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东汉皇帝都是长子吗 东汉皇帝年龄为什么小

导语:东汉皇帝都是长子吗?为何东汉皇帝年龄较小?本文将揭示这一历史之谜。

目录导航:

  1. 东汉皇帝都是长子吗
  2. 东汉十五个皇帝
  3. 殇帝为什么只活到两岁
  4. 东汉最短命的皇帝
  5. 世界上年龄最早的皇帝
  6. 东汉后期威胁王朝统治的因素
东汉皇帝都是长子

汉朝,能够登基的皇帝,大多数都是名义上的嫡长子,也就是虽然不是长子,但是前面的兄长去世了,所以就成了嫡长子。

东汉皇帝只有少数几个是长子

以下是东汉皇帝介绍

1、刘秀

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25年—57年在位,共32年。原名刘绣,字文叔,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参加绿林起义军后,在昆阳以少胜多,打败王莽,25年刘秀称帝。病死,终年63岁,葬于原陵。

2、刘庄

明帝刘庄(28年——75年),57年—公元75年在位,共18年。初名刘阳,刘秀的第四子。明帝时在洛阳建白马寺,这是佛教传入我国建立的第一个佛寺。病死,终年48岁,葬于显节陵。朝代故事:班超出使西域。

3、刘炟

章帝刘炟(56年——88年),75年—88年在位,共13年。明帝第五子,章帝喜欢儒术,并且实行与民修养的政策,人口迅速增长,在位时班超出使西域。章帝还是一位书法家,尤善草书,被后世称“章草”。病死,时年31岁,葬于敬陵。

4、刘肇

和帝刘肇(78年——105年),88年—105年在位,共17年。章帝第四子,10岁即位,由窦太后临朝称制,外戚窦宪掌实权。后来杀掉窦宪自己掌权。病死,终年27岁,葬于慎陵。

5、刘隆

殇帝刘隆(105年——106年),和帝的小儿子,即位时刚满月,在位8个月就得病而死。历史年龄最小的皇帝,葬于康陵。

6、刘祜

安帝刘祜(94年——125年),107年—125年在位,共18年。章帝孙,父清河孝王刘庆,即位时才13岁,由邓太后掌权,他在太后死后掌权。于南下巡游途中病死,时年32岁,葬于恭陵。朝代故事:蔡伦造纸。

7、刘懿

婴帝刘懿,汉安帝去世后,太后阎姬为了把持国政,在阎显支持下,迎立刘懿为帝。但即位二百余日后就因病去世。

8、刘保

顺帝刘保(114年——144年),125年—144年在位,共19年。安帝的儿子。顺帝是由宦官扶持上台的,朝政为宦官把持。政治日益腐败。他下令宦官可以养义子,并且可以世袭封爵。后来宦官与外戚相互勾结,政治更加腐败。病死,时年30岁,葬于宪陵。朝代故事:张衡和地动仪。

9、刘炳

冲帝刘炳(143年——145年),144年—145年在位,不足1年。顺帝的儿子,在位半年。病死,时年3岁,葬于怀陵。

10、刘缵

质帝刘缵(138年——146年),145年—146年在位,不足1年。章帝的曾孙,渤海孝王刘鸿的儿子。即位时8岁,非常颇伶俐。因说大将军梁翼为“跋扈将军”,被梁翼毒死,时年9岁,葬于静陵。

11、刘志

桓帝刘志(132年——167年),146年—167年在位,共21年。章帝的曾孙,蠡吾侯刘异的儿子。桓帝即位时15岁,当时外戚掌权,后来他依靠宦官诛杀外戚梁翼,此后又被宦官专政。病死,时年36岁,葬于宣陵。

12、刘宏

灵帝刘宏(156年——189年),168年—189年在位23年。章帝玄孙,桓帝死无子,刘宏即位。灵帝朝一团污气,宦官把持朝政,称“十常侍”。灵帝常说:“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灵帝之世,民不聊生,买卖官爵,横征暴敛,社会矛盾激化,终于于184年,爆发了黄巾大起义。病死,时年33岁,葬于文陵。

13、刘辩

少帝刘辩(176年——190年),189年在位5个月。灵帝长子,又称为皇子辩或弘农王。在董卓胁迫下自尽,时年仅十五岁,是东汉唯一被废黜的皇帝,葬于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朝代故事:黄巾军起义。

14、刘协

献帝刘协(181年——234年),190年—220年在位,共30年。灵帝的儿子,即位时9岁,董卓专权,后曹操迎献帝于许昌。公元220年,曹操逝世,曹丕自立为帝,建立魏国,汉朝灭亡,刘协被贬为山阳公。病死,时年54岁,葬于禅陵。朝代故事:孙策霸江东、官渡之战、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刘备入川、濡须之战、关羽走麦城。

东汉十五个皇帝

东汉王朝(公元25年-220年),始于光武帝刘秀,终于汉献帝刘协,共12帝。东汉王朝中后期,完全被宦官,外戚交替掌握。造成社会动荡,政权不稳。最终分裂亡国

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即汉光武帝(公元25年—57年在位),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枣阳)人,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济阳宫。东汉开国皇帝,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

汉明帝:刘庄(28年6月15日—75年9月5日),初名刘阳。东汉第二位皇帝(57年—75年在位)。

汉章帝:刘炟(57年-88年4月9日),即汉章帝(75年—88年在位),东汉第三位皇帝,在位14年。

汉和帝:刘肇(79年―105年2月3日),即汉和帝(88年—105年在位),东汉第四位皇帝。

汉殇帝刘:刘隆(105年—106年9月21日),即汉殇帝,汉和帝刘肇少子,养于民间,东汉第五位皇帝,登基时离出生刚满百天,是中国历史上继位年龄最小的皇帝,一岁时夭折,也是中国历史上是寿命最短的皇帝,谥号孝殇皇帝。

汉安帝:刘祜(94年-125年4月30日),即汉安帝(106年—125年在位),东汉第六位皇帝,在位19年。

前少帝:刘懿(?―125年),东汉前少帝,(正史不单独为其列传,故一般不认为他是正统皇帝),125年5月18日―125年12月10日在位。

汉顺帝:刘保(115年—144年9月20日),即汉顺帝(125年—144年在位),东汉第七位皇帝。

汉冲帝:刘炳(143年—145年2月15日),即汉冲帝(144年八月—145年正月在位),字明,东汉第八位皇帝。

汉质帝:刘缵(138年—146年7月26日),即汉质帝(145年—146年在位),一名刘续,汉章帝刘炟玄孙,渤海孝王刘鸿之子,东汉第九位皇帝,在位时间1年

汉桓帝:刘志(132年—167年),即汉桓帝(146~167年在位),字意,生于蠡吾(今河北省博野县),东汉第十位皇帝。

汉灵帝:刘宏(157年,一作156年—189年5月13日),生于冀州河间国(今河北深州)。东汉第十一位皇帝(168年—189年在位)。

汉少帝:刘辩(176年-190年3月6日)东汉第十三位皇帝,光熹元年四月十三戊午日至昭宁元年九月初一甲戌日,即公元189年5月15日-189年9月28日在位。

汉献帝:刘协(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即汉献帝(189年-220年在位),字伯和,东汉最后一任皇帝。

殇帝为什么只活到两岁

因为夭折而亡。

殇帝即汉殇帝刘隆,是汉和帝刘肇的小儿子,东汉第五位皇帝,登基时离出生刚满百天,是中国历史上继位年龄最小的皇帝,但其在一岁时夭折而亡,在位仅220天,也是中国历史上是寿命最短的皇帝,谥号孝殇皇帝。所以汉殇帝便夭折。

东汉最短命的皇帝

东汉殇帝刘隆,年仅一岁就夭折。

刘隆(105年—106年9月21日),即汉殇帝,汉和帝刘肇少子,养于民间,东汉第五位皇帝,登基时离出生刚满百天,是中国历史上继位年龄最小的皇帝,一岁时夭折,也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短的皇帝。

元兴元年十二月(106年1月)辛未日,汉和帝在章德前殿去世,此时刘隆刚出生100余日。按照传统,继承皇位的应是汉和帝的长子刘胜,但刘胜自幼生有怪病,多年不愈,汉和帝皇后邓绥认为他不适合做皇帝。

于是立刘隆为皇帝,是为汉殇帝,改年号为延平,封其兄刘胜为平原王,邓绥进升为太后,并由邓绥临朝听政。

延平元年八月辛亥日(106年9月21日),在太后邓绥发号施令之际,仅当上220天皇帝的刘隆悄然离世,年仅一岁 ,因夭折而亡,故上谥号为“孝殇皇帝”,死后葬于康陵。汉殇帝是中国帝王中即位年龄最小、寿命最短的皇帝,他被史家称为“八月皇帝”或“百日皇帝”。

世界上年龄最早的皇帝

东汉王朝是历史上很奇葩的一个朝代,它的很多皇帝都短命,皇帝的平均寿命只有29岁。同时东汉出现了很多年幼的皇帝,其中年纪最小的就是汉殇帝刘隆,继位时刚出生一百天左右。

刘隆的父亲是东汉第四任皇帝汉和帝,祖父是汉章帝。正是从汉章帝开始,东汉开始了皇帝短命的“传统”。汉章帝去世时年仅33岁,汉和帝则是27岁。汉和帝本有一名年纪较大的皇子,即长子平原王刘胜。但由于平原王身体不好,所以一直没有被立为太子。汉和帝是一位生育能力非常强的皇帝,他之后又有了十多个皇子,但这些皇子竟全部早夭。大概是觉得皇宫里风水不好,或者是为了保护皇子不被人谋害,之后再出世的皇子,全部被汉和帝秘密送往民间。汉和帝准备等这些孩子平安长大后,再把他们接回宫中。

但汉和帝突然离世,再找这些皇子已经来不及了。此时,宫里只有一个刚出世100天左右的皇子,还没有送出去。汉和帝的妻子邓皇后立这个皇子为帝,这就是汉殇帝刘隆。之后,邓皇后成为皇太后,临朝听政。

东汉后期威胁王朝统治的因素

皇权日趋衰弱,逐渐失去对全国政局的有效控制。

原因之一是地方豪强势力不断膨胀。这些豪强地主演变为地方割据势力后,对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构成巨大威胁。

另一个原因是朝廷上也出现外戚、宦官、士大夫等多支政治力量的相互角逐,错综复杂的激烈争斗致使中央集权更加衰弱混乱,政治更趋腐朽黑暗。

主要有三个因素:

一、外戚与宦官争权

外戚与宦官争权是贯穿整个东汉的特征,从东汉第四位皇帝汉和帝开始,东汉就陷入了一个不断循环的怪圈:

皇帝寿命不长→小皇帝继位为帝→太后垂帘听政→外戚掌权→皇帝联合宦官干掉掌权的外戚→皇帝从外戚手中夺回权力→宦官掌权。

几乎汉和帝之后的所有东汉皇帝,都能套用这个循环,比如汉桓帝刘志,15岁当皇帝,由梁太后垂帘听政,太后让自己的哥哥跋扈将军梁冀专权,刘志当了13年的傀儡皇帝,最后还是靠在厕所中联络了五个宦官,一起灭掉了梁冀,然后才重新夺回皇权,之后汉桓帝刘志就重用宦官,宦官就开始弄权,最后刘志36岁就去世了,一个儿子也没有,然后立11岁的皇族子弟刘宏为帝。

东汉皇帝最信任的是宦官,因为宦官是依附于皇权存在,宦官没有后人,又不能独立掌权,只能依靠皇帝,所以东汉皇帝宁愿相信宦官,也不愿意相信外戚,外戚在东汉专权现象太普遍了,导致皇帝根本不相信外戚,同时皇帝也不相信士族,桓灵二帝期间盛行的党锢之祸就是明证,皇帝把士人禁锢让他们永远不能参政,这就是不信任。

所以,东汉历史上外戚与宦官争权现象很严重,而士族一般是支持外戚的,也极度讨厌宦官,宦官一旦专权,就会打击外戚与士族,反之,外戚当权就会打击宦官,而皇帝一般是支持宦官的,所以宦官势力在东汉很大,汉灵帝早期,大将军窦武和太傅陈蕃图谋诛杀宦官,因为事情泄露而被杀,所以才有后来的大将军何进与袁绍等人图谋诛杀所有宦官,这是东汉末年引发动乱的原因之一。

何进虽然掌握了权力,但他是外官,他始终担心皇帝在宦官在引导下,会对自己动手,因为前朝无数的例子已经证明了,皇帝一旦长大,就会联合宦官杀掉掌权的外戚,何进就是再傻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才会听从袁绍的建议诛杀所有宦官,这是基于他自己切身政治利益考虑的,否则他也不会任袁绍来摆布,正是何进的这一举动,引发了东汉末年外戚势力与宦官势力的大火拼。

朝廷内部势力火拼起来,两败俱伤,最终被董卓进京摘取了胜利果实。

二、士族的崛起

东汉末年士族力量从地方一直到中央开始不断强大,把持着地方的经济、土地、人口、用人推荐权以及舆论,但在政治上,士族是受制于外戚及宦官的,尤其是东汉末年的桓灵二帝时期,两次党锢之祸把大量的士族排除在政治之外,使其不能参政,所以诸葛亮才在《出师表》中说道: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

士族在其他方面的强盛,与他们在政治上的无作为形成鲜明的对比,事实上,士族们一直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黄巾起义的发生,让汉灵帝暂时解除了党锢之祸,大量的士族开始参与政治,以打击黄巾军进入政治圈,连刘备这样没落皇族也靠打黄巾军当了官,足以说明当时的政治形势。

虽然政治形势有所缓和,但是显然与士族们所期望的要求相差甚远,在朝廷之中,士族只能寄居于大将军何进门下,除此之外,根本无法立足,除非像袁氏家族四世三公这样,既有名望,又有大量的人缘才能自成一系,所以就能理解一个出身屠户的何进门下,为什么幕僚之中会有这么多的名士加入。

何进门下聚集的士族多了,就开始要求何进诛杀宦官,因为宦官与士族是死敌,两次党锢之祸就是宦官怂恿皇帝执行的,士族们对宦官也是恨得牙痒痒的,为了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士族们联合起来要求何进铲除宦官,这是整个士族阶层的期望和要求,也迫使何进要做出诛杀所有宦官的行动。

三、野心人物的出现

士族之中也不是铁板一块,人多了,什么样的人都有,作为士族领袖的袁绍其实就是东汉末年最大的野心人物,袁绍的野心大到什么程度呢?他想推翻东汉政权,自己做皇帝,这从官渡之战就能看出来,官渡之战前,袁绍就直接带着政权班子,准备打败曹操之后,有进一步的政汉行为,但可惜袁绍败了。

退一步讲,袁绍在官渡之前还想拥立刘虞为皇帝,来对抗董卓所立的汉献帝刘协,这个举动可是另立政权,分裂东汉的行为,这可是出身四世三公、士族领袖袁绍所做的事,再加上他一心怂恿何进诛杀所有宦官,刻章挑起外戚与宦官之间的战争,然后自己渔翁得利,要不是半路杀出个董卓,袁绍几乎就能控制东汉朝廷,达成他的政治理想了。

当时的朝廷之中,袁绍是司隶校尉兼中军校尉,袁术是虎贲中郎将,他们的叔父袁隗是司徒,袁绍是既有政权也有兵权,袁术有兵权控制宫中的虎贲卫士,袁隗是三公之一的司徒和太傅,有一定的政治权力,袁氏家族控制朝廷的意图非常明显,只要何进被杀,宦官被灭,事实上何进确实是被宦官所杀,而何进一死,袁氏兄弟就把早就准备好的兵马带入皇宫,诛杀宦官,一切都是计划好的。

只可惜董卓这个地方军阀并不像袁绍想的那样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袁绍兄弟反而被董卓打败,董卓控制了朝廷,袁氏兄弟反而逃出了洛阳,再看看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联军讨伐董卓时,袁绍压根就没有考虑过留在朝廷的族人安危,他的大哥袁基、叔父袁隗以族人全部被董卓族灭,而这事本是可以避免的,但袁绍为了自己的政治野心,全然不顾,后来这反而成为袁绍受人同情的理由。

从某种意义上,袁绍就是另一个版本的董卓,只不过董卓的恶表露了出来,袁绍的恶隐藏得很深,袁绍在东汉末年的行为举止刻画了一个野心家的表现,为了自己称霸天下,不惜引发整个天下的动乱,而东汉末年争取最高权力的,全部来自东汉政权内部的官员,这一点与其他所有朝代都是不一样的,但这却是东汉灭亡的原因。

东汉章帝驾崩之后,其年仅10岁的儿子即位,是为和帝。和帝即位之初,按照惯例由于年纪幼小,因此尚不能处理政务,由其母后窦太后进行辅政。

窦太后顿时权倾朝野,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基础,不断在朝堂扶持党羽,同时将自己的窦氏亲戚安插到了当时关乎国家决策的重要机构。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80323.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唐朝汉字能组成哪些词?下一篇:刘义隆之死:拓跋焘是否亲自下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