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蜀汉文臣排名 三国蜀汉谁是实权人物

导语:根据蜀汉文臣排名,刘备、诸葛亮和庞统是三国蜀汉的实权人物。刘备作为蜀汉的创立者和领导者,拥有广泛的影响力。诸葛亮作为刘备的谋士,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才能,对蜀汉政权的发展和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庞统则以其聪明才智和精湛的谋略,成为蜀汉政权中不可或缺的人物。

目录导航:

  1. 蜀汉文臣排名
  2. 诸葛亮权力多大
  3. 三国演义中,魏蜀吴的主要人物分别有哪些人~
  4. 刘备权力大还是诸葛亮大
  5. 夏侯渊权力有多大
  6. 汉末三国最大的官是谁
  7. 三国四虎上将
  8. 事必躬亲用于什么地位的人
  9. 三国演义领导才能分析
蜀汉文臣排名

一,许靖,刘备称王后,许靖官至汉中王傅。后来刘备称帝,大手一挥给许靖封了一个逆天的官职:司徒。名义上比起诸葛亮的丞相还要略高一点点。

二,诸葛亮,等到刘备称帝后,诸葛亮的官职产生了飞跃,当上了丞相,成为数一数二的实权人物。按照汉朝三公九卿的官职划分,诸葛亮的丞相官职大约等于三公级别。

三,糜竺,糜竺为安汉将军,班在军师将军之右。

四,法正,刘备称王之后封其为尚书令 。

五,刘巴,法正死后,就是刘巴接替了尚书令的位置。

TOP、8 董允

董允是董和之子,这董和早年曾在刘璋麾下担任益州太守,刘备得蜀后,继续重用董和。而这董允自幼受父亲教导,在很小的时候便闻名蜀地,刘备册立太子刘禅时,任命董允与费祎为太子舍人,刘禅即位后,董允与费祎同为黄门侍郎。由于董允为人正直、是非分明,所以诸葛亮在北伐时,蒋琬负责处理丞相府政务,而董允则负责在宫中匡扶君主,共同保持蜀汉后方稳定。

在董允在世时,虽然刘禅已经展现出了其昏庸的一面,但由于惧怕董允,所以始终没有太过出格,包括宦官黄皓,对董允也是畏惧不已。在费祎担任大将军时,董允以侍中的身份兼尚书令一职,成为大将军费祎的助手。在蜀汉士民眼中,董允与诸葛亮、蒋琬、费祎并列为“四英”。

TOP、7 费祎

费祎在少年时便已才名大显,与董允齐名,而德行更优;刘禅继位后,以费祎为皇宫侍从;而且诸葛亮还格外看重费祎,诸葛亮征讨南中凯旋时,朝中众官数十里设道迎逢,这些官员的年龄、官位多在费祎之上,而诸葛亮却特请费祎同坐一车,于是众人对费祎莫不刮目相看;在诸葛亮去世后,蒋琬成为尚书郎,而费祎则为后军师,不久,费祎代蒋琬为尚书令。

在蒋琬之后,费祎主政,期间屡屡拒绝姜维北伐的提议,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为蜀汉的发展尽心竭力。而且还曾率军击退魏国曹爽的来犯,可惜后来在岁首大会时,由于费祎欢饮沉醉,不及戒备,结果被魏降人郭修亲手持刃所害身死;在费祎死后,姜维再无人制约,多次率军北伐,空耗国力,以至于蜀汉最终败亡。

TOP、6 黄权

黄权年轻时任巴西郡吏,后来益州牧刘璋征召为主簿,曾劝谏刘璋不要迎接刘备,但刘璋不仅不听,反而还将黄权外放为广汉县长,算是贬职了吧。刘备入蜀,本就是狼子野心,想要吞并蜀地,所以刘璋兵败是情理之中事,在刘璋投降后,黄权才降刘备,被拜为偏将军。

后黄权建议刘备取汉中,被刘备拜为护军。在刘备称汉中王后,仍领益州牧,以黄权为治中从事。在刘备称帝后,为报关羽被杀之仇,也是为夺取荆州,举兵伐吴,黄权劝谏刘备,但刘备不纳。以黄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进攻。刘备伐吴失败后,而归途隔绝,黄权不得归,无奈之下率部降魏。

TOP、5 刘巴

刘巴是零陵郡烝阳县人,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祖父刘曜曾为东汉苍梧郡太守,父亲刘祥亦任江夏郡太守、荡寇将军。刘巴年轻时就很有名气,荆州牧刘表多次征用,并推举刘巴为茂才,刘巴都不应就。后曹操南下荆州,荆楚一带的名士很多都跟从刘备而去,刘巴却北上拜会曹操。曹操任命刘巴为掾,让其招纳荆州南部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不料这三个郡却刘备先所得到了,刘巴不能复命曹操,于是只能远逃至交趾,又辗转进入益州。刘备夺取益州后,终是得到了刘巴。诸葛亮也多次称赞刘巴的才能,刘备任命刘巴为左将军西曹掾,法正死后接任尚书令。刘巴博学多才,为刘备解决入蜀后的财政困难问题,又与诸葛亮等共制蜀汉的法律文件《蜀科》。

TOP、4 法正

法正是汉末名士法真之孙,由于天下饥荒,法正与好友同郡的孟达一起入蜀依附刘璋,但刘璋并不识人,法正怀才不遇,又被州邑中的人诽谤,十分苦恼,益州别驾张松与法正是好友,也觉得刘璋不是个能成大事的人,常常感慨自己的遭遇。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

法正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刘备进位汉中王时,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可惜在第二年,法正就去世了,终年四十五岁。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连哭数日。被追谥为翼侯,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法正善于奇谋,被陈寿称赞为可比曹操帐下的程昱和郭嘉。

TOP、3 蒋琬

蒋琬年少时好学,聪明过人,仪态轩昂,气度不凡,后跟随刘备;刘备进位汉中王时,调蒋琬入中央任尚书郎。后主刘禅即位,丞相诸葛亮开府治事,辟蒋琬为东曹掾,又举他为茂才,后又迁为丞相参军。诸葛亮北伐曹魏时,蒋琬与长史张裔留统丞相府的一切事务。诸葛亮每次征伐,蒋琬常筹集粮食,组织运输,补充兵源。

诸葛亮病逝后,蒋琬接替诸葛亮,执掌蜀汉,司马懿率军讨伐辽东公孙渊,刘禅诏令蒋琬率兵进驻汉中,等待时机,与孙吴夹击魏国。六年之中,蒋琬率军屯驻汉中,魏军不敢来犯。此期间,蒋琬还多次命令姜维率偏师西进,采取一种进攻的姿态,但是收效不大。期间还曾制定由水路进攻曹魏的计划,但未被采纳。

TOP、2庞统

在庞统二十岁时,曾去拜见名震天下的司马徽,两人相谈一天一夜,深得司马徽赏识,因而名噪一时;时襄阳庞德公称庞统为“凤雏”,诸葛亮为卧龙,司马德操为水镜。庞统能力很强,但最强的还是识人,曾与东吴陆绩、顾劭等品评人物好坏,自称有辅佐帝王的才能。曾投靠周瑜,在周瑜死后,庞统被鲁肃推荐给孙权,但孙权却看不上庞统。

于是庞统又去投靠刘备,以从事的身份试守耒阳县令。在任期间不理县务,被免官。东吴鲁肃写信给刘备,告诉刘备庞统不是百里之才。诸葛亮也对刘备说起过庞统。于是,刘备召见庞统,经过一番交流过后,刘备对庞统大为器重,任命他为治中从事,亲密程度亚于诸葛亮,后庞统和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可惜在入蜀战役中,率众攻雒城,被飞箭射中而亡。

TOP、1 诸葛亮

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和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后,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其实说起来,蜀汉的人才相对于东吴和曹魏而言,实在是太少了,而且蜀地本土士族,又大多不想助刘备,故而蜀汉人才缺乏;但终究是一大政权,虽然弱了些,但也还是有不少人才的,除了以上八位外,还有不少人才,但相对来说,还是差了些。而且似乎有点很奇怪,蜀汉的人才大多不长命…

蜀汉政权一共存续43年,文臣武将众多,文臣排名:诸葛亮,庞统,法正、李严蒋琬、费祎、许靖,陈祗。武将排名: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

诸葛亮权力多大

诸葛亮是中国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蜀汉的丞相。他在蜀汉时期的权力非常大,可以说是当时的实际掌权者之一。

作为丞相,诸葛亮可以制定国家政策、决定军事部署、任免官员、管理国家财政、处理外交事务等。他曾经领导蜀汉军队多次出征,也亲自参与了蜀汉的许多重要政治决策。此外,他还有很高的声望和影响力,很多人都尊敬他、信任他,包括蜀汉的皇帝刘备在内。

然而,尽管诸葛亮的权力很大,但他并不是绝对的独裁者。在蜀汉时期,还有其他重要的政治家和军事将领,如关羽、张飞、赵云、马超等,他们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和影响力。此外,诸葛亮也遵循儒家思想,尊重法律和制度,注重权力制衡和群体决策,所以他的政治决策并不是完全由他一人独断的。

从三顾茅庐开始,诸葛亮在蜀汉集团内的地位和权力快速上升,很早就确定了仅次于刘备的二号地位。

刘备一方面承认并维持诸葛亮的地位,另一方面又开始进行制衡。

三国演义中,魏蜀吴的主要人物分别有哪些人~

魏国主要人物有曹操、司马懿、曹丕等,蜀国主要人物有刘备、关羽、诸葛亮等,吴国主要人物有孙权、周瑜、鲁肃等。

一、魏国

1、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

2、司马懿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

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

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

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于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升官为无实权的太傅。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自此,曹魏的军政权力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之变。

3、曹丕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

曹丕在位期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 (220年)命其制定九品中正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

而且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对外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在西域的建置。

二、蜀国

1、刘备

刘备(160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

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2、关羽

关羽(?-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被称为“美髯公”。早年跟随刘备颠沛流离,辗转各地,和刘备、张飞情同兄弟。

因而虽然受到了曹操的厚待,但关羽仍然借机离开曹操,去追随刘备。赤壁之战后,关羽助刘备、周瑜攻打曹仁所驻守的南郡,而后刘备势力逐渐壮大,关羽则长期镇守荆州。

3、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

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

三、吴国

1、孙权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黄龙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抵达夷州。

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2、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今安徽庐江县西南 )人 。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又率军大破曹仁,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3、鲁肃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

建安五年(200年),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孙权部下多主降,而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刘备权力大还是诸葛亮大

刘备权力大还是诸葛亮的权力大。当然是刘备权力大,刘备好歹是蜀汉的皇帝,对蜀汉有绝对的统治权力。不想刘阿斗在诸葛亮执政的时候,刘阿斗手里并没有实际的执政权,只是名义上的蜀汉皇帝罢了。

刘备攻打东吴的时候,诸葛亮多次劝阻都无効,刘备还是发动了夷陵之战。当然是刘备的权力比诸葛亮的权力大。

在刘备称帝之后,刘备的权力最大,刘备逝世后刘阿斗继皇帝位,刘禅是蜀汉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诸葛亮就任蜀汉丞相,为蜀汉最大的权力者,事无巨细,咸决于诸葛亮,征南中,制定法令,治理河道,都江堰工程,提拔官吏,五出祁山等等,无论大小事都决定于诸葛亮一人

当然是刘备权力大。刘备是君,诸葛亮是臣。作为国君刘备的权利,但比作为大臣的诸葛亮的权利。不过刘备。对诸葛亮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大胆放权让诸葛亮去做。

夏侯渊权力有多大

夏侯渊。夏侯渊是曹操身边的宗室近臣,也是曹魏集团早期的一位猛将,早年跟随曹操四处征战的过程屡有战功。

夏侯渊自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跟随曹操在渭南大败马超与韩遂后,便受命屯兵长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夏侯渊率部协助杨阜、姜叙等人大破马超及氐、羌等族的乱兵,彻底消除了陇右地区的威胁。至此,夏侯渊名震雍、凉地区的氐、羌、胡等各族。

第二年,夏侯渊追随曹操平定汉中后,被任命为征西将军,假节统领雍、凉二州的军事。夏侯渊在职第四年,与蜀军在汉中交战时不幸阵亡。

掌控北方领域,是最大的诸侯,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五霸之首,权利势力范围最大,所有诸侯领地中封疆领地最大的诸侯之首。

夏侯渊的权力不是很大。

夏侯渊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将领,虽然在军事方面表现出色,但在政治权力上相对有限。

夏侯渊虽然是曹魏重要的将领,但他并没有在政治上扮演重要角色,很少参与朝政决策和权力斗争,因此他的权力范围相对较小。

他主要负责指挥军队战斗,以及保卫边境和平定叛乱等任务,在军事领域有一定的权威和影响力。

然而,他在政治权力上并没有凌驾于其他重臣之上。

因此,可以说夏侯渊的权力并不是很大。

汉末三国最大的官是谁

汉末三国时期最大的官职,那自然是非丞相莫属了。

而三国之中最著名的丞相,那自然是蜀国的诸葛亮。刘备称帝的时候,就已经封诸葛亮为蜀国的丞相了,只不过那个时候诸葛亮只是协助刘备管理国家,自己手上的权力并不大。蜀汉丞相权力达到顶峰的时候,是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从那个时候开始,诸葛亮以丞相的身份协助刘禅治理国家,不论是军政还是内务,全权由丞相一个人负责。

曹操属于东汉末年的丞相,当年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候,将汉帝软禁在曹魏的首府,自引荐为朝廷的丞相,从那之后,便开启了曹氏篡汉自立之路。虽然没有明着面上要篡位,但是后续又自封为魏王已经说明了曹操的急不可耐。

汉末三国时期: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傅、大司马、大将军为上公,位在三公之上。其中太傅和三公一般为虚职,大司马和大将军掌实权。

东汉末年,原先的”三公“被曹操逐步废除,曹操再次以”丞相“之职总揽朝政,而原先“三公”的权力便已经开始逐步转移到了尚书台手中,从此“尚书台”取代了三公,成为了新的行政组织,而这就是“三省六部制”的雏形。

三国四虎上将

应该是五虎上将又称为五虎将、五虎大将,是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蜀汉将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人的合称,但在正史《三国志》中并没有该称号。

五人并列在刘备麾下听令的时候实际上是“四虎上将”。在公元219年刘备称“汉中王”,分封手下四员大将为“四方将军”。其中关羽为前将军,黄忠为后将军,马超为左将军,张飞为右将军。而赵云只是被封为“翊军将军”。这里四方将军为重号将军,即高级军官。而赵云的翊军将军只是杂号将军。所谓的杂号将军是指在在将军之前冠以某个名号,而这样的名号并无一定,各种名号之间也无上下级关系。杂号将军低于重号将军,但高于牙门将军、偏将军、裨将军等,属于中级将领。如曹魏张辽曾任荡寇将军,东吴丁奉曾任冠军将军,西蜀刘封曾任建武将军,这些都是杂号将军。因杂号将军并非高级将领,因此赵云的地位要低于其他四虎将。甚至还低于像魏延这样的后起之秀。因为魏延当时为镇远将军,也属于重号将军。直到后主刘禅继位后,赵云的地位才得以提升,被封为镇东将军,进入重号将军之列。

那么四位上将之间地位如何比较呢?一般来说前、后、左、右四方将军等级都是相同的。所以关羽在得知他和黄忠并列时颇为不满,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过在叙述上也总有个先后,而前将军总是排在第一位。而后西蜀集团的李严、邓芝等也都曾任前将军,拥有很大权力,因此前将军关羽的地位要高于其他三人,黄忠的后将军紧随其后。不过遗憾的是关羽与黄忠都在被封的一年之后相继辞世。因此只剩马超和张飞两位四方将军了。

到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又分封手下文武,其中将马超封为骠骑将军,张飞为车骑将军。骠骑与车骑将军都是武将中的二品,仅在大将军之下。位比三公(太师、太傅、太保)级别。不过在等级上车骑将军要在骠骑将军之下。因此半路投靠的马超的地位甚至要高于刘备的嫡系张飞。更要高于扔担任杂号将军的赵云,因此马超堪称是刘备集团的武将之首。

当然这只是从军衔上分析,除了军衔之外还有爵位。爵位中最高的是县侯,以下还有乡侯、亭侯、都乡侯、都亭侯、关内侯等等。而在五虎将里马超是斄乡侯,张飞是西乡侯,两人都属乡侯,地位并列。而关羽是汉寿亭侯,还是在东汉时期封的,没有来得及得到刘备的加封就阵亡了。黄忠地位更低,仅仅是关内侯。赵云在刘备时期并未封侯,直到刘禅继位后才被封为永昌亭侯,但也仅仅是个亭侯而已。而后爵位最高的是姜维,被封为平襄侯。这是个县侯的爵位,把五虎上将都甩在身后。

除了军衔与爵位外,就要比较具体的职位了。关羽曾替诸葛亮镇守荆州,相当于荆州牧。荆州是除了刘备的益州以外最大的地盘,因此可见关羽的权力之大。而张飞是领司隶校尉。司隶校尉在当时权力极大,曹操就从这个职位起家的,相当于最高监察官,具有监督百官的职权。而马超则是领凉州牧。表面上看这个职位也不小了,也属封疆大吏,但可惜的是这只是个虚职。因为凉州还在曹操手里,刘备只是据有凉州的一个郡,因此马超只是被刘备用作屯垦戍边,也算是大材小用了。而黄忠在被封侯的第二年就去世,并无具体职位。赵云在刘备时期更多的是做护卫的工作,地位也并不高。

除此以外,皇帝对于他所信任的大臣还会授予一个权力,就是持节监督权,这个权力分为四个等级:假节钺、使持节、持节、假节。这四个等级都有先斩后奏之权。但最低一级的假节这个权力只能在战时使用。其中假节钺权力最大,可以杀掉其他三个等级的人,而在整个蜀汉时期持假节钺的只有一人,即关羽关云长。张飞与马超都是假节,而黄忠和赵云无此特权。因此从这一点看关羽要领先于其他四人。

所以综上所述,我觉得《三国志》里对西蜀集团五位上将的排序还是完全准确的。除去他们的武功和战绩,仅从地位上说,的确应该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

不是四虎上将,而是五虎上将

四虎上将是三国志里的说法。也就前后左右4将军 黄忠。马超。关羽。张飞。 没有赵云 历史上是没有四虎上将这一说法的。 只有五虎上将。

蜀国四虎上将关羽关云长 前将军, 张飞张翼德 右将军,马超马孟起 左将军, 黄忠黄汉升 后将军 。

三国时,前、后、左、右四将军,在车骑将军之后,位次于九卿。

事必躬亲用于什么地位的人

这个词的意思是不论什么事都要亲自去做,亲自过问的意思。主要是地位比较高、责任比较大、掌握权力的重要人物亲自去做。比如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诸葛亮,就经常“事必亲恭”,“事无巨细”的掌握大权;还有,周朝姜子牙辅佐武王,就经常事必亲恭,治理大周。

三国演义领导才能分析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是流传最广和普及率最高的文学著作,用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孙权的故事分析领袖性格,具备很强的代入感,想必能够促进我们的思考和理解。

曹操是天字第一号枭雄,能谋善仗,他营造的管理模式是权力集中,管理体系比较扁平化,他还喜欢亲临第一线,在很多战役中自己率军出击。

刘备的显性能力和性格,决定了他必须依赖能人解决问题,不能实施扁平化管理,必须充分授权建立一定的管理层级,让手下发挥作用。所以他三顾茅庐也要请出诸葛亮,礼贤下士也要集齐五虎上将。

因为孙权是守成之主,家大业大,经营风险最小,只需谨小慎微,合纵连横就能在两强之中渔利,与曹操、刘备的辛苦创业不同,所以曹操和刘备之间的差异更具有可比性。

领导的个人能力太强,就更偏好于集权,导致权力过分集中,其中的弊端一定比分权多。如果是两军对敌,曹操的模式可能更好,集权更有效率,集中力量才能办大事。但是在治理层面,曹操作为一把手,如果能够只抓大局,把握方向,抓大放小,可能结果更好。曹操的缺点就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缺陷,自己亲力亲为,让下属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才会发生司马懿一直隐忍不发,最后夺权的结局。

刘备作为领导,从来不喜欢冲锋陷阵,出谋划策依赖诸葛亮,冲锋陷阵依赖五虎上将。曹营虽有夏侯家和曹家一众大将,可是在曹操这位统帅的领导下,无人能在个人能力的全面性上与五虎上将比肩。曹操死后,曹魏政权不得不过分依赖司马懿,才培植和造就他的反心。

曹魏政权势力最强,可是却最早灭亡,不是败亡于蜀国、吴国之手,堡垒是从内部攻破的,曹操的身姿太过于伟岸,国运系于一身,所以便宜了司马家。这不是领导缺陷的问题,而是没有打造好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

刘备能够自知其短、高瞻远瞩的建立分权模式,可以说非常高明,可惜刘备去世太早,导致诸葛亮这个天字第一号谋臣不得不辅佐幼主,代行君权,诸葛亮个人威望太高,能力太强,又重蹈曹操的覆辙,权力过分集中,导致蜀国没有大将,廖化为先锋的局面。所以蜀国第二个灭亡。

反观东吴凭借地理位置的优越性,采取了合适的战略,孙权又充分授权给周瑜、吕蒙、陆逊等文武双全的统帅,发挥他们的聪明才干,所以最后一个灭亡。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77320.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隋朝三兄弟争夺皇位的历史背景、原因和结果是什么?下一篇:人是谁创造出来的 历史人类学的缘起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