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五代十国和南北朝哪个强 五代南北朝的历史评价

导语:五代十国和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战争频繁的时期。不同于前代的中央集权,这个时期的政治格局是以地方势力为主,国家的统一性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科技发展也呈现出了多样性和活力。

目录导航:

  1. 五代十国和南北朝哪个强
  2. 历史上的“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是什么意思呢
  3. 五代十国南北朝是哪个朝代
  4. 为什么叫五代十国南北朝
  5. 五代十国南北朝顺序
  6. 详细介绍一下南北朝,十六国和五代十国的历史
  7. 为什么南北朝和五代很相似但是南北朝比五代长久
五代十国南北朝哪个强

五代十国和南北朝,都属于乱世,都是王朝更替頻繁的年代,你方唱吧我登唱的时候了,没有谁强谁若之分。

南北朝是公元420年,刘裕建宋开始,到589年隋文帝杨坚,灭陈结束,中间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共计169年。

五代十国是从朱温灭唐建梁开始,到赵匡胤改周建宋结束。短短的五十多年。都是短命王朝。

五代十国和南北朝这两个历史时期都是我国历史大动荡,大分裂时期,这两个阶段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两个时代分裂方面大体相同,但也存在着差异,隋文帝杨坚在南北朝基础上建立了强大而统一的隋朝,五代十国时,虽然出现了柴荣、赵匡胤等人物,但最终没有国家统一,从这一点说南北朝要强于五代十国

南北朝时期和五代十国,有一定共同点,都是是大一统王朝崩溃后的乱世,前者呢在汉朝灭亡后诸侯纷争,三国归于晋室,短暂通知后爆发八王之乱,周边胡人趁机劫掠中原。

而五代十国呢是在盛唐崩溃之后,藩镇割据混战。相比南北朝持续时间较长。

历史上的“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是什么意思呢

这个时期是指在晋朝后期的历史时期.

南北朝并立,指的就是当时晋朝已经衰败,北方地区很大的区域出现了以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比如魏(历史上称之为北魏).南方先后出现的是宋齐梁陈四个短命王朝.这就是所谓的南北朝并立,这个局面由杨坚所建立的大隋朝打破.

隋朝后面就是唐朝。在10世纪末,由于藩镇势力的影响,在中原地区,短短50年左右先后出现了梁唐晋汉周5个皇朝,历史上称之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随着赵匡胤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才让这个混乱的局面结束,建立了大宋(史称北宋),即隋唐五代传。

五代十国南北朝是哪个朝代

五代十国存在于公元907年-公元960年期间。

五代十国不是指一个大朝代,而是指一个特殊的时期。就如同魏晋南北朝。不是以从某某朝开始,一定要到某某朝灭亡才算一个时期的结束。当那个大时期中并存的众多国家分崩离析个个击破时,剩下少数国家就开始并入主体国家历史的轨迹了。

五代十国指的是以那一时期作为主体文化的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和相继出现的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这十几个政权统称"十国")。这一个动乱的大时期就是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

南北朝(420年-589年) 概述南北朝时期是两晋以后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时期,从公元420年开始,到589年北隋灭南陈结束,共169年。

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废掉东晋皇帝自立,国号宋。此后160 多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历史上总称为南朝。

公元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圭建立北魏;公元439年,统一黄河流域。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此后,东魏为北齐所代替。西魏为北周所代替。历史上把这北方的五个朝代总称为北朝。部分学者也把隋朝作为北朝的一个朝代。

五代十国和南北朝是两个历史时期,他们之间没有关系。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

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统称。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公元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

为什么叫五代十国南北朝

五代十国指的是唐朝灭亡之后,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五个朝代,梁唐晋汉周。南方地区出现九个割据政权,加强北方的后汉残余势力北汉,称为十国,合称五代十国。

南北朝是西晋灭亡之后,司马氏南渡,北方被少数民族统治,此后近三百年的时间中国陷入了南北对峙的时期,称为南北朝。

五代十国南北朝顺序

南北朝是中国一个分裂的朝代,分为南朝和北朝。南朝依次是宋、齐、梁、陈 ; 北朝依次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五代是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

十国是前蜀 后蜀 吴 南唐 吴越 闽 楚 南汉 荆南 北汉。

详细介绍一下南北朝,十六国和五代十国的历史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分裂时期,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3];北朝(439年—589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南朝各国皇族主要是寒族或次级世族,因为在东晋末期之后,军职大多由寒族或次级世族等担任。由于执政者的努力,出现元嘉之治与永明之治等治世,使得国力富盛。皇帝受获声誉深重的主流世族拥护,然而世族只想保有本身政治地位,并非全然支持皇室,皇帝也扶持寒门担任军职或次要官职以平衡政治势力。由于皇室内部也因为争夺皇位的斗争,时常发生宗室血腥事件。由于战略运用错误与北朝的兴起,使得南弱北强,疆域渐渐南移。到南朝梁时为梁武帝改善,使南朝国力再度胜过北朝。但在他晚年时国家渐乱,又发生侯景之乱,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独霸政局的侨姓世族也完全崩溃,由南方土著豪族取代。最后到南朝陈的陈文帝方完全统一南朝,但南朝陈国力已衰,只能依长江抵御北朝。北朝承继五胡十六国,为胡汉融合的新兴朝代。北魏深受五胡文化影响,皇室多为鲜卑族。朝中的汉族官员,多与胡人通婚,带有胡人血统。而鲜卑皇室也逐渐受到汉文化的薰陶,其中以北魏孝文帝的汉化运动最盛。由于北方的柔然牵制北魏,使得北魏难以用全力攻入南朝,直到较亲北朝的突厥取代柔然后才较安定。北魏后期政治逐渐败坏,六镇民变后国力大衰。最后分裂成东魏及西魏,并分别由北齐及北周取代。北齐的核心主要为六镇流民及关东世族,其军力比较强盛。由于其源头六镇流民偏向鲜卑化,使得北齐主要提倡鲜卑文化[4]。北周在立国时鲜卑军不如北齐多,政治地位也不如北齐及南朝梁,所以建立关中本位政策,融合鲜卑及汉文化以消除胡汉隔阂。最后北周形成团结的关陇胡汉集团,得以攻灭因政治混乱而衰退的北齐,而汉族也逐渐成为北周军队的主力之一。周武帝去世后,汉人杨坚依靠外戚身份掌握朝廷,并在篡夺北周建立隋朝之后,发兵南征灭南朝陈,统一了中国。 五胡十六国或简称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该时期自304年刘渊及李雄分别建立汉赵(后称前赵)及成汉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范围大致上涵盖华北、蜀地、辽东,最远可达漠北、江淮及西域。在入主中原众多民族中,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统称五胡。他们在这个范围内相继建立许多国家,而北魏史学家崔鸿以其中十六个国家撰写了《十六国春秋》,于是后世史学家称这时期为“五胡十六国”。在西晋时期,五胡居于西晋北方、西方的边陲地区,对晋王朝呈现半包围局面。由于晋廷的腐败和汉官的贪污残暴,五胡在八王之乱后纷纷举兵,史称五胡乱华。在西晋灭亡后,华北地区战火纷飞,掠夺与屠杀不断。经济受到严重摧毁,影响了中国的民族、文化、政治、军事等发展走向。永嘉之祸带给人民巨大痛苦,大多逃难到凉州、辽东以及江南地区,使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渐渐繁荣。在诸国混战期间,前秦皇帝苻坚一度统一华北,但在南征东晋时,于淝水之战惨败。其后各族于关东及空虚的关中叛变,加上东晋北伐,前秦全面崩溃,北方再度混乱。北魏立国后,经过拓跋圭、拓跋嗣及拓跋焘的经营,最后于439年统一华北,进入南北朝时期。北方各族的内徙促成民族大融合,在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各国的君主为了增强实力,也在各自的根据地上实行一些发展生产的政策,使得各地区在华北动荡的背景下,形成局部稳定的局面。该时期的民族大融合持续到南北朝时期,最后于隋朝时期完全融合。此外,几乎在同一时期,欧洲的西罗马帝国也在经历被日耳曼人、匈人等游牧民族入侵,史称“蛮族入侵”。

为什么南北朝和五代很相似但是南北朝比五代长久

南北朝和五代十国都是我国封建时代的重要大分裂时期,但是两个时代的时间却大不相同,一个而存在了170多年,而一个而只有短暂的70余年。在这两个大分裂时期,众多英雄人物粉墨登场,你方唱罢我登场,共同演绎着乱世之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南北朝(420年—589年)包括了南边的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和北边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南北朝时期双方都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形势,故称为南北朝。

五代十国是是唐朝藩镇割据的结果,是对中原地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907年—960年)和南方前蜀、后蜀、南吴、南唐、闽、楚、南汉、南平、北汉(地处北方)等十余个割据政权(902年—979年)的合称。二者分裂的时间跨度相差这么大?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形成分裂的背景不同,形成的深层次原因也不同。

南北朝的分裂是门阀世族与国家关系及其二者交互作用的结果。魏晋南北朝的形成是因为东汉式微,门阀世家占据着社会的主导地位。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使其取得政治特权,西晋的占田制又使其取得经济特权,遂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门阀制度。造成国家治理结构性失调和系统紊乱,引发了长期的军阀混战和地方割据。可以说,九品制度和门阀制度不除,魏晋南北朝乱世不终。

五代十国的分裂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唐王朝末期以藩镇攻藩镇,以藩镇平内乱,相继平定了安史之乱、黄巢之乱。藩镇的势力越来越大,一方面在占据地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一方面又左右着中央王朝的政治走向,当时的名言就是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耳。可以说,藩镇割据不除,五代十国战乱不止。

相较而言,门阀制度具有固定的制度基础,而藩镇割据只是兵权的结果,相较而言,自然制度、思想更难根除,因此五代十国的分裂期较短。

二、主导分裂的势力数量不同,少数民族在此之间的作用不同

南北朝承继西晋末年的“五胡乱华”而来,但是的各个少数民族,纷纷各霸一方,政治势力太多,剪除起来自然难度更大,而且常常导致长期战争,出现了“五胡十六国”的局面,直到公元386年被鲜卑拓跋氏所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为止。南北朝时期,因为之前的纷乱,人民的理念文化差异大,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一个时期,而民族大融合也是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

五代十国时期,分裂势力均是唐王朝的藩镇,除了李克用河东势力建立的沙陀五王朝外,其他都是汉人建立的政权。沙陀五王朝分别是后唐、后晋、后汉、北汉、后蜀(孟蜀)。虽说北方有契丹虎视中原,对中原五代更迭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从始至终没有将其版图扩展至中原。此外,除了中原地区政权更迭快、战争多之外,南方诸国大多持有保境安民的态度,政权相对稳定,战乱少。

相较而言,势力越少、战乱的程度较轻,就会较短的时间形成大一统。

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既是秦汉旧秩序的瓦解期,又是隋唐新秩序的孕育期。贯穿于两个过程之中并对历史走向产生深刻影响的重要因素,就是门阀、民族与国家关系及其交互作用机制,九品制门阀制造就了贵族门阀社会,其分裂的情况较为复杂。五代十国时期是唐宋之际藩镇割据的形成、发展和终结时期,同样也是贵族社会向平民社会的过渡时期,分裂的情况较为简单。北宋建立后,随着科举制度的深入执行,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遗存。

南北朝和五代有着本质的区别,南北朝实际上是南北两套统治体系共同运转在统治着中国,这样一来实际上虽然是南北对峙,但是都有着稳定的朝廷架构和行政管理,所以持续时间长。五代十国听起来是十个国家,但是根本上却是群雄并起的一种混乱状态,各个诸侯都达不到一个国家的标准,都有明显的短板,所以这种状态是不稳定的,当然不会持续太久。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7652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阖闾城遗址是否有烧烤店?地址在哪里?下一篇:三国历史的起点和终点是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