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秦国君王顺序及名字 秦朝皇帝去世交什么

导语:秦朝皇帝去世时,按照秦国君王的顺序,交接的内容包括政务、军事以及继任者的任命等。秦国历经多位君王统治,每位君王在去世前都要确保国家的稳定和未来的发展。

目录导航:

  1. 秦国君王顺序及名字
  2. 韩非死后秦始皇的责任
  3. 秦朝第三任皇帝是
秦国君王顺序及名字

1、秦惠文王:嬴驷(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11年),又称秦惠王,嬴姓,赵氏,名驷,秦孝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37年—公元前311年在位。

2、秦武王:嬴荡(前329年—前307年),又称秦武烈王、秦悼武王,嬴姓,名荡,秦惠文王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前310年—前307年在位。

3、秦昭襄王:嬴稷(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又称秦昭王,嬴姓,赵氏,名则,又名稷,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

4、秦孝文王:嬴柱(公元前302年―公元前250年),亦称安国君,是战国时秦国第35位国君,嬴姓赵氏,名柱,秦昭襄王次子,秦庄襄王之父。

5、秦庄襄王:嬴楚(前281年—前247年),又称秦庄王,嬴姓,赵氏,本名异人,后改名为楚,秦孝文王之子,秦始皇之父,战国时期秦国国君。

6、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7、秦二世:胡亥(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07年),嬴姓,赵氏,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苏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即秦二世,亦称二世皇帝,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在位。

8、秦三世:子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6),即秦三世,嬴姓,名子婴或婴,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在位46天。初称皇帝,后改称秦王,史称秦王子婴。

韩非死后秦始皇的责任

韩非,战国时期韩国人,后人称韩非子或韩子,韩国公子,与后来著名的秦国丞相李斯,同是荀子的学生。虽说有些口吃,但是,对于法家一系的贡献亦非常之深,而他的著作《内外储说》、《说林》、《喻老》、《十过》等,对后世影响也颇为深远。

他提出的这些学说对秦国可谓是至关重要,但是据司马迁《史记》记载:“韩非囚秦,《说难》,孤奋。”韩非虽口不善辩,然下笔汹涌,鞭辟入里;语言简洁,又不乏生动活泼之态。韩非寡言少语之际,遭同窗暗算之时,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对社会进行冷峻犀利的观察,个中滋味,岂足为外人道!观此书,明司马之意,知韩子之文,畅“无情”之法治,有所本矣!”

那么,韩非子的死,难道就只有李斯该负责吗?秦始皇呢?姚贾呢?他们真的就是清白的吗?

韩秦间必然的博弈

要知道,韩国是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弱小的——后来秦统一六国的战争中,韩国也是最先被灭的国家。韩非子作为韩国的公子,在面对韩国势微的情况下,多次上书向韩王谏言,韩王却熟视无睹。

不过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他的那些著作很快便被秦王嬴政所知晓,并很受嬴政青睐,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天才, 却最终落得个客死异乡的下场。

其实,作为战国诸强,在面对强秦日益崛起时,其余六国都心生恨意,恨不得对秦国“食其肉,寝其皮”,而韩国尤甚,尤其是那著名的博浪沙,如果不是嬴政命大的话,也许早就已经死于非命。

那么,作为在韩国抑郁不得志的韩非子,为了振兴韩国,于公元前223年,韩非只身出使秦国。而身为秦国的最高统治者们,也当然了解韩非使秦的来意,于是韩非与李斯这两位昔日的同窗好友,便成为了主要的交往对象。而韩非子的死,李斯也成为了嫌疑最大的人。

当然,韩非入秦的目的,嬴政、李斯以及一些秦国高层官僚还是非常清楚的,不管李斯和韩非的同学情谊多么深厚,彼此都是各为其主,韩非想要振兴韩国的目的还很明显的。可这与秦统一六国的大政方针,是背道而驰的,而韩非子客死异乡的悲剧开端,也就从他入秦的时刻开始。

俗语说得好,“三年不上门,是亲也不亲”,况且是所谓的同窗。这不禁让人想起鬼谷子的两个学生孙膑和庞涓,他们学成之后都去魏国寻求发展,但是,一个做到了大将军,一个成为残疾。先后客死异乡,如果不是齐威王和田忌的话,孙膑兵法也许就只是一个传说了。

更何况,虽然秦国一直奉行以法治国,但是,就治国主张而言,韩非子无疑和秦国上层的治国理念背道而驰,想实现存韩的理想,无异于痴人说梦。

而我们后来都知道,在秦统一六国的战争中,韩国是第一个被灭亡的国家,当然,你也可以说是因为韩国离秦国很近,也就是苏秦、张仪所说的“远交近攻”。而关于统一六国的大政方针上,李斯和嬴政可谓是同一条战线上的战友,韩非则自然而然地站在了他们的对立面,因此这灭韩之战也被秦国政府提上了议事日程。

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方面,秦国从嬴渠梁到嬴政历经六代国君,虽说励精图治,但是也历经坎坷,并且商鞅也因为自己的严刑峻法,最后被嬴驷车裂。虽然他的学说最终被惠文王采纳,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而到嬴政执政时期,秦国国力已经变得强盛,东方诸国虽有赵国、齐国还能与之抗衡,但已经不能同日而语。灭韩不但是大势所趋,也是秦国上层梦寐以求的夙愿。而反观韩国,也就像后来的蜀汉政权一样,只能四处游说,大肆宣传。

想必如果韩非不是遵从的法家学说,可能早就被秦国当成客卿,驱逐出境了,而韩非子为了存韩也是不遗余力,但那也只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

当然,在韩非子看来,给秦王政上书后,他存韩的理想也算可以实现了,并且,韩非还设想着通过金钱来贿赂楚国,最终达到灭赵的目的。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按理来说,这么完美的计划,有对秦国相当有利,秦国的那些领头人们已经相当心动,但是,李斯的一席话,却最终断送了韩非子的梦想。

韩非之死的真正原因

其实相对来说,韩非之所以送命的真实原因,是因为他的理论和秦国的大政方针背道而驰,并且自己的老同学李斯率先主张灭韩,才导致他的失败。那么,在秦国已经得到秦王赏识的韩非子,究竟是怎样走到了自己的末路?关于这些有很多种说法:

1.韩非因为嫉妒而遭杀害

虽说韩非有一些口吃的毛病,但是他的才华却是李斯所比不了的,这也遭到了李斯的眼红,最终为了秦国的统一大业,李斯不顾同窗之情残忍的将韩非杀害。

2.死于嬴政之手

不管李斯在秦国是如何的权势熏天,但是,在秦国能决定韩非生死的。也只有秦始皇这个最高统治者。并且秦始皇的疑心很重,当年大将王翦率领60万亲军灭楚,因为此前有李信的败仗,秦始皇并不真正信任王翦,并随着王建德权利越来越大,这让秦始皇有些“芒刺在背”的感觉。

于是,王翦不得不采用自污的方式得以保全性命,况且,如果当初李斯不上那著名的《谏逐客书》,也不会有他以后的辉煌。那么,一心要存韩的韩非,虽然在秦国得到了重用和赏识,但毕竟他是韩国人,存韩才是韩非子入秦的真正目的,说秦始皇完全信任韩非,真有点天方夜谭。

还有人说是因为秦国大臣姚贾。在当时有一位官员姚贾,曾经自愿去制止其他国家想联合对付秦国的行为。于是,姚贾得到了秦始皇的赏赐。但是,韩非却对姚贾不满,最终逐渐被秦始皇疏远,最后被秦始皇杀死。

结语

韩非这一生可谓历经坎坷,起初在韩国时,屡屡上书韩王而不被重视,在怀着存韩的理想入秦后,不但政治理想得不到施展,最后还客死异乡,并且韩国也成为了第一个被秦国灭亡的国家。

大概真的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最终,韩非成为了秦国统一路上的垫脚石。他的才名、忠心也随着他的去世,以及韩国的灭亡而烟消云散,这也真的是可悲可叹。而秦始皇在韩非死后,并没有为其平反昭雪,足以得见什么是“最是无情帝王家”。

秦朝第三任皇帝是

1、秦朝没有第三位皇帝,只有两位。一个是秦始皇嬴政,一个是秦三世子婴。秦二世胡亥没有登基。 2、简介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是由战国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3、成就 秦朝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体、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首创了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官制,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彻底打破自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度,强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故称“百代都行秦政法”。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86533.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古代蜀汉历史中都有哪些著作记录了该时期的事件和人物?下一篇:中国历史有阿富汗这个人吗 阿富汗冷历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