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孙吴后面的君主是 三国演义的吴国的四位皇帝

导语:《三国演义》中的吴国后继君主有四位皇帝,分别是孙权、孙亮、孙皓和孙休。他们相继执掌吴国政权,经历了各种战争和政治斗争。这些君主在吴国的历史中都留下了重要的印记。

目录导航:

  1. 孙吴后面的君主是
  2. 三国东吴传承了几个王
  3. 三国开国皇帝分别是哪三个
  4. 有哪些三国的吴国人物
  5. 三国中吴侯指谁
  6. 三国演义吴国首领是谁
  7. 晋朝历代皇帝
孙吴后面的君主是

会稽王孙亮(243—260),字子明。孙权的第七子,吴国的第二代皇帝。他是个聪明的皇帝,看到孙綝专权,图谋杀之,但最终失败。帝位被废,沦为会稽王。

250年立为太子,252年即位时才10岁,16岁时,被权臣孙琳所废,贬为会稽王。

东吴嘉平二年,孙权废太子孙和立幼子孙亮为太子。嘉平四年,孙权去世,太子孙亮即位,大将军诸葛恪受遗诏辅政。

孙亮即位不久,与当时的宗室武卫将军孙峻合谋杀掉了辅政大臣诸葛恪,改由孙峻及其弟弟孙琳辅政。然而,孙峻孙琳都骄横跋扈,甘露三年,因东吴接应曹魏叛将诸葛诞失败,孙琳归罪于孙亮。甘露三年,孙琳逼孙亮退位,改为会稽王。

吴景帝孙休(234--264),字子烈,吴国皇帝,在位六年。孙权第六子,258年即位,同年杀权臣孙琳,264年孙休死,时年30岁。

孙休十八岁时,受封为琅琊王。太平三年(258年)九月二十六日,孙綝发动政变,罢黜孙亮为会稽王,迎立孙休为帝,孙休三次辞让而受,改元永安。孙休登基,封孙綝为丞相,孙綝权倾朝野,遂除孙綝。

孙休在位期间,颁布良制,嘉惠百姓,促进了东吴的繁荣。

孙休好文。上位后于永安元年创建国学,设太学博士制度,诏立五经博士,为南京太学之滥觞,韦昭为首任博士祭酒。

武功方面,无甚建树。曾图先统一南方,永安七年(264年),趁蜀中无主,西征巴蜀,屡败屡战。

永安七年(264年)七月,孙休病重,不能语,尚能书;当年以三十岁英年早逝。侄孙皓继位。

乌程侯孙皓(242年—284年),字元宗,中国三国时代东吴的第四代君主(264年-280年在位)。他是孙权被废去皇太子地位的第三子孙和的长子,也是东吴的最后一位皇帝。

虽然他的前任孙休已经有儿子,但孙休去世时这个儿子十分年幼。群臣鉴于蜀汉之亡,认为主少国危,想立一个较年长的君主,所以作为废太子孙和的长子孙皓便被拥立继位。孙皓即位后,追谥父亲为文皇帝,并为他举行祭祀。

孙皓初立时,下令抚恤人民,又开仓振贫、减省宫女和放生宫内多余的珍禽异兽,一时被誉为令主。但很快他便变得粗暴骄盈、暴虐治国,又好酒色,从而民心丧尽。另外,他也把拥立自己的家臣杀掉 (据说他们后悔拥立孙皓,被他知道而见杀) ,又曾迁都至武昌(今鄂州,非武汉),大兴土木。

孙皓即位的次年,曹魏的司马炎受禅称帝,建立西晋。

孙皓曾任用陆逊的族子陆凯为丞相。陆逊次子陆抗亦被孙皓委派镇守襄阳等处的边防。两人均是东吴名臣。据正史记载,孙皓曾对两人的直谏有所不满,但因他们家族势大,孙皓始终没有惩罚他们和他们的子孙。

陆凯、陆抗二人于269年和274年相继去世。吴国失去了两位重臣,政局转坏。不久,西晋内部达成了伐吴的一致意见,遂于280年挥军南下。吴军毫无抵抗之力。结果建业陷落,吴国灭亡,孙皓本人也成了晋武帝的俘虏。

孙皓是一个暴君,他是吴国的第四代国君,也是末代君主,在位之前被封为乌程侯,景侯死后他继为国君,性嗜酒,又残暴好杀。当他对韦曜颇为欣赏时,可以酒席之间暗中作弊,偷偷地用茶换下韦曜的酒,使之得过"酒关"。但是“以茶代酒”一事直到今天仍被人们广为应用,并称得上是一件大方之举、文雅之事,这无论是孙皓还是韦曜,都是始料未及的。

三国东吴传承了几个王

三国时期东吴共经历了4任帝王,分别是孙权、孙亮、孙休、孙皓。

黄龙元年(229年)5月23日,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孙吴正式建国,随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公元252年(太元二年)四月,孙权病逝, 年仅十岁的孙亮即位,由诸葛恪、孙弘、孙峻等辅政。

公元258年(太平三年),孙綝废黜孙亮,迎立孙权第六子孙休即位。公元264年(元兴元年),孙休病死。

这时孙吴内部形势不稳,欲立一个较年长的君主。左典军万彧向当时握有实权的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推荐孙和的长子孙皓即位。

天纪四年(280年)5月1日,孙吴亡于西晋,标志着中国汉末三国以来割据局面的彻底结束。

东吴是在公元222年孙权称吴王,孙权于公元229年称帝,所以东吴称王的只有孙权。

东吴在孙权称帝后传了孙亮、孙休、孙和、孙皓四帝,总共立了五帝于公元280年被晋朝所灭,享国51年,是三国中存在时间最长的政权

东吴也是三国中最没有合法性的政权,所有孙权称帝后性情大变,很敏感。

三国开国皇帝分别是哪三个

1、魏,亦称曹魏:开国皇帝曹丕。220年,曹丕称帝。

2、蜀汉:开国皇帝刘备。221年,刘备称帝。

3、吴,亦称东吴:开国皇帝孙权。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孙权称帝。

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6月29日),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之子,母为武宣皇后卞夫人。

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累迁五官中郎将。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成为魏国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即位,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

汉昭烈帝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汉族,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晋书·王弥传》称之为烈祖,葬惠陵。

吴大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5月21日在位)。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同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

于神凤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葬于蒋陵。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同年曹操的次子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禅让,建国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至此,三国的历史正式开始。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今南京),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蜀国开国是刘备,第二皇帝刘禅。

吴国开国皇帝是孙权,他父亲孙坚盗玉玺被杀死,哥哥孙策与周瑜打下基业。无称帝。

魏国开国皇帝是曹丕,在曹操死后才建立魏国。曹操不算开国皇帝

有哪些三国的吴国人物

三国东吴大将如下:

(1)吕蒙,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

(2)陆逊,字伯言,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

(3)周瑜,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

(4)鲁肃,字子敬,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

(5)凌统,字公绩,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6)罗霄:字公盟,季实次子,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三国时期吴国的著名人物有建立者孙权,名臣张昭,虞翻,步陟,诸葛瑾,诸葛恪,名将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陆抗,黄盖,太史慈,韩当,周泰,丁奉。

三国时期的吴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有很多著名的人物。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吴国人物:

1.孙权: 吴国第一位皇帝,位于三国时期的末期。

2.周瑜: 被誉为“东吴之翼”的名将,与孙权交好,被任命为都督。

3.鲁肃: 此人精通文学和兵法,是吴国扫除曹魏敌人的重要人物。

4.陆逊: 是孙权的忠诚部下,他以其善于策略和军事才能而著名,并最终被任命为吴国的大都督。

5.张昭: 他是吴国的公孙,出生于汉代末年,也是孙权重要的谋略家。

6.甘宁: 是吴国著名的悍将,他曾经领导许多成功的海上战斗。

7.孙策: 是吴国的创始人,是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

8.太史慈: 他是吴国的著名将领之一,曾经多次参加战斗并得到过很多胜利。

这些人物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象,并成为了不朽的经典。

3·吴大帝孙权字仲谋,浙江杭州人。承父兄之业,屈身忍辱,任才尚计,赤壁破曹操、夷陵摧刘备,雄据荆、扬,立国称帝。

孙权,即吴大帝,三国吴国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人。

周瑜,三国吴国名将,字公瑾,庐江舒县人。

大乔,三国时桥公的长女,嫁给孙策。

小乔,三国时桥公的次女,嫁给周瑜。

鲁肃,三国吴国名将,字子敬,临淮东城人。

吕蒙,三国吴国名将,字子明,汝南富陂人。

黄盖,三国吴国将领,字公覆,零陵泉陵人。

程普,三国吴国将领,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

甘宁,三国吴国将领,字兴霸,巴郡临江人。

张昭,三国吴大臣,字子布,彭城人。

顾雍,三国吴国大臣,字元叹,吴郡吴县人。

诸葛瑾,三国吴大臣,字子瑜,琅邪阳都人。

诸葛恪,三国吴大臣,琅邪阳都人,诸葛瑾长子。

陆逊,三国吴名将,字伯言,吴郡吴县华亭人。

陆抗,三国吴国名将,字幼节,吴郡吴县人。

三国吴国的人物名单如下

比较著名的有孙权,孙策这是吴国的国主,著名将领有周瑜,吕蒙,黄盖,太史慈等,谋士有鲁肃,陆逊,诸葛瑾等等

吴国的有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

还有文官集团的二张,张昭和张纮,步鸾,顾雍等

武将集团有黄盖,太史慈,甘宁,周泰,丁奉,陈武等。

吴国整体来说人才还是够的,只是地域偏安,防守有余,进攻无力罢了。

东吴有16个非常厉害的牛人,分别是四大都督和江表十二虎臣,其中四大都督分别是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十二虎臣分别是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

三国中吴侯指谁

指孙权。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同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吴候=孙权

吴大帝孙权(182-252)字仲谋,汉族,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传说是中国兵法家孙武后裔。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208年,孙权与刘备联盟,并于赤壁击败曹操,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

三国中的吴侯是指孙权。

孙权字仲谋,其父孙坚,其兄孙策都是东汉末年的英雄豪杰。

孙权执政江东后,拜周瑜为大都督在赤壁大败曹操,使曹孙刘三家成鼎足之势,后来孙权自立为吴侯,曹丕篡汉称帝后,孙权上书庆贺,曹丕降旨封孙权为吴王。公元222年,孙权称帝,自此魏蜀吴三国鼎立,史称“三国”。

三国演义吴国首领是谁

吴国君主孙权,主要人物有周瑜,黄盖,程普,太史慈,甘宁,张昭,鲁肃,陆逊,诸葛瑾,吕蒙,孙尚香,吴国太。大概就这些是主要人物,几年没看三国演义了,其他的记不住了。

前期是孙策,孙伯服,江东基业开创者,以几千人马横扫江东六郡,奠定江东版图,中期,孙权,孙仲谋,知人善用,以弱克强,赤壁之战败曹操,夷陵之战败刘备,守城之主也,后期,孙权的子孙们,基本没什么出彩的了,最终在公元280年,被西晋皇帝司马炎派兵攻灭。

晋朝历代皇帝

公元280年,西晋司马炎灭亡东吴,天下再次一统,结束了混乱的时代。

西晋

都城洛阳,266年-316年,国祚51年。从灭东吴、统一全国始,共统一中原37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统一王朝。后经历八王之乱,为西晋亡国和五胡十六国埋下伏笔。

西晋共经历5位帝王,不包括3位追封帝王。3位追封帝王,均为权倾一时的人物,能够左右时局,掌握大权。5位正式帝王里面,仅有开国皇帝司马炎掌权最久,为25年,且因为病重而亡,其他4位帝王均无善后。其中司马衷有先天性缺陷,为痴呆;司马伦则是以下犯上,擅自称帝,后战败还位于司马衷;另外2帝均为刘聪所杀(刘聪为十六国汉赵皇帝)。

从权力来源看,首先是奠基人司马懿为主,他是京兆府尹的儿子,拥有相对的政治资源。其次是司马师、司马昭两兄弟,均为一代枭雄,但都未能喧宾夺主,自立为帝。

从帝位继承来看,司马炎成为皇帝,他是司马昭的嫡长子,而司马昭的哥哥司马师没有儿子。后代皇帝均为司马炎的子嗣,除司马伦外。

东晋

东晋首都建康(今南京),国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共经历11位皇帝,享国103年。

东晋是由西晋皇族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王朝,是门阀士族政治,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这一历史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从东晋的势力范围可以看出,天下再次四分五裂,东晋长期的偏安统治, 疆域大体上局限于淮河、长江流域以南。

东晋时代,内部经常四分五裂,大臣掌权。11位皇帝中,司马睿为开国皇帝,但执政仅6年,且大权旁落。自323年-365年之后的5位皇帝更是英年早逝,平均年龄不到25岁,可见政治相当混乱。另外有两帝因大权旁落忧愤而死,有两帝被人杀害。

从血缘关系来看待东晋皇帝,可见存在兄终弟及的情况,出现了两次,其他皇帝基本都是顺位登基,现存的上任皇帝的嫡长子。

但在连续经历了帝王英年早逝后,皇帝大权又被权臣恒温掌握,东晋此后再无皇帝掌权。

恒楚插曲

在公元403年,恒温的小儿子自立为帝,建立了恒楚政权,废黜了东晋皇帝,谥号武悼皇帝。但这只是昙花一现,随后便兵败身亡,还政于东晋司马德宗,延续二帝,残喘数年。

东晋后为刘裕所灭,刘裕后建立宋朝,史称刘宋。史家誉之为“定乱代兴之君”,也有“南朝第一帝”之称。

两晋总结

西晋:厉兵秣马,天下归一。八王之乱,风云再起。短命王朝,天下大乱。

东晋:衣冠南渡,延续晋朝。内忧外患,帝位不牢。权臣叛乱,最终灭亡。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84509.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healer女主为什么和母亲分开 韩国妈妈与历史下一篇:19世纪末法国贵族的饮品 法国咖啡馆历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