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西夏太后有哪些 西夏皇帝的九个女人

导语:西夏太后拥有九个女人,她们都成为了西夏皇帝的妻子。这九位女人在西夏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影响着政治和家族的命运。

目录导航:

  1. 西夏太后有哪些
  2. 西夏的12位皇帝
  3. 西夏有女皇帝吗
  4. 西夏著名人物
  5. 西夏名人
西夏太后有哪些

西夏第一位临朝听政的太后——没藏太后。其本名为没藏黑云,原本是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心腹将领野利遇乞的妻子。野利遇乞骁勇善战,为西夏的建立以及后来与宋朝的战争中数次立下赫赫战功,甚至因为百战不殆,宋军对他可谓是闻风丧胆。

可当时宋朝也有个与之实力相当的名将,其名为种世衡,为了消灭野利遇乞以鼓舞士气,他决定使用暗招挑拨野利遇乞和李元昊之间的关系。

事成后,李元昊因此非常忌惮野利遇乞的存在,于是将其赐死,并将其妻子没藏黑云收归后宫,二人不多时便有了一个名为李谅祚的儿子。

西夏的12位皇帝

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朝代,自称邦泥定国或大白高国。因其在西北,宋人称之为西夏。

一,夏太祖李继迁(963年—1004年)

本姓拓跋氏,银州(今陕西榆林米脂县)人,出身党项族平夏部,银州防御使李光俨之子,李继捧族弟,出生地被称为李继迁寨,宋朝曾赐名赵保吉。

二,夏太宗李德明(981年-1032年)

本姓拓跋,字阿移,西夏王朝的奠基人,西夏太祖李继迁长子,西夏景宗李元昊的父亲。李德明气度深沉,颇有才干,善于权谋。1004年,嗣位夏王。

三,夏景宗李元昊(1003年—1048年)

西夏王朝开国皇帝。自称北魏皇室鲜卑拓跋氏之后。远祖拓跋思恭,帮助唐僖宗平定黄巢起义,赐为李姓,封西平王。李元昊继西平王之位后,放弃李姓,自称嵬名曩霄。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年),34岁的李元昊正式称帝,建立大白高国,史称西夏。

四,夏毅宗李谅祚(1047年—1068年)

西夏第二位皇帝(1048年~1068年在位)。李谅祚即位时才一岁,由其母没藏氏掌握朝政。毅宗在大将漫咩等的支持下诛杀舅父没藏讹庞及其家族,结束了没藏氏专权的局面。

五,夏惠宗李秉常(1061年—1086年)

西夏第三位皇帝(1068年—1086年在位)。1067年毅宗突然病死,李秉常继位时7岁,由其母梁太后执政,梁乙埋为国相。1076年,李秉常16岁,开始亲政。

六,夏崇宗李乾顺(1083年—1139年)

西夏第四位皇帝(1086年—1139年,在位54年),夏惠宗李秉常长子,母亲昭简文穆皇后梁氏和祖母毅宗皇后梁氏都为汉族。

七,夏仁宗李仁孝(1124年—1193年)

西夏第五位皇帝(1139年—1193年,在位54年)。夏崇宗之子。母曹贤妃。1139年夏崇宗李乾顺去世,李仁孝即位,时年十六岁。

八,夏桓宗李纯祐(1177年—1206年)

西夏第六代皇帝(1193年—1206年在位)年号天庆。夏仁宗李仁孝长子,母亲罗皇后为汉人。

九,夏襄宗李安全(1170年-1211年)

西夏第七位皇帝(1206年—1211年在位)。夏崇宗李乾顺之孙,夏仁宗李仁孝之侄,越王李仁友之子,1196年,仁友逝,安全上书要求袭越王爵位,桓宗不许,安全被降封为镇夷郡王,他极为不满,于是萌生了篡夺皇位之心。1206年3月1日与桓宗母罗氏合谋,废桓宗自立,改元应天。

十,夏神宗李遵顼(1163年-1226年)

西夏第八位皇帝(1211年—1223年,在位13年)年号光定,西夏宗室齐国忠武王李彦宗之子,李彦宗在凉州起兵,定都凉州,将儿子李遵顼扶上皇位。

十一,夏献宗李德旺(1181年-1226年)

西夏第九位皇帝(1223年—1226年,在位四年)年号乾定。夏神宗之次子。

十二,夏末帝李睍(1204年―1227年)

西夏最后一位皇帝(1226年—1227年,在位两年,国亡)年号宝义。夏神宗李遵顼之孙,夏献宗李德旺之侄,清平郡王之子。

西夏(公元1038年-1227年),始于景宗李元昊,终于夏末帝,共12帝。西夏是由党项民族建立的国家,首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西夏是在宋,辽两大王朝之间诞生的,所以从建国起,就与宋,辽发生战争。但最终被蒙古所灭。

夏太祖李继迁(963-1004),银州(今陕西省榆林县南)人。党项族平夏部人,为银州防御使李光俨之子,出生地被称为李继迁寨。史书载,“生而有齿”。幼年时即以勇敢果断,“擅骑射,饶智数”而闻名乡里。

西夏太宗李德明(981年-1032年),夏太祖李继迁长子也,生于981年,小字阿移,为人深沉有器度,多权谋。其管治最大特色是“依辽和宋”,同时向辽、宋称臣,接受两国封号,并伺机向西发展。数年间,西攻吐蕃和回鹘,夺取西凉府、甘州、瓜州、沙州等地。其势力范围扩展至玉门关及整个河西走廊。由于“依辽和宋”能麻痹辽、宋,“国家”得以和平,对内也能专注于经济发展,使辖区内农业有较大的发展。综观其一生,不但能成功保存祖先基业,并且不断扩张势力。谥号光圣皇帝,庙号太宗。

景宗武烈皇帝李元昊(1004-1048) 1038年称帝,在位11年。父李德明,西平王。李元昊袭位后,与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他接受宋的先进文化,由根据党项的民族特点确立了一套政治军事制度。李元昊与辽,宋之间进行了一些战争,取得胜利,形成宋,辽,夏鼎立局面。晚年,肆意诛杀,纵情享乐,强夺太子宁凌噶妻为后,被宁凌噶刺死。死于1048年,时年45岁。

毅宗昭英皇帝李谅祚(1047-1067) 1048年即位,在位20年 。景宗长子。即位时才1岁,由其母掌握朝政。亲政后,实行改革,使西夏进一步汉化。他连年对宋用兵,攻掠临近州县。先后收降吐蕃首领瞎毡的儿子木征和青唐吐蕃部。后注意修好与辽、宋关系。于1067年病死,时年21岁

惠宗康靖皇帝李秉常(1060-1086) 1067年即位,在位20年 。毅宗长子,即位时8岁。死于1086年,时年26岁。

崇宗圣文皇帝李乾顺(1084-1139) 1086年即位,在位54年 。惠宗长子,即位时3岁。亲政后,采取联辽抗宋的策略,辽被金灭后,又联金抗宋。死于1139年,时年56岁。

仁宗圣德皇帝李仁孝(1124-1193) 1139年即位,在位55年。崇宗长子。仁宗指定《新法》,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科举制,尊崇儒学,大修孔庙及尊奉孔子为文宣帝;封建制在西夏确立了。仁宗时是西夏的鼎盛时期。仁宗死于1193年,时年70岁。

桓宗昭简皇帝李纯佑(1177-1206) 1193年即位,在位13年。仁宗长子。以附金和宋为国策。1205年,铁木真开始进军西夏,1206年,桓宗暴卒,时年30岁。

襄宗敬穆皇帝李安全(1169-1211) 1206年即位,在位6年。崇宗孙,仁宗侄,父李仁友。在位6年,被齐王李遵顼废,同年死,时年43岁。

神宗英文皇帝李遵顼(1162-1226) (1211-1223)年在位,在位13年 。齐王李彦宗子,博览群书,1203年西夏状元,后统领西夏军事,1211年,废襄宗自立。他是以状元当皇帝,在历史上是无前例的。后,与蒙古,宋战争屡败,1223年,神宗退位,死于1226年,时年65岁。

献宗李德旺(1181-1226) 1223年即位,在位4年。神宗次子。即位后,抗拒蒙古。1226年,成吉思汗攻西夏,西夏连失数城,献宗惊死,时年46岁。

夏襄宗李安全

夏末帝李睍(生年不详-1227)1226年即位,在位1年。献宗侄。即位仅后1年,西夏被蒙古所亡,末帝投降被杀。西夏亡。

西夏有女皇帝吗

西夏是没有女皇帝的。

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朝代。因其在西北,故称之为西夏。前期和辽、北宋,后期与金朝,南宋并立。历经十帝,享国189年。从881年李思恭任定难军节度使起,李氏政权共计346年。西夏一段时间虽然有梁太后掌握大权,但是没有出现女皇帝。

西夏著名人物

西夏(公元1038年-1227年),始于景宗李元昊,终于夏末帝,共10帝。

夏太祖李继迁(963-1004),银州(今陕西省榆林县南)人。党项族平夏部人,为银州防御使李光俨之子,出生地被称为李继迁寨。史书载,“生而有齿”。幼年时即以勇敢果断,“擅骑射,饶智数”而闻名乡里。

西夏太宗李德明(981年-1032年),夏太祖李继迁长子也,生于981年,小字阿移,为人深沉有器度,多权谋。其管治最大特色是“依辽和宋”,同时向辽、宋称臣,接受两国封号,并伺机向西发展。数年间,西攻吐蕃和回鹘,夺取西凉府、甘州、瓜州、沙州等地。其势力范围扩展至玉门关及整个河西走廊。由于“依辽和宋”能麻痹辽、宋,“国家”得以和平,对内也能专注于经济发展,使辖区内农业有较大的发展。综观其一生,不但能成功保存祖先基业,并且不断扩张势力。谥号光圣皇帝,庙号太宗。

景宗武烈皇帝李元昊(1004-1048) 1038年称帝,在位11年。父李德明,西平王。李元昊袭位后,与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他接受宋的先进文化,由根据党项的民族特点确立了一套政治军事制度。李元昊与辽,宋之间进行了一些战争,取得胜利,形成宋,辽,夏鼎立局面。晚年,肆意诛杀,纵情享乐,强夺太子宁凌噶妻为后,被宁凌噶刺死。死于1048年,时年45岁。

毅宗昭英皇帝李谅祚(1047-1067) 1048年即位,在位20年 。景宗长子。即位时才1岁,由其母掌握朝政。亲政后,实行改革,使西夏进一步汉化。他连年对宋用兵,攻掠临近州县。先后收降吐蕃首领瞎毡的儿子木征和青唐吐蕃部。后注意修好与辽、宋关系。于1067年病死,时年21岁。

惠宗康靖皇帝李秉常(1060-1086) 1067年即位,在位20年 。毅宗长子,即位时8岁。死于1086年,时年26岁。

崇宗圣文皇帝李乾顺(1084-1139) 1086年即位,在位54年 。惠宗长子,即位时3岁。亲政后,采取联辽抗宋的策略,辽被金灭后,又联金抗宋。死于1139年,时年56岁。

仁宗圣德皇帝李仁孝(1124-1193) 1139年即位,在位55年。崇宗长子。仁宗指定《新法》,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科举制,尊崇儒学,大修孔庙及尊奉孔子为文宣帝;封建制在西夏确立了。仁宗时是西夏的鼎盛时期。仁宗死于1193年,时年70岁。

桓宗昭简皇帝李纯佑(1177-1206) 1193年即位,在位13年。仁宗长子。以附金和宋为国策。1205年,铁木真开始进军西夏,1206年,桓宗暴卒,时年30岁。

襄宗敬穆皇帝李安全(1169-1211) 1206年即位,在位6年。崇宗孙,仁宗侄,父李仁友。在位6年,被齐王李遵顼废,同年死,时年43岁。

神宗英文皇帝李遵顼(1162-1226) (1211-1223)年在位,在位13年 。齐王李彦宗子,博览群书,1203年西夏状元,后统领西夏军事,1211年,废襄宗自立。他是以状元当皇帝,在历史上是无前例的。后,与蒙古,宋战争屡败,1223年,神宗退位,死于1226年,时年65岁。

献宗李德旺(1181-1226) 1223年即位,在位4年。神宗次子。即位后,抗拒蒙古。1226年,成吉思汗攻西夏,西夏连失数城,献宗惊死,时年46岁。

夏末帝李睍(生年不详-1227)1226年即位,在位1年。献宗侄。即位仅后1年,西夏被蒙古所亡,末帝投降被杀。西夏亡。

嵬名令公,党项人,西夏名将。应天四年(1209)蒙古军攻中兴府(今宁夏银川)外围,奉命率兵五万守克夷门。相持两月,防备渐弛,被蒙古军设伏俘获。襄宗纳女求和,释还。

乾定三年(1226)蒙古军连破西夏城池,奉末主李睍之命,以十万军救援灵州(今宁夏灵武东南),兵败,逃回中兴府。次年随末主出降,被杀。

夏景宗李元昊(1003年6月7日—1048年1月19日):党项族,银州米脂寨(今陕西米脂县)人,西夏王朝开国皇帝。与北宋决裂而称帝时,放弃旧姓名,改为嵬名(姓)曩霄(名),1047年(天授礼法延祚十年)恢复李姓。

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1048年),为次子宁令哥所弑,谥号武烈皇帝,庙号景宗,由幼子李谅祚即位。

野利仁荣(-1042年):

为西夏开国重臣,是西夏景宗李元昊皇后野利氏的疏族。相传为西夏文创始人,于大庆元年(1036年)秉承景宗旨意创造蕃书(西夏文),成十二卷,行体方整,但笔划繁冗。(《宋史》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第二百四十四记载:“元昊自制蕃书,命野利仁荣演绎之,成十二卷,字形体方整类八分,而画颇重复。”)

野利旺荣(?-1042):

西夏大将。党项族野利部人。西夏景宗元昊皇后兄(一说从父)。多权谋,善用兵。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授为监军,与弟野利遇乞分统左、右厢军,号大王。官至宁令。在对宋作战中,多参与军机。三年正月,从元昊攻宋延州(今陕西延安),以围城打援之策,诱宋军出战,伏兵三川口(今延安西北),俘宋将刘平、石元孙等。四年二月,从元昊攻宋泾原路,定谋设伏好水川口(今宁夏西吉兴隆镇东南),示弱诱敌,突然袭击,大败宋军。五年二月,遣部将浪埋等诈降于宋,被宋将种世衡识破。六年二月,受命与宋议和。九月,因怨恨元昊黜野利后,欲谋杀之,事泄被诛(一说种世衡施离间计,假约其降,遭元昊猜忌被杀)。

任得敬(?-1170年):

西夏大臣。

最初,任得敬是宋朝西安州的通判。1137年,西夏攻破西安州,任得敬率兵投降。当时的西夏皇帝李乾顺任命他为权知州事。为了逢迎皇帝,任得敬将自己的亲生女儿献入宫中为妃,因此被提拔为静州防御使。

他用大量财货贿赂朝廷大臣,设法让其女儿登上皇后宝座。御史中丞芭里祖仁等人在皇帝面前夸奖任氏的才德,1138年,干顺将她立为皇后,任得敬当上国丈爷,被擢升为静州都统军。

1139年,夏崇宗皇帝驾崩,其子李仁孝继位。虽然任氏并不是仁孝的生母,但仍然被封太后。

1140年,夏州统军萧合达造反。任得敬为了邀功请赏,图乘机立功,主动请求担任讨伐判军的任务,收复夏州,剿灭了萧合达叛乱。任得敬因其军功显著,被皇帝册封为西平公,任翔庆军都统军。

1143年,任得敬率军镇压威州、定州等地的农民起义。

1147年,企图参与国政,上奏请求入朝觐见,被斡道冲等朝中大臣阻止。

1149年,以外戚任尚书令、中书令。八年,进为国相,逐步获取西夏军政大权。

1170年,迫仁宗分夏国疆土之半归其统治,夏仁宗被迫答允,分西南路及西平府、灵州罗庞岭(今甘肃武威境)等地归楚国。任得敬又迫使仁宗上表金国,要求对楚国予以承认,被金世宗拒绝。任得敬结怨于金,转通南宋,约夹攻金国。后阴谋败露,夏仁宗得金国支持,是年八月,捕杀任氏兄弟,任得敬分国失败。

斡道冲(?-1183年):

字宗圣。祖先灵武(今宁夏灵武)人,后随西夏主迁至兴庆府(今宁夏银川)。为夏仁宗李仁孝的重臣。他的家族世代修撰夏国史。八岁时就因为熟读《尚书》而中童子举。成人后精通五经,翻译《论语注》,有著作《论语小义》二十卷,以及《周易卜筮断》,均用西夏文写成。天盛三年(1151年)官为蕃汉教授。乾祐二年(1171年)专权的外戚任得敬被诛杀后,升为中书令。十四年死。他死后,仁宗令人为之画像,祀于孔庙。

梁德养:

著名的西夏谚语集《新集锦合辞》,是由西夏人梁德养于1176年初编、1187年由王仁持补编,共有364条谚语。其内容有“谚语不熟不要说话”的记载,“千千诸人”、“万万民庶”都离不开谚语,凸显出谚语对西夏人民的重要性。

王佥、焦景颜:

夏仁宗时设置翰林学士院,命王佥、焦景颜参照宋朝编修实录的办法纂修国史,负责修《李氏实录》。

骨勒茂才:

西夏著名文学家,编写番汉合时掌中珠

西夏文和汉文双解通俗语汇辞书。党项人骨勒茂才编,刊于西夏仁宗乾二十一年(1190)。1909年在中国黑水城遗址(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出土。木刻本,蝴蝶装,共三十七页。序言有西夏文和汉文两种,内容相同。谓“不学番言,则岂和番人之众;不会汉语,则岂入汉人之数。”表明编纂目的是为了便于番(党项)、汉相互学习对方语言。书中每一词语都并列四项,中间两项分别是西夏文和汉译文,右边靠西夏文的汉字为西夏文注音,左边靠汉译文的西夏文为汉字注音。词语编排以事门分为九类:①天体上(天空),②天相中(日月星辰),③天变下(天体自然变化),④地体上(大地),⑤地相中(山川河海),⑥地用下(矿产、植物和动物),⑦人体上(君子、小人),⑧人相中(人体各部),⑨人事下(人事活动及有关事物)。最后一类约占全书一半,包括亲属称谓、佛事活动、房屋建筑、日用器皿、衣物首饰、农事耕具、政府机构、诉讼程序、弹奏乐器、食馔、马具、婚姻等。该书是研究西夏语言、文字、社会历史的重要文献,对解读西夏语起了重要作用。原书刊本现在苏联,目前流行的是罗福成1924年的手抄石印本。

刘志直:

夏仁宗时翰林学士,工于书法,他用黄羊尾毫制作之笔,为时人所效法

张浦(?-1014):

西夏大将。银州(今陕西榆林南)人。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党项族首领、定难军留后李继捧奉诏入朝,留居京师,献五州之地。张浦献策继捧族弟李继迁,率亲信走避夏州地斤泽(今内蒙古伊金

野利仁荣(?~1042) 西夏开国重臣。西夏景宗李元昊皇后野利氏疏族。学识渊博,熟悉历史。西夏建国前后创制典章制度,多参与谋划。曾建议根据西夏境“蕃汉杂处、好勇喜猎”的特点,“顺其性而教之功利,因其俗而平以刑赏”,使“民乐战征,习尚刚劲”,对景宗规定各种制度有重大影响。大庆元年(1036)秉承景宗旨意创造蕃书(见西夏文),成十二卷,字形方整,笔画繁复。群臣上表称颂,景宗遂下令改元,确定为国字,颁行境内。又设蕃汉二字院,分别掌管与宋朝、吐蕃、回鹘等王朝的文字往来。

野利仁荣是党项民族的精英,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他坚决反对“用夏变夷”,即用汉文化取代党项民族文化的全盘汉化方针。他认为“一王之兴,必有一代之制……昔商鞅峻法而国霸,赵武胡服而兵强。国家表里山河,蕃汉杂处,好勇喜猎,日以兵马为务,非有礼乐诗书之气也。惟顺其性而教之功利,因其俗而严其刑赏,则民乐战征,习尚刚劲,可以制中国,驭戎夷,岂斤斤言礼义可敌哉”。他的这些主张,就成为元昊立国的基本方略,也对西夏民族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元昊让他担任谟宁令(天大王)之职,是元昊身旁的主要谋士,也是夏国的精神领袖。

西夏名人

(一)景宗李元昊(北宋)

西夏景宗李元昊(1003-1048),党项族,曾改姓嵬名,又名曩霄,字嵬理,生于灵州 (今宁夏银川市灵武市), 西夏王朝开国皇帝。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年),正式称帝,建立西夏。建国称帝后,西夏与宋朝的外交关系正式破裂,经过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等四大战役,西夏歼灭宋军西北数万精锐。奠定了宋、辽、西夏三分天下的格局。

(二)崇宗李乾顺(宋朝)

李乾顺(1083—1139),西夏兴庆(今宁夏银川市)人。即西夏崇宗,西夏第四位皇帝(1086—1139在位),也是西夏杰出的君主、政治家。天安礼定元年(1086年)李秉常去世后李乾顺即位,年仅三岁,母党专政。他亲政后整顿吏治,确定君主集权的体制,结束了累朝出现的外戚贵族专政的局面。西夏政治制度日臻完备。

(三)仁宗李仁孝(南宋)

李仁孝(1124—1193),西夏兴庆(今宁夏银川市)人。即西夏仁宗,西夏第五位皇帝。他统治期间为西夏的盛世,也是金国、南宋的盛世,三国之间战争甚少,因此仁孝能专心料理国家内政。各汗国羡慕西夏之强盛,纷纷朝贡。文化臻于鼎盛,为党项文化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

(四)浑瑊(唐朝)

浑瑊(jiān)(736—800 ),唐朝名将。本名进,皋兰州(今宁夏青铜峡南) 人,铁勒族浑部。是郭子仪部将,曾任左金吾卫大将军。官至检校司徒、中书令,封咸宁王。唐朝名将,唐朝宰相,名列十七史百将传。

(五)皇甫嵩 (东汉)

皇甫嵩(?—195),字义真。安定郡朝那县(今宁夏彭阳)人。东汉末期名将,雁门太守皇甫节之子,度辽将军皇甫规之侄,出身于将门世家。主要成就:平定黄巾之乱,击破王国叛军。去世,获赠骠骑将军。位列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六)傅燮(东汉)

傅燮(?-187),字南容,北地灵州(今宁夏吴忠市)人,东汉大臣。傅燮身长八尺,面有威容。黄巾起义爆发,以护军司马跟随名将皇甫嵩出征,在兖州东郡苍亭大破黄巾军,位居首功,授予安定都尉。后任汉阳太守。

(七)莫折念生 (南北朝)

莫折念生(?~527年),关陇(仿宁夏境内)人。北魏末年关陇起义首领。在北方六镇起义的影响下,是年六月,西部秦州城各族人民由羌族人莫折太提领导聚众起义,杀死了秦州刺史。接着,起义军北攻高平镇(今宁夏固原),杀死魏军镇将和行台官。不久,莫折太提病死,由儿子莫折念生继任起义军首领,改称天子,立年号为"天建",设百官。

(八)万俟丑奴(南北朝)

万俟丑奴(?~530),北魏末年关陇起义军领袖。鲜卑族。高平镇(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人。早年跟随胡琛起义,胡琛战死之后,继承军队指挥权,节制各部起义军队,声势日益浩大。建义元年(528年)七月,自称天子,设置百官,国号大赵,年号神兽,定都于高平。

(九)马宝(清朝)

马宝(1628-1681),或称三宝,陕西隆德(今宁夏固原市隆德县)人。吴三桂起兵反清后,马宝被封为宝国公,官衔为铁骑总管将军。作为吴三桂麾下最能打的悍将,马宝在反清的过程中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所过之处,望风而降。后来康熙多次降旨招抚马宝,马宝不但拒绝,还杀了康熙的使者。

(十)任得敬 (宋朝)

任得敬(?-1170), 西夏(今宁夏境内)人。原为宋朝西安州(今宁夏海原县西北西安州)通判,属北宋降臣。后因献女给夏崇宗而被擢为静州防御使。又因平定萧合达叛乱和镇压讹起事,封西平公。天盛二年(1150年),任得敬为国相,弟任得聪为殿前太尉,任得恭为兴庆府尹,任氏兄弟遂擅西夏政权。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83649.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韩元发展史 韩国纸币历史发展下一篇:楚自按部首先查什么部再查几画 荆和楚是什么意思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