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谁建议曹操远征辽东 曹魏征辽东之战时间表格

导语:曹操远征辽东是谁的建议?曹魏征辽东之战时间表格提供了详细的战斗进程。这场战争发生在何时?历经多久?让我们一起了解这段历史。

目录导航:

  1. 谁建议曹操远征辽东
  2. 求三国演义31——35回梗概
  3. 李世民东征路线
  4. 辽东半岛历史
  5. 辽东对曹操的重要性
  6. 公元238年魏明帝派谁灭了公孙渊
  7. 公元238年魏明帝曹叡派谁灭辽东割据者公孙渊
  8. 上疏成功阻止孙权亲征辽东的是
  9. 为定辽东于途中病故的是谁
建议曹操远征辽东

郭嘉

建安12年,袁尚,袁熙逃入乌恒,今辽宁锦州一带,曹军诸将皆言:袁氏兄弟已如丧家之犬,关外胡人不会帮他们的,如若远征,刘备必然挑拨刘表袭击许昌,万一有什么变数怎么办?这时郭嘉提出不同见解:明公尽可去东征,刘表必定不会听刘备的,袁氏兄弟不除,日后必然会是后患

求三国演义31——35回梗概

1. 第三十一回

袁绍粮草被烧之后,军力很快瓦解,曹操在仓亭背水一战,大破袁军,袁绍逃回邺城。刘备在汝南结连刘辟、龚都,欲乘虚攻击曹操,但被曹操用计袭取汝南,刘备败走,在孙乾等人的劝说下投奔了荆州刺史刘表。

2. 第三十二回

袁绍病死,幼子袁尚继立,引来袁尚之兄袁谭不满。曹操趁袁氏兄弟自相残杀之时,从中取事,最终袁氏兄弟两败俱伤,被曹操从中渔利。曹操攻破邺城,审配身死,陈琳归降曹操。

3. 第三十三回

曹操之子曹丕在邺城中发现袁绍儿媳甄氏,曹操为二人主婚。曹操在平原攻杀袁谭,又遣吕旷等人在壶关大破袁绍外甥高干。袁熙、袁尚投奔乌桓,郭嘉劝曹操攻打乌桓,二袁不得已又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却反被公孙康斩杀。

4. 第三十四回

刘备攻打江夏张武、陈孙,缴获的卢马。蔡瑁屡次设计陷害刘备,但均未成功。刘表在襄阳摆下筵席,请刘备前来主持,蔡瑁想借此机会除掉刘备,但计谋被伊籍识破,刘备从西门逃脱,的卢马一跃三丈,跳过了檀溪。

5. 第三十五回

刘备在筵席上逃脱后,不觉来到司马徽的草堂,司马徽向刘备介绍了伏龙、凤雏。刘备回到新野,一个自称单福的人前来投奔,为刘备出谋划策,击败了曹仁部队。

李世民东征路线


历史上真实的李世民东征

李世民东征确有其事,从贞观17年开始准备,到贞观19年回到长安,此次战争,李世民花费了2年多时间,其中有4个月时间在冀东地区。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事迹是可能的。甚至我们还能通过一些传说反证正史的不足。

资治通鉴上说,贞观十八年7月开始准备,冬十月达到了洛阳。贞观十九年春3月到达定州。夏四月发幽州,丁巳二十一日,车驾之北平(在今河北卢龙县),然后5月到辽泽,9月班师,冬十月蒲沟驻马,十一日到营州,到临榆关,发定州。十一月到幽州。十二月到并州。二十年二月发并州。三月到京师。①

通过上述路线,我们可以在脑海里勾勒出一条路线,从洛阳出发,沿着太行山东侧北行,从洛阳到定州,到幽州,再沿着燕山南麓,从幽州到平州,到今天的山海关,从傍海道通过燕山豁口,进入营州。

幽州指的是蓟州,资治通鉴记载:庚子(三十日)诸军大集于幽州(寅恪案:在今河北蓟县,通典178州郡典范阳郡幽州今理蓟县,去西京2523里,去东京1680里)。②

黄河与太行山相邻区域是中华文明的中心区域,即所谓的中原。从中原到东北平原,最古老的道路就是太行大道,即南从安阳北到北京的道路,我们知道,华北平原是黄河为主的多条河流携带泥沙造地的结果,如今的大平原,原来是水患频仍的地方,有很多大泽和水塘。最早的路肯定是傍着山根走,太行山号称是天下之脊,是中国第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沿线有很多城市,邯郸、邢台、石家庄、定州、保定、北京,都是在这条线上,这条路和如今的京港澳高速大致对应。

过了北京之后,他们怎么进入东北呢,首先一个是商周古道,喜峰口。后来就是傍海道,曹操想走,结果道路不通,改走了商周古道。后来是司马懿征辽东,走的就是傍海道,北齐文宣帝,北魏文成帝,后来的隋炀帝,李世民都曾经走过这条傍海道。

齐桓公以前走的是商周古道,曹操之后走的是傍海道。从司马懿征辽东开始,到五胡十六国的时候,后赵和前燕打仗,走的都是曹操想走的傍海道,直到隋炀帝征高丽,这次李世民征高丽走的也是傍海道,即从碣石山往北沿着辽西走廊一部分,经过山海关、绥中,沿着六股河上行进入营州(今朝阳)的路。

到北平(今卢龙)的时候,李世民在作了一首《于北平作》的诗:

翠野驻戎轩,卢龙转征。

遥山丽如绮,长流萦似带。

海气百重楼,岩松千丈盖。

兹焉可游赏,何必襄城外。

资治通鉴和这首诗证明了李世民在冀东帅军行进的几个重要节点,蓟州、卢龙、上海关。把这几个节点穿成线,我们可以判断出大致的路线。如果我们加入传说和地名,会把这条线画的更详细些。

民间传说和地名穿起东征路线

天津宝坻、蓟县,唐山的玉田、遵化、丰润、古冶、滦州,秦皇岛的卢龙、山海关、昌黎,都有有关李世民东征的传说。

这些传说中的地名大致分布在我上面画出主线上,或者两侧。根据与主线远近的不同,以及史料相参照,可以看出,有的传说是靠谱的,有的是附会的。

推断一下李世民从蓟州出发到营州的路线。主要还是靠着燕山南麓的平缓陆地走,与今天的京哈高速还有大秦铁路路线不通,更接近于102国道和205国道,前者开山凿了隧道,后者是躲着山走。

李世民经过蓟州的独乐寺,向东行进,给南面的宝坻和芦台留下了传说。当年修建了京杭大运河,从洛阳黎阳仓,运输粮食,运输到卢思台,即今天的芦台,从芦台沿着潮白河就能到达幽州。幽州是今天的天津蓟州区。陈寅恪先生考证①。

过了幽州就是玉田,这里有个村镇叫亮甲店,正处于102国道上,传唐太宗东征时晾甲于此,得名晾甲店,后讹为今名。继续向东,还是在102国道上,有丰润的高丽铺,传说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时,曾于此设慌粮坨。唐太宗、高宗东征,沿途设下许多驿铺,高丽铺始名于此。

过了高丽铺就是唐山,唐山的得名与李世民有关,唐王到过的地方就叫唐山了。传说唐军曾在今唐山市内大城山屯驻,以后此山遂名“ 唐山”。大城山附近有晾甲山,相传李世民率将士行军,适值大雨滂沱,将士铠甲尽湿,在今大城山东1 公里处山丘晒晾铠甲。后人遂将该山称作晾甲山(晾甲坨)。以后演变成亮甲山(晾甲坨)。今天称为贾家山,在唐山钢铁公司院内。

看今日之地图,李世民到了高丽铺脱离102国道到唐山路北区是有可能,然后从路北区的大城山继续往东走,走今天的205国道,路过古冶,给这里留下了八套拉一辇,拉过胶泥庄”的传说。在王辇庄的南面有一条宽阔的驿道。 唐太宗李世民东征过这里,车驾陷入胶泥中,当地八位农民帮忙将车驾拉出泥辙。李世民召见8个农夫,询问其姓氏,并按其所居各村,由北往南逐一御封为:李家套、于家套、田家套、习家套、 西营套、解家套、杨家套,封陷车的村子为“胶泥庄”,封避雨的村子为“王辇庄”。习家套乡就在今天的205国道上,王辇庄在国道北侧不远。如果看来,这个传说还有几分靠谱。

继续沿着205国道东行,就是滦州,这里有擂鼓台,在滦州西百里,相传唐太宗曾在此学习擂鼓动御敌。

过了滦州是卢龙,当时叫北平,这是古城,继续东进经过了昌黎碣石山,后来李世民与臣下唱和,写过关于碣石的诗,其中有:之罘思汉帝,碣石想秦皇。霓裳非本意,端拱且图王“的句子。这首词考证是回到京师所写,并非能够证明李世民登上了碣石上,但是我们可以基本肯定,李世民路过了碣石山。

从今天的205国道和京山铁路线来看,绕过碣石山继续往都能东北走的就是傍海古道。继续经过今天的山海关,当时叫临榆关,然后到绥中,沿着六股河上溯,进入营州(今天的朝阳市)。山海关这条路可以从班师回朝,太子迎接送新衣服来佐证。

在这条路线两侧较远的地方,还有遵化、迁安、迁西、滦南,这些地方也留下了一些与李世明东征有关的地名。比如遵化何庄子村马蹄泉、拦马墙、锁龙山等,此外,还有兴唐寺(在今唐山南郊)、净觉寺(在今玉田)等寺庙也都与唐王李世民这次东征有关。迁安、滦南、丰南、滦州、丰润、玉田、宝坻等上面没有提到的地方也有一些与传说有关的地名。

资治通鉴上说,贞观十八年7月开始准备,冬十月达到了洛阳。贞观十九年春3月到达定州。夏四月发幽州,丁巳二十一日,车驾之北平(在今河北卢龙县),然后5月到辽泽,9月班师,冬十月蒲沟驻马,十一日到营州,到临榆关,发定州。十一月到幽州。十二月到并州。二十年二月发并州。三月到京师。

通过上述路线,我们可以在脑海里勾勒出一条路线,从洛阳出发,沿着太行山东侧北行,从洛阳到定州,到幽州,再沿着燕山南麓,从幽州到平州,到今天的山海关,从傍海道通过燕山豁口,进入营州。

辽东半岛历史

春秋战国时,燕国于此设辽东郡。秦汉时期,中原汉文化全面系统地输入辽东半岛,使这一地区出现了繁荣的城市文明,开创了辽东半岛历史上第一个黄金发展期。数以千计的汉墓和数十座汉代古城与遗址被发现,说明了辽东半岛的汉化过程在汉代已经完成,基本实现了由土著东夷文化、秽貊文化向汉文化的重大转型。隋唐后几经割据。

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金朝统治者占领辽东半岛之后,在各族人民中强制推行猛安谋克制度以取代辽朝所实行的州县制,辽东半岛地区在金代几乎全部属于东京路的管辖范围之内。而今大连市金州区和普兰店市的部分地区,属于金代上京路遥领的曷苏馆路。

明朝,统治者将辽东半岛归于辽东都指挥使的统辖之下,设立卫所进行管制。随着辽东半岛上金、复诸卫的设立,形成了管理军事和民事的两套机构,管理军事的卫所隶属于辽东都司,管理民事的分守辽海东守道隶属于山东布政使司。洪武四年(1371年),明朝派“遣断事官吴立往宣诏,置辽东卫于得利赢城,以益为指挥同知”。这是明朝在东北正式接收和承袭元朝辽阳行省统治权的开始。由于大兴屯田,辽东的屯田迅速增加,至嘉靖中期,已经增至约二万九千一百五十八顷六十六亩之多。

辽东半岛位于中原地区的东北,东北地区的西南部,蒙古高原的东部,朝鲜半岛的西部,自古就是兵家必争的要地。咱们都知道三国鼎立魏蜀吴,但实际上当时还有第四国存在,就是公孙氏在辽东建立的燕国。燕国国都在辽阳,并不在辽东半岛上。但是燕国要对抗曹魏,必须拉来强援,而东吴孙权就是公孙渊在江湖上乱认的“大哥”。

燕国和东吴走陆路联系肯定不可能,曹魏不会借道。那就只能走海上,而东吴与燕国的海上联系,都要经过辽东半岛。

辽东对曹操的重要性

第一,彻底稳定了北方的环境,将北方完全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中,从此再无后顾之忧;

第二,彻底消灭了袁家在北方的势力,根除了自己的心腹之患;

第三,得到了辽东公孙康的投诚,保证了幽州、冀州的相对安全。

正是由于曹操的“穷追猛打”,才彻底平定了北方,为自己南征打下坚实的基础。

公元238年魏明帝派谁灭了公孙渊

曹峻灭了公孙渊因为公孙渊是一个起义者,曾经在山东地区虽然建立起了政权,但是最后被魏明帝所讨伐,而曹峻作为魏军主要将领,率领军队进攻公孙渊,最终成功灭了公孙渊的势力
当时国家动荡,战争频繁,将领对于叛乱势力的镇压是很常见的
曹峻灭公孙渊是历史上的一个大事件,也是带有很强政治色彩的历史事件

司马懿

东汉末年以来群雄割据,公孙氏一直占领着辽东地区。随着曹操统一北方的进程加快,一度依附于魏国,但始终离心离德,暗中与东南的吴国政权勾结。景初元年(237年)七月,公孙渊自立为王,是为燕国,并在魏国边境进行骚扰。景初二年(238年),魏明帝派时任太尉的司马懿讨伐公孙渊,双方在襄平展开激战,八月城破,公孙渊被俘。自此辽东地区直接归于魏国统治。

公元238年,魏明帝曹叡派遣了名将曹爽率领军队,前往讨伐公孙渊。当时公孙渊在关中地区自立为帝,建立了“大秦王”政权,并且与魏国发生了冲突。

曹爽率领的魏军在经过长时间的作战后,最终攻占了公孙渊的都城长安,公孙渊被迫自杀身亡,这也标志着“大秦王”政权的覆灭。

曹爽在此次讨伐中表现出色,被魏明帝封为骠骑将军,成为魏国的一位重要将领。

公元238年魏明帝派司马懿灭了公孙渊

公孙渊当时趁魏国政权交替,开始割据辽东,自称燕王,不服从魏国的管理,因此魏明帝曹叡派司马懿带兵平叛。

司马懿带兵千里奔袭,一举击败公孙渊平定了辽东!

公元238年魏明帝曹叡派谁灭辽东割据者公孙渊

是司马懿。

公孙渊当时趁魏国政权交替,开始割据辽东,自称燕王,不服从魏国的管理,因此魏明帝曹叡派司马懿带兵平叛。

司马懿带兵千里奔袭,一举击败公孙渊平定了辽东!

上疏成功阻止孙权亲征辽东的是

上疏成功阻止东吴孙权亲征辽东的人是:薛综,他是东吴名臣因为辽东主人公孙渊背叛东吴,投入了曹魏阵营,成为了曹魏的大司马,这就惹怒了孙权,于是暴怒的孙权想要亲征辽东,但是因为辽东和东吴有着一千多公里的距离,不可能实现,所以在大臣薛综的下孙权取消了北征的想法,可以说薛综是东吴的功臣。

上书阻止孙权亲征辽东的人是东吴大臣薛综。

乍一听感觉孙权征辽东无异于天方夜谭一般,东吴跟辽东陆上隔着曹魏领土,海上隔着茫茫大海,虽然东吴水军实力强大,但是想要跨海打击辽东也难。

当时割据辽东的公孙渊遣使归附吴国孙权,公元233年,孙权派遣甲士万人携带珍宝前往辽东欲封公孙渊欲为燕王,谁料公孙渊出尔反尔,斩杀东吴使者并俘获东吴将士一万余人,后投靠曹魏,被封为大司马,封爵乐浪公。

这一举动大大刺激了孙权的自尊,孙权对辽东公孙渊恨之入骨,恨不得扒皮抽筋,于是孙权准备率军攻打辽东。在一众大臣尤其是薛综的极力劝阻下,孙权打消了攻打辽东的念头。

其实在我看来,孙权攻打辽东的举动只是一个象征性的举动,为的就是自己作为君主的尊严和面子,不是真的想要出征辽东,因为孙权自己也知道跨海出征的难度,是不可能成功的。

而且孙权自己也知道肯定会有群臣劝阻自己,所以他才有这么一个举动,一个类似于表演性质的出征想法。

最终,孙权出征辽东这件事没有付诸行动。[来看我][来看我][来看我]

为定辽东于途中病故的是谁

为定辽东于途中病故的是郭嘉。

在乌丸之战中,曹操根据郭嘉的计策终于彻底平定北方,统一整个黄河流域以北地区。在班师回朝的途中,郭嘉因水土不服和舟车劳顿而生病,最终因病逝世。曹操对郭嘉的离去痛心不已,世间再无郭祭酒。历史上对郭嘉的评价很高,称其为“三国第一谋士”。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78154.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诺亚方舟从何而来?跟洪水又是怎么回事 诺亚方舟之谜:世纪大洪水竟真实存在下一篇:法兰西三大女神 法国历史人物美女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