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秦国宰相顺序 秦朝历史简介人物介绍

导语: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统一的大一统朝代,秦国在经过多次改革后,终于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朝。秦国宰相顺序是秦国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物,他们在国家建设和政治决策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目录导航:

  1. 秦国宰相顺序
  2. 关于秦始皇的所有历史资料
  3. 卫鞅简史
  4. 秦朝各代君王
  5. 秦朝第一位皇帝
  6. 秦国官位等级排列
  7. 秦国皇上顺序排列
  8. 秦国十大丞相先后排名
  9. 秦朝建立者是谁?他对历史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秦国宰相顺序

1、商鞅

商鞅对于秦国的意义无人可以相提并论,其对秦国形同再造。

2、李斯

李斯,秦国土地兼并六国阶段的关键人物,更是文化统一天下的核心人物。李斯之功,功在千秋,其主要功绩在于造就了华夏大一统的文化基础。

3、张仪

张仪,秦国崛起关键阶段遇到的对的那个人,乃是最为著名的纵横家。

4、范睢

范睢时期,秦国将对六国的优势化为胜势,在长平之战击败了赵国,奠定了一统天下的大格局。

5、百里奚

春秋时代秦国最著名的一位人物,被尊为秦穆公独霸西戎的奠定者,同时也是春秋时代,与孙叔敖、管仲等并列的名相之一。

6、吕不韦

吕不韦,虽然以奇货可居的商人形象被后人所戏谑,但是其在秦国为相期间,确实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那个帮助秦国走完最后一步的家伙

7、蹇叔

蹇叔,与百里奚一道,乃是秦穆公的左膀右臂

8、魏冉

秦宣太后异父同母之胞弟,在秦昭襄王时期,长期把持着秦国大权,一生四度任职秦国相邦

9、公孙衍

打响对魏反击战的第一人

10、樗里疾

有“智囊”之称

秦国丞相顺序为隗林、李斯、赵高、魏冉、魏冉、蔡泽

1、隗林

战国末期楚国人。秦王朝执政时就官至丞相高位。隗林的历史贡献有三:组织、指挥了秦王陵的修建,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制定度量衡,统一了全国一尺为23.1厘米,一石为十升、一斤为16两的标准;和王琯为秦统一全中国的丰功伟绩树碑立传。

2、李斯

秦统一天下后,联合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礼仪制度,拜为丞相。参与制定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李斯的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基本格局。

3、赵高

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赵高本为秦国宗室远亲。赵高从一名宦官起家,依仗着秦二世胡亥对他的宠信,把秦朝的暴虐推向了顶峰,在任职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从而加速了它的灭亡。

4、魏冉

魏冉,亦作魏厓、魏焻,因食邑在穰,号曰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秦昭襄王之舅。从惠王时起,就任职用事。秦武王23岁因举鼎而死,没有儿子,各兄弟争位。魏冉实力较大,拥立了秦昭王,亦帮秦昭王清除了争位的对手。

5、蔡泽

蔡泽,生卒不详,战国燕国纲成(今河北怀安)人,善辩多智,游说诸侯。蔡泽在走投无路入秦,经范雎推荐,被秦昭王任为相.随后在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四朝任职。献计秦昭王攻灭东周,几个月后,因被人攻击,害怕被杀,辞掉相位,封刚成君。

关于秦始皇的所有历史资料

秦始皇(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

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

但是到了后期,求仙梦想长生,苛政虐民,扼杀民智,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富有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前259-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战略家、军事统帅。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秦朝的开国皇帝,秦庄襄王之子,十三岁即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地方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等,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奠定了中国版图的基本格局。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政治家、战略家,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公元前247年,嬴政即王位。公元前238年,在故都雍城举行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自称“始皇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

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确实做出了许多有利于历史发展的举措,但他也制定了许多残暴的政策,做了许多愚昧的事。

秦始皇不仅修建豪华宫殿,而且还为其死后修剪更富丽堂皇的陵墓,由此便有了他苦心经营数年的宏伟工程骊山墓。兴建这些大规模的工程所消耗的人力物力相当惊人。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便纵情享乐,贪恋酒色后宫列女万余人,他的下属自然也是上行下效了,那些地主阶级的新贵,他们也是宫室,车马,衣服姿其所好,秦王朝的迅速衰败。

为了加强专制统治和思想统治,秦始皇做出骇人听闻的的焚书坑儒,他畏惧人言,虽然一时控制了知识分子的思想,稳固了统治,但是就其长远来说,并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秦始皇为求不死之身,多次派人去寻访不死之药,从开始的徐福渡海,到后来求不死药,成为一些人的谋财之道。秦始皇为了不死之药,可谓费尽心思劳财伤民。

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年2月-前210年7月11日),嬴姓,赵氏,名政,时称赵政,史书多作秦王政或始皇帝,祖籍嬴国(今山东济南市莱芜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邯郸市),是秦庄襄王之子,商朝重臣恶来的第35世孙。

出土《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第三卷中称其为赵正。唐代司马贞在《史记索隐》引述《世本》称其为赵政。曹植《文帝诔》最早称始皇帝为嬴政,后世通称嬴政,亦被某些文学作品称为“祖龙”。

他是战国末期秦国君主,十三岁即位,先后铲除嫪毐与吕不韦,并重用李斯、尉缭,三十九岁时灭亡六国建立秦朝,自称“始皇帝”,五十岁出巡时驾崩,在位三十七年。秦始皇是中国史上第一位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

统一天下后,秦始皇继承了商鞅变法的郡县制度和中央集权,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及典章法制,奠定了中国政治史上两千余年之专制政治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但另一方面,秦始皇在位期间亦进行多项大型工程,包括修筑长城、阿房宫、骊山陵等,施政急躁,令人民徭役过重,是秦朝在他死后3年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

拓展资料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确实做出了许多有利于历史发展的举措,但他也制定了许多残暴的政策,做了许多愚昧的事。

秦始皇不仅修建豪华宫殿,而且还为其死后修剪更富丽堂皇的陵墓,由此便有了他苦心经营数年的宏伟工程骊山墓。兴建这些大规模的工程所消耗的人力物力相当惊人。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便纵情享乐,贪恋酒色后宫列女万余人,他的下属自然也是上行下效了,那些地主阶级的新贵,他们也是宫室,车马,衣服姿其所好,秦王朝的迅速衰败。

为了加强专制统治和思想统治,秦始皇做出骇人听闻的的焚书坑儒,他畏惧人言,虽然一时控制了知识分子的思想,稳固了统治,但是就其长远来说,并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秦始皇为求不死之身,多次派人去寻访不死之药,从开始的徐福渡海,到后来求不死药,成为一些人的谋财之道。秦始皇为了不死之药,可谓费尽心思劳财伤民。

秦始皇,生于公元前259,死于公元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是完成中国统一秦朝的开国皇帝,秦庄襄王之子。

秦始皇十三岁即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

主要历史功绩是建立皇帝制度,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地方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等,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奠定了中国版图的基本格局。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秦始皇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始于始皇帝赢政,终于子婴,共3帝。秦朝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帝国,虽然时间不长,但其地位极其重要。

战国后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已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为兼并六国创造了物质条件。秦王政从即位(前247)到称始皇帝的二十六年间,相继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大臣只有参政议事权,无决策权;中央主要有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称为三公,分掌行政、监察、军事;地方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全国修建驰道、直道,兴建水利,筑灵渠;迁万姓充屯边地,谪判罪犯戍守边防;在战国诸国所建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万里长城,以防匈奴入侵。与此同时,秦始皇又施行残暴统治,大量征发劳役,大建宫室园林和陵墓,坑杀儒生,烧毁书籍。始皇末年,全国人民已在普遍怨恨和不满声中。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其非凡的功绩在中国帝王中也只有数人能与之相比。虽然他在晚年大兴土木,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但他对中国历史所作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

秦始皇(前259—前210),嬴姓,名政,秦庄襄王之子(有人说他是吕不伟的私生子),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

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嬴政,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战国末年,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秦王政初即位时,国政为相国吕不韦所把持。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并任用尉缭、李斯等人。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秦王政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随后,他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统一的法律。将原六国贵族豪富迁至关中、巴蜀,以防止他们的分裂复辟活动。又明令禁止民间收藏武器,销毁没收得来的武器,铸造12个金人。

在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始皇三十一年(前216)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只要向政府申报土地数额,交纳赋税,其土地所有权就得到政府的承认和保护,并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统一全国币制。为发展全国水陆交通,又实行“车同轨”,修建由咸阳通向燕齐和吴楚地区的驰道,以及由咸阳经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的直道;在西南地区修筑了“五尺道”,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

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颁行全国。并利用战国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以秦得水德,水色黑,终数六,因而规定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符传、法冠、舆乘等制度都以六为数。水主阴,阴代表刑杀,于是以此为依据加重严刑酷法的实施。始皇三十四年,下令销毁民间所藏《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随后因求仙药的侯生、卢生逃亡,牵连儒生、方士四百余人,而将其全部坑杀于咸阳。

秦始皇即位后,派蒙恬率兵出击匈奴,还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结起来,修筑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在征服百越地区后,设置桂林、象郡、南海等郡。始皇末年,秦郡数由统一之初的36郡增至40余郡,其版图“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修建豪华的阿房宫和骊山墓,先后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巡游,在名山胜地刻石纪功,炫耀声威。为求长生不老之药,又派方士徐(即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至东海求神仙等等,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三十七年,秦始皇巡游返至平原津得病。于是作书命长子扶苏送葬,并继嗣帝位。行至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秦始皇病死。赵高勾结始皇少子胡亥和李斯,伪造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并赐扶苏死。秦二世胡亥即位后不久,即爆发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秦朝灭亡。

皇帝,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是政教合一的领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皇帝”两字,取“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之义, 最早由秦王嬴政在统一六国后确定之,也由他最先使用的,也就是所谓始皇帝也

卫鞅简史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顿丘(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代。

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军事上,统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赐予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史称为商鞅。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后,商鞅被公子虔指为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尸身车裂,全族被杀。

秦朝各代君王

秦朝一共有三代君主,分别是秦始皇嬴政、秦二世胡亥 、 秦三世赢子婴。秦王嬴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公元前221年,嬴政称帝,史称“秦始皇”。秦王子婴是秦朝最后一个统治者,在位仅46天。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秦始皇嬴政

嬴政,嬴姓赵氏,故又称赵政,汉族,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战略家,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朝开国皇帝,秦庄襄王之子,十三岁即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

秦非子(前891年-前858年)

秦侯 (前857-前848年)

秦公伯(前846年-前845年)

秦仲(前845年-前822)

秦庄公 嬴也(前821年-前778年

秦襄公 嬴开(前777年-前766年)

秦文公 (前765年-前716年)

秦竫公

秦文公之子,文公四十八年(前718),太子去世,赐谥号为竫公

秦宪公 嬴立(前715年-前704年)

秦出子 (前703年-前698年)

秦武公 (前697年-前678年)

秦德公 (前677年-前676年)

秦宣公 (前675年-前664年)

秦成公 (前663年-前660年)

秦穆公 嬴任好 (前659年-前621年)

秦康公 赢英(前620年-前609年)

秦共公 嬴和(前608年-前604年)

秦桓公 赢荣(前603年-前577年)

秦景公 嬴石(前576年-前537年)

秦哀公 (前536年-前501年)

秦夷公 他未曾成为秦国的正式君主。

秦惠公 (前500年-前491年)

秦悼公 (前490年-前477年

秦厉共公 赢利 (前476年-前443年)

秦躁公 (前442年-前429年)

秦怀公(前428年-前425年)

秦灵公 (前424年-前415年)

秦简公 嬴悼( 前414年-前400年)

秦惠公 (前399年-前387年)

秦出公 (前386年-前385年)

秦献公 嬴师隰(前384年-前362年)

秦孝公 嬴渠梁(前361年-前338年)

秦惠文王 嬴驷(前337年-前311年)

秦武王 嬴荡(前310年-前307年)

秦昭襄王 嬴则,又名稷(前306年-前251年)

秦孝文王 嬴柱(前250年-前250年)

秦庄襄王 嬴异人 又名子楚( 前249年-前247年)

秦始皇帝 嬴政(前246年-前222年)

秦二世皇帝 嬴胡亥(前209年-前207年)

秦三世 嬴子婴(前207年)

1、秦非子(?-公元前858年),嬴姓,名非子,号秦嬴,伯益之后,商朝重臣恶来五世孙,周朝诸侯国秦国开国君主,西周犬丘人。约公元前900年-公元前858年在位。秦非子因善于养马,得到周孝王的赏识,获封秦地,成为秦国始封君,号称秦嬴。公元前858年,非子去世,其子秦侯继任君位。

2、秦襄公(?—公元前766年),嬴姓,赵氏,名开,秦庄公次子,是春秋时期秦国被正式列为诸侯的第一任国君,公元前778年―公元前766年在位。

3、秦穆公(前683-前621)一作秦缪公,嬴姓,名任好,秦德公少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前659年-前621年在位,谥号穆,被《史记索隐》等书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

4、秦昭襄王(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嬴姓,赵氏,名则,一名稷 ,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人。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秦惠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

5、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非子。嬴姓,名非子,号秦嬴。秦襄公。秦庄公次子。秦穆公。秦德公少子,秦昭襄王。嬴姓,赵氏,秦始皇。秦庄襄王之子。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秦朝第一位皇帝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一说名“正”),又称赵政、祖龙等。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国官位等级排列

等级从低到高,依次是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彻侯。

秦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07年),是周朝时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的诸侯国。

始祖秦非子是商名将飞廉之子恶来之后。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周孝王六年(前905年),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天子封为附庸国。治都於秦邑(今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东北),号曰“秦嬴”。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

秦朝的中央行政机关实行三公九卿制。皇帝之下设三公,三公为:

(1)丞相,承受皇帝之命,辅助皇帝掌管天下的行政的官

(2)太尉,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吏

(3)御史大夫,主要管理记事,其地位相当于副丞相,主要职责是管理图籍、奏章,监察文武百官。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中丞,掌管图书秘籍,同时监察文武官吏侍御史,掌管文书监御史,中央派到地方各郡负责监督郡守的御史。

三公之下设九卿,作为中央行政机关分掌具体行政事务,如祭祀、礼仪、军事、行政、司法、文化教育等。包括:

(1)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

(2)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

(3)卫尉,掌管宫门警卫

(4)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

(5)廷尉,掌管司法审判

(6)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

(7)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

(8)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

(9)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

秦国在历史上是中国七大强国之一,秦朝设立了比较严格的官制,官位等级的排名也是有规定的。以下是秦国官位等级的基本排列(自上而下):

1. 丞相

2. 大司马

3. 太尉

4. 御史大夫

5. 大将军

6. 小宰

7. 相国

8. 丞相府正

9. 从事中郎

10. 太仆

11. 通侯

12. 官子

13. 守、令、长、监(以下按照守、令、长、监等并列)

在秦朝中,官位等级高低与官员的权力、地位有关,通常官位等级高的官员具有更高的权力和地位。同时,秦朝还设立了各种特殊职位,如御史、黄门侍郎、太傅、太保等,这些职位也有一定的地位和权力。

依次为:公、侯、伯、子、男。

这个等级制度是秦国在古代的一种官职等级制度,公为最高级别,男为最低级别。
在秦国历史上,官职等级的高低关系直接决定了一个人在社会和政治中的地位。
除了上述五个等级,秦国还有一些数量不多的高级官职,如相国、丞相、大将军等,这些职位都具有很高的政治权力。

1. 地位最高的是君主,即秦始皇或其他皇帝

2. 后宫嫔妃、太子、皇子和诸侯王属于王妃等级,相当于现代的贵妇

3. 大夫级别由高到低依次是宰相、卿、大将军、大司马、太子太保等

4. 中央行政官员包括尚書、郎中令、内史令、大理、大匠等

5. 地方官员包括郡守、县令、监察御史等

6. 在地方担任官职较低的官员为刺史、太守、丞相等

7. 其他普通官员为卒史、掾属、宦者等。

同时,还有宗室、八公等特殊身份的人,其官位等级与大夫相当。

秦国的官位等级主要有丞相、相国、御史大夫、太尉、司马、将军、卿、大夫、士和庶民等。

在这些官职中,丞相是最高的官职,一般由皇帝亲自任命,掌管国家政务,参与最高层次的决策工作。相国是副手,担任辅助丞相处理政务的角色。御史大夫则负责监察官吏,防止腐败和滥用职权的现象发生。太尉则领导国家军队,统帅作战,保卫国家安全。司马管理秦国的家族和人口登记,将军则是军队指挥官,带领秦国的军队作战。卿则分为内卿和外卿,分别管理国家内部事务和对外事务。大夫则是中高层次的官员,负责管理地方行政、税收和司法等。士是普通官员的一种,一般是从庶民中选拔出来的知识分子,负责各种行政和文化工作。庶民则是最低层次的平民百姓。

秦·二十级军功爵位制是奖励军功、鼓励杀敌求胜的军功爵禄制度,它是新兴的地主阶级为提高军队战斗力而采取一项措施,同时也是调整当时社会关系的途径之一。

秦·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共分二十级,分别为: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大良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皇帝、左右丞相;接受皇帝指令,统领百官,总览政务。

太尉;统领武官,号令三军。

御史大夫;监督百官,管理官员档案。

九卿;听从丞相号令,分掌国是。

秦朝的中央行政机关实行三公九卿制。皇帝之下设三公,三公为:

(1)丞相,承受皇帝之命,辅助皇帝掌管天下的行政的官

(2)太尉,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吏

(3)御史大夫,主要管理记事,其地位相当于副丞相,主要职责是管理图籍、奏章,监察文武百官。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中丞,掌管图书秘籍,同时监察文武官吏侍御史,掌管文书监御史,中央派到地方各郡负责监督郡守的御史。

三公之下设九卿,作为中央行政机关分掌具体行政事务,如祭祀、礼仪、军事、行政、司法、文化教育等。包括:

(1)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

(2)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

(3)卫尉,掌管宫门警卫

(4)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

(5)廷尉,掌管司法审判

(6)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

(7)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

(8)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

(9)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

地方官制

战国时期诸侯国普遍施行郡县制度,秦国设县始自秦孝公十二年商鞅变法。秦始皇二十六年,正式划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来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

咸阳是国都所在地,不设郡守而由朝廷直辖,其长官为内史(《汉书·百官公卿表》: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位同九卿,得参预朝政。内史属官有:

都水长、都水丞,掌水利

铁官长、铁官丞,掌冶金、制造农器

廪牺令、廪牺丞,掌粮食仓库和牧养祭祀用牲畜。

郡制

郡作为一级行政地方,军民兼治。郡设郡守、监御史、郡尉三个互不隶属的主要官员。

郡守

郡守,郡的长官,边地多为武将,内陆多以郎官出任,银印青绶、秩二千石。秦朝的郡守权力非常大,除了由朝廷直接任免的县令县长、负责监察郡治的监御史、负责统领驻军与管理治安的郡尉三者外,郡的其他官员均由郡守自行任免。

监御史

监御史,隶属御史中丞,负责监察郡守与其他官员。

秦国皇上顺序排列

秦始皇嬴政、秦二世胡亥、秦王子婴。

秦朝一共经历了三位皇帝:

1、秦始皇嬴政,在位时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0年,共12年。

2、秦二世胡亥,在位时间:公元前209年-公元前207年,共3年。

3、秦王子婴,在位时间:公元前207年,共46天,初称皇帝,后改秦王。

扩展资料:

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舜赐其嬴姓。秦穆公时,任贤使能,虚心纳谏,灭国十二,开地千里,国力日盛。

秦始皇(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

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

胡亥(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07年),嬴姓,赵氏,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苏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即秦二世,亦称二世皇帝,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在位。

胡亥少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狱法。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沙丘宫平台,秘不发丧,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杀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并逼死扶苏,而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

秦二世即位后,赵高掌实权,实行残暴的统治,终于激起了陈胜、吴广起义,六国旧贵族复国运动。公元前207年,胡亥被赵高的心腹阎乐逼迫自杀于望夷宫,时年二十四岁。

子婴(?-前206),即秦三世,嬴姓,名子婴或婴,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在位46天。初称皇帝,后改称秦王,史称秦王子婴。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九月,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去秦帝号,立子婴为秦王。五天后,子婴诛杀赵高。十月,刘邦率兵入关,在位仅四十六天的子婴投降刘邦,秦朝灭亡。

秦国十大丞相先后排名

呼声最高的有商鞅、白起、王翦、李斯;另有魏冉、范睢、吕不韦、百里奚、蹇叔、张仪等等,当然,秦国完成统一大业,绝非哪个人或哪几个人的力量,正如秦王政“奋六世之余烈”一样,贤君备出,自然良将云集、功臣无数。

1、商鞅

商鞅对于秦国的意义无人可以相提并论,其对秦国形同再造。商鞅之前,秦国不过是边陲小国,被魏武卒压迫于关中,毫无出头之日,连河西高原也被魏国所占据。商鞅对秦国强行推行了变法,让秦国移风易俗,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对秦国上上下下都进行了全面的改造。与此同时,商鞅通过加强中央威信,强推重农抑商的政策,一举扭转秦国的发展势头。

商鞅打压贵族特权阶级,给底层百姓上升的阶梯,取消井田制,制定秦律,营建都城咸阳,虽然其本质并非为民牟利,但是却实实在在的实现了强国,秦国经历商鞅变法之后,迅速强大起来,并最终奠定了一统天下的基础。

2、李斯

李斯,秦国土地兼并六国阶段的关键人物,更是文化统一天下的核心人物。李斯之功,功在千秋,其主要功绩在于造就了华夏大一统的文化基础。李斯早年辅助秦始皇一统天下,帮助秦始皇制定了先取韩国,然后兼并三晋的策略,帮助始皇帝一统天下。

之后,李斯主政秦国之时,坚持郡县制,废除分封,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和货币,修建贯通全国主要地区的驰道,将整个帝国连为一体。加强中央集权,为中国进入封建帝国时代创造了大框架。李斯之功,可能更多地体现在华夏民族统一等各个方面,让后人无比感恩和崇敬秦朝。

3、张仪

张仪,秦国崛起关键阶段遇到的对的那个人,乃是最为著名的纵横家。秦惠文王时期,秦国处于崛起的关键时候,实力一步步的赶超魏国和楚国,紧紧追赶天下第一的齐国。而此时期,三晋虽然衰落,但是实力犹存,一旦联合就彻底堵住了秦国东出之路,这时候,秦国积攒力量的同时,也需要很大程度地参与东方六国的外交战场,连横以克制合纵。

而辩才极佳,且深谙政治的张仪就正好是最适合秦国的那个人。游说各国,以"横"破"纵",促使各国亲善秦国,出任秦相期间,多次击破六国合纵伐秦。张仪时期,秦国西并巴蜀之地,北开西河之外,南取上庸和汉中,东南制鄢、郢,压制了楚国,东据成皋之险,压制三晋。秦国自此成为天下数一数二的强国,而且发展潜力位居列国翘楚。

4、范睢

范睢,帮助秦国奠定一统天下格局的关键人物。其主张远交近攻,同齐国和燕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进一步加强王权,向君主专制制度靠拢。秦国在其在位时期,不断蚕食魏韩两国,夺城数十座。

范睢时期,秦国将对六国的优势化为胜势,在长平之战击败了赵国,奠定了一统天下的大格局。加强了对巴蜀地区的联系和控制,兴修水利,开凿栈道,使巴蜀彻底融入到秦国的统治之中,而巴蜀的粮仓也成为了未来秦国横扫天下的关键所在。

5、百里奚

春秋时代秦国最著名的一位人物,被尊为秦穆公独霸西戎的奠定者,同时也是春秋时代,与孙叔敖、管仲等并列的名相之一。任职秦国期间,首先帮助秦国实现文明化,教化百姓学习中原文明。在位期间,秦国国内经济得到了发展,对外则开疆拓土,击败西戎,攻取陇右,称霸西方。

秦国在百里奚任职时期,实现了图强,秦国成为了齐国衰落之后,与晋楚并列的华夏三大国之一,有了大国的身份,自然在国际事务之间就有了话语权,这对于秦国这个西方小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存在。

6、吕不韦

吕不韦,虽然以奇货可居的商人形象被后人所戏谑,但是其在秦国为相期间,确实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那个帮助秦国走完最后一步的人。其在位期间,秦国大举东出,不断蚕食赵国和魏国的西部疆土,并且稳定内政,使齐国在各方面都有十足的进步。

首先,吕不韦在位时,仍然采用蚕食三晋的基本国策,秦国攻取了赵国重地太原等城,对赵国等六国实现了全面的压制。国内,把揽朝局多年,只手遮天,秦国没有在主幼时期发生太大的动乱。并且,吕不韦时期,郑国渠基本完工,通过此项水利工程对关中广大盐碱地的清洗,秦国取得了上万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

7、蹇叔

蹇叔,与百里奚一道,乃是秦穆公的左膀右臂,秦无"蹇"不成霸与"百里致霸"。蹇叔善于审时度势,在天下争霸的时代,能清楚知道什么时候该走哪一步。入秦之后,首先劝秦穆公推广法律,推广礼教,树立国家的正面形象,乃是国家强盛的关键点。

在蹇叔的谋划下,秦国先霸西戎,解决身后戎族带来的后顾之忧,然后再东出争霸,高举信义,徐图霸业。最终秦国筚路蓝缕,从边陲小国一跃成为天下响当当的大国。

8、魏冉

秦宣太后异父同母之胞弟,在秦昭襄王时期,长期把持着秦国大权,一生四度任职秦国相邦,其任职秦国之际,正式秦国从强国到霸主跨越的一段时间。魏冉时期,秦国以尚武和好战著称。

秦国在魏冉时期,地位完成了跨越式的提升。秦国先后战胜了楚国和三晋,屡次瓦解了列国的合纵之策。更是参与五国伐齐之战,将当时天下第一的齐国拉下马,并取得了富甲天下的陶邑这块飞地,可谓是战功赫赫,乃是秦国武功最昌盛的一代相邦。

9、公孙衍

打响对魏反击战的第一人,秦惠文王初年,秦国经历了二三十年的商鞅变法,国力上升,而且新军也初具规模,是时候对江河日下的魏国实行清算了。虽然早在商鞅时期,秦国对魏国就有多次胜利,但是却没有实质上的收获。公孙衍出任秦国大良造之后,开始谋划攻魏。

公孙衍先后两次攻魏,在阴晋之战和河西之战,击败魏国大军,俘虏魏国主将龙贾,斩首八万。秦国自此之后,终于收回了被魏国占据了约60年之久的河西之地,秦国一跃超越魏国,成为天下列强之一。同时,也展开了对魏国的反击之战。秦国在此之后,多次攻魏,夺取了大片领土,东出之策,就此展开。

10、樗里疾

有“智囊”之称的樗里疾,乃是秦国宗室政绩最佳的一位。秦惠文王去世之后,秦武王即位,驱逐了名臣张仪,以及名将魏章。重用宗室的樗里疾和自己的恩师甘茂,而对樗里疾更为倚重,官居右丞相。

樗里疾在位时期,秦国大举东出,攻取武关、蒲城、三川之地,进军周王都,为秦国之后的大举东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朝建立者是谁?他对历史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富有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84464.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埃及和西方文明的关系 埃及编造历史下一篇:王百龄与宋景诗的诗歌交流及影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