间452年——465年

献文皇帝——拓跋弘,庙号显祖,在位时间466年——471年孝文皇帝——拓跋宏,庙号高祖,在位时间471年——499年宣武皇帝——元恪,庙号世宗,在位时间500年——515年

孝明皇帝——元诩,庙号肃宗,在位时间516年——527年武怀皇帝——元子攸,庙号敬宗,在位时间528年——531年节闵皇帝——元恭,庙号烈宗,在位时间531年——532年孝武皇帝——元修,庙号显宗,在位时间532年——534年

东魏和南魏的关系

东魏和南魏实际是没啥关系,但是他们都出自北魏政权皇帝都是拓跋氏或者元氏这就时东、南魏。

南魏是南北朝时期由北魏献文帝拓跋弘之孙北海王元颢于孝基元年叛魏所建立的政权。

因元颢自称魏帝,部分史家,如杨希、杨智、赵羯等遂以南魏称呼之,以别于魏国、曹魏、北魏、西魏、东魏。这是一个虚构的历史名词,虽然词条所载事件符合史实,但史学研究上并无“南魏”之呼称。

魏国为什么分为东魏西魏

西魏和东魏由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分裂而成,西魏和东魏的国号也都是“魏”,两个国家均视自己为北魏的正统继承者,后人以地理位置为区分将在西部的称为“西魏”、在东部的称为“东魏”。所以东西两魏是两个不同的国家,也不是一个魏国的不同表述,不同于东、西两汉和东、西两晋的继承关系,而是处于一种分裂的状态。

北魏分为东西魏,是因为高欢和宇文泰分别在邺和洛阳扶持了两个皇帝,互相攻击,而不能统一。从此,中国进入了政局混乱,民不聊生的南北朝时期。

北朝开国皇帝是谁

拓跋珪(371年8月4日—409年11月6日),即北魏道武帝(386年—409年在位),又名拓跋开、拓跋什翼圭、拓跋翼圭,字涉珪,鲜卑族,北魏开国皇帝。

在牛川即位为代王,建元登国。又在当年四月改称魏王。北魏皇始三年(398年),拓跋珪正式定国号为“魏”,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平城,并升格为“皇帝”。拓跋珪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

北朝,从北魏代王拓跋什翼犍之孙拓跋珪举兵复国开始。都盛乐,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后来成为高欢所控制的东魏 ,宇文泰所控制的西魏。北周与北齐对峙,北齐继承东魏版图,于550年由齐文宣帝建国。北周继承西魏版图,于556年由周孝闵帝立国,但朝政由堂兄宇文护掌握。578年周武帝去世后,由太子宇文贇继立,即周宣帝。后被杨坚打败。

北朝是自北魏开始``北魏由拓跋焘建立``史称魏世祖``之后分裂为东西魏,东魏由高欢把持西魏由宇文泰把持``之后550年高欢之子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76055.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雍正王朝》是讲的什么历史朝代 雍正王真实历史下一篇:瓦森纳协定的前因后果 瑞典对土耳其历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