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刻苦读书的古代人物 东汉学问最大的人物是哪位

导语:东汉学问最大的人物是何晏。他刻苦读书,广泛涉猎各种学问,尤其擅长经学和史学。他的学问造诣深厚,被誉为东汉学问的顶尖人物。

目录导航:

  1. 刻苦读书的古代人物
  2. 一代科圣张衡原型
  3. 形容人知识多,学问高的成语
  4. 东汉有名的僧人
  5. 形容学问渊博的成语
刻苦读书的古代人物

刻苦读书的古代人物最著名的有下列几个:

一、西汉学者匡衡凿壁偷光。少时匡衡家贫点不起灯,而他又非常喜欢读书,晚上没办法读书,非常烦恼。有天晚上偶尔发现墙壁上有一丝光线,原来是墙裂开了,于是匡衡在墙上的裂缝上凿了一个小洞,以后每晚借烛光阅读,后来成了一个知识渊博的文学家。

二、孙敬悬梁。东汉时期著名政治家孙敬学习非常努力勤奋 ,读书时间长了就累、疲倦,累了倦了就打瞌睡,于是就想出来一个办法,把绳子一头拴在房梁上,一头系在头发上,瞌睡时一低头扯头皮疼,立即清醒再接着读书。

三、苏秦刺骨。战国时著名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年轻时学问浅,游历多方不被重视,回到家亦遭家人鄙视,遂发愤图强,下决心好好学习,读书到深夜,经常打瞌睡,为防止睡觉就准备了一个锥子,一瞌睡就刺大腿,感到疼痛就清醒了,然后坚持读书,成就了一番事业。“头悬梁锥刺骨”就由以上两个典故而来。

四、囊萤映雪。这个典故由晋朝车胤和孙康而来。车胤和孙康都因家贫得不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想出别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车胤晚上抓几十只萤火虫放在袋子里,借萤光看书。孙康借大雪反的雪光读书。俩人后来都学有所成。

等等,,历史上刻苦学习的名人还很多,就列举这几个吧,因此留下的成语也不少,像韦编三绝、三余读书、牛角挂书等。




一代科圣张衡原型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

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誉为“木圣”(科圣)。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等,数学著作有《算罔论》,文学作品以《二京赋》《归田赋》等为代表。《隋书·经籍志》有《张衡集》14卷,久佚。明人张溥编有《张河间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晚年因病入朝任尚书,于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北宋时被追封为西鄂伯。

形容人知识多,学问高的成语

1、远见卓识:有远大的眼光和高明的见解。

2、才华横溢: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华。

3、学贯中西:形容很有学问的成语

博学多才

bó xué duō cái

褒贬色彩褒义

结构并列

释义

基本博:渊博。

比喻比喻学识渊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例句

他博学多才,又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东汉时期的张衡是位博学多才的学者,他不但精于天文,在文学上也颇有成就。

引证

我闻晋司空张华博学多才,今欲诣门与之论谈。

晋 · 干宝 · 《搜神记》卷四

问题中形容人“知识多,学问高”的成语,如:

1、学富五车——学问有五车书所包含的知识那样丰富。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常与“才高八斗”连用。

2、博古通今——博:广博,知道得多。通:通晓。通晓古今的事情,形容知识渊博。

形容人知识非常丰富,见多识广的成语很多,比如:才高八斗,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出口成章,德才兼备,文韬武略,博古通今等等,都是形容知识渊博,有学问,懂得多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是一个俗语,拼音是cái gāo bā dǒu ,xué fù wǔ chē,意思是形容文才高超,学识渊博,出自《庄子·天下》。

才: 文才。八斗: 六朝谢灵运曾说: 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植)独占八斗。见《南史·谢灵运传》。五车: 五车书,形容书很多。形容文才高超,学识渊博。

1、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2、才高八斗,比喻人极有才华;

3、满腹经纶,经纶指整理丝缕,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4、学贯中西,形容学问贯通了中国和西方的种种知识;

5、博闻强识,闻指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东汉有名的僧人

安世高的继承者也是安息人,名叫安玄,汉灵帝(168年-189年)末年,他东渡经商,定居洛阳。因他对汉朝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贡献,而建立功勋,被东汉朝廷封为“骑都尉”。

"二安”精通梵语,在洛阳译经,颇有影响。而协助“二安”译经,开佛经助译之始的,则是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相当地位的——严佛调。

支娄迦谶,简称支谶,贵霜帝国佛教僧人,其本为月氏国人。

东汉桓帝末年(公元167年前后)从月支来到洛阳的佛经译师,最早将大乘、小乘佛教典籍翻译成中文(167年-186年)。他通晓汉语,除了独自翻译而外,有时还和早来的竺朔佛(一称竺佛朔)合作。他译经的年代是在灵帝光和、中平年间(178—189),比安世高稍迟,译籍基本上属于大乘,内容广泛,后来“般若”学说不但为统治者所接受,而且深入平民中间,成为汉晋南北朝时的显学,可见他的学问广博,思想细致,但他后来不知所终。

安世高。中国和伊朗在古代就有友好往来,伊朗在古代被称为安息,在东汉后期有一位从安息来的高僧,长期受到当时政府的重视,后来他还成为我国汉译佛经的创始人。这个人不但对我国佛教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有着重要贡献,还对我国古代的文学翻译也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历史上作为重要的外籍学者受到人们的尊敬,如今他也也被视为中国和伊朗人民友好交往中的文化使者,被伊朗和中国人民常常提起,他的名字叫做安世高。

形容学问渊博的成语

博学多才

bó xué duō cái

褒贬色彩

褒义

结构

并列

释义

基本

博:渊博。

比喻

比喻学识渊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例句

他博学多才,又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东汉时期的张衡是位博学多才的学者,他不但精于天文,在文学上也颇有成就。

引证

我闻晋司空张华博学多才,今欲诣门与之论谈。

晋 · 干宝 · 《搜神记》卷四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78824.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亚洲龙为什么就看起来很长 亚洲龙的历史演变下一篇:讲冯太后的史书 北魏冯太后杀儿子有历史吗

文章评论

  • 我只爱我

    东汉学问最大的人物是何休,他以刻苦读书和渊博的学问而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