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2021高一历史夏朝的建立与灭亡 高一历史必修一夏朝知识点

导语: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建立于公元前21世纪。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点,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夏朝也面临着内外部的压力和矛盾,最终在公元前16世纪被商朝所灭。夏朝的建立与灭亡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对于我们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导航:

  1. 2021高一历史夏朝的建立与灭亡
  2. 天津高一历史会考必背知识点
  3. 有什么关于夏朝历史的简介
  4. 太原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5. 江苏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6. 初中一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
  7. 高中历史夏商西周阶段特征
2021高一历史夏朝建立灭亡

夏朝(约前2070~前1600 [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共传14代,17后(夏统治者在位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根据史书记载,禹本来传位于益,但益却让位给禹的儿子启,这段历史被看作是中国历史上“家天下”的开始。

夏朝,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王朝,而随着二里头夏都遗址的发掘,更从考古上证明了夏朝的存在。

夏朝建立:

根据史籍记载,夏王朝的建立者是启。启,是著名历史故事大禹治水的主人公大禹的儿子。大禹,继承父亲遗志,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率领人民整治了水患。他也凭借治水有功而成为舜的继承人。上古时代,实行的是禅让制,即最高首领将王位禅让给有功、有能力的人,而不是让自己的后代继承。当然,也有古籍记载,禅让制是虚构的,真正的王位继承伴随的都是争斗和厮杀。

不管过程怎么样,最终是大禹继承了舜的王位。而大禹死后,按照大禹要求,是将王位禅让给了伯益。但是大禹的儿子启不服,率领部众击败了伯益,自己继承了大禹的王位。这样,禅让制就变成了家天下,夏朝正式建立。

甘之战:

夏启取得统治权以后,举行盟会,向所有部落宣告自己的统治地位。一部分部落选择归附,但是以有扈氏为首的部落却不肯承认启的领袖地位,双方大打出手。

启率领部众攻击有扈氏,双方在一个叫甘的地方决战,最终夏启击败了有扈氏,夏启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甘之战的胜利。使中原地区部族纷争的局面得到了统一,巩固了夏王朝的专制政权。

太康失国:

夏启战胜有扈氏,虽然完成了统一,但是东方还是有很多部族不服,只不过碍于夏启的权势,不敢反抗,只能在私下里暗自发力,等待机会。

没几年,夏启死了,他的儿子太康继承了王位。太康每天寻欢作乐,沉迷于酒色之中,不理朝政,把国家治理的一团糟。

而一直心怀不难的东方部族有穷氏趁机造反,在他们首领羿的带领下,向太康发起进攻。他们趁太康外出打猎的机会,率军埋伏,羿是一名神射手,他一箭就射死了太康,夏氏军队四散而逃,夏启的后代被迫逃亡,羿则进入都城,获得百姓的支持,成为新的国王。

少康中兴:

羿成为新的统治者后,却没能吸取太康的教训,而是重走了太康的老路,也是沉迷于酒色,花天酒地,夜夜笙歌,朝政混乱,奸臣小人得志。羿在位八年,国人不服,发动起义要驱逐羿,羿被迫把王位让给太康的弟弟仲康,前提是有穷国永远不对夏朝纳贡。

仲康接受了羿的条件,成为王并恢复了夏的统治。不久仲康病死,他的儿子相继承了王位。

羿的义子寒浞对羿让出王位早就不满,趁着王位更替的机会,他杀死了相,又暗杀了羿,取代了夏,自立为王。

相的儿子少康逃到了有虞氏,被其首领看重,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少康。少康在有虞氏的帮助下,招兵买马,发展壮大,最终率兵击败了寒浞,再次恢复了夏朝的统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少康复国。

暴君夏桀:

少康复国后,颇有作为,国富民强,史称少康中兴。时光流逝,多年以后,他的九世孙夏桀即位。

夏桀,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暴君。他统治期间,各国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但夏桀不思进取,骄奢淫逸,不理朝政,搜刮民脂民膏,厚税重役,大兴宫殿,四处掠夺美女,充斥后官。有进谏的忠臣,不是被驱逐,就是被杀。小人佞臣当道。

他自比天上的太阳,永远不会落下,不会死亡。而愤怒的老百姓指着太阳问太阳什么落下,他们宁愿跟夏桀同归于尽。

百姓对夏桀如此痛恨,各个部落趁机造反。其中商部落的成汤最具威望,实力也最为雄厚,他招纳人才,轻徭薄赋,一方面偷偷蚕食夏朝的附属部落,一边派人在夏都收集情报。

在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打出诛杀暴君的旗号,出兵讨伐夏桀,双方在鸣条决战。商汤大获全胜,夏桀大败被俘,被商汤流放到了南巢,并死在了那里,夏朝灭亡。

夏王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 )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夏朝共传14代,共17帝王 (夏朝最高统治者的称谓),延续约472年 ,为商汤所灭。

天津高一历史会考必背知识点

1. 会考必背知识点有很多。
2. 因为历史学科的内容广泛且深入,高一历史会考的知识点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以及世界史的一些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等方面,需要掌握大量的历史知识。
3. 在天津高一历史会考中,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古代史中的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唐宋元明清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重要事件和思潮;世界史中的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等重要事件和影响等。
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历史学科的成绩。

有什么关于夏朝历史的简介

夏朝的历史有些朦胧,都只是一些个片段而已,出土文物相对也较少,所以世界上的考古专家目前并不认可中国的夏朝,那么,夏朝到底是怎样一个朝代呢?

其实夏朝是确实存在的,夏朝存在的方式与人们的想像不同,夏朝的疆域范围很小,为啥夏朝有传说于世呢?只是因为夏朝在当时的众多国家里面比较强大的缘故。

夏朝就是一个大的部落,其存在就是现在的运城地区,主要都邑在现在的夏县和运城城区一带。在夏朝以前就是尧舜禹时代,这个时代称为华时代,也称华朝,和后面的夏朝合起来统称华夏。

夏朝是一个伟大的过渡王朝,是原始部落过渡到具有国家雏形的一个朝代,所以这个朝代比较混乱,统治中心流动性比较大,保留下来的东西微乎其微。因为各个地方的部落都在转型成为国家,几百年来终于发展到了商朝的国家模式:联邦制国家模式。

夏朝的核心区域就是运城,直到成汤在夏县胜利后,终于结束了夏朝的统治,政治中心也就离开了运城。中条山的铜矿开发也相应转移到了其他地方的。

此时的夏朝创立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确立了华夏民族的雏形,而夏朝的统治者却来自于甘肃宁夏一带的小数民族,他们将启的后代代替了,直到夏朝后期,他们才将华文化全部吸收,所以下文化的缺失其实是一种民族融合的过程。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 )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 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 ,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 。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

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 (夏朝统治者在位时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 ,为商朝所灭。后人常以“华夏”自称 ,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

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但由于都成书较晚,已知的又没有发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如夏朝同时期的文字作为自证物,因此近现代史学界一直有人质疑夏朝存在的真实性。 在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发现的二里头文化具备了属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条件,但由于一直未能出土类似殷墟甲骨卜辞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夏朝的存在性始终无法被证实。许多中外历史学家认为,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的全期或第一、二期是夏朝都城的遗迹,不过仍在寻找确凿的依据来釐清。

夏朝(约前2070~前1600 )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因此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最后一位夏朝统治者桀只顾自己享乐,不顾民众疾苦,大约在前1600年,商部族首领汤率领着方国部落讨伐桀。灭了亲夏部族韦、顾、昆、吾后,在仓皇与桀开战。汤的势力大,桀抵挡不过,边逃边战,最终败于有娀氏旧址。桀逃至鸣条(今山西安邑),汤追之,又在鸣条展开了大战。桀再次被击败,被汤放逐于历山(一作鬲山),与末喜氏同居,最后又跑到了南巢之山(今安徽省巢湖市 )并死于此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政权夏朝 ,共传13世 、17王, 历时472年, 公元前1600年灭亡。

夏朝,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一般认为夏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将夏朝定性为一个奴隶制国家。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就是从夏朝的建立开始的。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重要王朝,依据史书记载,自唐、虞至夏、商、周三代皆封建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此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所以其文化及文明程度高于新石器晚期文化。但是由于迄今为止在考古学上还没有找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文字依据(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出于商朝),因此其真实存在性没有得到正式确认。但许多中国历史学家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便是夏朝遗存。对夏王朝记载比较多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据《史记》记载,夏王朝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初到公元前16世纪初,前后大约有500余年,经历了5个世纪,有17个帝王先后作为统治者。

早在大禹治水之后,由于大禹深受拥护,根据“禅让”制而做了舜的继承人。他在位时,曾经将当时的中国划为9个州,这大概就是“九州大地”的来历。大禹还制定了各种制度,为夏朝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权位。启在与伯益争夺权位的斗争中获胜,而且杀死了伯益。而伯益本来是大禹按照禅让制选定的传位的对象,启的即位,打破了禅让制,成了历史上王位世袭继承制的开端。也就是“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启在位期间,完成了夏朝的建立,而且使夏朝走上了鼎盛时期。夏朝统治的范围大约以今天河南省的西部为中心,北到河北,南到湖北;东到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的三省交界处,西到山西南部。

可是,启死后,继承王位的太康在东夷族的进攻下丧失了权力,经过3代的争斗,直到少康继位以后夏朝才得以巩固稳定。这就是从“太康失国”到“少康中兴”的过程。以后的统治者都善于控制东夷,或是同东夷搞好关系。可是到了桀统治的时候,却一味地讨伐边国,耗费了大量财力。而且,桀是一个昏庸无能、贪图享受的暴君,残害百姓,重用奸佞。在夏王朝陷入内外交困时,商汤对它进行了讨伐。桀被商汤战败,被放逐以后就死了,夏王朝被商朝所取代。夏王朝的各种制度和经济文化上的发展,尤其是在农业生产、铸铜技术、天文历法等方面的进步都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由于夏朝没有文字直接流传下来,所以,长期以来对其了解还主要依赖古代文献的记载,包括夏朝的国王、官吏、军队以及刑狱情况。现代以来,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村遗址中大型宫殿、墓葬以及许多青铜器的出土,则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作为奴隶制的晚期部落联盟夏国的政治、经济及社会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

夏朝都城位于安邑,即现在的山西省运城市夏县。

直至夏的最后一个国王桀,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桀虽然有智有勇,但很残暴凶残,杀人成性,加上酗酒好色,劳民伤财,残害百姓。东边的商部落便趁机骑兵伐桀,灭掉了夏朝。

夏自禹至桀,历十四世十七王,存在了将五百多年时间。

夏朝(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年)既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可信的朝代,夏朝国号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夏国号的意思,从古到今出现过十几种说法,其中最为传统的、最为普遍的说法,见于《说文解字》,它是中国的第一部字典,作者是东汉的许慎,夏字的解释是这样的:“夏,中国之人也,。从交、从页、从臼。臼,两手.交,两足也。”甲骨文“夏”有三个部分组成,上部是“页”(读xie),它指的是人头。两边象手一样(读ju),下面是(sui)是脚的意思。在《说文解字》里的“夏”,是居住在中国的人,称夏人,夏人有头、有手、有脚。这不是中国之人独有的特征,而且许慎说,夏为中国之人,其实夏朝还没有出现中国这个名号,中国名号确见于西周武王时期,也可能出现于商朝,既然如此夏国号到底什么意思呢?

要想明了这一点,最好能找到“夏”字最初的写法,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没有看到公认的夏朝的字,但是晚一些的字是有的,这就是商朝的甲骨文,非常幸运的是在商朝的甲骨文中,找到了一连串这样的字,其实他一个字的不同写法,文字发展的早期,一个字有不同写法是正常的,象形稍微有一点差距也是正常的。这个字象什么,学者解释很多,有人说是蟋蟀,有人说是天牛,有人说是蝗虫,还有其他说法。

其中有一种说法,认为这些字都是画的蝉的象形,也就是知了的样子,它就是春夏秋冬的“夏”,主要有两点理由:1、形似。2、义合。

形似:商代的甲骨文有很多象形字,不是图画,象形就是把字,要指代的事物的特征把它表现出来,比方说要表现牛,就画一个牛头,要表现羊,就画羊角,按照这个原则,去认甲骨文上很多字,就能判断出来。具体到蝉,最显着的特征,就是它有触须,宽宽的额头,另一个特征是网络状得、纱一样的薄翼,这一批字已经具备了这两个特征。

义合:蝉在夏天是常见其形,唱闻其声一种昆虫,作为夏天的特征之一,确实可以用蝉来表示夏天,甲骨文的“春”字,表示的草出生的样子,“秋”是庄家成熟的样子,“冬”是枝果折落的样子,“夏”是蝉的意思。表示四季的,都是用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来表达的,具体到夏,就是在夏天里叫着得知了,这也符合我们所说的蝉鸣夏的意思。

时代早于夏朝的辽西红山文化中,江南良渚文化中,已经有了玉蝉,可能当时人们意识到了,蝉——蛹,这种周而复始的,不断循环的神秘现象有关系,这种神秘现象,无疑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不断。在商周时代,在青铜礼器上,大量地雕缕蝉纹图像,按照清朝冯云鹏兄弟所写的《金石索》的解释蝉纹的意思是取居高饮清之义。两汉时期,在丧葬的仪式中往死者嘴里放玉蝉,以寄托生命如蝉,获得再生的希望。

从很久远的时代,蝉能够蜕变、转生,蝉处于污秽而化成高洁,蝉居高而鸣远,蝉饮露而清高等等,已经逐渐的丰富和明显了起来,如此我们可以推断,启以蝉形的夏字作为国号,大概正是看中蝉代表这些神秘而美好的意义,反映了启仿佛秦始皇帝嬴政那样,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的愿望。也可以反映全新意义上的,确立了世袭制的夏朝在政治和文化上的崇高地位。那个君王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延绵不绝、世代永存、居高鸣远呢?




展开全部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夏朝统治者在位时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后人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早在大禹治水之后,由于大禹深受拥护,根据“禅让”制而做了舜的继承人。他在位时,曾经将当时的中国划为9个州,这大概就是“九州大地”的来历。大禹还制定了各种制度,为夏朝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权位。启在与伯益争夺权位的斗争中获胜,而且杀死了伯益。而伯益本来是大禹按照禅让制选定的传位的对象,启的即位,打破了禅让制,成了历史上王位世袭继承制的开端。也就是“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启在位期间,完成了夏朝的建立,而且使夏朝走上了鼎盛时期。

夏朝,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一般认为夏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将夏朝定性为一个奴隶制国家。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就是从夏朝的建立开始的。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重要王朝,依据史书记载,自唐、虞至夏、商、周三代皆封建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此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所以其文化及文明程度高于新石器晚期文化。美国历史学会最新出版的高校教科书《新世界史》(杰里.本特利编著)已经对夏朝经济生活和社会形态做了全面详细的论述和承认。由于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遗址的出现,历史学家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便是夏朝遗存。对夏王朝记载比较多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据《史记》记载,夏王朝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初到公元前16世纪初,前后大约有500余年,经历了5个世纪,有17个帝王先后作为统治者。

太原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关于这个问题,1.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商周文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2. 中华民族的历史: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

3.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四大发明、科举制度、书法艺术、诗词歌赋、戏曲艺术。

4. 中国古代的思想体系: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阴阳家。

5. 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封建制度、官僚制度、科举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6. 中国古代的外交关系: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中西交流、中日关系、中韩关系。

7. 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8. 中国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生态环境保护。

江苏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1. 中国历史的分期: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

2.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封建制度、科举制度等。

3. 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4. 中国的代表性文化和思想:儒家、道家和墨家思想等。

5. 中国的历史名人:夫子孔子、法家始祖韩非子、诸葛亮、李白、白居易、杜甫、陶渊明、文天祥等。

6. 中国的历史事件:秦始皇统一六国、三国时期、

有必背的历史知识点因为江苏中考历史考试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所以存在一些必须背诵的历史知识点。
例如:近代史中的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古代史中的夏商周三代、封建社会、秦汉帝国等。
这些知识点是历年中考试题中的热门考点,掌握它们对取得好成绩非常重要。
另外,如果能够将这些历史知识点和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对于深入理解和记忆也非常有帮助。
平时多看历史书籍、掌握历史思维方法,可以在考试中更好地应对考题。

初中一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

包括但不限于下内容:

. 中国古代历史的三大时期: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

2. 夏朝是中国历史的第一个朝代,禹是夏朝的开国君主。

3.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商朝的都城是殷墟。

4. 北京的古称为燕都、蓟都,后来成为元明清三朝的都城。

5. 伊尹是商朝末年的大臣,他辅佐周武王建立了西周。

6. 春秋战国时期是战争频繁的时代,各国为了争夺霸权进行了多次战争。

7.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是秦朝的开国皇帝。

8.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进行了多项改革,如统一文、度量衡等。

9. 秦始皇兴修了万里长城,修建了兵马俑等众多奢华的建筑。

1.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封建王朝,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

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有基本的了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高中历史夏商西周阶段特征

夏商西周阶段的特征是奴隶制国家,王权在这个时候的特征不是特别的专制。

他们都是奴隶制的国家,国王是奴隶主阶级的最高代表,国王之下有百官,百官之下有平民,平民之下有奴隶;一般都实行土地国有制,比如说西周的井田制度,手工业已经相当的发达,具有代表性的是青铜手工业。

夏朝:

前2070年,禹----前1600,桀 阳城(今河南登封)

商朝:

前1600年,汤----前1046,纣 殷(今河南安阳西北)

西周:

前1046年,文王---前771,幽王 镐京(今西安西)

1、夏朝的制度及其特点:

(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2)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3)但还保留着氏族社会组织的痕迹.

公共权力:一般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

但还保留着氏族社会的许多特点:

如最高统治者称为“后”(当初的意思是生育,亦有祖先的意思), 以祖宗的身份来号令各个部族,行使统治权力。

2、商朝的制度及其特点:

(1)内服与外服制度

(2)商王依靠武力和神权来强化王权

(1)内服与外服制度

“服”:本意指服事天子。

内服、外服:指不同部族活动的区域。

内服:是指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

外服: 则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内外服关系:不太牢固的臣服和贡纳(因为征战)关系,不完全等同于后世的 中央与地方关系.

(2)商王还依靠神权来强化王权

3、西周制度及其特点: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灭了殷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A、分封制(封邦建国):

(1)目的:为巩固周朝的政权和统治

(2)受封对象:同姓亲族、功臣、姻亲、先代贵族、原先的附属国等

(3)权力与义务:权力-诸侯建立诸侯国(土地、物资、武装和人口等)

义务-诸侯要服从、朝觐、纳贡、出征.

(4)评价 :积极:(1)对统治:建立新国,疆域扩大。

天下共主(“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统治加强

层层分封,形成上下尊卑等级序列。

(2)对文明:传承与发展。

局限:易割据。(地方独立、血缘松弛)

小结:西周的分封制有何特点?

1.分封的前提条件是周王室的强大。

2.分封的标准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主。

3.分封导致地方建立了有实权的国家(诸侯国)。

4.臣属关系更明确,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相对更密切

5.层层分封而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高中历史夏商西周的阶段特征有:世袭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王权与神权相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行权力的高度集中。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78426.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加拿大纽芬兰气候特点 纽芬兰岛历史简介下一篇:古代尼姑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