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古代没有棉花,那么古人是穿什么御寒过冬的 唐朝皇帝怎么过冬

导语:古代没有棉花,古人过冬时穿着多种衣料来御寒,例如皮毛、麻布、丝绸等。唐朝皇帝过冬时,除了多层衣物外,还有特殊的御寒措施。这包括使用炉火取暖、睡在火炕上、吃热食等。唐朝皇帝在寒冷的冬天里通过各种方式来保暖。

目录导航:

  1. 古代没有棉花,那么古人是穿什么御寒过冬的
  2. 杨贵妃沐浴华清池时间
古代没有棉花,那么古人是穿什么御寒过冬

要知道在零下10度以下的温度,棉衣,棉裤并不能抵御严寒,这个问题就好回答了,至到今天北方还是靠皮制品抗寒。所以棉花传进来有一定积极意义,但也不是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古代的纺织材料,主要是葛,麻,蚕丝,羊毛。最常见的御寒材料就是丝絮,有高档低档之分,高档的是蚕丝絮,又叫“纩”,低档的是用螺丝用的下脚料,叫做“缊”。 当然古人也要穿棉袄,当然那时不叫棉袄,叫“襦”。 这东西和袍子一样,也分有钱没钱,有钱人穿的襦,里面冬天填的是丝絮,相对比较保暖,穷人就相对惨,穿的叫“褐”,也是一种粗布衣服。发展到唐朝,襦改叫了袄,高档的都是用毛皮做的,保暖效果更好,当时不是太有钱的,基本也穿不起! 当然除了丝絮材料,动物毛皮衣服,也是御寒必备,但高档的毛皮衣服,基本就是贵族有钱人专利,老百姓当然指望不上。 指望不上就可想而知,没有棉花的年代里,冬天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是个多么难熬的事情。听听大诗人杜甫的诗就知道: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也就是被子都冻得和铁一样冷。这还是深秋时候的杜甫家,更冷的严冬什么样?想想就得哆嗦。一句哀叹,就是那个年月里,多少穷人家冬天愁苦的缩影

杨贵妃沐浴华清池时间

华清池在唐天宝六年(747)扩建后,唐朝第七个皇帝唐玄宗每年携带杨贵妃到此过冬沐浴,在此赏景。据记载,唐玄宗从开元二年(714年)到天宝十四年(755年)的41年时间里,先后来此达36次之多。

唐玄宗每年10月至次年春,都偕杨贵妃沐浴华清池,他们就住在这座充满神秘色彩的飞霜殿中。

华清池是座古老而又久负盛名的淋浴胜地,作为温泉已有6000年的利用史,作为皇家园林已有3000年的兴建史。唐代,在数次扩建中,华清池被命名为汤泉宫,后又改名温泉宫。到唐玄宗时,又大兴土木,进一步扩建,此时才称华清宫。又由于宫在温泉上面,所以亦称华清池。应该认为,唐玄宗时的华清池已经达到了它前所未有的鼎盛时代。

你好,杨贵妃沐浴华清池的具体时间无法确定,因为历史上关于杨贵妃的许多事情都有争议和传说。但据传说,杨贵妃在唐玄宗时期曾经在华清池沐浴,并以其美艳动人的身姿吸引了唐玄宗的注意。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77969.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如何正确地朗读袁牧的诗?下一篇:都铎王朝第二季解析 英国宫廷剧历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