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春秋争霸怎么形成,产生什么影响 唐朝皇帝请外族平叛

导语: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之间为争夺霸权而展开的战争,形成了春秋争霸。这场战争对于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朝皇帝在面临叛乱时,向外族寻求帮助平叛。这展示了唐朝政权的弱势,也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目录导航:

  1. 春秋争霸怎么形成,产生什么影响
春秋争霸怎么形成,产生什么影响

周朝后期,国力衰弱。分封制的弱点与弊病也逐渐显现出来。

中原的周王朝长期受到外族影响,而且各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活动相对而言比较独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新兴地主阶级也登上历史的舞台。

第一霸主齐桓公。尊王攘夷的口号一出,天下人都明白了。这也变相的给了各各诸侯国,想造反的诸侯国一个讯号,可能是时候改变了!

礼崩乐坏,人心浮躁,社会动乱,你不先改变,变革,发动兼并战争,你就要等着被兼并。东周八百多诸侯国的版图,很快就被春秋五霸所支配。周王也成了傀儡,一个象征,一个发动战争的借口与政治的工具。

春秋无义战,各各诸侯国,各各霸主都是道貌岸然,各各诸侯也都心知肚明。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场战争,才能决定未来中原的命运。

春秋大战,生灵涂炭,天下大乱。几番较量,也只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没有几个可以真正牢固自己霸主地位的。中原各国也各怀鬼胎,合纵连横,诡计多端。

华夏大地上,不得不经历这场腥风血雨,以此为代价,来完成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巨大改变,社会的进步。

事实上,周室的衰弱,只是礼崩乐坏的外因,真正的内因,源自整个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春秋为铜铁递嬗之时代,铁制农具日益增多,农业日渐发达,人们渐渐摆脱半农半牧的生活而定居下来专门从事稼穑,这直接导致了人口膨胀,土地不敷使用,加之周代制度,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自上而下分封(天子、诸侯、大夫、士),则数代之后,原有土地分配殆尽,终将产生甚多无土之士民,而周之井田制又不允许民众擅自开垦私田,于是冲突日剧,无法疏解之下只好向外发动战争以转移矛盾,恰好此时碰上犬戎之乱,周室衰弱,再无能力统御诸侯,于是诸侯兼并,周礼崩溃,道德堕落,廉耻沦丧,乱相横生,社会秩序大坏。据不完全统计,春秋时诸侯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起,弑君逐君事件一百余起,基本每两三年就有一个国君逃亡或死于非命,而且各国之间每年都要打两三仗,哪年不打仗了老百姓倒觉得奇怪了。

好在,春秋时的战争大多还遵从上古军礼,其过程尚披着一层温情的面纱,所以同样是几百年的大动荡,春秋时代的百姓过得要比战国与魏晋南北朝时的百姓好得多。

但这样的战争一般只发生华夏之间,一旦碰上异族可就没那么幸运了,就在华夏乱成一锅粥的时候,四方的异民族亦趁机交相入侵中原,很多实力弱小之诸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破家亡,人民离散,宗庙隳怀,社稷成墟。从现有的记载来看,在西周末年,天下还有一百七十多个封国,但到春秋结束只剩了十几个。中国历史乱世甚多,但纷乱以至于此者,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在这样的内忧外患、岌岌可危的局面之下,人们终于抛弃了风光不再的周天子,转而期待各国诸侯中能出一位真正的大英雄,将已一盘散沙的华夏诸侯重新团结起来,攘除侵入中原的四方异民族,带给天下新的政治秩序,致以天下真正的太平。

这个新的政治秩序,就叫做“霸道”;这个真正的大英雄,就叫做“霸主”。

春秋争霸的定义:

自从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死以后,由于都城受到战争的破坏,其子周平王把都城迁到今河南洛阳,西周从此结束。东周开始,即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春秋时期的开始,标志着诸侯争霸的局面彻底到来。而他们是怎么形成的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分封制度末期带来的弊端促使地方诸侯日益强大

自周武王建立政权以后,周朝基本制度延续于殷商,其中就包括分封制的延续。周王将封地赐予有功之臣和亲贵王族,让他们和天子一起统治者这个国家。

在王朝初创的时候,分封制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恢复,并且犒劳了追随的功勋大臣,也使得周王室用比较小的统治成本获得了较大的统治权利。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王室针对诸侯国的军事实力不在占优,而诸侯国逐渐强于中央以后,也渐渐不在听取中央的号令和支配。

2. 东周王室的四次内乱加速了王朝中央实力的衰败

《史记.周本纪》记载:“二十三年,桓王崩,子庄王佗立。庄王四年,周公黑肩欲杀庄王而立王子克。辛伯告王,王杀周公。王子克奔燕。

周庄王四年的时候,周公黑肩想要杀庄王而立王子克。辛伯劝谏周公,但是周公没有听从他的建议,辛伯告发周公给庄王,庄王杀了周公,王子克出逃至燕国。

这次的小规模动乱,在周王室还算相对稳固的政权下得以快速的解决,并未出现太大的问题,但这仅仅只是个开始。

《史记.周本纪》记载:“惠王二年,初,庄王璧姬姚,生子颓,颓有宠。
及惠王即位,夺臣园以为圈,故大夫边伯等五人作乱,谋召燕、卫师,伐惠王。惠王奔温。

周惠王即位以后,因为圈地占地等问题惹怒了边伯等五人,他们联系其他诸侯国,在王子颓的支持下,倒逆惠王。

虽然在郑国的支持下惠王得以复位,但动乱的牵涉面扩大了,此事牵涉到了齐国、燕国、卫国、虢国和郑国。从而使王室对于诸侯的依靠逐渐加大,是东周王室衰败的转折点。

《左传》记载:信公五年:“公及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会王世子于首止”,“会于首止,会王大子郑,谋宁周也”。

王子带之乱前后两次,持续将近二十年,并出现了依靠戎狄力量的现象。同时,桃子、颓叔等大臣更是借狄师伐周的契机作乱,从这些可以看出周王室军事力量在进一步下降、周王的权威也逐渐衰微。在平定王子带第二次的作乱中晋国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持续进二十年的王子带之乱,加速损耗了周王室的权威和军事实力,并且在平定动乱的过程中,依靠了外部势力戎狄的力量。

《史记.周本纪》记载:“景王十八年,后太子圣而蚤卒。二十年,景王爱子朝,欲立之,会崩,子丐之党与争立,国人立长子猛为王,子朝攻杀猛。猛为悼王。

王子朝之乱是春秋时期牵涉最广、战争最多的周王室庶孽之乱。涉及了众多王室之族,和一大批重要的世卿大族、诸侯国主。

王子朝死后,他的支持者仍在发动叛乱,这是前几次庶孽之乱未见的。王子朝之乱造成了很大影响,以至于大臣专政,并最终导致“王室衰败”,并在此后的历史文献中基本就见不到周王朝的军事活动记载了。

从中不难看出,春秋时期的争霸局面是诸侯国参与周王室内部斗争,而逐渐发展形成的。而分封制带来的后遗症使诸侯国在参与王室斗争中越来越得心应手。

此消彼长之下,周王室从开始的自我内部消化,到依靠诸侯国平叛维稳,再到依靠诸侯国夺取自我政权。到了春秋后期,周王室拥有的也仅仅只是名义上天下之主了。

而在此期间,强大的诸侯国为了各自的利益和地盘开展着杀戮与征战,春秋争霸也正式拉开了序幕。

春秋争霸产生的影响:

春秋争霸促进了地方之间的思想学术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以及经济发展;对推动奴隶制度的瓦解也产生部分积极的作用,加快了古代中国格局的统一进程。

我感觉总体来说是是分封制的弊端,诸侯割据日益强盛,周天子把领土全部分到诸侯各国,实际领土越来越少,权利逐渐减弱,到春秋时,郑,楚都自立为王,进而诸侯国争端不断。只有齐,晋能主持公道,带其它诸侯国吞并小国,逐渐走向战国七雄!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开始了东周时期(分为春秋和战国)。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王室衰微,诸侯坐大,各诸侯国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和人口,以及对其它诸侯的支配权,不断进行争霸战争。先后起来争霸的有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宋襄公(或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齐桓公等还打着"尊王攘夷"口号,表面上是尊重周王,实质是为自身利益进行争霸战争。

其结果是天下大乱,人民生灵涂炭,王室更加衰微,诸侯国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所以史书上描绘这个时期的战争叫"春秋无义战"。



春秋争霸,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周幽王死后,周平王即位,由于镐京遭受战争破坏,加上受到犬戎的威胁,公元前770年,平王把都城从镐京迁到洛邑,至此,西周结束,东周建立,从这一年起到公元前476年为春秋时期。春秋得名于孔子所著鲁国的编年史<春秋>

春秋时期,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多姿多彩的时期,王室衰败,诸侯竟敢问“鼎”之轻重,“礼崩乐坏”的局面标志着奴隶制已到末日。

这时期分封的诸侯国不再听天子的命令,天子要依附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们的地位,成为“霸主”。

在王位衰落的同时,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各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在争霸过程中,有齐、晋、楚、吴 、越王先后做过霸主, 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

影响:大国争霸促进了奴隶制的衰亡,也为社会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和新制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在大国争霸中,各大国兼并小国,开拓了疆土,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在大国称霸的过程中,华夏族和周边各部落的联系、交往、融合加强了,形成了以东方的齐国、南方的楚国、西方的秦国、北方的燕国为主的民族融合中心,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室的衰落,周天子已经失去了号令天下诸侯的能力。有的诸侯公然和周天子进行战争,有的则打着“尊王”的旗号,实际上是要把周天子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以夺取号令诸侯的霸权。 周天子实际上成为了诸侯的傀儡。这个时候,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频繁发生,它们凭借实力,使用战争的手段来扩充领土,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弱小的诸侯国逐渐被灭,成为强大的诸侯国的郡县,而强大的诸侯国则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更强大的诸侯国则可在一方称霸。 春秋时期,见于史书的诸侯国有一百二十八个,较为强大的有十几个,它们主要是位于今天山东的齐、鲁,位于今天河南的卫、宋、郑、陈、蔡,位于今天山西的晋,位于今天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燕,位于今天陕西的秦,位于今天河南、安徽南部及两湖的楚,位于今天江苏中南部的吴和位于今天浙江一带的越。 各国之间的领土之争以及国家内部的王位之争、权力之争屡见不鲜,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三十六位君主被杀,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起,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余次。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一方面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另一方面,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战争促进了华夏族和南方蛮族的融合,也破坏了旧制度,催生了新制度。 。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85072.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古代外国的头发文化有哪些特点?下一篇:苦荷为什么不让肖恩回北齐 北齐为什么对肖恩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