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为什么东周以前的历史很模糊 有没有东周历史

导语:东周以前的历史模糊,很多资料缺失或残缺不全,主要原因是当时的文字记载不完善,传承不久便遭遇战乱和灾难,导致历史文献丢失。虽然东周历史存在,但我们对其了解有限。

目录导航:

  1. 为什么东周以前的历史很模糊
  2. 东周西周历史发展特点
  3. 历史上究竟有没有东周这个朝代
  4. 东周的历史
  5. 东周历史地位重要事件制度
  6. 先西周还是先东周
  7. 东周演变为春秋战国的历史过程
为什么东周以前的历史很模糊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中,历史的情势比较明朗,要到东周以后。东周以前,因史料缺失,历史的影像非常模糊。西周的历史资料,保存得少之又少。千年以来,人们习惯了对西周史的模糊认为。

因此之故,谈及思想文化,人们习惯始自春秋战国时代;谈及政治和社会制度,人们习惯始自秦汉时代。在此之前,好像一切都不足称道。

东周西周历史发展特点

东周时期是思想文化各个领域巨大变革的时代,百家争鸣、思想的空前活跃与自由引导了人的自觉与思想的解放,应该说这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极为繁荣昌盛的时代。西周的文化特点

周朝的文化制度是礼乐制度,是以乐从属礼的思想制度。以“礼”来区别宗法远近等级秩序,同时又以“乐”来和同共融“礼”的等级秩序,两者相辅相成。在统治阶级内部所设定的等级具体表现为“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

一,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和洛邑;东周由周平王姬宜臼建立,定都洛邑。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

二,西周时,周朝鼎盛,四方诸侯都望之臣服,天下还算和平。东周时,周朝衰微,朝纲不振,四方诸侯各自为政,互相侵略吞并,争霸称王。

三,西周时完全是奴隶社会,而东周是向封建社会转化的过渡阶段。

四,西周时文化历史留下的典籍与东周相比,显得极少,在文化科学方面都没有东周活跃。

历史上究竟有没有东周这个朝代

东周(前770年-前256年)是指周朝的后半段。周王室东迁洛邑以后到灭亡这段时间,历史上称为东周。朝代顺序歌表里面有“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东周的前半段就是春秋,后半段就是战国

有的,只不过东周天子的实权比西周小多了。

东周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建立东周,即位第二年,见镐京被战火破坏,又受到犬戎侵扰,便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以别于在这以前的西周。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持续了二百多年,称为“春秋时代”。东周的后半期,周天子地位渐失,各诸侯相互征伐,持续了二百多年,称为“战国时代”。平王东迁以后,管辖范围大减,形同一个小国,加上有弑父之嫌,在诸侯中的威望已经大不如前。据《左传》记载,春秋时共有140多诸侯国。面对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和兼并,边境的外族又乘机入侵,天子不能担负共主的责任,经常要向一些强大的诸侯求助。在这情况下,强大的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诸侯对四夷侵扰则以“尊王攘夷”口号团结自卫。

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爆发的繻葛之战,是春秋初期郑国郑庄公为称霸中原,在繻葛(今河南长葛北)大败周室联军的一次反击作战,也是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后,周王室衰弱,诸侯国崛起,不听从天子之命,开始觊觎和争夺霸主地位的开始。

经过西周末年的战乱,周王室的实力大减,东迁洛邑的周天子虽然名义上仍保留着天下共主的地位,但实际上势力已一落千丈,其直接统治的地区日趋狭小,根本号令不了其他诸侯。在这种“礼崩乐坏”的形势下,一些诸侯就乘机脱颖而出,开始挑战周天子的独尊地位。其中地处中原腹心的郑国,在这场斗争中首先崛起,成为当时诸侯中最具实力和威望的一国。

而周朝灭亡就是因为秦灭周之战。

(前369),周烈王逝世,他的弟弟扁登位,这就是显王。显王五年(前364),祝贺秦献公,献公称霸。九年(前360),显王又送上了祭祀文王、武王的胙(zuò,作)肉。二十五年(前344),秦在周国与诸侯会盟。二十六年(前343),周王把诸侯之长方伯这个名称送给秦孝公。三十三年(前336),祝贺秦惠王。三十五年(前334),又送上了祭祀文王、武王的胙肉。四十四年(前325),秦惠王称王。自此以后,诸侯都各自称王了。


西周和东周是后人对周王朝的称谓。这就如同今天称东汉、西汉,北宋、南宋一样。

无论是西周还是东周天子及其群臣,也称自己是大周。

周王朝原本有两个国都:旧都丰镐和新都洛阳。丰镐又称镐京,是周文王为诸侯时的旧都。洛阳是周成王时,周公旦营建。洛阳建成之后,周成王把国都迁到洛阳。旧都丰镐依然保留。但周王朝的九鼎以及六师等主力部队,皆在洛阳。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成康之治也是在洛阳实现的。

周天子大部分时间在洛阳理政,少数时间在丰镐。

周幽王被戎狄所杀时,恰好在丰镐。平王东迁至洛阳后。周王朝彻底放弃旧都丰镐,从双国都变成单国都。

因为洛阳在丰镐之东,后世便称周平王之前是西周,从平王开始称东周。

西周与东周是后世的说法。其实西周与东周是一个王朝。

东周实为春秋战国分裂割据乱世,各自为政,最后秦横扫六国,实现大一统,因此史实上可以说没有东周这个朝代

东周的历史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

在周幽王死后,太子宜臼即位,这就是周平王。鉴于镐京残破,又处于犬戎威胁之下,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在郑国、秦国、晋国等诸侯的卫护下东迁,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建立了东周。

前256年周赧王病逝,秦国攻入雒邑,西周公投降,周朝灭亡。前249年,秦相邦吕不韦又带兵灭掉了位于巩邑(今河南巩义)的东周公。

东周历史地位重要事件制度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 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

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晋,各诸侯相互征伐, 称为战国时代。

周平王东迁以后,管辖范围大减,形同小国,而春秋时共有140多个诸侯国。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和兼并,天子不能担负共主的责任,经常要向一些强大的诸侯求助。在这情况下,强大的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诸侯对四夷侵扰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团结自卫。

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发生子带之乱,周襄王不能平,求救于晋文公,文公诛叔带,遂为伯而得河内地 。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襄王为晋文公所迫,于河阳践土会盟 。

周考王时,国势益弱,分为东周国和西周国 。

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秦国借道东周攻打韩国,周人两边都不敢得罪,左右为难 。东周国与西周国位于诸强国之间,不能同心协力,反而彼此攻杀 。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国为秦国所灭,同年周赧王病死,周亡。七年后,东周国亦为秦所灭 。

东周共传25王,历时515年, 这一时期是中国的社会制度剧烈转变的时期,以铁器的广泛使用为标志。

中文名称

外文名称

Eastern Zhou Dynasty

别名

东周

时间范围

公元前 770年 至 256年

都城

洛邑(今河南洛阳,分为王城、成周)

主要城市

大梁,新郑,临淄,曲阜,商丘等

语种

雅言

货币

贝币、刀币、布币

主要民族

华夏族

国土面积

2180000 km²

开国君主

姬宜臼

前685年,齐国齐桓公继位,以管仲为相,实施变法,废除井田制度,按土地的肥瘠,确定赋税,设盐、铁官和铸钱,增加财政收入,寓兵于农,将基层行政组织和军事组织合为一体,增加了兵源和作战能力,迅速成为华夏各国中最富强的国家。

然后就打起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多次大会诸侯,帮助或干涉其它国家,抗击夷狄。

周惠王二十一年(前656年),齐桓公带领八个诸侯国的联军,陈兵“蛮夷”楚国边境,质询楚国为何不向周王室朝贡,迫使楚国签订召陵之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自此,齐桓公建立了会盟霸主的制度。

先西周还是先东周

先有的西周后来才有东周,西周和东周是同一个国家,只不过是首都位置不同所以称呼不同,但两者都是当年武王伐纣后建立的大周后裔。有所不同的是,西周是武王伐纣建立起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弄丢国家这个时间段,东周则是周平王东迁洛阳到战国末期这个时间段。

先有西周,周朝分西周和东周,从公元11世纪到公元前770年称为西周,而从公元770年开始,一直在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称为东周。

公元前770年,镐京经过一场大战,周平王当心镐京不保,于是迁都到洛邑,而镐京在西边,而洛邑在东边。

所以历史上把周朝在镐京做国都的时期,称为西周,迁都到洛邑以后,称为东周。

先西周后东周。

西周(前1046~前771年),中国历史朝代。从周武王灭商到幽王亡国, 共传12王11代。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建国号为周,定都于镐(陕西长安沣河以东),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成周(河南洛阳),宅兹中国、大封诸侯,还命周公东征、制礼作乐,加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周成王、周康王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史称“成康之治”。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

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晋,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

东周演变为春秋战国的历史过程

由于东周时期的前半段和后半段又有许多的不同之处,所以历史学家为了研究的方便又将东周进行了历史分期,划分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春秋时期、战国时期。为什么会用这两个名字代表这两个特殊的时期呢?我们来看一看这两个名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觐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

而战国的来源则是《战国策》,它是西汉刘向所著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在这个时期,列国之间的战争方式比之前有了显著的改变,战争规模也比之前要大得多,战况也更加惨烈,因此称之为战国时代。

“春秋”一词来源于孔子整理编订的《春秋》一书。

孔子编订的《春秋》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襄公十四年(公元前541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历史的起止年代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大体相当,所以历史学家就把“春秋”二字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为了叙事方便,春秋时期始于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的那一年(公元前770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末年)。

战国一词来源于刘向编订的《战国策》一书 。

三家分晋后,韩、赵、魏三国加入到七国争雄的行列,时人称呼这七大国为“战国”。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时,开始把“战国”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名称。战国时期始于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止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

春秋和战国是两个不同的时间。以公元前475年为界线。

首先不是整个周朝历史都叫春秋战国,只是东周。这一时期得名于《春秋》一书,这是鲁国史官撰写,孔子修订的儒家典籍,一部按年季月日记录,按春夏秋冬四季分别记录的编年史书。你可以把这个名字理解为“《春秋》所记录编撰的历史时期”,简单易懂。

周朝分西周和东周,西周是真正的天子主全国政,东周分春秋和战国,天子已管不了诸侯。

西周后期天子无德,周威势衰弱,诸侯开始不尊崇天子,各自坐大,为私利相互攻伐,天子无力管束,特别是西周最后一个天子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以后,被犬戎所杀。历史这就进入春秋时代.其标志事件是公元前770年,因为内乱和犬戎入侵,周平王被迫将国都从镐京迁至洛邑。是为东周的开始。

东周时期,周天子已无威慑力。各诸侯国相互征战,相互吞并。这个时期产生了春秋五霸。到后来的三国分晋,历史进入了战国时代。

周朝 (公元前1066 -前256)

周是大国,其他的都是诸侯,要低周朝一等。周王是天子,称万岁,其他的齐鲁晋秦等国家都是诸侯国,是王,称千岁。

周朝存在约8O0年.从公元前11世纪中期到公元前256年,共传30代37王.可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西周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到公于前771年结束。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开始了东周的历史。周朝和各诸侯国的统治范围包括今黄河、长江流域和东北、华北的大部。

《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襄公十四年(前481)共242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为了叙事方便,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

春秋以后,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标志进入战国时代。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诸侯国连年战争,当时人们就称呼这七大诸侯国为“战国”。《战国策·燕策一》载苏秦的弟弟苏代说:“凡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可见当时七大诸侯国都有战国的称呼。到西汉初年,“战国”这个名词的含义还没有变化。到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时,才开始把“战国”作为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名称。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史称东周。 随着东周王室日渐式微,各诸侯国名义上“尊王攘夷”,实质上各自争霸。前770年—前476年,史称春秋。各国相继变法,发展国力,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春秋五霸前后轮流坐庄,礼崩乐坏。

同时,由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有所提高,荒田大量被开采,社会制度发生了重大改变。

前476年赵魏韩三家分晋,标志了战国时代开启。经过混战兼并,最后三家与秦、齐、燕、楚形成战国七雄。整个东周(前770—前256年)分成春秋与战国,中国也从奴隶制逐渐走向封建制。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78717.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顺治是清朝第几代皇帝 顺治的历史事件名字下一篇:三星堆荣耀觉醒谁是主角 三星堆荣耀觉醒有第二期吗

文章评论

  • 独钟自由

    东周以前历史模糊,可能是因为文献不完整或文化传承中断,但东周历史仍有迹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