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李绅是什么朝代 唐朝官场中有哪些人物

导语:李绅是唐朝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以才情出众和政治见解独到而闻名于世。唐朝官场中还有许多其他重要人物,如杜甫、白居易、王维等,他们都是杰出的文学家和官员。

目录导航:

  1. 李绅是什么朝代
  2. 唐朝杜公是谁
  3. 黄巢杀门阀士族有哪些
  4. 九霄寒夜暖苏玖儿身世有什么秘密
  5. 李绅是唐朝哪个时期的诗人
李绅是什么朝代

李绅是我国唐朝中期的历史人物,李绅是唐宪宗时期的进士出身,入仕之后,其政治生活一直处于“牛李党争”之中,而后身居高位,官拜宰相,除了在政治官场方面大放异彩,李绅在唐朝时期的文坛上也颇有建树。

唐朝杜公是谁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中文名

杜甫

别称

杜少陵,杜工部等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所处时代

唐代

出生地

巩县(今河南巩义)

出生日期

712年2月12日

逝世日期

770年

主要作品

《三吏》、《三别》、《杜工部集》

主要成就

作诗三千多首 、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世界文化名人。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男,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

延安杜公祠,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七里铺东侧的210国道边上。

延安杜公祠,坐东向西,传说唐代大诗人杜甫躲避“安史之乱”,途径延安时,曾枕鞋夜息于此,后人为表达对杜甫的敬仰,便将杜甫途径的这条传道改名为“杜甫川”,并在此建“杜公祠”。

建筑年代

杜公祠的具体建筑年代已不可考,公元1040年,时任 延州知事的范仲淹曾题“杜甫川”三字刻于石崖上,可见当时已有此祠。

清道光23年(1843) 肤施县(即今延安)知事陈炳林亦书“少陵川”三字刻于崖壁。道光27年(1847),重建了祠堂和望杜亭。同治年间,杜公祠遭兵毁,光绪5年(1879)重建。近几年,当地政府和旅游部门对其进行了扩建,重修了原有祠堂、 摩崖石刻、拓片、楹联,新建了亭台、展室。

唐朝杜公是:杜光庭。

杜光庭,四川青城人,唐代流寓御史,入云南后以文章教南诏子弟。相传南诏德化碑即为其所书;死后葬于苍山玉局峰。

云南大理文献楼上有近代大理文人周仁(公元1850—1931年)撰写的楹联:

溯汉唐以还,张叔传经,杜公讲学,硕彦通儒代有人,莫让文献遗风暗消在新潮流外。

登楼台而望,鹫岭夕阳,鹤桥小路,熙来攘往咸安业,但愿妙香古国常住于大世界中。

上联提到的杜公,指杜光庭。记载杜光庭在大理传播汉学的事迹。

黄巢杀门阀士族有哪些

唐末黄巢起义,推翻唐朝政权,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在黄巢的治理下,士族门阀得到不好处,但这些门阀士族手上掌握着很多权利,对王权而言是非常大的威胁。黄巢知道门阀士族是祸害朝政的毒瘤,黄巢登基称帝后,将前朝留下来的大部分门阀士族杀了个遍,基本上消灭了影响中国历史的六百年门阀士族,但是黄巢找不到足够的人才治理国家,很快中原大地陷入了五代十国的乱战之中。

有五姓七望中的崔、卢等世家。

在黄巢攻克洛阳和长安两京后,对唐朝的官僚世族集团展开大肆的杀戮,向五姓七望中的崔、卢等世家,直接被黄巢的军队灭了满门。

因为在中唐以后,这些世家门阀的精华子弟大都逐渐迁居到两京附近,以方便交际和入仕。但是这种聚集也给他们带来了灭顶之灾。

诗云:华轩绣毂皆销散,甲第朱门无一半。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世家大族的的精华子弟们被屠杀殆尽,即使有一部分幸免于难也不复从前之势,于是曾经垄断大唐官场的世族们最终走向分崩离析。

黄巢攻入长安之后,门阀士族才真正迎来了末日,《秦妇吟》中写道:天街踏尽公卿骨,甲第朱门无一半。黄巢最痛恨的就是这帮朝廷官员,在公元905年,黄巢手下将领朱全忠将包括裴枢在内的三十余名朝官斩杀于白马驿,投尸黄河。自此,门阀士族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黄巢也在无意间为宋朝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九霄寒夜暖苏玖儿身世有什么秘密

1 九霄寒夜暖苏玖儿的义父身份是宰相。

2 这个身份是小说《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情节设定,宰相是当时唐朝官场中的最高官职之一,具有非常高的权威和地位。

3 在小说中,宰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对于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李绅是唐朝哪个时期的诗人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出生于湖州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李绅是唐朝诗人。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唐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唐朝大臣,曾参与牛李党争。亦为诗人,文学上,参与新乐府运动。

古往今来诗词最多都出现在唐朝,著名诗人李绅也是生于唐大历七年。李绅是我国唐朝中期的历史人物,李绅是唐宪宗时期的进士出身,入仕之后,其政治生活一直处于“牛李党争”之中,而后身居高位,官拜宰相,除了在政治官场方面大放异彩,李绅在唐朝时期的文坛上也颇有建树。

李绅不仅是唐朝著名诗人,同时还是唐朝的一位好官员,一生都在官场中摸爬滚打。他所任官职非常多,低至地方县令,高至朝中宰相。不过他一生最辉煌的部分并不在官场,而是在写诗赋词方面。

李绅算是出生于官宦世家,他是中书令李敬玄的曾孙,父亲是地方县令。但他从小父亲就去世了,一直跟随母亲相依为命,小时候吃了不少苦。正因为年轻的时候亲眼目睹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后来写出了千古名诗《悯农》,被称为悯农诗人。他曾经与唐朝诗人元稹,白居易交往十分密切,共同创造了“新乐府”诗体。

李绅是唐朝“新乐府”诗集的倡导者,他写诗的天赋从他的《悯农》里面就可以看出来。《悯农》诗两首之所以能一直流传至今,不仅仅因为诗歌表达出了作者的心声。同时这两首诗中采用相互对比,前后照应的方法,给世人留下了强烈的影响。

李绅从小可能受其家族影响,一心想考取功名,谋求一官半职,但是超初几次应试都以失败而告终。直到二十七岁才考中进士,正式走入官场任翰林学士。随后元和十四年又升职为右拾遗,但是后期被卷入党争,被贬端州任司马。李绅在官场当中一直起伏不定,他一心为国家和百姓做事,但是官场如战场十分激烈。后期因身体疾病中风而辞去官位,但他心系朝廷,后又任淮南节度使一职。他的一生可以说都是在官场中度过的,会昌六年他最终在扬州病逝,享年七十四岁。

李绅的诗句

李绅是唐朝一位著名诗的人,他一生留下了很多优美的诗篇,一直流传至今。李绅从小父亲就去逝了,跟随母亲饱读诗书,二十七岁考取进士正式步入仕途之路。他官场之路并不平坦,最高曾任宰相之职。

他一生最辉煌的部分并不在官场,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在诗歌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与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交往十分密切,在文学史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李绅的诗句十分耐人寻味,很多诗句都具有乐府风格,节奏感十足。《早梅桥》是李绅典型的代表诗篇,诗的开头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梅花盛开的灿烂景象。诗句中的“春未彻”形象的说明了梅花开放的时间,同时又为下文中的“莺结舌”和“伴春雪”做了铺垫。“紫萼迎风玉珠裂”诗人观察细微,描绘生动,把梅花的特点描写得十分鲜明。“柳未黄”和“莺结舌”从侧面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开放的高尚品质。“委素飘香照新月”这句诗写出了梅花飘落散发着清香,在月亮的照耀下景色十分优美。

《早梅桥》中的“桥边伤别”和“行人莫折”表现出了诗人对梅花的感情之深,对其依依不舍之情。《早梅桥》的最后两句,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梅花独有的特点,表达出了诗人对梅花的无限感慨。

李绅的《早梅桥》只是他优秀作品中的一篇,他的诗句都十分富有感染力。从《早梅桥》中就可以看出,他的诗句形式自由,押韵自然。诗句中喜欢借景抒情,《早梅桥》中表面上句句写的是赞美梅花不争宠献媚,洁白无暇,与风雪相伴的高尚品质。这里面也表达出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赞扬了像梅花的一类人。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亳州谯县古城人(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人。所以他是中唐时期的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生平卷入牛李党争,为李(德裕)党重要人物。 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参与者。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悯农二首》,流传甚广,千古传诵,被誉为悯农诗人。《全唐诗》录其《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今编为四卷。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

唐宪宗时期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亳州谯县古城人(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生平卷入牛李党争,为李(德裕)党重要人物。

出身赵郡李氏南祖。李绅六岁丧父,随母迁无锡(今江苏无锡)。唐和元年(806年),进士及第,补国子助教,历任江、滁、寿、汴等州刺史及宣武军节度使、宋亳汴颖观察使,入朝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擢尚书右仆射,改门下侍郎,封赵国公,为相四年。出为淮南节度使。唐会昌六年(846年),病逝于扬州,追赠太尉,谥号“文肃”。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8374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伊丽莎白一世如何主持英国的宗教改革?下一篇:武则天前世的历史教训是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