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西晋东晋各存在了多少年 西晋与东晋时间顺序表格

导语:西晋和东晋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朝代,西晋存在了96年,东晋存在了318年。两朝都经历了政治和军事上的动荡,但在文化和艺术方面却有着独特的贡献。

目录导航:

  1. 西晋东晋各存在了多少年
  2. 东晋在前还是西晋在前
  3. 夏周晋秦隋汉历史顺序
  4.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的时间和朝代的顺序
  5. 魏晋起止时间
  6. 列举三国,东晋,西晋,南朝,北朝各政权的名称,建立者,都城,起止时间
  7. 三国两晋南北朝朝代顺序
  8. 夏朝到两晋南北朝时期时间轴
  9. 西晋起止
  10. 两晋建立和灭亡时间
西晋东晋各存在了多少年

西晋存活了五三十年,东晋存活了65年,都是能够让他们的生活寿命比较长,同时也是能够让他们的皇帝做的比较的乱,能够让老百姓的生活比较贫苦。

西晋存在52年

东晋存在103年

西晋(265年—317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统一王朝,首都洛阳。从晋武帝建国开始,传四帝,国祚51年,与后来的东晋合称晋朝。西晋是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时期中的短暂统一,所谓“昙花一现”。

三国末期,司马懿与司马师、司马昭二子都是曹魏权臣。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建立新政权,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晋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中国。据现代学者推测,永康元年(公元300年)中国人口恢复至3500万人,形成“太康盛世”的局面。

西晋时期面临的外部局势是大量游牧部落内迁,关中和凉州的外族已占当地人口一半,这些外族被世族收作奴婢 。灭吴后,西晋举国沉浸在奢侈腐败的气象之中。晋武帝出身世族,其家族经过长期发展,早就形成庞大的权贵集团,政风黑暗,贪赃枉法,贿赂风行,为西晋亡国和五胡十六国埋下伏笔。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313年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长安失守,317年西晋灭亡。次年,皇族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

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皇族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王朝。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

东晋是门阀士族政治,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这一历史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东晋时代,也曾经内部四分五裂。东晋与之前的孙吴以及其后的宋、齐、梁、陈,合称为六朝。

东晋曾多次试图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团结,除了最后篡晋的刘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余都无建树。祖逖本有希望恢复旧土,但他被司马睿挟制,郁郁而终。桓温的北伐则先后被苻雄、慕容垂击败。太元八年(383年),前秦天王苻坚率兵南侵,东晋宰相谢安力主抗击,派谢石、谢玄率军,在淝水之战大获全胜,苻坚只身逃回北方,南北分立之势从此而成。后有桓玄叛乱,废安帝,自立为天子,后为大将刘裕所平,拥恭帝,然大权落裕。

元熙二年(420年),宋公刘裕废除晋恭帝,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

西晋:41年(265年—316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名,由晋武帝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东晋:104年(316年-420年)中国朝代名,是由西晋皇室后裔司马睿在南方建立起来的朝廷,统治范围因为中原陆沉,形成特殊的统治形式。因少数民族内迁,建都洛阳的晋朝(西晋)亡国,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即位,即晋元帝,史称东晋。

西晋50年,东晋103年。

西晋:公元266年,司马懿孙司马炎废魏称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司马炎 即晋武帝。到316年,匈奴贵族攻破长安,俘虏晋愍递,西晋灭亡。

东晋:公元317年,西晋皇室司马睿,以建康为都城,建立晋朝,史称东晋。420年,掌握实权的大将刘裕,废晋帝自立,东晋灭亡

东西晋(265年-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一,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东晋在前还是西晋在前

西晋在前,东晋在后

西晋是公元266年—316年,东晋是公元317年-420年。所以西晋在前,东晋在后。晋朝(266年-420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一,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答案如下:

西晋在前。

公元280年三国时期第一隐士司马懿的孙子司马谈建立了晋朝。史称西晋。

经历了八王之乱的西晋朝灭亡了。公元317年西晋皇族司马睿与王导东渡在杭州建立了东晋政权。

西晋是公元266年至316年,东晋是公元317年至420年,所以西晋在前,东晋在后。

西晋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统一王朝,首都洛阳。从晋武帝建国开始,传四帝,末代皇帝司马邺被俘,宣告了西晋的灭亡。西晋是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时期中的短暂统一,所谓“昙花一现”。

夏周晋秦隋汉历史顺序

这几个朝代顺序依次为:夏朝——周朝——秦朝——汉朝——晋朝——隋朝!

按历史朝代顺序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隋唐五代传!

夏,周,秦,汉,晋,隋。

1.夏朝(约公元前2146年-前1675年。)始于夏禹,终于桀,共17帝。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王位之先河。夏代共传十四朝,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

2.周朝分为“西周”与”东周“。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由周武王姬发创建。西周自建国起共历11代12王,享国275年。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周之后的朝代,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定都洛邑。(东周分为春秋及战国。)

3.秦朝(前221年至前207年,享国14年)始于嬴政,终于胡亥,共2帝。秦朝是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大帝国。秦朝开国君主秦王政自称始皇帝,从此有了皇帝一词语。国号秦,王室嬴姓,故史书上别称嬴秦,以别于其他国号为秦的政权。

4.汉朝主要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

西汉(又称前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刘邦击败项羽之后建立的大一统王朝。西汉上承秦朝,共历12帝,享国210年,自汉元帝后,西汉皇权旁落、外戚与宦官势力兴起,开始走向衰败。公元8年,外戚出身的王莽废西汉末帝,西汉灭亡。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东汉是当时世界上的强大国家,而前期六十多年的光武中兴和明章之治,亦是中国史上的盛世之一。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覆灭,进入三国割据时期。

5.晋朝(公元265—公元420年),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

西晋(公元266年—公元316年)是中国历史上短暂的大一统王朝之一,西晋国祚仅51年,共5位皇帝,若以灭东吴始,则仅立朝37年。

东晋(公元317年-公元420年),是由西晋宗室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政权,建都洛阳的西晋覆亡,史称东晋,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

6.隋朝(581年-61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王朝。

581年,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随后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618年隋恭帝杨侑禅让李渊,619年王世充废隋哀帝,隋朝灭亡,享国38年。

夏朝,周朝,秦朝,汉朝,晋朝,隋朝。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 )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 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是由战国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传三世,共两帝一王,国祚共十四年。汉朝(前202—220年 )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因尚火德故称为炎汉 ,又因皇室姓刘而被称为刘汉 ,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共传二十九帝,享国四百零五年。晋朝(266年-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西晋为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王朝之一,其中东晋属于六朝之一。隋朝(581年-618年,一说619年或630年)是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大一统王朝,因唐朝与隋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一脉相承,故史学家常将两朝合称为隋唐。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的时间和朝代的顺序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只有37年大一统,而余下朝代替换很快并有多国并存的时代。这个时期可分为西晋时期(与东晋合称晋朝)、东晋时期、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南朝与北朝对立时期,共150年)。另外位于中国南部,全部建都在建康(孙吴时为建业,即今天的南京)的孙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六个国家又统称为六朝。具体更替顺序如下:

1、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晋武帝),国号曰晋,建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80年灭吴,统一全国,秦汉以来的分裂,至此再度统一。但晋武帝死后不久,宗室之间爆发“八王之乱”,曹魏以来入徙塞内的游牧民族也乘机起兵称帝,全国又陷入分裂混战的局面。

2、公元317年,晋朝宗室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晋王朝,占有今长江、珠江及淮河流域,建都于建康,史称东晋。公元420年,刘裕代晋,改国号为宋,东晋亡。东晋共历十一帝、104年。两晋共历十五帝,156年。

3、南朝分为宋、齐、梁、陈四代。

1)宋乃刘裕于公元420年夺取东晋政权后所建立,国号曰宋,建都建康,因皇室姓刘,故史称刘宋。公元479年为萧道成所篡,共历八帝、60年。

2)齐,公元479年萧道成所建,国号曰齐,建都建康,为了与北朝的北齐加以区别,史称“南齐”,也因皇室姓萧而称“萧齐”。公元502年为萧衍所篡,共历七帝、24年。

3)梁,公元502年萧衍所建,国号曰梁,建都建康,皇室姓萧,故称萧梁。公元557年为陈霸先所夺,共历八帝、56年。

4)陈,公元557年陈霸先代梁称帝,国号陈,建都建康。589年为隋所灭,共历五帝、33年。

4、北朝主要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及隋朝。

1)北魏,拓跋圭在公元398年建都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399年改号称帝,逐步并吞十六国中的夏、北燕、北凉诸国。公元439年统一北方,南大致以淮河、秦岭为界,与南方的刘宋对峙。公元534年北魏分裂成东魏与西魏,隔黄河而治,东魏后为北齐所代、西魏为北周所代。从拓跋圭建魏,到公元557年西魏亡,共历十七帝、171年,是所有魏晋南北朝王国中立国最长久者。

2)东魏,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受权臣大将高欢胁迫,逃往关中。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孝静帝,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史称东魏。公元550年为高洋(高欢的儿子)所代,东魏共历17年。

3)西魏,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西入关中,将领宇文泰迎之。公元535年宇文泰毒死孝武帝,另立元宝炬为魏文帝,定都长安,史称西魏。公元557年为宇文觉(宇文泰三子)所代,西魏共历三帝、24年。

4)北齐,公元550年东魏大将高欢的儿子高洋夺取东魏政权称帝,国号齐,建都于邺,为与南朝的萧齐区别,史称北齐,因皇室姓高,故亦称高齐。公元577年为北周所灭,共历八帝、28年。

5)北周,公元557年,西魏大将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夺取西魏政权称帝,建国号周,都于长安,史称北周,因皇室姓宇文,故也称宇文周。公元577年灭北齐,统一中国北方。公元581年为隋杨坚所代,共历五帝、25年。

6)公元581年,北周大臣杨坚受禅称帝,国号大隋,公元583年建都大兴(今陕西西安),公元589年灭南方的陈朝,结束南北朝分裂的局面,全国再度统一。

魏晋起止时间

1、曹魏:公元220年到265年;曹丕篡汉,建都洛阳,史称魏或曹魏,共历五帝、46年。

2、蜀汉:公元221年到263年;刘备称帝于成都,国号曰汉,史称蜀或蜀汉,共历二帝、43年。

3、孙吴:公元229年到280年;孙权称吴王,229年称帝,国号吴,建都于建业,史称孙吴或东吴,共历四帝、59年。

4、西晋:公元266年到31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即晋武帝,国号曰晋,建都洛阳,史称西晋。

5、东晋:公元317年到420年;晋朝宗室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晋王朝,建都于建康,史称东晋。

6、南朝:公元420年到589年;南朝分为宋、齐、梁、陈四代。

7、北朝:公元386年到581年;北朝主要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及隋朝。

魏晋南北朝起始时间:

公元220年-公元589年

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一说184~589年),又称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只有369年大一统(西晋)而余下朝代替换很快并有多国并存的时代。这个时期从220年曹丕称帝到589年隋朝灭南朝陈而统一中国,共369年。可分为三国时期(曹魏、蜀汉与东吴并立)、西晋时期、东晋时期、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南朝与北朝对立时期,共150年)。另外位于中国南部,全部建都在建康(孙吴时为建业,即今天的南京)的东吴、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等六个国家又统称为六朝。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严重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在从前魏至隋的三百余年间,以及在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过程中,上述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的结果,使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也趋于复杂化

列举三国,东晋,西晋,南朝,北朝各政权的名称,建立者,都城,起止时间

三国魏(220—266):延康元年(220)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至咸熙二年(265)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蜀(221—263):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定都益州(成都),世称蜀,又称蜀汉,建元章武。263年冬被魏灭。历2帝,共43年。吴(222—280):孙吴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历4帝,共52年(自222年算起则为59年)。魏黄初年间(222)孙权(名义上依附于曹魏)受封吴王。黄龙元年(229)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孙吴正式建国,随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天纪四年(280)孙吴亡于西晋,标志着汉末三国以来割据局面彻底结束。西晋(266—316):传5帝,国祚51年。若以灭东吴始,则仅立朝37年。为了区别于五代时的后晋,史称西晋。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新政权,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317年司马睿在建康称帝,改元建武,史称东晋。东晋(317—420):317年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重建晋廷,史称东晋。420年,刘裕篡夺帝位,取代东晋,建立宋朝(不是北宋、南宋,而是南朝宋)。南朝(4个朝代均建都于建康(今南京))宋(420—479):420年,东晋权臣刘裕逼迫晋恭帝司马德文禅位于他,刘宋建立,南朝开始。齐(479—502):兰陵萧氏出身的萧道成在南朝宋末年形成了一股强大势力,并最终于479年取代刘宋自立。齐朝是南朝四个朝代中存在时间最短的,仅存23年。梁(502—557):501年,雍州刺史萧衍起兵攻入建康,废掉东昏侯,另立齐和帝萧宝融,次年废掉齐帝,结束了齐的统治,建立梁朝。萧衍是为梁武帝,共在位48年,是南朝在位最久的皇帝。陈(557—589):557年,在讨伐侯景的战争中发展起来的陈霸先灭梁,建立陈。至此,梁宣告灭亡。589年,隋文帝杨坚派晋王杨广灭陈,结束了中国西晋以来(317—589)的分裂局面。北朝北魏(386—557):北魏是鲜卑拓跋部所建,又称元魏。北魏登国元年(386)什翼犍之孙拓跋珪继称代王,不久改国号为魏,制定典章,重建国家,史称北魏,拓跋珪即太祖道武帝。395-439年,击灭后燕、后秦、大夏、北凉、西秦、北燕等割据势力,统一北方。北魏最初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又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东魏(534—550):534年权臣高欢所立的皇帝北魏孝武帝元修不愿做傀儡皇帝,被迫逃往关中投奔关陇军阀宇文泰。高欢拥立年仅11岁的北魏孝文帝的曾孙元善见为帝,即东魏孝静帝,东魏开始。高欢掌权期间土地兼并情况严重,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尖锐,且屡败于劲敌西魏宇文泰。550年孝静帝禅位于高欢之子高洋,东魏灭亡。东魏建都邺(今河南安阳北至河北临漳南),以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为别都。西魏(550—577):北魏永熙三年(534),孝武帝元修脱离高欢投靠宇文泰。次年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史称西魏,政权实由宇文泰掌握。535年宇文泰毒死魏孝武帝元修后,拥立魏孝文帝的孙子南阳王元宝炬为帝,即魏文昭帝,改元大统,西魏开始。551年元宝炬死,长子元钦嗣位。554年元钦被宇文泰所废,不久被毒死。元宝炬四子元廓即位,称元年,为了迎合宇文泰胡化运动而被迫改复姓拓跋。魏恭帝三年(556)宇文泰病死,由侄宇文护承继。557年宇文护得将领支持,迫使魏恭帝禅让于宇文觉,西魏灭亡。西魏建都长安。北齐(535—556):东魏权臣高欢死后,长子高澄继专魏政,将篡未篡之时,被家奴刺杀。其弟高洋袭位,这位“内虽明敏、貌若不足”的人,很快废掉东魏的傀儡皇帝孝静帝,于公元550年即帝位。国号齐,建元天保,建都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史称北齐。历经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六帝,于公元577年被宿敌北周攻灭,享国28年。北齐建都邺(今河南安阳北)。北周(557—581):西魏恭帝三年(556),实际掌握西魏政权的宇文泰死后,第三子宇文觉继任大冢宰,自称周公。次年初他废西魏恭帝自立,国号周,建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史称北周。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年幼,大权掌握在堂兄宇文护手中。九月,宇文护杀孝闵帝,立宇文毓为帝。武成二年(560)宇文护又毒死宇文毓,立宇文邕为帝,史称北周武帝。建德元年(572)周武帝宇文邕智诛权臣宇文护,亲掌朝政,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建德六年(577)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581年杨坚受禅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北周亡。北周建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

三国两晋南北朝朝代顺序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国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室至此完。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顺序是:曹魏-西晋-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

十六国:汉赵-成汉-后赵-前凉-前燕-前秦-后燕-后秦-后凉-南凉-北凉-西秦-胡夏-北燕-南燕-西凉北朝;

北魏——西魏——北周——东魏——北齐。

魏晋南北朝,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主要分为三国(曹魏、蜀汉、东吴)、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

三国两晋南北朝,又称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顺序依次为:三国(曹魏、蜀汉、东吴)、晋朝(西晋、东晋)、南北朝三个时期。

夏朝到两晋南北朝时期时间轴

夏朝——商朝——周朝(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朝——汉朝(西汉、东汉)——三国——晋朝(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朝(北宋、南宋)——辽国——大理——西夏——金国——元朝——明朝——清朝

夏朝到两晋南北朝时间轴:历经2689年,期间,夏朝,商朝,周朝,秦,汉朝(西汉、东汉,三國)晋(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等政权交替存在。

西晋起止

西晋(公元266年—公元316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统一王朝,首都洛阳。从晋武帝司马炎建国开始,传四帝,公元316年灭国,国祚51年,与后来的东晋合称晋朝。

西晋(公元266年—316年)。西晋是中国历史上短暂的大一统封建王朝。西晋为时仅51年,如果从灭吴开始算起,则仅立朝37年。共5个皇帝。西晋的开国君主司马炎出身于河内司马氏的世族,祖父司马懿乃三国时曹魏的大将军、太尉、太傅,其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都是曹魏时权倾一时的权臣,权势超过君主。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国号晋,定都洛阳,区别于五代时的后晋,史称“西晋”,又称为司马晋。

两晋建立和灭亡时间

265年司马炎自立为皇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此后是绵延16年的“八王之乱”。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灭西晋,建立了十六个国家,史称“五胡乱华”。

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少数民族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六年。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

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宗室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政权,建都洛阳的西晋覆亡,史称东晋,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

西晋(266年—316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后短暂的大一统王朝之一,另与东晋合称晋朝。国祚五十一年,传5帝,若以灭东吴始,则仅立朝37年。为了区别于五代时的后晋,史称西晋,又称为司马晋。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76350.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油价下跌对俄罗斯的影响有多大 俄罗斯历史油价下一篇:韩国和泰国什么历史关系 韩国是多久的历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