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三国 最后 蜀国 皇帝怎么办 三国里四川的皇帝是谁

导语:三国 最后 蜀国 皇帝怎么办 三国里四川的皇帝是谁

目录导航:

  1. 三国 最后 蜀国 皇帝怎么办
  2. 刘备是什么时候迁到四川的
  3. 四川出了几个皇帝
  4. 刘邦起家于四川哪里
三国 最后 蜀国 皇帝怎么办

作为古代至高无上的存在,相信不少人对于那些坐在九五之位上的天子,心中多少也有着一些期待,毕竟绫罗绸缎,锦衣玉食,享用不尽,然而皇帝,实际上也是个高危职业,根据统计,在历朝历代400多位皇帝中,平均寿命才只有39.9岁,将近有一半人是非正常死亡,单单是被毒死的君主,就达到了20人之多。

然而相比之下,位于千百年前的三国乱世,各个朝代政权的末代皇帝,却似乎下场都还可以接受,至少都是寿终正寝,比如汉献帝,最终被封为了山阳郡公,顺利活到了54岁。

魏蜀吴三个国家,魏末代国君曹奂(魏元帝),被司马炎封为陈留王,蜀国后主刘禅,被封为安乐公,吴国皇帝孙皓被封为了违命侯。

此三人的封号,可以说全部是三家归晋的司马氏进行主宰,为什么差距却会如此之大呢?就让我们来好好分析一下。

首先来看看魏元帝曹奂,曹奂在244年出生于燕王宫,身为曹操孙子的他之所以继位,是因为前任曹髦被司马附属的将领成济弑君,此时曹魏宗室,彻底沦为了司马家族的傀儡。最终在265年,司马昭去世后司马炎继位晋王,曹奂也被逼禅位,从而受封陈留王。

从正史的角度来说,汉献帝禅位于曹丕,因此当时的正统,也由魏朝继承,而这一次的禅让,正统的帝位,再次到了晋朝身上,算是和平的权利交接,司马家族更要考虑缓解士族还有民间的不安,对于被废的曹奂,予以隆重的礼遇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废君封王的先例早已经存在,早在189年,被董卓废除的汉少帝刘辩,就获得了弘农王的封号,“陈留王”这个封号也有着特殊的政治意义在里头,毕竟汉献帝在继位前就是使用的这个名号,很显然,司马家族更希望曹奂能够学习汉献帝的典例。

但是客观来看,曹奂的确是历史上混得最好的亡国之君,根据《魏书》记载,曹奂不但获得了“食邑万户”的决定,宫室安排在了邺城,还允许使用天子的仪仗和旌旗,上书不用称臣,受诏不拜,就连郊祀天地礼乐制度,也可以行魏国正朔,这待遇,有些像清亡初期的爱新觉罗溥仪,但是明显要比他更好。

不过长期以来和北方敌对的蜀国刘禅,就没有曹奂这样五星级享受了,尽管刘备一家,自认为继承汉朝正统,但毕竟实力放在那里,就连盟友东吴都不愿意承认。只能算是地方割据政权。

无论正史还是小说演义,刘禅的评价都不怎么高,虽然他执政40年,并没有犯下大错,但是宠幸宦官,以及放弃抵抗投降,都是不争的事实。

但这反而成为了刘禅封号的加分项,263年,魏国大将邓艾率领数千士兵冒死偷袭阴平,攻克锦竹之后直接进攻成都,此时的刘禅,依然还有反抗之力,东吴援军已经出发,姜维率领主力在剑阁,城池中不少大臣要求守城等援,南中监军霍弋也请求带兵前来守卫成都,但刘禅却并没有同意,而是开城投降,并且让所有蜀国士兵放弃抵抗,这多少也让统军的司马昭有些感动,没想到这一仗,损失如此小,就能消灭掉一国,某种意义上,刘禅也算是为晋朝统一天下做出了贡献。因此他也就成为了著名的安乐公。对于刘禅的善待,实际上也是在给吴国做例子。

尽管刘禅和汉献帝刘协两人,都处于“公”级别王爵,但是刘禅的条件还是要差上不少的,首先,两人都有各自的公国,不过刘协的山阳郡要比刘禅渔阳郡安乐县的土地大一级别,除此之外,刘协同样也有“奏事不称臣,诏书不必拜”的待遇,可惜刘禅并没有。

至于孙皓,被封为“归命侯”的理由,也就比较简单了,280年,随着晋朝攻破建康,东吴从此灭亡。

此时天下只剩下东吴一家,晋武帝司马炎没必要再给孙皓太高的待遇,孙皓也并不是向刘禅那样,在有抵抗能力的情况下投降的,人家是抵抗了,但是没打过,最终只能双手自缚称臣,和孙皓相同例子的,还有同样被封为“归命侯”的南陈后主陈叔宝,以及“违命侯”南唐后主李煜。

当然,孙皓也发挥出了必要的价值,在投降后主动写劝降信,寄给东吴各地的属臣,算是“戴罪立功”、“积极反省”,最终也算获得了一个不错的结局。

说到三国,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许多人之所以爱上了三国演义,可以说与那些英雄人物以及其波澜壮阔的故事有着很大的关系。那么大家都知道,在最后三家归晋。可以说到了最后,晋国才是三国时期最大得赢家,成功的统一了天下。那么在晋朝一统天下之后,三国的三位亡国之君都落得了一个怎样的下场呢?接下来就以正史为线,仔细的分析一下这三位亡国之君的最终结局

蜀汉:后主刘禅

说起来这刘禅,在演义当中可以说是的草包君主,在诸葛亮北伐的过程当中可以说是屡屡拖累诸葛亮。但是其实在正史当中,刘禅水平虽然不算高,但是其实还算是可以的。

要知道刘禅在位四十一年,其中前十一年有诸葛亮辅佐。后三十年可以说全靠人家自己治理天下,不过这种治理的方式和大家印象当中那种君主鞠躬尽瘁可能不太一样。

刘禅治理蜀国讲究的是一个垂拱而治,说白了就是权利都给臣子。所以他不需要像明清皇帝那般劳累。而最后蜀汉的灭亡可以说完全就是国力不行导致的,怪不得刘禅。

那么正史当中刘禅最后的下场到底怎么样呢?其实跟演义当中的描述差不多,就是被封为安乐公,然后移居到洛阳。看起来逍遥自在,其实只不过是被变相软禁罢了。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刘禅还留下来了乐不思蜀的故事。

有的人就以此为借口,说刘禅贪图享乐昏庸无能。其实这一做法更多的是一种明哲保身的举动,不过关于这个问题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西晋泰始七年(271年)在洛阳去世,享年64岁。谥号思公,也算是安度晚年了。

吴国:残暴孙皓。

如果说刘禅还算是普普通通的的一般君主模板,其实更接近于昏君模板的其实是孙皓。早些年孙皓刚接手江东的时候,其实还算是可以。用史书当中的描述就是

皓初立,发优诏,恤士民,开仓禀,振贫乏,科出宫女以配无妻,禽兽扰于苑者皆放之。当时翕然称为明主。

单看这一段是不是一种明君的感官,别着急这仅仅是个开始。当孙皓真正大权在握以后,直接就表现出来好大喜功,杀伐无度的一面。

据《三国志》描述:

皓爱妾或使人至市劫夺百姓财物,司市中郎将陈声,素皓幸臣也,恃皓宠遇,绳之以法。妾以愬皓,皓大怒,假他事烧锯断声头,投其身于四望之下。

除此之外,孙皓还曾经勒令百官进山为他修建宫殿采伐木石。而且孙皓在位期间,面对晋国用一句话可以叫做连年征战,这与刘禅安民屯田的做法形成的鲜明对比。不过这种进攻完全就是无用功,要知道汉家十三州,魏国占据九州。

正史当中魏国常备兵马五十万以上,吴国仅仅二十多万。更何况进攻方其实需要动员的兵马更多,而孙皓这种好大喜功,荒淫无度的做法直接导致吴国被拖垮了。最后孙皓投降,被封为归命侯,四年后在洛阳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魏国:傀儡曹奂

说起来这魏国最后一位皇帝,其实就是曹奂。在曹髦闹出来一出征讨司马昭被杀之后,曹奂被司马氏扶持为了新的皇帝傀儡。说是皇帝,其实不过是一个吉祥物罢了。所有的权利都已经归于司马家族的手里面,曹奂唯一剩下的就是那个天子的位置。不过随着司马昭死去,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显然对于皇位是有所企图了。而这也就直接导致了曹奂禅位的结局。

《资治通鉴·卷七十九》记载:

十二月,壬戌,魏帝禅位于晋;甲子,出舍于金墉城。太傅司马孚拜辞,执帝手,流涕欷不自胜,曰:“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纯臣也。”

其实从这一段文字当中我们不难看出,曹奂相对曹髦而言。最好的一个特质就是听话,毕竟曹髦还是太年轻,而性格比较刚烈。而相比较之下曹奂的性格就要好的多,他在位期间很好的充当的了魏国傀儡皇帝这一位置。相对比曹髦来说他是比较听话的,在位期间就没有闹出来什么幺蛾子。

后来在他退位之后,也是落得一个很好的下场。单看其爵位,要比归降的刘禅和孙皓强很多。据史料记载,在曹奂禅位之后被封为陈留王,可以说是位极人臣了。 太安 元年(302年),曹奂逝世,享年五十八岁,谥号为元皇帝,善终。

刘备是什么时候迁到四川的

刘备入川蜀时是建安十六年,即公元211年,当时他50岁,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

根据《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或蜀汉,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汉中。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璋听从张松建议,派法正邀请刘备入川襄助自己对付张鲁,法正、庞统因劝刘备图取益州。刘备遂留诸葛亮、关羽等守荆州,自将数万步卒入蜀,与刘璋会于涪。期间张松、法正、庞统皆 劝刘备袭杀刘璋,刘备以初来到蜀地,人心尚未信服,不宜轻举妄动为由拒绝。刘璋上表推荐刘备代理大司马,兼领司隶校尉,配给刘备士兵,督白水军,令他攻击张鲁。刘备北至葭萌,驻军不前,厚树恩德以收众心。

建安十六年 211年与副军师庞统入川。 214年劝降刘璋,占领益州,领益州牧

211年璋邀请刘备入蜀,使击保据汉中的张鲁。214年,备占据益州;219年进驻汉中,自称汉中王。是年,留守荆州的关羽被孙权军袭杀。221年,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世称蜀,又称蜀汉,建元章武。汉置益州,自秦岭至于南中。有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吏四万,兵十万余;备为争夺已失的荆州,于次年出峡,夷陵之战,败退入蜀,病死白帝。刘禅继立。

四川出了几个皇帝

四川出过一个皇帝:成汉李雄

1,成汉李雄

成武帝李雄(274年―334年),字仲俊,李特第三子,母罗氏,十六国时期成汉开国皇帝,304年―334年在位。

李特在四川起兵时,被封为前将军。303年李特丧身沙场,秦文王李流收拾残兵败将,接管其部,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益州牧。李雄带兵打败晋建平太守孙阜,大获全胜,声势复振。李流病死后,将军权交给侄子李雄。

李雄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不久,攻克成都。304年称成都王,建元建兴,306年称帝,国号“大成”,史称成汉,改元晏平。314年汉中的杨虎和梁州的张咸也先后投奔了李雄,成国疆土达到最大。334年李雄头顶生疮而死,享年61岁,谥号武皇帝,庙号太宗,葬于安都陵。

刘邦起家于四川哪里

刘邦起家四川,古称蜀是刘的发家地,他的广和粮,.缓称王至今记得,现在的四川还是刘家厉害。

他对手下非常珍惜,尊重,但他是小人,起家成都,他也算是不错的皇帝了,先有国家才有小家,感觉他思想境界高,一般人做不到。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四川郡,泗水,芒砀山。

在秦朝的时候,当时的四川可不叫四川,当时四川被分成了好几个郡, “蜀郡”、“巴郡”等。而在秦朝的三十六郡里另有一个地方叫四川郡。而且这个地方,下辖的沛县、丰县是期末农民起义重要的发起地。我们熟知的汉王朝的建立者刘邦是丰县人,在沛县做亭长,起义后占领了沛县,自称沛公,和他一起的一帮建国者包括萧何、曹参、樊哙等,还有吕后,都是“四川郡”人,如果简略一点说,他们都是“四川”人。而且著名的刘邦斩白蛇起义的发生地也“四川郡”的丰县。

汉高祖刘邦灭秦后进入咸阳约法三章,后被项羽赶到巴蜀和汉中之地,但后期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十面埋伏击败项羽夺取天下。

刘邦被项羽封于四川省汉中地区,以此地为根据地开始了与项羽的争霸拉据战,汉中地区自古物产丰富,人民富有,人口充足,为刘邦拉队伍,反抗秦朝提供了很大的战略支持。刘邦得了天下以后就以汉中的汉为国号成立了名垂千古的大汉王朝

汉朝成立后,封刘邦子孙梁王刘定国之子刘欣为汉陵乡侯,专职到丰县看守祖坟,逐渐形成皇陵旁边的守坟村落金刘寨村。

丰县隶属江苏省徐州市,淮海经济区核心地带,古称凤城,因相传远古时期曾有凤凰落于丰县城凤鸣公园的凤鸣塔上而闻名;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76496.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汉高皇,汉光帝,汉献帝,汉皇叔,分别是谁 西汉东汉皇有名的皇帝下一篇:一战结束后德国还叫德意志吗 德国历史方面的书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