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嬴政是什么官 历史上真正的秦朝官

导语:嬴政是秦朝的第一位皇帝,他也是历史上真正的秦朝官。作为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嬴政统一了中国的六国,建立了统一的秦朝,被后人尊称为“始皇帝”。他的统一战争策略和改革政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目录导航:

  1. 嬴政是什么官
  2. 秦朝武将官职
  3. 秦朝官员级别排名
  4. 秦朝内史是什么职位
  5. 秦国大臣职位顺序
  6. 秦国国尉是什么官
  7. 请问秦朝时期的官职是怎样的
嬴政是什么官

嬴政是秦始皇,中国第一位皇帝,统一了六国,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还实行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这种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为后面封建王朝沿用和改善。

中国首位皇帝,秦朝开国皇帝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一说名“正”),又称赵政、祖龙,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秦朝开国皇帝。

嬴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后来回到秦国。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前238年,平定长信侯嫪毐的叛乱,之后又除掉权臣吕不韦,开始独揽大政。重用李斯、王翦等人,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

秦朝武将官职

秦朝武将官制:(军队中的具体职务) 1、 国尉 国尉为最高武职,统领诸军,负责各级军官的任免与考核。国尉在战国时期的晋、赵等国也有设置,职掌相类。秦朝的国尉职务与汉朝的太尉相当,但不列于三公,地位较低,与卿相若。

2、护军都尉 护军都尉,执掌军政,统领诸将。 属官有中护军,领军史,掌禁军,参预武将的选补事务,遇将军率军出征时,则驻该军监督军政。 3、将军 秦朝仿周朝制度,设置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位上卿,率军镇守边郡。

另置上将军、将军,为临时职务,有大征伐时选武将出任,军还即撤任。 4、裨将 相当于副将 5、都尉 统领五千左右的士兵,一个秦军阵的主将就是都尉。

6、军候 统领一千左右的士兵。

7、五百主 统领五百人 8、百将 统领百人 9、屯长 统领五十人 10、什长 统领十人 11、伍长 统领五人 秦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从低到高”:1公士,2上造,3簪枭,4不更,5大夫,6官大夫,7公大夫,8公乘,9五大夫,10左庶长,11右庶长,12左更,13中更,14右更,15少上造,16大上造,17驷车,18大庶长,19关内侯,20彻侯。

秦朝官员级别排名

秦朝官级排名秦朝政权机构最高权力者为皇帝,皇帝下设三公(太尉,丞相,御史大夫)。

丞相下设中尉,九卿(卫尉,郎中令,太仆,廷尉,典客,奉常,宗正,少府,治粟内史)并管理下属各郡。

郡设郡尉,郡守,监察史。郡守管理下属各县。

县设县尉,县令,县丞。县令管下属各乡,乡下设游徼,三老,啬夫(管大乡),有秩(管小乡)。

三老管理下属各亭,亭设亭长。亭长管理下属各里,里设里长。

等级从低到高,依次是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彻侯。秦朝二十级军功爵位制,是奖励军功、鼓励杀敌求胜的军功爵禄制度。

秦朝内史是什么职位

秦朝内史是首都及周边地区的行政长官。类似于满清时期的直隶总督兼9门提督。秦朝之前的内史主要任务是掌管法令,拟定文书,协助国君策命诸侯及卿大夫,并负责爵禄的废置。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设置内史为行政区长官掌管京师咸阳及京畿四十余县,辖地约为今关中平原和商洛地区。

秦代内史是由国都咸阳附近的县组成的一个行政区,掌管京师之地,相当于京兆尹,辖地约为今关中平原和商洛地区,治所设在咸阳。

《史记》记载内史辖42县。另有九卿之一的治粟内史,掌全国谷货,相当于大司农,属官有太仓令、太仓丞,掌国库中粮食的贮存;有平准令、平准丞,掌京师及诸郡物价。

秦国大臣职位顺序

秦国统一六国后,设立三公九卿制度,即皇帝下设三个最高官职(即:太尉、丞相和御史大夫)。秦朝以丞相为百官之首。天下之事皆决丞相府。又设太尉管理军事、御史大夫(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为丞相副手。

丞相下设中尉,九卿(即:卫尉,郎中令,太仆,廷尉,典客,奉常,宗正,少府,治粟内史)并管理下属各郡。只是分工不同,应该都是平级的。

九卿以下为地方官吏,应该不能称为大臣了,你说的大臣应该就是三公九卿之类。

秦国国尉是什么官

国尉是战国时期秦国军政的最高长官。统领诸军,负责各级军官的任免和考核。统领部队人数达到一千人。仅次于将官四千人。

请问秦朝时期的官职是怎样的

有御史大夫、太尉、郎中令、卫尉、廷尉等。

1、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官名。秦代始置,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西汉沿置,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秩中二千石 。

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仿古制设三公,改大夫为大司空。东汉又改为司空。大司空(司空)不在御史台。“侍御史之率”的名义改属中丞。

晋以后多不置御史大夫。唐复置,专掌监察执法。宋不除大夫,以中丞为台长。明代燕王朱棣陷南京,将御史府改回都察院,自此御史大夫遂废。

2、太尉

太尉,中国秦汉时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但终秦一朝未任命太尉;秦朝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为“三公”(秦朝无三公说法,御史大夫秦时为银印青绶,为上卿,但非“公”,此处为后人对比总结)。后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

3、郎中令

郎中令,官名。始置于秦,为九卿之一,掌宫廷侍卫。汉初沿置,为皇帝左右亲近的高级官职。郎中令的属官有负责议论的大夫;负责宾客迎送、接受群臣奏事的谒者;

供奉宫廷、等待受职的诸郎;以及期门、羽林等禁卫军。郎中令的职掌也比较复杂,职掌主要有两个方面,即主要职掌和其它职掌。主要职掌包括宿卫警备、管理郎官、备顾问应对,劝谏得失、郊祀掌三献、拜诸侯王公宣读策书。

4、卫尉

始于秦,为九卿之一,汉朝沿袭,为统率卫士守卫宫禁之官,隋以后改掌军器、仪仗等事。始皇时有卫尉竭。汉景帝时一度改名中大夫令,后又恢复旧名。新莽时改为大卫,东汉时仍称卫尉。

5、廷尉

廷尉,官名,秦置,为九卿之一。掌刑狱。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名大理,武帝建元四年(前137)恢复旧称,哀帝元寿二年(前1)又改为大理寺。

新莽时改名作士﹐东汉时复称廷尉。汉末复为大理。魏黄初元年(221)改称廷尉﹐后代沿袭未改。北齐以大理寺为官署名,大理寺卿为官名,历代遵行。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81782.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以刘邦和项羽为例谈谈杰出人物出现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认识 历史有刘邦吗下一篇:北宋为何南迁到绍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