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你怎么评价老版三国演义 历史人物三国演义评价

导语:《三国演义》是一部经典的历史小说,以三国时期为背景,描绘了曹操、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的英勇事迹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这部小说融汇了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影响力。

目录导航:

  1. 你怎么评价老版三国演义
  2. 三国演义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
  3. 如何评价三国时期姜维这个人
你怎么评价老版三国演义

事实上,老版三国演义的经典之一就是剧如其名,非常尊重小说三国演义,几无修改。当然不是说修改就一定不好或者改就一定好,但是因为尊重原著,这一版的三国,至少让千千万万的三国演义迷过足了瘾,把书本上已经活灵活现的人物事件通过影像更生动地呈现出来,我相信很多三国迷在面对这样一版几乎是把小说照搬出来的良心剧时都感动不已甚至听到主题曲片尾曲都能热泪盈眶。

老版看诸葛,新版看曹操。一个遵从历史,一个张扬个性。老版的卧龙吊孝太经典了!

新版的曹操和刘备也牛逼极了。今天突然兴起,又点开老版三国演义,刚好看的是75集六出祁山,多年没看,看的时候也不过11.12岁,现在看来那表情体态真是传神,已然让人动情。

新版三国高一时候看的看到董卓那种说话方式,我选择拒绝。

三国演义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

先说主角诸葛亮,优点,足智多谋,智计无双,心思缜密,用兵出神入化,但缺点就是过于谨慎小心,并有错用马谡识人不明。

关云长优点武艺高强,义薄云天,忠义无双为一世大将,但缺点刚愎自用,骄傲自负。

曹操是一个复合型人才,优点心思缜密,有宏图大志,并且文采斐然,但是缺点心狠手辣,猜忌心重。

如何评价三国时期姜维这个人

首先,姜维是降将,当时任天水参军,投降原因是:怀疑通敌,有异心。其实诸葛亮还没到天水,大多数人都准备开门投降。所以姜维投降后诸葛亮还是很欣赏他的,还写信给蒋琬说姜维胆略过人。

其次,从姜维投降到诸葛亮死,诸葛亮一直带在身边,也花了不少心思再他身上。但是并不是丞相死后,他立马统领军事大权,而是在费炜遇刺身亡后才开始的,其后开始就北伐。

北伐为什么都是以失败而告终,诸葛亮厉害吧!还是失败,所以说并不是姜维军事能力不行,而是蜀国穷,以一州之力对抗半个中国,而且还是贫困山区多。而且五虎上将死后,蜀国二代将领没一个拿的出手的。加上当时宦官黄皓弄权,军政不合,这就加速了蜀国的灭亡。

再者,姜维是主战派。当刘禅投降并命令姜维投降时,他假投钟会,并打算利用钟会反魏机会恢复西蜀,但是钟会失败,最后与钟会一并被杀。

所以说蜀国灭亡不是姜维的锅,是历史的必然。可以评得上忠义,为蜀国鞠躬尽瘁。

毁誉参半吧。个人能力上,可谓文武兼备。思想品德上,作为蜀国后期政治军事大权在握的人,一心为国。但是,继承诸葛亮遗愿7次北伐难免有穷兵黩武之嫌,耗空了蜀国的国力,为日后灭国埋下伏笔。

另外,诸葛亮在位时,姜维的地位也不是很高。诸葛亮之后的丞相之位,先是费祎,然后是董允,然后才是他。 很有意思的一点是,诸葛亮五丈原去世之前,有人问诸葛亮,谁能接替丞相?他说先是费祎,费祎之后是董允,当别人问他再然后是谁,他就摇头不语了。这是不是表明,诸葛亮当初已经预见了姜维的失败。

其实姜维是三国里争议比较大的人物,除了他出身就是后期执掌蜀汉军权时作为与诸葛丞相的对比使得后人对他评价不一,但是因为记载不多尤其早年包括降蜀经历所以各家各言。想来大部分从小听三国评书的国人来讲都不自觉将蜀汉以正统居,所以对蜀汉人物作为有包容,更何况这位弃暗投明的丞相接班人。

关于姜维的评价

1.为何降汉

227年诸葛亮初次北伐,曹魏自刘备去世后一直未把西线当回事,所以长安西的雍州地区一下子被冲出山沟的汉军震惊,天水、安定、南安三郡一齐叛魏应亮。姜维就是当时天水郡属官,只是正跟随郡守巡视不在属地,在不同的记载中都是郡守马遵惊吓中抛弃属官逃跑,姜维等人在时局逼迫下降蜀。不曾想战局突变,马谡街亭失守,诸葛亮仅迁走祁山附近千户居民和降将,姜维连母亲都没来得及带走。

(窃以为)姜维如此选择与所在雍凉之地有关。

晋时太原人孙盛写杂记说,姜维跟随诸葛亮与母失散,后来收到母书,

“令求当归”,

姜维说:“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

有说法说姜维粗知学术,应该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意思是姜维不至于对母亲不孝。但我觉得这样的推论都是想当然尔,因为“粗知学术”就推出“不出此言”?这句话很能解释姜维留在蜀汉的原因,“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

2.文才武略

陈寿在最后评价姜维时说他粗有文武,与诸葛亮对这位接班人的高度评价截然不同。如果真要评价的话,恐怕要在陈寿与丞相之间打个对折,姜维没有那么不堪但也并非高才。

249年高平陵之变,夏侯霸投蜀,姜维二次北进,筑城被郭淮、陈泰、邓艾击败,句安、李歆降魏。250年姜维假节三次北进,西绕凉州攻西平不下,虏郭修。

3.领军治国

253年春节,费祎在汉寿同僚聚会时被降人郭修刺杀。有阴谋论文章说郭修实则与姜维有莫大关系,史料太少,这样的联想纯属臆断。但的确这次事件让姜维少了保守制约,接掌蜀汉外围军队,成都的政事完全回归于皇帝刘禅(诸葛亮逝后不置丞相蒋琬后不置大司马)。

但246年底董允病逝后,黄皓顿时解放,251年陈祗升任尚书令,黄皓上下逢源,任黄门令,到258年陈祗死,黄皓一跃成为中常侍兼奉车都尉。所谓常侍,就是在皇帝身边应对的顾问,太监被称为中人,所以任的官叫中常侍,以前东汉末掌管文书和传达诏令,权力极大。两汉时的皇帝并非日日早朝,很少朝会和群臣议事,刘禅这样的皇帝估计一个月能有一次就不错了。而黄皓在蜀汉的任职估计和东汉也相同,从他日后的行为来看,他的中常侍就是负责传宣旨意,并向刘禅通报外部消息的职能。而奉车都尉是执掌皇帝车马的内官,这样一来,黄皓成了刘禅的耳舌和四肢:皇帝在哪里,说些什么,知道些什么——都得捉摸这位黄公公的意思了。

4.为人

作为一个敌国降将,这么多年的征战已经让所有人疲惫不堪,没有人相信孱弱的蜀地能够复兴汉室,姜维就像一个在从不属于自己的目标下卖力奔跑,旁人看的辛苦,也扼腕叹息,但终归是个悲剧。但这不妨碍所有人对姜维个人品性的褒奖,蜀汉学者郤正后来著文评论姜维说,

姜维是孤独的。

263年八月,魏司马昭三路伐蜀,姜维孤掌难鸣,钟会破汉中进逼剑阁,邓艾突破阴平进逼成都,刘禅投降。在剑阁守备的姜维听到这个消息时居然没有放弃,暂降钟会,静待钟会进成都后与邓艾翻脸,得知钟会彻底叛变的姜维激动不已,在他心底有了一个复国大计。他给刘禅密书写道,“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写魏氏春秋的东晋人孙盛在80多年后到蜀地,还见到了当年姜维给刘禅的密书。听蜀地人说姜维当年想假降钟会,再找机会杀之以复蜀土,可惜没能成功,遂至泯灭。

264年正月十八,钟会反叛失败被乱军所杀,63岁的姜维也死在乱军中。

一句话,姜维是个悲剧人物。

公元二二八年春,诸葛亮首次北伐时,意外收获了二十七岁的姜维。诸葛亮对姜维做过调查后,大感兴奋,写信给在成都的蒋琬和张裔,称赞姜维的能力在马良之上,这可是极高的赞誉。

公元234年,诸葛亮进行最后一次北伐,病死于五丈原。虽然诸葛亮很器重姜维,他临终前做了许多交代,但却没有把姜维摆在重要的位置上,反而是看中了蒋琬和费祎的治国守成的能力,把今后国家大权都交给了这两位稳重的大臣,实在令人困惑。

从结果论来看,蒋琬和费祎两人,守成固然有余,但进取不足,几十年窝在老巢里,完全不思“北伐”,有负诸葛亮的厚望。更要命的是,两人不思“北伐”也就算了,他们还拼命阻拦姜维“北伐”,这就更对不住诸葛亮了。

诸葛亮死的时候,姜维三十三岁,能力虽然已经得到了肯定,但只要有蒋、费两位蜀国元老在位,他就不可能有发挥的机会。

姜维等了十九年,蒋琬、费祎两人先后都“挂了”。自费祎死后,姜维连年出征,一方面显示了他的抗魏决心,但一方面也因败多胜少,民怨开始出现。迫于情势,他只好休兵几年。四年后,六十一岁的姜维再度出兵“北伐”,结果这次又败了。

公元二六三年八月,魏灭蜀战争打响后,刘禅开门投降,要姜维也归顺魏国,但姜维是个永不放弃的人,不搞自杀、殉国这一套的传统把戏。他知道邓艾、钟会两人不合,其中钟会不只有政治野心,还对他言听计从,他不妨将计就计。于是,姜维诈降了钟会。他准备借钟会之手杀掉邓艾,再煽动钟会自立为王,最后他再伺机杀掉钟会,复兴蜀汉,这是姜维的如意算盘!

果然,邓艾被钟会污陷而死了,钟会也准备独立为王了。但令人意外的是,当时有一股风声说,姜维准备活埋钟会带来的十万大军,弄得人心煌煌。于是,士兵们先法制人,把姜维、钟会都杀了。

姜维失算了!

综观姜维的一生,二十七岁得到诸葛亮的赏识,好运得令人眼红。三十三岁开始受制了蒋、费,无法一展长才。他等蒋、费两人一一死去,他已经五十二岁,老了。但一个半百之人,能够不甘老骥伏枥,能想尽办法,非得要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并在蜀汉亡国后,弄死了两位敌国大将。姜维生当此时,却要逆流而上,“虽千万人,吾往矣”,即使当人民公敌也不在乎,这种勇气,这种精神,连奸雄曹操,也会自叹不如吧。

可以说,后诸葛亮时期的蜀国,最能继承诸葛亮遗志,最能发挥诸葛亮精神的,非姜维莫属。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85556.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大魏宫廷魏国的皇帝和妃子有哪些 曹魏皇帝列表及皇后下一篇:允俄的生母是雍正的养母 真实的历史雍正养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