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三国吴国历代君主 魏蜀吴三国哪个皇帝最聪明

导语:三国时期,吴国历代君主中,孙权是最聪明的皇帝之一。他善于用人,善于策划战略,使吴国在乱世中保持相对稳定的局面。

目录导航:

  1. 三国吴国历代君主
  2. 三国名字最长的人
  3. 三国里面最聪明的人是谁
  4. 三国中吴侯指谁
  5.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都有哪些名将
  6. 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是谁
  7. 魏蜀吴三国君王谁先死
  8. 魏蜀吴各国的开国人物
  9. 魏蜀吴三国的主公都自称什么帝
三国吴国历代君主

东吴历代皇帝列表:

1、吴大帝孙权(182-252)222年称帝,在位30年。吴大帝孙权,字仲谋,222年孙权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业,死时71岁,谥大皇帝,庙号太祖。

2、会稽王孙亮(243-260)252年即位,在位6年。会稽王孙亮,孙权幼子,250年立为太子,即位时才10岁,16岁时被权臣孙琳所废,贬为会稽王。

3、吴景帝孙休(234-264)258年即位,在位6年。吴景帝孙休,孙权第六子,258年即位,同年杀权臣孙琳,264年孙休死,时年30岁。

4、乌程侯孙皓(242-283)264年即位,在位17年。乌程侯孙皓,孙权的孙子,父孙和,孙皓即位,穷奢极欲,于280年被晋武帝司马炎所灭,死于283年,时年42岁。

孙坚,孙策未称帝。三国时期的吴国共经历了4任帝王,分别是孙权、孙亮、孙休、孙皓。

三国时期的吴国经历了25味君主

1、吴王太伯

2、吴王仲雍

3、吴王季简

4、吴王叔达

5、吴王周章

6、吴王熊遂

7、吴王柯相

8、吴王强鸠夷

9、吴王余桥疑吾

10、吴王柯卢

11、吴王同繇

12、吴王屈羽

13、吴王夷吾

14、吴王禽处

15、吴王转

16、吴王颇高

17、吴王勾卑

18、吴王击齐

19、吴王寿梦

20、吴王专樊

21、吴王余祭

22、吴王余眛

23、吴王僚

24、吴王阖闾

25、吴王夫差

东吴历经四位皇帝:孙权、孙亮、孙休、孙皓,再加上孙权追谥的孙坚、孙皓追谥的孙和,共有六位皇帝。

三国时期的东吴,从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算起,到天纪四年(280年)孙皓向西晋投降为止,共持续52年,是魏蜀吴三国中存在时间最长的国家。

三国名字最长的人

1.刘焉-字君郎2.刘璋-字季玉3.刘备-字玄德4.刘禅-字公嗣5.刘永-字公寿(刘备之子,刘禅之弟)6.刘理-字奉孝(刘备之子,刘禅之弟)7.刘璿-字文衡(刘禅之子)8.诸葛珪-字君贡(诸葛亮之父)

东汉末年,山河动荡,刘汉王朝气数将尽。内有十常侍颠倒黑白,祸乱朝纲。外有张氏兄弟高呼“苍天已死,黄巾当立”的口号,掀起浩大的农民起义。一时间狼烟四起,刘家朝廷宛如大厦将倾,岌岌可危。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曹操(鲍国安 饰)、公孙瓒、袁术、袁绍、吕布(张光北 饰)、刘备、孙策、关羽、张飞、诸葛亮(唐国强 饰)等各路豪杰不断涌现,从群雄逐鹿到赤壁之战,从魏蜀吴三国鼎立到三分归一统,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的大幕缓缓拉开……

本片根据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改编。

三国一般指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中崛起的三大军事集团成立的三个国家,时间跨度从公元184年到公元280年。。分别是魏蜀吴三国。

魏国开国皇帝是曹丕,但是实际是有曹操打下的基础,他统一了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是这三个军事集团中势力最强的。

蜀国开国君主是刘备,吴国开国君主是孙权。名字最长的当属袁术。他表字公路,所以又叫袁公路。公路啊,那还是挺长的,应该算是三国名字最长的了

三国里面最聪明的人是谁

这个问题我以前回答过一次,刘禅不争不抢装作昏庸无能的样子避免了多少的百姓的家破人亡。让魏国统一,这样百姓可以安居乐业,他没有去硬拼足见大智慧


众所周知,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乱世,乱世之中,魏蜀吴三国鼎立,为了争夺地盘,各国间混战不已。正所谓乱世出英雄,三国同样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无数英雄在这个乱世舞台上大显身手,有名的如关羽、张飞、赵云、张辽、徐晃、吕蒙、陆逊等。除了英雄,三国时期还有一种职业比较引人注目,这就是人们熟悉的谋士。说到三国的谋士,人们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蜀国丞相诸葛亮。无可否认,诸葛亮确实是充满智慧的一个人,可如果要做一个三国智慧排名的话,诸葛亮顶多算是第五,那么排名第一的究竟是谁呢?

诸葛亮

第五名:诸葛亮。这个人大家并不陌生,早期在南阳种地,由于名声在外被刘备三顾茅庐,最终辅佐刘备建立蜀国,成就一番霸业。蜀国建立后,位居丞相,对蜀国内部发展生产,安抚百姓。刘备死后,诸葛亮联合东吴;为了光复汉室,诸葛亮发挥军事才能数次北伐曹魏,因为各种原因最后都无果而终,自己甚至病死在五丈原,平心而论诸葛亮真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范,后世更对于如此为国为民的蜀国丞相充满了敬佩。

荀彧

第四名:荀彧。此人本是颍川荀氏大家,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曹操将他比作自己的张良,足以看出荀彧在谋划上的真实本领。荀彧早期跟随曹操一起打天下,为曹操统一北方制定了蓝图和统一方略,谋略上献计消灭吕布,官渡之战献计扼杀袁绍,在曹操执政时期还为曹操举荐过很多人才,最著名的莫过于曹操的著名军师“鬼才郭嘉郭奉孝”。

司马懿

第三名:司马懿。这个人就不多说了,看过《军师联盟》的都知道,有“鹰眼狼顾之相”,有奇谋,善决断,最大的本领就是隐忍。成功帮助曹丕登上皇位,率军对阵东吴入侵,最著名的就是成功阻止诸葛亮的北伐,将诸葛亮活活拖死。在垂暮之年更是通过装病,成功骗过魏国大将军曹爽,一举掌握魏国军政大权,可谓是三国乱世的最后赢家。

郭嘉

第二名:郭嘉。人称“鬼才”。早期本是袁绍帐下的谋士,看到袁绍难以成事,就离开了袁绍。后来经过荀彧的推荐,效命于曹操。从此便成了曹操的左膀右臂。对待历次征战,郭嘉几乎算无遗策。曹操对待郭嘉同样是倾其所有,有什么事都跟他商量,更是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后,把身后的治国大事托付给他。可惜的是,郭嘉的命太短了,37岁就死掉了。后来曹操赤壁兵败大哭:“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由此可见,郭嘉在曹操眼中是何等的重要。

贾诩

第一名:贾诩。为什么把贾诩称为三国第一聪明的人?先看一下他的外号“毒士”,之所以这样称呼他,是因为他的一句话害死了非常多的人。贾诩早期本来是董卓的部下,董卓被杀后,王允等人准备清算董卓余党,当时董卓的残余部下李傕、郭汜打算逃命,就因为贾诩的一句话使得李傕、郭汜重新杀回长安,使得汉朝彻底失去了翻身的机会,最后闹得名存实亡。 贾诩 此后不久贾诩又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最后张绣归降曹操也是出自他的计谋。张绣投降之后,贾诩也加入了曹魏阵营。在曹魏阵营中,贾诩出谋划策帮助曹操打败袁绍、平定关中,成功帮助曹丕实现逆袭,进而成为曹操的接班人,魏国的第一任皇帝。公元223年,贾诩以77岁的高龄在魏国逝世,谥曰肃侯。可以这样说贾诩作为谋士在生前将才能发挥到极致,在死后也落得一世英名。可谓是既算到了生前,又算到了死后,三国第一聪明人当之无愧。 举报/反馈

三国中吴侯指谁

吴候=孙权

吴大帝孙权(182-252)字仲谋,汉族,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传说是中国兵法家孙武后裔。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208年,孙权与刘备联盟,并于赤壁击败曹操,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

三国中的吴侯是指孙权。

孙权字仲谋,其父孙坚,其兄孙策都是东汉末年的英雄豪杰。

孙权执政江东后,拜周瑜为大都督在赤壁大败曹操,使曹孙刘三家成鼎足之势,后来孙权自立为吴侯,曹丕篡汉称帝后,孙权上书庆贺,曹丕降旨封孙权为吴王。公元222年,孙权称帝,自此魏蜀吴三国鼎立,史称“三国”。

指孙权。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同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都有哪些名将

一、吴国名将:

1、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合肥市舒县)人。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身体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追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2、吕蒙

吕蒙(179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

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掩护孙权逃生,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不久后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3、陆逊

4、朱然

5、陆抗

二、蜀国名将

1、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

2、关羽

关羽(160-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1]

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刘备任命为襄阳太守。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3、张飞

4、赵云

5、马超

三、魏国名将

1、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2]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2、司马懿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3、邓艾

4、张辽

5、许褚

魏:许褚、典韦、乐进、夏侯敦、夏侯渊、曹仁、曹洪、徐晃、张辽

蜀: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姜维、关兴、张苞、王平、马岱、廖化、魏延

吴:程普、黄盖、韩当、丁奉、徐盛、凌统、吕蒙、陆逊、甘宁

魏国著名武将: 八虎骑:夏侯惇 夏侯渊 曹仁 曹纯 曹休 曹真 夏侯尚 曹洪

五子良将:张辽 乐进 于禁 张郃 徐晃

另有文臣谋士:荀彧 荀攸 贾诩 程昱 郭嘉

蜀国著名武将: 五虎上将:关羽 张飞 马超 黄忠 赵云

其他武将:魏延 姜维 马岱 刘封 关平 关兴 张苞

另有文臣谋士 诸葛亮 庞统 法正 许靖 麋竺 孙乾费袆 李严 董允

吴国著名武将: 五都督:周瑜 鲁肃 吕蒙 陆逊 诸葛恪

武将:程普 黄盖 韩当 太史慈 甘宁 凌统 蒋钦 周泰 陈武 董袭 徐盛 潘璋 丁奉 陆抗

另有文官谋士:张昭 张纮 顾雍 诸葛瑾 陆绩 虞翻

魏国有 曹仁 许诸 张郃 夏侯惇 夏侯渊 典韦等 前三位是有大将之才 以后的都是将军。同样很厉害。数不胜数 可见曹操用人之道 关人之才。

蜀国有 关羽 张飞 赵云 黄忠 马超 这五位是五虎上将,都是上将军,为大将。还有魏延 姜维 王平 周仓等 这些都是些将军。

吴国有 周瑜 甘宁 陆逊 吕蒙上将军,徐盛 丁奉

韩当 鲁肃等,也都有将军之才。可谓江山带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往往后起之秀很厉害。

曹魏的名将前期有“五子良将”“八虎骑”,典韦只是曹操大将,他死的太早,曹魏还没建立!后期有文鸯,诸葛诞,还有曹操的“黄须小儿”曹彰等,而蜀汉阵营的有“五虎上将”,严格来说,五虎上将中关羽不属于蜀汉,因为关羽死于公元219年,而蜀汉建立于公元221年,关羽死了两年后蜀汉才建立,除此之外,还有魏延,严颜,李恢,后期还有赫赫有名的姜维,王平,夏侯霸,虽然他原来属于魏将,但是他于公元249年讨伐司马懿失败后就投降了蜀汉,还有蜀汉第一特种部队“白耳兵”统帅,号称“小赵云”的陈到,还有深得军心的向宠!东吴阵营有“江东12虎臣”,“东吴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后期还有诸葛恪,陆伉,如果加上前期的更多,太史慈,孙策,周泰,陈武,朱然,潘璋,当然也少不了“三国第一神将”马忠!





魏:张辽、乐进、于禁、张合、徐晃

张辽:字文远,智勇双全的一代名将,曹操麾下五大将之首。其指挥才能在合淝战役时发挥得淋漓尽致,仅以八百精兵就大破东吴十万大军,威震逍遥津。

乐进:字文谦。本是曹操麾下的文官,后来转为武将,被列为五大将之一。他与张辽、李典共同把守合淝,抵御东吴进攻,立下了赫赫战功。

于禁:字文则。严谨忠实,在官渡之战中立下大功,甚得曹操的赏识,被推举为五大将之一。但后来却变得贪生怕死,在樊城被关羽水淹七军擒获后,甚至乞求活命。(惜哉!)

张合:字俊艾,起初是袁绍部下。官渡之战时,与高览一起投奔曹操。是五大将之一,屡建战功。连诸葛亮也承认他勇猛过人,是蜀国的大患。

徐晃:字公明。曹操部下五大将之一。原为杨奉部下,被满宠说服后改仕曹操。曾经为了援救樊城,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连曹操也为他的果敢勇猛而惊叹。

蜀: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

关羽:字云长。桃园结义后,随大哥刘备征战,同扶汉室。他是武勇忠义的代名词。曾斩颜良、诛文丑。千里寻主,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倍受刘备信任,为蜀汉五虎将之首。

张飞:字翼德。随刘备征战,同扶汉室。曾匹马单枪拒曹军于长阪;刘备入川时,他率军出战攻无不克。后被封为车骑将军,是蜀汉五虎将之一。

赵云:字子龙。蜀汉五虎将之一,是智勇双全的勇将。长阪坡一战,怀抱阿斗,视曹操百万军如无物;取汉中时,又单枪匹马击溃曹操追兵,被刘备赞为「一身是胆」。

马超:字孟起,马腾的长子。少年英武,被称为「锦马超」。为报杀父之仇而起兵攻曹,曾杀得曹操割须弃袍,但最终仍被击败。投奔刘备后,被封为蜀汉五虎将之一。

黄忠:字汉升。原为韩玄部下,曾与关羽激战三日不分胜负。归顺刘备后,在汉中战役中建立奇功,并斩了夏侯渊,成为蜀汉五虎将之一。此后,人们把老当益壮的人都称誉为「老黄忠」。吴:周瑜、吕蒙、鲁肃、陆逊、陆抗

周瑜:字公瑾,人称美周郎。东吴都督,奉孙策遗命辅佐年幼的孙权。智谋高远,是东吴的栋梁。在赤壁之战中,以五万破曹军八十三万大军,创造了以寡击众的杰出战例。

吕蒙:字子明。原是一介武夫,受孙权教诲,学习文武之道,成长为智勇兼备的名将。鲁肃死后就任东吴都督,最早看出陆逊的才干,与陆逊合作,并杀死了关羽。

鲁肃:字子敬。一直主张联刘抗曹。赤壁之战时,辅佐周瑜联合刘备,打败了曹操。与周瑜关系很好。周瑜死后继任都督,肩负重任。

陆逊:字伯言,孙权的军师。用兵谋略不在前任军师周瑜、鲁肃、吕蒙之下。献计夺取荆州,击败关羽;夷陵之战任吴军统帅,击败了来势汹汹的刘备。

陆抗:字幼节,陆逊子。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句话说在陆逊父子身上,真是一点没错。在吴凤凰元年,陆抗大破晋一代名将羊枯,使吴又活了七、八年。

魏国:武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休,曹真,夏侯尚,曹爽,曹彰,于禁,乐进,张辽,张郃,徐晃,许诸,典韦,李典,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邓艾,钟会,郭淮,孙礼,霍昭。

谋士,郭嘉,荀彧,荀攸,程昱,刘烨,贾诩。

蜀国:武将,关羽,关平,关兴,张飞,张苞,黄忠,马超,马岱,赵云,魏延,周仓,王平,廖化,刘封,孟达,姜维,马忠,阵到,夏侯霸,麋芳,张翼,张嶷,李严,陈式。

谋士:诸葛亮,庞统,法正,马良,孙乾,糜兰,邓芝,黄权。

东吴:武将,史太兹,甘宁,周瑜,周泰,吕蒙,丁奉,徐盛,潘章,韩当,程普,黄盖,陈武,董袭,凌统,陆逊,鲁肃,陆抗,羊古,蒋钦。诸葛洛。

谋士:张昭,诸葛谨,陈群,顾泽。




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是谁

既然说是三国,那就说是魏蜀吴三国之能人。(1)说说魏国吧自然是曹操做为魏国奠基人怎么能不说聪明。其帐下郭嘉堪称第一谋士,荀彧亦为智。杨修杨主薄不可谓不聪明,更有一人司马懿不得不佩服。汉献帝年幼继位受尽欺凌。后来更是寄人篱下,最终苟全性命于乱世。

(2)说说吴国,既然说吴国,国主孙权自是不差,曹操曾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而且九岁出使荆州。周公瑾可谓吴国第一将帅吧,鲁肃,陆逊亦可称智。

(3)蜀国,国主刘备从一织席贩履之辈到一国之主不能不说聪明吧。丞相孔明不用说吧。乌龙凤雏的庞统自是不差,就是死的有点早。孔明继承者姜维亦是。刘禅乱世苟全性命得以安生也全聪明。

(4)再有就是袁绍帐下谋士田丰,许攸。水镜先生,吕布军师陈宫。以上是个人之见解多多指教。

首先要回答这个问题,得正题,问的是三国时期,并不是问《三国演义》中。而且不只是问谋士,而是问最聪明的人。

我认为是白手起家,最后开创蜀国基业的刘备。真正聪明的人绝不是自己带兵打战,事事亲力亲为的人。而是善于利用人,获得民心的人。

一,志向远大,贫贱不能移。少年刘备孤独贫困,与母亲贩鞋子、织草席为生。贫穷不能掩盖其远大志向。

二,懂得向名师学习,于实践中长才干。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学习成就其伟大。

三,懂得以德服人,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天下名士归服。

四,懂得借力,借皇室宗亲之名,借恢复汉庭之名壮大自己实力。

五,懂得隐忍,不露锋芒,刘备先后多次寄人篱下,而要知道诸侯都不是等闲之辈,而刘备可以在他们手下如鱼得水,不露声色,每次都能安然脱身,实在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

五,善于用人才。识关羽张飞,拜诸葛亮军师。等等

六,懂得树立团队目标,转移内部矛盾,一定要兴复汉室,统一河山为主要奋斗方向。

七,以民为本,民心归附,刘备主政的每个地方,都受到百姓信赖赞赏。

从三国最后的个人成就来看,刘备其起点之低,最后成就之大,可见一斑。




军事上,我更倾向于郭嘉:才策谋略,世之奇士!

出山时,年仅27岁,少年成名!弃袁绍、投曹操,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 沮授、田丰 就是因为选错了人才会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遗憾! 为什么说郭嘉是军事天才?可以简单举几个例子: 第一:官渡之战时,曹操手下听说孙策要袭取许都都很惧怕。郭嘉料定孙策烂杀江东明士失人心必被匹夫所杀,所以无须担忧。果然孙策还没行动就死于刺客之手。

第二:曹操遇远征乌丸,群臣以刘表、刘备有偷袭许都之险表示反对,郭嘉言“表,坐谈客耳”讽刺之,断定刘表不会给刘备兵权袭扰许都,无忧矣!后来曹操在郭嘉帮助下,长途奔袭,兵行险招,出奇制胜,大胜而归! 以上两件事,都足以说明郭嘉在军事谋略上的过人之处:洞察人心,洞悉人性,知己知彼,料事如神!灭吕布、平冀州,郭嘉功不可没,可以说他是曹操统一北方最为重要的谋士,也是曹操最为器重的天才。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有三: 其一:早先,曹操在失去戏志才得到郭嘉后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其二:郭嘉逝世时,曹操伤感致极,并对荀攸等人说出了自己死后的愿望,就是要托孤于郭嘉。 其三:赤壁大败,曹操感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所以以曹操之英明神武,身边谋士如云,唯对郭嘉如此看重,可见郭嘉之才!

友情提名: 法正、司马懿、周瑜 ==== 政治上,必选诸葛亮:治世之良才,管、潇之亚匹 由于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都认为诸葛亮是军事天才,料事如神,其实不然,其 政治上的天赋和成就更胜于军事! 第一 :未出隆中,已知三分。

《隆中对》已为刘备指定出了政治和军事上的纲领,太让人佩服了! 第二 :出使东吴,促成孙刘、联盟。以败军之资,促成联盟之势,难度之大完成之完美,可见其非凡的政治外交才能! 刘备死后,诸葛亮掌管蜀汉大权,把蜀国治理的井井有条,人人爱之,不愧为一代名臣贤相!然五次北伐多以失败而终,原因很多,更为重要的还是军事上的不成熟,穷兵黩武!

《三国志》上评论说: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友情提名: 陆逊,司马懿 ==== 君臣之道,为人处事,可选贾诩:算无遗策,经达权变 我们都知道,曹操长子、也是曹操最中意的接班人曹昂、侄子曹安民、爱将典韦的牺牲,多与贾诩有关。早先,曹操与张绣作战,贾诩就是张绣的谋士。后来,审时度势,力劝张绣投降曹操,使在官渡处于不利情境下的曹操狂喜!在平定北方、破马、韩联军、征张鲁等战役中屡有良策和建功。赤壁之战前,贾诩曾劝曹操不可急之,曹操不听,最后失利。可以说贾诩也是一位不世出的军事天才,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深得为臣之道,尤其是侍奉曹操这样一个性格多变的世之奸雄。贾诩深知“功高盖主”之理,也清楚明白自己不是曹操旧臣,半路出家,又聪明好谋,怕曹操猜忌,所以时刻低调做人,低调行事、处事,比起 杨修 等人,确实聪明许多。也正因为如此,贾诩才得以安享晚年,在曹操众主要谋士中活的算是最长的了。

友情提名: 鲁肃 再说其他 荀彧、庞统 ,属于同一类型,清秀通雅,荀彧是曹操的首席谋士,但是晚年因为与曹操的政治分歧,产生隔阂,郁郁而终;庞统随刘备入蜀,本有机会大放异彩,可惜意外身亡,感叹天妒英才。 法正 :跟从刘备收复汉中,智慧与郭嘉不相上下,只是人品有问题。 周瑜 :赤壁之战,威名远扬,可惜也是英年早逝。 陆逊 :“白衣渡江”擒关羽;“火烧连营”破刘备,深得孙权器重,出将入相,堪比诸葛亮,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晚年因为参与孙权家事,失去孙权信任,郁郁而终! 司马懿 :无论政治还是军事,都是一等一的高手,政治上颠覆曹魏政权,军事上让诸葛亮北伐无功而返。但考虑到其对手主要以诸葛亮为主,而郭嘉身处乱世群雄并起之时尚能观成败,尤显难能可贵!所以这也是我选择郭嘉、喜欢郭嘉的原因!

三国,人才辈出,究竟谁优谁劣,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荀彧、荀攸、贾诩三人,在《三国志》里,列为一传,也可见三人之才能不相上下。所以,有时候,谁更强、谁更聪明、谁第一等等,真的是很难分辨。 如果非要找一个最聪明的人,我想应该是曹操吧,原因就是这么多谋士(有人统计直到曹操 去世为止,智囊团成员共有一百零二人 )甘愿为其效劳,可见其能力之非凡! 但即使自己感觉是这样,也难免有遗笑大方之嫌,正所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也许,这正是三国的魅力吧!

谁知道呢?

三国大多数留名于史的能人干将基本都是世家大族,可能还有更聪明的人流落在三国的人间呢!他们未被当权者发现,因为他们还没有科举考试,而东汉延续下来的世家大族尤是猖獗。

贾诩,东汉末至三国曹魏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也是曹魏的开国功臣。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

话说人活到这个世界上很不容易,除了应付天灾,还要应付人祸。战乱年代,一将功成万骨枯,好多人都成了炮灰。也有的人喜欢做高官,哪知道伴君如伴虎,尤其是古代君主,转眼无情,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功臣也难做呀。

贾诩

说到战乱年代,就不能不提到三国,那是个大开大合的时代,群雄辈出。比如曹操重用了不少贤才,甚至敌营里的关羽也曾受到曹操赏识后代。不过因为政治的需要,也除掉了很多政敌,你像孔融、崔琰,甚至借刀杀了狂妄的祢衡。乱世之中想要建功立业又能自保的人,不是太多,看起来这样的人要么畏首畏尾,要么裹足不前。不过三国历史上却贡献了两个大师级的自保人物。

第一个就是贾诩,贾诩不是最早投靠曹操的人,却是曹操手下最著名的谋士之一。这个人很有智慧,当年曾在李傕郭汜下效力,那时候李傕郭汜因为董卓被杀乱作一团,是贾诩一席话,乱了长安,惊扰了天下。贾诩从此崭露头角,可惜在李傕郭汜手下亲眼目睹二人的暴行,于是设法保护皇帝。后来辞别李傕郭汜投身南阳张绣,帮助张绣曾打败过曹操,后来又劝张绣向曹操投降。他的理由是曹操虽然表面上比袁绍弱,可这个人有远大志向,今后袁绍一定不是对手。张绣投奔曹操,后来和曹操接为儿女亲家,贾诩更厉害,被曹操倚为肱骨之臣,这个人帮助曹操打了很多胜仗,甚至灭荆州火烧赤壁前的时候,奉劝曹操要与民生息,不要冒然进军,如果曹操听了此人的话语,有可能三国的历史会重新改写。

贾诩自保有三件事:

其一,小时候被乱兵捉到的时候,说自己是太尉段煨的外甥,结果吓得一窝子小土匪好吃好喝好款待。

其二,奉劝张绣投降曹操,张绣投降了,自己也跟着投降。如果没有这个眼力,张绣战死,自己也难免一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其三,曹丕建国后,贾诩官居太尉,可是自己的儿女从不与贵族接亲,始终保持谦恭谨慎的做人态度,因为乱世中,如果看不清方向,很可能功亏一篑。

说到贾诩的善于自保,还有一个谋士自我保护的能力也是一流的。此人叫做荀攸,是曹操的军师。荀攸小时候很聪明,十三岁的时候,他的祖父荀昙去世,过去荀昙手下一个叫张权的官吏,主动找来要求为荀昙守墓。荀攸对叔父荀衢说:“这个人脸上的神色反常,我猜他是做了什么奸猾的事情!”荀衢趁着晚上睡觉的时候趁机盘问,果然张权是因杀了人,逃亡在外,想以守墓隐藏自身。从此人们对荀攸另眼相待。

贾诩

荀攸为曹操立下赫赫战功,曾出了二十条奇妙计策帮助曹操打败对手。不过谋臣也有悲催的下场。比如许攸、荀彧等人。荀攸善于自保。晚年,当叔父荀彧不支持曹操做魏公被曹操害死时,荀攸心里虽然也不主张,可表面上却支持。荀攸明白,这虽然是臣下董昭等人的意思,其实却是曹操的意思。于是极力赞成。因此曹操后来非常器重荀攸,并且让太子曹丕对荀攸大礼参拜。荀攸曾经生病,曹丕前去慰问,独自在床下礼拜,他受到特别尊敬就是这样。曹操每每称赞他说:“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炫耀自己的长处,不夸大自己的功劳;他的内智别人可以达到,他的外愚别人却达不到,即使是颜子、宁武也赶不上他。”




魏蜀吴三国君王谁先死

蜀国的国君刘备刘玄德先死的。三国割据一方,形成鼎足之势以后,蜀国君主刘备和军师诸葛孔明,始终不忘逐鹿中原,一统天下的责任。但是六出祁山,也未如愿。

关羽关云长大意失荆州,被东吴吕蒙被捕而杀之,不久张飞又被属下害死。刘备孤注一掷为俩个兄弟报仇,而屡战屡败。最后急火攻心,病重不治,先于曹操和孙权,含恨而去。

蜀汉君王刘备。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

次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

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1.蜀灭亡时间:263年,魏南下,蜀主刘禅投降,蜀灭亡;

2.魏灭亡时间:265年,司马炎称帝,国号晋,魏国灭亡;

3.吴灭亡时间:280年,晋南下,吴亡。

魏蜀吴各国的开国人物

魏的开国人物是曹操,建国是曹丕

蜀国开国皇帝刘备

吴国江山由孙坚孙策父子打下来,建国是孙权

魏蜀吴三国的主公都自称什么帝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东汉正式灭亡。

公元221年刘备不承认曹魏政权,于成都绍汉统自称汉帝,史称蜀汉。

时天下三分,曹刘皆已称帝,而坐拥江东诸郡的孙权自公元222年以来虽自立年号,却一直只称吴王,低人一等。在公元229年孙权终于决定称帝。名正言顺地与曹刘两方形成鼎立之局。

(魏)曹操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谥号武皇帝(魏武帝)

(蜀)刘备,字玄德,汉昭烈帝,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

(吴)孙权,字仲谋。吴太祖大皇帝,简称“吴大帝”。

您好,魏国的主公曹操自称为魏武帝,蜀国的主公刘备自称为汉中王,后又建立了蜀汉,称帝为汉昭烈帝,吴国的主公孙权自称为吴王,后又称帝为吴大帝。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77490.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不丹起源 尼泊尔不丹的历史下一篇:和绅和纪晓岚是一个朝代的吗 历史和珅跟纪晓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