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元朝征战最多的名将 元朝开国皇帝和大将

导语:元朝征战最多的名将是开国皇帝和大将,他们在征战中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元朝开国皇帝以其勇猛无畏的战斗精神和智慧谋略,征战之路上取得了众多胜利,为元朝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录导航:

  1. 元朝征战最多的名将
  2. 元朝初期宰相
  3. 明朝开国大将名单
  4. 元代少数民族诗人
  5. 元朝开国大臣
  6. 元朝的13位皇帝都有谁.都经历了多少年
  7. 元朝九大名人录
  8. 忽必烈爸爸是谁
  9. 忽必烈四大名将
元朝征战最多的名将

兀良哈·阿术 (1227年—1281年),元朝初期大将,蒙古族,大蒙古国开国功臣速不台之孙,都元帅兀良合台之子。

蒙哥汗时,从父征西南夷,平大理,克诸部,降交趾。中统三年,征伐李璮有功,以宿卫将军升为征南都元帅。略地两准,围襄阳,破樊城。至元十一年,与伯颜、阿里海牙等同伐宋,任行省平章政事。二十三年,受命北伐叛王昔剌木,继又西征,至哈剌霍州,以疾卒,年五十四,追封河南王。

元朝初期宰相

蒙元宰相第一位是史天泽(1202年-1275年),字润甫,燕京永清(今属河北)人,元朝开国名将。少善骑射,勇力过人。元太祖八年(1213年),随父史秉直归降木华黎。

元太祖二十年(1225年),接替其兄史天倪都元帅职,率军击败金将武仙,又俘杀抗蒙红袄军将领彭义斌。

历授五路万户、河南等路宣抚使、中书右丞相、枢密副使、中书左丞相等职。

至元十一年(1274年),奉命与伯颜等统军出征南宋,至郢州时因病北还。次年,病逝于真定,累赠太尉、太师、镇阳王。史天泽“出入将相五十年,上不疑而下无怨”,忽必烈将他比作作郭子仪、曹彬。

明朝开国大将名单

徐达\常遇春\邓愈\汤和\李文忠\常懋\郭英\候伯卿\蓝玉(犯法死)朱亮祖(犯法死)\胡大海(早亡)花云(早亡)朱文正(早死)

明朝的开国大将的名单大致如下:

1.徐达徐达是明朝开国的统帅,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他自幼习武,是朱元璋的发小。朱元璋投靠郭子兴后,回乡募兵,徐达就欣然应召,从此就跟随朱元璋打天下,征战四方帮助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朱元璋登基后,封徐达为魏国公,他的女儿还是明成祖朱棣的徐皇后。

2.常遇春常遇春是安徽怀远县人,他是元末红巾军的将领,明朝开国名将。他出生于贫苦人家,从小就练习武术,成年后,他善于骑射,使用各种兵器。常遇春刚开始时投奔了绿林大盗,到处打家劫舍,时间久后,他觉得这不是个长久之计,打算另谋出路。在和州时遇到了朱元璋,他听说过朱元璋是有作为的人,于是他暗中观察朱元璋,发现朱元璋是个能干大事的人,立即决定投奔了朱元璋。从此常遇春成为了朱元璋的一位猛将,明朝建立后,常遇春封为鄂国公,太子少保,中书平章事。

3.蓝玉蓝玉是明朝开国将领,安徽定远人,有胆有识,英勇善战,屡立战功。蓝玉开始时是在常遇春帐下效力,常遇春多次在朱元璋面前夸奖蓝玉,因此蓝玉升迁很快,由千户,指挥使,升任为了大都督府佥事。洪武十二年,他被封为了永昌侯,征虏大将军,二十一年又拜为了大将军,凉国公。

4.冯胜他是冯国用的弟弟,定远人。他很早就投奔了朱元璋。

5.李文忠朱元璋的外甥,有勇有谋,他是明初大将中唯一读过书的人,算得上文武双全。

6.邓愈安徽泗县人,16岁就开始反元了,并有自己的部队,在盱眙时投奔了朱元

《明史·太祖本纪二》的记载:洪武“二年春正月乙巳,立功臣庙于鸡笼山。”

“洪武三年,朱元璋再次加封功臣,“进李善长韩国公,徐达魏国公,封李文忠曹国公,冯胜宋国公,邓愈卫国公,常遇春子茂郑国公,汤和等侯者二十八人。”

这是朱元璋从一介贫民,经过十余年南征北伐,于1368年登基称帝,天下太平后,对明朝开国功臣元老进行了册封。

爵位被分为五个档次,其中最高爵位——公爵中以徐达、常遇春为首的25位公爵;侯爵名臣中有唐胜宗、陆仲亨为首79位侯爵;伯爵中有汪广洋、刘伯温为首的12位名臣;子爵中则有王清、王凤显等11位英雄;男爵中有王恺、孙炎等23位明朝开国名臣。

&魏国公徐达(被誉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

吴元年九月辛丑以平吴功,封信国公。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大封功臣,进封奉天开国推诚宣力武臣魏国公,禄五千石,世袭。十八年二月己未卒。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达初封公,位次第二。李善长得罪,进位第一。

&鄂国公常遇春

吴元年九月辛丑封。洪武二年七月己亥卒于军。十月庚午追封奉天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平王,谥忠武。

&郑国公常茂

洪武三年十一月大封功臣,第三,封郑国公,禄三千石,世袭。二十年九月丁酉有罪,安置龙州。二十四年卒。

&韩国公李善长

吴元年九月辛丑封宣国公。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大封功臣,第一,封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韩国公,禄四千石,世袭。二十三年五月乙卯坐胡党死,爵除。

&曹国公李文忠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四,封奉天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曹国公,禄三千石,世袭。十七年三月戊戌获谴,卒。追封岐阳王,谥武靖。

&宋国公冯胜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五,封宋国公,禄三千石,世袭。二十八年二月丁卯赐死,爵除。

&卫国公邓愈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六,封卫国公,禄三七石,世袭。十年十一月癸未卒,追封宁河王,谥武顺。

&信国公汤和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七,封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中山侯,禄一千五百石。七年八月乙卯,加禄千石。十一年正月己卯进封信国公,禄三千石,世袭。二十八年八月戊辰卒。追封东瓯王,谥襄武。

&颍国公傅友德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颍川侯,位次第二十八,勋禄同前。十七年四月辛卯进封颍国公,禄三千石,世袭。二十七年十一月乙丑赐死,爵除。

&越国公胡大海 壬寅二月,金华死事。甲辰三月追封,谥武庄。

&泗国公耿再成

壬寅二月,处州死事。初封高阳郡公,谥武壮。洪武十年四月改封。

&蔡国公张德胜 龙江战殁。癸卯十月追封,谥忠毅。

&梁国公赵德胜 南昌死事。癸卯十月追封,谥武桓。

&济阳郡公丁普郎 鄱阳湖战殁。

&河间郡公俞廷玉 甲辰十一月追封。

&郧国公廖永安 乙巳十月以使吴不屈,遥封楚国公。丙午七月卒于吴。谥武闵。洪武十三年四月改封。

&东海郡公茅成 丙午十一月伐吴战殁。

&虢国公俞通海

廷玉子。吴元年四月卒于平江军。追封豫国公。洪武三年改封,谥忠烈。

&济国公丁德兴 吴元年卒于平江军。洪武元年追封。

&天水郡公严德 吴元年九月讨方国珍战殁。洪武二年六月追封。

&姑孰郡公陶安 洪武元年追封。

&乐浪公濮英

洪武二十年闰六月庚申战殁金山。追封金山侯,谥忠襄。二十一年七月进封公。

&凉国公蓝玉

洪武十二年十一月甲午封永昌侯,禄袭同前。十七年四月壬午予世侯,加禄五百石。二十一年十二月壬戌进封公,加禄五百石。二十六年二月乙酉谋反,伏诛。

&蕲国公康茂才

洪武三年八月己未卒于军。追封推诚翊运宣力怀远功臣蕲国公,谥武康。

康铎洪武三年十一月封蕲春侯,位次第二十六,勋禄,加禄同杨璟。十五年七月丙子卒,赠蕲国公,谥忠愍。

徐达

徐达(1332年—1385年),字天德,汉族, 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民族英雄,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农家出身。

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今北京),元朝灭亡。以后又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右丞相,封魏国公。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死后大明帝国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追封其为中山王。

常遇春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洪武二年病卒军中,追封开平王。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与宋濂、叶琛、章溢合称浙东四大名士。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

傅友德

傅友德(?—1394年),明朝开国将领。元末参加刘福通义军,随李喜喜入蜀。后率部归朱元璋,从偏裨升为大将。以功封颍国公,封太子太师,后坐事赐死。崇祯十七年(1644年)追封丽江王,谥“武靖”。

邓愈

邓愈(1337年-1377年),汉族,明朝开国名将。原名邓友德,字伯颜,虹县(今安徽泗县)人。他16岁领兵抗元,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率所部万余人从盱眙投奔朱元璋,任管军总管,朱元璋将他改名为邓愈。

汤河

汤和(1326年-1395年),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将领。字鼎臣,濠州钟离人。汤和为人谨慎,沉敏多智。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参加郭子兴起义军,授千户。在随朱元璋渡长江、占集庆(今南京)、取镇江诸战中,屡破元军,累功升统军元帅。

李文忠

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小名保儿,江苏盱眙人,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是朱元璋的名将、谋臣,明朝开国第三功臣。十九岁时,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击败天完军,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朱元璋对李文忠十分宠信,常派他监军随将领出征。文忠转战沙场,官至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复姓李。

元代少数民族诗人

马祖常(1279~1338),字伯庸,元代色目人,著名诗人。光州(今河南潢川)人。延佑二年,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元仁宗时,铁木迭儿为丞相,专权用事,马祖常率同列劾奏其十罪,因而累遭贬黜。自元英宗硕德八剌朝至元顺帝朝,历任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江南行台中丞、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等职。

为文法先秦两汉,宏瞻而精核,富丽而新奇,内容多制诏、碑志等类作品,诗作圆密清丽,除应酬之作外,亦有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多民族大一统帝国,因之,不同文化和民族互为交融的实况,也决定了这一时期独特之处。元朝虽然自始至终都汉化不彻底,也没有妥善的处理好民族关系而导致过早灭亡。但在元朝近百年的统治中,在文化、民族大碰撞的局面下,仍诞生了一批又一批少数民族诗人。

这些少数民族诗人虽然族属各异,文化背景与汉化程度也各不相同,但他们却各以其自身的艺术才华,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诗词歌赋,并与当时的汉族诗人一道,将元代的文学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天地。

马祖常(1279~1338年),字伯庸,元代色目人、诗人。光州(今河南潢川)人。自元仁宗朝开始直至元顺帝,历任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江南行台中丞、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等职。

马祖常崇尚儒学同时又善写文章,“专以秦汉为法,而自成一家之言”,曾参与修撰《英宗实录》,译润《皇图大训》、《承华事略》,编集《列后金鉴》、《千秋纪略》。而他的作品也常常表达出体恤民间疾苦的情感。其诗“圆密清丽,大篇短章无不可传者”,才力富健,尤其擅写七言古风、五言律诗。元文宗曾赞叹“中原硕儒唯祖常”。有诗文集《石田集》十五卷收于《四库全书》

《室妇叹》

元代——马祖常

南陌日长春已半,

天风犹寒室妇叹。

咄哉室妇尔何为?

卉衣廪粟充冻饥。

饱煖无忧乐以嬉,

乃此屡叹将有私。

室妇涕泗言复咽,

食鲜袂良焉足说。

近闻官家赈贫民,

雄保诸州已捐瘠。

翁姑带索行累累,

弱儿失爷夫失妻。

哀号村空野树槁,

蔀屋见斗饿鼠啼。

县令具名报大府,

星火符来应期聚。

索钱买饼饲公卒,

书券质田问邻主。

艰难憔悴不易状,

谁实为之俾无养。

呜呼吾人痛切肤,忍死莫作盗贼徒。君不见苍鹰乳虎有司靡,何但岁凶人化鬼。

《龙虎台应制》

元代——马祖常

龙虎台高秋意多,翠华来日似鸾坡。天将山海为城堑,人倚云霞作绮罗。

周穆故惭黄竹赋,汉高空奏大风歌。西京巡省非行幸,要使苍生乐至和。

萨都刺

萨都剌(公元1272年——1355年),字天锡,号直斋,元代回回人、著名诗人、画家。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萨都剌虽然早年家境贫困,但却聪慧灵敏,文学资质异于常人。公元1327年,萨都剌考取进士,并于次年七月,担任镇江路录事司达鲁花赤一职。公元1331年,萨都剌被调往江南一带,担任江南行御史台掾史一职。任职期间,萨都剌前往过吴楚、荆楚、幽燕、上都等地,并且结交了张雨、马九皋等知名学者。

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雁门才子。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也有揭露民间疾苦,和元朝社会黑暗的作品。

《满江红·金陵怀古》

元代——萨都剌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秋词》

元代——萨都剌

清夜宫车出建章, 紫衣小队两三行。

石阑干畔银灯过, 照见芙蓉叶上霜。

贯云石

贯云石(1286年~1324年) ,字浮岑,号成斋,疏仙,酸斋。祖籍西域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元朝维吾尔族人。 元代散曲作家、诗人,精通汉文。出身高昌回鹘贵胄,祖父阿里海牙为元朝开国大将。曾拜汉族散文大家姚燧为师,专门攻读汉语文学。仁宗时拜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不久称疾辞官,隐于杭州一带,改名“易服”,在钱塘卖药为生,自号“芦花道人”。今人任讷将他的散曲与自号“甜斋”的徐再思的散曲合为一编,世称《酸甜乐府》

贯云石出身武官家庭,自幼武艺超群,后弃武学文,接受汉族文化。善书法,自成一家。诗文亦有一定成就,尤以散曲最著。散曲以写山林逸乐生活与男女恋情为主。风格基本上属豪放派,以清俊见长。同时也具备江南文学清秀媚丽的色彩。

《芦花被》

元代——贯云石

采得芦花不涴尘,翠蓑聊复藉为茵。西风刮梦秋无际,夜月生香雪满身。

毛骨已随天地老,声名不让古今贫。青绫莫为鸳鸯妒,欸乃声中别有春。

(公元1314年秋天,贯云石南游途中经过梁山泊。贯云石喜爱那里一个渔翁的芦花絮成的被子,渔翁要他用诗来交换。贯云石略加思索,便吟出了这一首诗)

《清江引·弃微名去来心快哉》

元代——贯云石

弃微名去来心快哉,一笑白云外。知音三五人,痛饮何妨碍?醉袍袖舞嫌天地窄。

阿鲁威

阿鲁威(生卒年不详,一说1280年——1350年),蒙古族。字叔重,号东泉。元代散曲家、诗人。曾任南剑太守、经筵官、翰林侍讲学士等职。汉文修养深厚,能诗,善作散曲,词曲风格如鹤唳青霄。

《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

(折桂令·咏史)

元代——阿鲁威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 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湘妃怨 》

元代——阿鲁威

夜来雨横与风狂,断送西园满地香。

晓来峰蝶空游荡,苦难寻红锦妆。

问东君归计何忙?

尽叫得鹃声碎,却教人空断肠。

漫劳动送客垂杨

乃贤

乃贤(1309—?),字易之,号河朔外史,突厥葛逻禄人,元代诗人。乃贤家族先居南阳。后其兄塔海仲良入仕江浙。乃贤虽是突厥人但深受中原文化熏陶和影响,汉化较深。与韩与玉、王子充,并列称“江南三绝”。常与友人泛舟鉴湖之上,以诗酒自娱,与名士诗文唱酬。同时也多次察访民情,对元朝统治下,百姓的苦难有所了解,因此他的作品中也常表达出对百姓的同情。

《新堤谣》

元代——乃贤

老人家住黄河边,黄茅缚屋三四椽。有牛一具田一顷,艺麻种谷终残年。

年来河流失故道,垫溺村墟决城堡。人家坟墓无处寻,千里放船行树杪。

朝廷忧民恐为鱼,诏蠲徭役除田租。大臣杂议拜都水,设官开府临青徐。

分监来时当十月,河冰塞川天雨雪。调夫十万筑新堤,手足血流肌肉裂。

监官号令如雷风,天寒日短难为功。南村家家卖儿女,要与河伯营祠宫。

陌上逢人相向哭,渐水漫漫及曹濮。流离冻饿何足论,只恐新堤要重筑。

昨朝移家上高丘,水来不到丘上头。但愿皇天念赤子,河清海晏三千秋。

《送陈道士归金华》

元代——乃贤

明月楼前溪水深,溪边楼观隔松阴。何时化鹤归华表,相对焚香坐竹林。

夜雨灯前閒读易,春风花底自弹琴。令人苦忆江南路,千里相思雪满簪。

其他少数民族诗人

《西湖竹枝词》

元代——掌机沙(回回人)

南北峰头春色多,湖山堂下来棹歌。

美人荡桨过湖去,小雨细寒生绿波。

《李白玩月图》

元代——余阙(党项人)

春池细雨柳纤纤,手倦挥毫日上帘。

想得停杯江海夜,月明照见水晶盐。

《送友还家》

元代——泰不华(西域色目人)

君向天台去,烦君过我庐。可于山下问,只在水边居。

门外梅应老,窗前竹已疏。寄声诸弟侄,老健莫愁予。

元朝文学以元曲与小说为主,虽然相对唐诗宋词而言,元朝的诗词成就不多,也略显逊色,但也有其独特的风格。而元代元曲的兴起也让中国文学艺术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最后成为与汉赋、唐诗、宋词并称的中国优秀文学遗产。

元朝开国大臣

姚枢(1203年—1280年),字公茂,号雪斋、敬斋。洛阳(今河南洛阳)人。金末元初政治家、理学家。

少时学习勤奋。金朝末年,蒙古军破许州城,姚枢到燕京投靠杨惟中,被引荐北觐窝阔台汗。皇子阔出统兵攻南宋,姚枢随杨惟中访求儒、道、释、医、卜等类人才。蒙古军陷德安,他从俘虏中访得名儒赵复,力劝其北上讲学授徒,使理学在北方传布渐广。姚枢从赵复处尽得程朱传注诸书,始攻习理学。后出任燕京行台郎中,旋即弃官隐居于辉州苏门。海迷失后二年(1250年),忽必烈召姚枢至漠北访问治道,他陈述儒家传统的帝王之学、治国之道,深受器重。忽必烈受命总制漠南汉地军事,姚枢建议他在与南宋接壤地区屯兵,积谷守边,徐图灭宋,被采纳。后随忽必烈攻大理、鄂州,他屡谏屠戮。忽必烈即位后,姚枢以藩府旧臣预议朝政,参定一代制度,官至翰林学士承旨。

至元十七年(1280年),姚枢病逝,年七十八岁。累赠姚枢嘉猷程世旧学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追封鲁国公。谥号”文献“。

是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1190年7月24日—1244年6月20日),字晋卿,汉化契丹族人,号玉泉老人,号湛然居士,蒙古帝国时期的政治家。

辽朝东丹王耶律倍八世孙、金朝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在金仕至左右司员外郎。蒙古军攻占金中都时,成吉思汗收耶律楚材为臣。耶律楚材先后辅弼成吉思汗父子三十余年,担任中书令十四年之久。提出以儒家治国之道并制定了各种施政方略,为蒙古帝国的发展和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张弘范(1238—1280年),祖籍南阳郡,元初大将,张柔第九子,字仲畴,今保定市定兴县河内村人。

曾参加襄阳之战,后跟随元帅伯颜南下攻打南宋,是忽必烈灭宋之战的主要指挥者,曾击败南宋将领文天祥与张世杰,官居江东道宣慰使,深受元世祖忽必烈的器重。

至元十七年(1280年)正月十日病死,时年四十三岁。元世祖赠予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予谥武烈。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加赠推忠效节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齐国公,改谥忠武。元仁宗延祐五年(1319年),加赠“保大功臣”,加封淮阳王,予谥献武。

元朝的13位皇帝都有谁.都经历了多少年

元朝皇帝谱

太祖铁木真(1162-1227)1206年称汗,在位22年

太祖铁木真,姓奇渥温,名铁木真,蒙古族人。1206年,被蒙古贵族推举为“成吉思汗”。之后进行大规模的侵略扩张,死于1227年,庙号太祖。

太宗窝阔台(1186-1241)1229年即位,在位13年

窝阔台,成吉思汗的第三子,成吉思汗死后,由其四子拖雷监国一年,1229年才由窝阔台即位。1234年,联合宋朝灭掉金国。又攻南宋,1241年,死时年56岁。

昭慈皇后----(1242-1246)年称制

昭慈皇后,姓乃马真,窝阔台的第六皇后。窝阔台死后,推举大汗未果由昭慈皇后称制。

定宗贵由(1206-1248)1246年即位,在位3年

定宗,名贵由,太宗长子,母乃马真氏。1246年即位,1248年死,时年43岁。

钦淑皇后----(1248-1251)年称制

钦淑皇后,元定宗第三皇后。

宪宗蒙哥(1208-1259)1251年即位,在位9年

宪宗,姓奇渥温,名蒙哥,成吉思汗的孙子,父拖雷。即位后,一面更改政制,一面继续扩张,1257年占领大理,1259年,蒙哥在攻打四川钓鱼城时,被炮石击伤而死。时年52岁。

世祖忽必烈(1215-1294)1260年即位,在位35年

世祖忽必烈,姓奇渥温,父拖雷,蒙哥的弟弟。1260年即位,1279年,灭南宋,定都大都。改国号“元”。死于1294年,时年80岁。

成宗铁木耳(1265-1307)1294年即位,在位13年 成宗,忽必烈的孙子,皇太子真金的第三子。被称为“善于守成”之君。死于1307年,时年42岁。

武宗海山(1281-1311)1307年即位,在位4年

武宗,名海山,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孙子,父答刺麻八拉。海山是以军事实力取得帝位的。所以在即位后加强中央集权。死于1311年,时年31岁。

仁宗(1285-1320) 1311年即位,在位10年

仁宗,名爱育黎拔力八达。武宗的弟弟。他即位后利用儒家思想作为统治工具,并革除武宗的弊政。死于1320年,时年36岁。

英宗(1303-1323)1320年即位,在位4年

英宗,性奇渥温,名硕德八刺,仁宗嫡子。英宗即位后进行革新政治。颇为振作。执法严明。于1323年,宫廷政变被杀。时年21岁。

泰定帝(1276-1328)1323年即位,在位5年

泰定帝,名也孙铁木儿,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嫡孙,父甘麻拉。1323年被拥为帝。基本保留了仁,英二朝的改革成果。死于1328年,时年53岁。

天顺帝(1320-1328)1328年9月即位,在位1个月

天顺帝,名阿刺吉八,泰定帝的儿子。在位1月,战败逃亡,不知所终。

文宗(1304-1332)(1328.9-1329.1;1329.8-1332.11)在位,在位共5年

文宗,名图帖木尔,武宗次子。与拥立天顺帝的倒刺沙进行内战,胜利后即位。死于1332年,时年29岁。

明宗(1300-1329)(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

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在位八个月被毒死。时年30岁。

宁宗(1326-1332)(1332.10-1332.11)在位,在位月余

宁宗,名懿磷质班,元明宗次子。

顺帝(1320-1370)(1333-1368)年在位,在位36年

顺帝,名妥欢帖睦尔,明宗长子。其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谴大将徐达率领明军攻入大都,顺帝出逃,元亡。1370年,顺帝病死,时年51岁。

元朝九大名人录

“文正”这一谥号在宋仁宗之前称作“文贞”,是历朝历代士子大夫们梦寐以求的谥号。在宋仁宗之后,为了避其名讳赵桢,将文贞改为文正。元朝国祚虽短,但也有九人获得“文正”的谥号。

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号湛然居士,蒙古名吾图撒合里,辽朝东丹王耶律倍八世孙、金朝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泰和六年(1206年)参与科举考试为优等,授予掾职,后任开州同知、左右司员外郎。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被任命为辅臣,随成吉思汗常年征讨,屡立战功。窝阔台即位后,耶律楚材提倡立朝仪,被誉为“社稷之臣” ,任中书令(宰相)。

耶律楚材在成吉思汗、窝阔台汗两朝为官近30年,功勋卓著。皇后脱列哥那称制时,因屡弹劾皇后宠臣奥都剌合蛮,受到排挤。乃马真后三年(1244年)悲愤而死,享年55岁。至顺元年(1330年)元文宗追赠耶其为经国议制寅亮佐运功臣、太师、上柱国,追封广宁王,谥号“文正”。

耶律有尚(1235—1320)字伯强,辽东丹王十世孙,山东人。早年受业于宰相许衡,号称高第弟子。至元八年(1271),许衡为国子祭酒,他被选为斋长,两年后升为助教。二十年,除秘书监丞,出知蓟州。不久,召还京师任国子司业,建言设立国子监,建学馆。二十七年以老辞官。

大德元年(1297),复起为国子祭酒,除集贤学士,累官至昭文馆大学士、兼国子祭酒、阶中俸大夫。至大元年(1308)再次辞官。耶律有尚前后五居国学,教法都遵照许衡。他精于性理之说,推崇程朱理学为“正学”、“正道”,提倡仪容辞令、动中规矩,均应以“义理为本”,“恭敬为先”。延佑七年去世,时年86岁,赐谥文正。

窦默(1196—1280)初名杰,字汉卿、子声,元初理学家,金针灸医家,河北邯郸肥乡人。金国末年,为逃避战乱,出走河南,从名医李浩学铜人针法;又南走德安,学习宋人理学著作。不久元军攻陷德安,杨惟忠招集儒释道之义。他应召北归至大名,与姚枢、许衡等讲求理学。后又返回肥乡,教授生徒以经术之学。

元世祖忽必烈为藩王时,曾召见问治国之道,使其皇子皆从之学。即位后,被元世祖任命为翰林侍讲学士,官至昭文馆大学士、正议大夫。至元十七年(1280)去世,享年85岁,赠太师,封魏国公,谥文正。著有《标幽赋》《针经指南》《流注指要赋》《窦太师流注》《指迷赋》《铜人针经密语》等针灸专著。

许衡(1209-1281)字仲平,号鲁斋,世称“鲁斋先生”,河南沁阳人。金末元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自幼勤读好学,为避战乱,来往于河、洛之间,曾与姚枢及窦默共同学习宋人理学。元宪宗四年(1254年)应召出任京兆提学,授国子祭酒。至元八年(1271年)拜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兼领太史院事,与郭守敬修成《授时历》。

许衡直言纳谏,屡遭权臣排挤,至元十八年(1281年)去世,时年73岁,赠荣禄大夫、司徒,谥号“文正”;至大年间,加赠正学垂宪佐运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魏国公。皇庆二年(1313年),从祭孔庙。著有《读易私言》《鲁斋遗书》等。

刘秉忠(1216-1274)初名刘侃,法名子聪,字仲晦,号藏春散人,河北邢台人,祖籍瑞州。出身世宦之家,自幼聪明过人,13岁时入都元帅府为质子,17岁为邢台节度府令史。曾一度弃官归隐,拜虚照禅师为师。后入忽必烈幕府,以布衣身份参预军务,被称为“聪书记”。

至元元年(1264年),升任光禄大夫、太保,领中书省政事,自此梗加尽心于国事。至元十一年(1274年)逝世,时年59岁。累赠推诚协谋同德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常山王,谥文正。刘秉忠曾主持元大都的规划设计,奠定了北京的城市雏形。其还兼擅诗文词曲,有《藏春集》《平沙玉尺经》传世。

廉希宪(1231-1280)一名忻都,字善甫,号野云,维吾尔族,祖籍吐鲁番,燕南诸路廉访使布鲁海牙之子。19岁时,入侍忽必烈于藩邸,被称为“廉孟子”。元宪宗四年(1254年)任京兆宣抚使,拥立忽必烈即位。历任京兆、四川宣抚使,中书右丞行秦蜀省事,官至中书平章政事时,他刚正不阿、直言敢谏。

至元七年(1270年)罢相,四年后,复起为北京行省平章政事。次年,元军取南宋江陵,廉希宪奉命行省荆南,负责善后。至元十六年(1279年)复领中书事。左丞相伯颜曾赞其为“男子中真男子,宰相中真宰相”。至元十七年(1280年)病逝,时年五50岁。累赠推忠佐理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恒阳王,谥文正。

何玮(1245-1310)河北易县人,易国公何伯祥之子,初袭父职,为元将,镇守亳州。至元十一年(1274)任帐前都镇抚。以功授武德将军、管军总管,佩金虎符。灭南宋后,进怀远大将军、太平路军民达鲁花赤,又升昭勇大将军、行户部尚书、两淮都转运使。后历任参议中书省事、江浙按察使、大名路总管、湖南宣慰使等。

至元三十一年(1294)官拜中书参知政事。当时宰相有11人,何玮奏请裁减未被允准,于是辞官。大德年间,历任侍御史,御史中丞,成宗驾崩后不久,再次辞职。武宗即位后,授太子副詹事,历任太子詹事兼卫率使、中书左丞、平章政事、商议中书省事、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河南行尚书省平章政事。至大三年(1310)去世,时年66岁,赠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梁国公,谥文正。

吴澄(1249—1333)字幼清,晚字伯清,江西乐安人,元代杰出的理学家、经学家、教育家。自幼聪慧好学,宋末乡贡,曾先后从师著名理学家程若庸、程绍。宋亡后隐居著述,被称为“草庐先生”。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征召为国子监丞,至定元年(1321年)任翰林学士,进阶大中大夫。

泰定元年(1324年)为经筵讲官,敕修《英宗实录》。元统元年(1333年)因病逝世,享年85岁,追封临川郡公,谥文正。吴澄与许衡齐名,并称为“北许南吴”,以其毕生精力为元朝儒学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吴文正公全集》传世。

王寿(1250-1310),字仁卿,河北涿州人。自幼聪明好学,因为通晓蒙古语,被任命为中书掾,后入侍裕宗。至元十九年,授兵部员外郎。历任吏部郎中、大司农丞、燕南河北道廉访副使、集贤直学士、侍读学士、御史台侍御史,参议中书省事,吏部尚书。

武宗即位后,厉御史中丞、左丞,太子宾客、集贤大学士。至大三年(1310年)去世,时年60岁。次年,赠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上柱国、蓟国公,谥文正。

忽必烈爸爸是谁

忽必烈是拖雷的儿子,而拖雷的是成吉思汗最小的儿子,也是他最喜欢最疼爱的儿子,据说当年成吉思汗很想把王位传给拖雷,但因为蒙古人的习俗,最小的儿子是守灶的,不能继承王位。拖雷做不成汗,最后让他的儿子继承了蒙古大汗的位子。

忽必烈的爸爸是:孛儿只斤·拖雷 (元睿宗)。成吉思汗生前分封诸子,拖雷留在父母身边,继承父亲在斡难河和怯绿连河的斡耳朵、牧地和军队。成吉思汗留下的军队共有约12.9万人,其中大部分(10.1万)都由拖雷继承。成吉思汗有四个嫡子,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四子就是拖雷。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七月,成吉思汗去世后,在其第三子窝阔台未继位前,暂由第四子拖雷监国。绍定二年(1229年)八月,拥立窝阔台继位,称木亦坚汗。绍定五年(1232年),率军击败金军,在回军途中病逝。其长子蒙哥汗即位后追上尊号,谥“英武皇帝”,庙号“睿宗”。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十月,其第四子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被改谥为景襄皇帝。元至大二年(1309年),加谥“仁圣景襄皇帝”。

忽必烈的爸爸是:孛儿只斤·拖雷 (元睿宗)。

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9月23日—1294年2月18日),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监国孛儿只斤·拖雷第四子,元宪宗孛儿只斤·蒙哥弟弟。大蒙古国第五位可汗,元朝开国皇帝。蒙古尊号“薛禅汗”。

1251年,孛儿只斤·蒙哥任孛儿只斤·忽必烈为总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南驻爪忽都之地。他先后任汉族儒士整饬邢州吏治,立经略司于汴梁,整顿河南(今洛阳)军政,并屯田唐、邓,收到积极效果。1253年,受京兆(今陕西西安)封地。同年,忽必烈受命与大将兀良合台远征云南,灭大理国。1258年蒙哥兴师伐南宋,授命忽必烈代总东路军。1259年9月,蒙哥在合州前线驾崩。1260年3月,忽必烈在部分诸王的推戴下,即汗位于开平,建元中统。忽必烈以汉地丰富的人力、物力为依托,出兵击败阿里不哥。

忽必烈四大名将

1、哲别(?-约1224年),原名只儿豁阿歹,蒙古别速部人,蒙古帝国名将。

2、速不台(1176年-1248年),蒙古兀良哈部人,蒙元帝国名将,成吉思汗的“四獒”之一。

3、木华黎(1170年—1223年 ),札剌儿氏,又作木合里、摩和赉、穆呼哩 等,大蒙古国成吉思汗铁木真手下骁将、开国功臣,孔温窟洼第五子。

4、术赤一般指孛儿只斤·术赤(历史人物)孛儿只斤·术赤(约1177年-1225年),又译拙赤、珠齐、述赤,孛儿只斤氏。

1、哲别(?-约1224年),原名只儿豁阿歹,蒙古别速部人,蒙古帝国名将。

2、速不台(1176年-1248年),蒙古兀良哈部人,蒙元帝国名将,成吉思汗的“四獒”之一。

3、木华黎(1170年—1223年 ),札剌儿氏,又作木合里、摩和赉、穆呼哩 等,大蒙古国成吉思汗铁木真手下骁将、开国功臣,孔温窟洼第五子。

4、术赤一般指孛儿只斤·术赤(历史人物)孛儿只斤·术赤(约1177年-1225年),又译拙赤、珠齐、述赤,孛儿只斤氏。

5、忽必烈(元朝创建者)一般指孛儿只斤·忽必烈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

一,王珣,王珣皮肤黝黑。太祖不称呼王珣之名,而直接叫他为“哈刺元帅”意为小黑元帅。

二,郭侃,郭侃(1217年-1277年),字仲和,华州郑县人,郭侃总共攻陷落了一百二十八座城池。1261年,世祖忽必烈任郭侃为江淮大都督 。

三,洪福源,生于1206年卒于1258年,1234年,蒙古窝阔台大汗为表彰洪福源对蒙古帝国的忠诚,亲赐其金符虎符,封洪福源为高丽第一任达鲁花赤,赏赐铠甲、弓矢及金织文缎、金银器、金鞍勒等。

四,阿塔海,生于1234年卒于1289年,又名阿答海,世祖忽必烈即大位后,赐阿塔海金符,官授蒙古军南征元帅。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77272.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和珅的官职 历史和珅官职几品级下一篇:玛雅5个预言都是什么 玛雅文明未解之谜:玛雅人留给地球五大预言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