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东汉各年号和对应的历史时间 东汉后面的一个皇帝列表

导语: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从公元25年至公元220年。东汉的年号有很多,涵盖了整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迁。东汉后面的一个皇帝列表包括光武帝、明帝、章帝、和帝、殇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等。他们在位期间经历了各种内外挑战和改革。东汉时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录导航:

  1. 东汉各年号和对应的历史时间
  2. 东汉末年魏国最后一任皇帝
  3. 刘秀建国后历经几代
  4. 刘秀走国后面是什么
  5. 汉武帝之后继位顺序
  6. 东汉和帝以后的皇帝都是汉和帝的直系子孙吗
  7. 汉武帝刘彻之后的皇帝
  8. 东汉末年的各国君主都有谁
东汉年号和对应的历史时间

东汉)公元25—220年,共196年

东汉又叫后汉,从公元25年刘秀称帝起至公元220年曹丕代汉止,因国都洛阳在西汉国都长安的东面,史称东汉,东汉共有14个帝王,包括少帝刘懿,

光武帝(刘秀)字文叔(公元前6--57年)。高祖九世孙,先后推翻王莽,刘玄后称帝,在位33年,病死,终年63岁,葬于原陵(今河南省孟津县西长道社)。

明帝(刘庄)初名刘阳(公元28--75年)。光武帝第四子,光武帝死后继位,在位18年,病死,终年48岁,葬于显节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

章帝(刘炟)(公元56--88年)。明帝第五子,明帝死后继位,在位13年,病死,葬于敬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

和帝(刘肇)(公元79--105年)。章帝第四子,章帝死后继位,在位17年,病死,终年27岁,葬于慎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

邓太后(邓绥)(公元81--121年)。和帝皇后,和帝死后,执政16年,病死,终年41岁,葬于和帝慎陵之侧。

殇帝(刘隆)(公元105--106年)。和帝幼子,和帝死后继位,在位不足1年,病死,终年两岁,为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皇帝,葬于康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

安帝(刘祜)(公元94--125年)。章帝孙,刘庆子,殇帝死后继位,在位19年,于南下巡游途中病死,终年32岁,葬于恭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

少帝(刘懿)(公元?--125年)。章帝孙,安帝死后继位,在位不足1年,病死,葬处不明。

顺帝(刘保)(公元115--144年)。安帝子,少帝死后被宦官拥立为帝,在位19年,病死,终年31岁,葬于宪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25里处,一说在洛阳市西)。

梁太后(梁纳)(公元106--150年)。顺帝皇后,顺帝死后执政6年,病死,终年45岁,葬于顺帝宪陵之侧。

冲帝(刘炳)(公元143--145年)。顺帝子,顺帝死后继位,在位不足半年,病死,终年3岁,葬于怀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25里处,一说为洛阳市西北)。

质帝(刘缵)(公元138--146年)。章帝玄孙,冲帝死后,被梁太后和梁翼迎立为帝,在位不足1年,被梁翼毒死,终年9岁,葬于静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

桓帝(刘志)(公元132--167年)。章帝曾孙,质帝被毒死后,由梁翼迎立为帝,在位21年,病死,终年36岁,葬于宣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

灵帝(刘宏)(公元166--189年)。章帝玄孙,刘苌子,桓帝死后,窦后立他为帝,在位22年,病死,终年34岁,葬于文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

少帝(刘辩)(公元175--189年)。灵帝死后继位,在位不足半年,被董卓废黜,后被毒杀,终年15岁,葬于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

献帝(刘协)字伯和(公元181--234年)。灵帝第三子,少帝弟,少帝被废后继位,在位31年,被曹丕废黜,后病死,终年54岁,葬于禅陵(今河南省修武县北小风村)

东汉末年魏国最后一任皇帝

魏元帝曹奂就成了魏国最后一个皇帝。

曹奂是曹操的孙子,燕王曹宇的儿子。260年,时任魏国皇帝的曹髦甚至司马昭的势力和野心,于是召集大臣王经等人打算除掉他,但是这个计划被司马昭提前知道了,司马昭抢先下手,杀死了曹髦,掌握了大权。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司马昭跟大臣们商议,将曹奂拥立为新的皇帝。

曹奂登基后,大赦天下,将司马昭封为相国,但是曹奂在位时间只有五年,这期间,魏国吞并了蜀国。后来在他在位的五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有了篡位之心,他逼迫曹安环让位,曹奂畏惧司马家族的势力,因此只好乖乖的退位并且退到了金墉城。

司马炎对曹奂还算是好的,因为他保留了曹奂的爵位,许给他万户食邑,许诺他日后衣食无忧,还准许他上朝的时候不用称臣,也不用进行跪拜大礼。

公园220年,汉献帝被逼让位给了曹丕,曹丕上位称帝建立了曹魏,实诚魏文帝。四十五年之后,司马炎夺取了魏元帝的皇位,建立了西晋,曹魏结束,魏元帝曹奂就成了魏国最后一个皇帝。

刘秀建国后历经几代

刘秀自王莽篡权后变成平民,通过起义推翻王莽是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是东汉第一任皇帝,后来经过明帝章帝对刘秀发扬光大,国富民强,到了和帝利用宦官平定天下,东汉开始走下坡路,一共历经十二位皇帝到汉献帝,最后曹操之子曹丕继位。

刘秀建立了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东汉,建都洛阳。

一共历经了八代,十四个皇帝,一百九十五年。其中光武帝刘秀传儿子明帝刘庄,明帝传儿子章帝刘炟,章帝传儿子和帝刘肇,和帝传儿子殇帝刘隆。

汉安帝刘祜是章帝孙子和殇帝是一代。安帝传位儿子顺帝刘保,顺帝传儿子冲帝刘炳。

冲帝无子质帝继位,质帝无子桓帝继位,桓帝无子灵帝继位。灵帝传子少帝刘辫,少帝无子汉献帝继位。所以一共传了八代。

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公元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省枣阳市)人。东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九世孙,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后裔。

刘秀于中元二年(57年)二月戊戌去世,享年六十二岁,谥号光武,庙号世祖,葬于原陵。

西汉的首都在长安(今西安),而东汉的首都在洛阳。按照地理位置,长安在西边,洛阳在东边,所以分别称为东西汉。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又称前汉,与东汉(后汉)合称汉朝。是中国古代秦朝之后的大一统封建王朝。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史称西汉,刘邦即汉高祖。 公元9年,外戚王莽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西汉共有十四帝,历经212年。

东汉(公元25年~220年),又称后汉,与西汉(前汉)合称汉朝,是中国古代强盛的大一统封建王朝。 25年(东汉建武元年),参加过农民起义的西汉皇族刘秀称帝,沿用汉的国号,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即汉光武帝。 184年黄巾大起义后,东汉王朝名存实亡。220年(东汉延康元年),曹丕废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建魏,东汉灭亡。东汉历经十二帝,享国祚195年。

刘秀建国后又历经13代君王,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建都河南洛阳)所以叫东汉区别与西汉(建都在陕西西安)以后,又历经13代帝王分别是刘庄、刘炟、刘肇、刘隆、刘祜、刘懿、刘保、刘炳、刘缵、刘志、刘宏、刘辩、刘协共13位,公元220年曹丕篡位废掉刘协,东汉政权灭亡。

刘秀建国后历经十三代。

汉光武帝刘秀(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今湖北省襄阳枣阳市),东汉第一位皇帝(公元25年8月5日-57年3月29日在位)

西汉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刘秀生于陈留郡济阳宫。适逢王莽篡立新朝,群雄相争,民不聊生,农民起义不断。地皇三年(22年),刘秀与其兄长刘𬙂在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起兵。

更始三年(25年),在鄗县(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登基称帝,改元建武,定都于洛阳,立南阳为南都,国号为“汉”,史称东汉。自更始三年(25年)至建武十二年(36年),历经十二年,刘秀逐步扫平各方势力,最终统一全国。

平定动乱之后,刘秀励精图治。政治上,提倡“柔道”治国,改革官制,整饬官风吏治,精简结构,优待功臣;经济上,休养生息,恢复发展经济;文化上,大兴儒学、推崇气节,开创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司马光、梁启超语)的“光武中兴”时代。

刘秀走国后面是什么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发迹于河北,故河北许多地方有刘秀的遗迹和传说。“刘秀走国”的故事在老家一带妇幼皆知。但除去片段的神话传说,对其真实历史能弄清楚的人不多。“走国”二字有对光武帝隐讳之意,乍看还以为是“巡视”、“视察”。其实“走”是“逃”,当时的“国”也不属于刘秀。说的是刘秀最倒霉、窘困,落荒逃亡的经历。逃谁呢?逃的是邯郸的土皇帝王郎,并不是传说中的王莽。

西汉末年,王莽篡国,建立新莽政权。暴政与天灾逼得造反的农民、趁势的野心家蜂起云涌,仅河北就有铜马、青犊、五幡、龙来、大枪、高湖几十伙,总人数达百万,有兵的都是草头王。南阳粮商刘秀自称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公元22年与其兄刘縯加入绿林军,打下宛城,拥载一位容易控制的窝囊废刘玄为“更始皇帝”,继承汉业。公元23年九月攻破长安,杀王莽,定都洛阳。

更始帝的部队分为两派。一派是绿林起义将领;一派是南阳豪族,以刘縯为首。绿林派嫉恨刘縯功高,撺掇更始帝杀死刘縯。刘秀含恨忍痛,不敢服丧,假装无怨无恨,饮食言笑如平常。更始帝觉着愧疚,拜刘秀为武信侯、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令其持节镇慰河北各州郡。

刘秀乐不得脱离虎口,远走高飞。于是北渡黄河,到达河北。新野的邓禹迎接刘秀,给他出主意说:更始帝没能耐,不会成大事。你要广交天下英雄,做任何事都要顺乎民心,重建汉高祖的威望。现在天下大乱,民心思定,争取到了民众,就一定能取得胜利。于是刘秀接见郡县长官及乡间名流,解放囚徒,销除苛政,恢复汉官,得到上层人士欢迎。邓先生的一席话确定了刘秀的大政方针,对刘秀的事业起的作用很大。

公元23年底,西汉时封于邯郸的赵缪王之子刘林,将一位算命先生王郎当成汉成帝之子刘子舆,立为天子,一时势力遍及河北,派使臣遍告各郡县,悬赏杀刘秀者封十万户侯。从此,势力孤单的刘秀开始了逃亡生活。

公元24年正月,刘秀刚到蓟州(北京),蓟州的广阳王刘接就起兵响应王郎。城中大乱,传说王郎的使臣到了,命令官员出迎。刘秀所带的一帮人心神惶恐,急忙南逃。沿途不敢进入城镇,要饭充饥。好容易逃到饶阳,冒充是王郎派出的使者。接待的人端出饭菜,这帮人上前争抢,狼吞虎咽,引起接待官员怀疑,试探他们说邯郸军队来了,击鼓相迎。刘秀假装镇定地说:“请邯郸的将军一起来吃饭吧。”接待的人又招呼把守城门的人关闭城门,刘秀等急忙脱逃。十冬腊月,天寒地冻,朔风刺骨,日夜兼行,脸皮冻裂。至滹沱河,车辆陷进冰窟,惶遽中迷失方向,经老者指路,才算到达仅仅剩下的地盘信都(冀州)。信都太守任光出迎,刘秀才得到喘息机会。

刘秀的这段遭遇就叫做“走国”,又叫“王郎赶刘秀”。有的人说成“王莽赶刘秀”,那时王莽已死,那就“郎冠莽戴”了。还有人称“王莽赶萧王”,也不对。那时更始帝还没有封刘秀为萧王。

刘秀到信都以后,手下多数人都认为王郎势力大,在河北已经站不住脚了,不如就依靠信都这点兵,保着刘秀回长安。此时邳彤站出来劝刘秀:这样做,一是会惊动长安一带人怀疑你,人心不安;二是河北兵不愿意离开本土,都会逃散。不如就以信都为基地,攻取周边县城,聚集人马。刘秀听了邳彤的话,逐步扩大地盘,刘植、耿纯各率宗亲子弟也来投靠,队伍达到数万人,打下了中山、卢奴(隆尧西北)、真定、元氏等二十几座县城。邳彤的高见促使刘秀取得成功。

王郎的大将李育屯兵在隆尧西边的柏人城。刘秀的前锋到达,受到李育突然袭击,惨败而回,丢失了全部辎重。刘秀收集溃散的士兵,与李育在柏人城外大战,夺回全部辎重。李育退守柏人,刘秀攻城不克(可见当时小小的柏人城多么坚固),引兵向东,占据广阿(隆尧固城)。上谷县太守耿况、渔阳太守彭宠率大将吴汉、寇恂的骑兵部队来会,更始帝也派尚书仆射谢躬来讨伐王郎,刘秀出城拜迎,设盛宴款待。

广阿(再重复一遍:治所在隆尧城北的固城)聚会成为刘秀形势好转的节骨眼儿。于是指挥诸将东围钜鹿,在柏人城东北与王郎军大战。公元24年四月围邯郸,五月拔其城,杀王郎。

更始帝刘玄害怕刘秀势大威胁他的帝位,一面封刘秀为萧王,一面派人诏令刘秀罢兵,与诸将一起回洛阳,许以尽封官爵。刘秀辞以“河北未平”,不入圈套。率诸将在河北南部的钜鹿、馆陶和北部的永乐、徐水、安次、平谷等地消灭了各路起义军。公元25年六月从河北北部返回,在高邑(一说柏乡县北固城)受诸将拥载,于千秋亭即皇帝位,改元建武。十月进占洛阳,定为首都。结束了历史上的新莽时代,开始了东汉195年的统治。

汉武帝之后继位顺序

1、汉武帝之后是刘弗陵继位,刘弗陵系钩弋夫人和汉武帝的儿子,西汉的第八个皇帝,史称汉昭帝。太子刘据在巫蛊之祸中被逼自杀,刘据死后,汉武帝将皇位传给了年仅八岁的刘弗陵,并在立刘弗陵为太子的同时,杀死了他的生母钩弋夫人。

2、帝王世系顺序如下:刘彻——孝昭皇帝刘弗——海昏侯刘贺——孝宣皇帝刘询——孝元皇帝刘奭——孝成皇帝刘骜——共皇帝刘康 ——孝哀皇帝刘欣。

3、后元元年(前88年),汉武帝叫画工画了一张“周公背成王朝诸侯图”送给霍光,意思是让霍光辅佐他的小儿子刘弗陵作皇帝。

汉朝(前202—公元220年),史学界分为西汉和东汉,共29帝立国405年。汉朝皇帝列表:汉武帝之后的皇帝汉昭帝刘弗陵、汉废帝刘贺、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汉孺子刘婴、王莽、汉更始帝刘玄、建世皇帝刘盆子、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东汉前少帝(北乡侯)刘懿、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东汉后少帝(弘农怀王)刘辩、汉献帝刘协。

东汉和帝以后的皇帝都是汉和帝的直系子孙吗

确实如此,汉和帝虽然依靠宦官夺权,但是一则,此时的宦官郑众等人并不像东汉后来那样的为非作歹的宦官;二则,汉和帝夺权亲政后并没有给予宦官很大的实权,给予宦官更多的是爵位和荣华富贵;就像光武帝统一天下后并没有赋予开国功臣很大的实权,而是给他们爵位和荣华富贵,这一点和光武帝的处理手段很像,所以后世史家说和帝时宦官专权并不符合史实。从汉和帝废阴后立邓绥为后这件事可以看出汉和帝打击外戚的高明手段,这件事从表面上看固然是邓绥的人品比阴后好,但从结果看并不是主要原因,因为废阴立邓,使得阴、邓两大豪族中的实权人物都受到波及,阴、邓两家很多实权人物要么流放要么被杀,所以说汉和帝通过废立使得外戚集团重创,使得皇权高度集中于己手,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汉和帝高超的政治能力。只可惜汉和帝死的太早,如果把汉献帝五十四岁的寿命和他二十七岁的寿命换过来,那么他必定会成为汉武帝那样伟大的帝王,那么东汉比西汉会更加辉煌。因为东汉前三代是中国所有大一统王朝中传承最为顺利的,而且三代帝王都是明君。秦朝第二代是赵高与胡亥谋划的沙丘之变,西汉第二代是吕后专政,唐朝第二代李世民玄武门政变,宋朝第二代斧声烛影,元朝前身蒙古国第二代窝阔台争位以及元朝第二代成宗之后就开始政变不断,明朝第二代建文帝和朱棣的靖难之役,清朝前身后金第二代四大贝勒争位以及皇太极改金为清后第二代多尔衮和豪格争位。这些大一统王朝开国后三代以内的皇位传承都是血雨腥风,但只有东汉前三代传承是最平静的,而且前三代的君王都很励精图治,从唯心角度说,也许老天看东汉前三代最好,所以让东汉三代以后开始不顺吧,所以汉和帝命比纸薄,实在是可惜汉和帝了,他要是再活三十年,那他的谥号或许会是汉威帝,威字和他挺配的,那东汉后来也就没有宦官与外戚什么事了,东汉的命数至少会延长六十年,会和明清的命数差不多,名气会比西汉大很多,可惜没有如果!

汉武帝刘彻之后的皇帝

汉昭帝(刘弗陵):因病而亡

8汉废帝(刘贺):汉朝最短命的皇帝

9汉哀帝(刘欣):“同志”皇帝

10汉新帝(王莽):夺权容易,守权难

11汉光武帝(刘秀):中兴

12汉明帝(刘庄):东汉小有作为的皇帝

13汉章帝(刘炬):“章草”皇帝

14汉桓帝(刘志):碌碌无为的皇帝

15汉献帝(刘协):东汉最后一个皇帝

16三国魏武帝(曹操):杰出的政治家

17三国魏文帝(曹丕):政坛、文坛双峰

18三国蜀汉昭烈帝(刘备):智慧与魅力并存

19三国吴(孙权):智勇兼备

20西晋武帝(司马炎):西晋开国皇帝

21西晋惠帝(司马衷):亡国之君

22东晋元帝(司马睿):东晋第一代皇帝

23东晋孝武帝(司马曜):死得最窝囊的皇帝

24汉光文帝(刘渊):东晋汉国开国皇帝

25昭武帝(刘聪):匈奴汉国第二代国君

26前赵皇帝(刘曜):神射手

27后赵高祖(石勒):受汉文化影响最深的少数民族皇帝

28后赵国太祖(石虎):残暴、偏激

29前秦宣昭帝(苻坚):古代三位最杰出的皇帝之一

30宋武帝(刘裕):南朝宋王朝建立者

31宋文帝(刘义隆):有雄图大略的皇帝

32南齐高帝(萧道成):“鱼鳞子”

33齐废帝(萧宝卷):最昏庸、荒淫的皇帝

34梁武帝(萧):南朝皇帝中在位最久

35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鲜卑骄子

36北齐文宣帝(高洋):最癫狂的皇帝

37隋文帝(杨坚):有名的“惧内”皇帝

38隋炀帝(杨广):名声最差的皇帝

39唐高祖(李渊):大唐帝国的奠基人

40唐太宗(李世民):明君

41唐高宗(李治):懦弱的皇帝

42唐中宗(李显):被3个女人左右的皇帝

43唐睿宗(李旦):两次即位继承大统的皇帝

44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唯一的女皇帝

45唐玄宗(李隆基):音乐皇帝

46唐肃宗(李亨):两耳不闻窗外事

47唐代宗(李豫):唐史上第一个以长子身份即位的皇帝

48唐顺宗(李诵):进入太上皇角色最快的皇帝

49唐宪宗(李纯):中兴之主

50唐穆宗(李恒):纵情享乐

51后梁太祖(朱晃):五代第一个皇帝

52后唐庄宗(李存):爱唱戏的皇帝

53梧晋高祖(石敬璃):五代后晋的建立者

54后晋出帝(石重贵):善始未能善终

55后汉高祖(刘禺):后汉的开国皇帝

56后周太祖(郭威):五代后周建立者

57后周世宗(柴荣):五代十国最有作为的帝王

58吴武帝(杨行密):五代十国吴国的建立者

59南唐烈祖(李界):建立南唐

60南唐后主(李煜):一代词宗

61吴越武肃王(钱馏):“海龙王”

62前蜀高祖(王建):前蜀建立者

63宋太祖(赵匡胤):躺赢的皇帝

64太宗(赵匡义):继承太祖方针

65真宗(赵恒):“渲渊之盟”

66仁宗(赵祯):于“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

67英宗(赵曙):与辽国和西夏没有发生战争

68神宗(赵顼):王安石变法

69哲宗(赵煦):西夏向宋朝求和

70徽宗(赵估):创“寝金体”

71钦宗(赵桓):“声技音乐,一无所好”

72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契丹英雄

73太宗(耶律德光):使契丹走向强盛的人

74穆宗(耶律琛):“睡王”

75景宗(耶律贤):辽皇帝中有作为的皇帝

76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女真英雄

77西夏景宗(李元昊):西夏第一位皇帝

78元太祖(铁木真):一代天骄

79太宗(窝阁台):蒙古帝国第二任可汗

80世祖(忽必烈):大元帝国的缔造者

81成宗(铁穆耳):守成之君

82明太祖(朱元璋):布衣天子

83惠帝(朱允坟):帝王之旅四年告终

84成祖(朱棣):马上天子

85仁宗(朱高炽):老实人

86宣宗(朱瞻基):蟋蟀天子

87英宗(朱祁镇):玩童皇帝

88代宗(朱祁钰):“代替他人当皇帝”

89宪宗(朱见深):糊涂皇帝

90武宗(朱厚照):顽童皇帝

91世宗(朱厚熄):近支即位,承大统

92穆宗(朱载重):平平淡淡才是真

93神宗(朱翊钧):千古骂名

95光宗(朱常洛):传奇色彩的皇帝

96嘉宗(朱由校):木匠皇帝

97思宗(朱由检):三尺白绫一命呜呼

98清太祖(努尔哈赤):开疆扩土、骁勇善战

99太宗(皇太极):血腥

100世祖(顺治):清入关第一位皇帝

101圣祖(康熙):在位时间最长

102世宗(雍正):谜一样的皇帝

103高宗(乾隆):风流天子

104仁宗(嘉庆):重整山河

105宣宗(道光):满清以嫡长子即位的帝王

106文宗(咸丰):有重整江山之心,却无回天之力

107穆宗(同治):魄偏皇帝

108德宗(光绪):非皇子而继承大统的皇帝

109未代皇帝(宣统):最后一个皇帝

1、汉昭帝。汉武帝的小儿子,武帝死后八岁的刘弗陵即位,委托霍光、桑弘羊、上官桀等人辅政。但是不就霍光与上官桀等人发生了矛盾,上官桀等人以暗中谋划废掉汉昭帝被杀。此时的朝政基本由霍光辅政。待汉昭帝逐渐成人后,却在21岁的时候过世了。

2、刘贺。刘贺就是最近出土的海昏侯墓的主人。在汉昭帝驾崩后,大臣们选中了刘贺即位,但是刘贺进京后,仅仅当了27天的皇帝就被废掉。史书记载的原因是他荒淫无道,孝义全无,但是也有人分析是他与当时的大臣霍光发生了矛盾,导致被霍光所废。

3、汉宣帝。汉宣帝刘询是汉武帝刘彻的曾孙,刘贺废后,霍光等人拥他做了王位。汉宣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对内发展经济,对外击败了匈奴,呼韩邪单于进京朝臣。待霍光死后,以他后人不法为由,彻底的打消了霍家历经三朝的势力。

4、汉元帝。著名的王昭君出塞就发生在元帝时期,此时的朝政沿袭了宣帝以来的趋势,但是宦官当权逐渐有了苗头。大将陈汤在这一时期率军击败匈奴,说出了"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

5、汉成帝。汉成帝即位后,汉朝逐渐出现了衰亡之像,成帝宠爱赵飞燕姐妹,而在朝政上任用外戚王氏家族,导致他们逐渐掌握了汉朝的朝政大权,王莽也因为这个原因逐渐的出现在了政治舞台上,王家的势力越来越大。

6、汉哀帝。只做了一年的皇帝就告病故。

7、汉平帝。此时王莽已经逐渐控制了汉朝的朝政,为了便利控制皇帝,他立了年仅9岁刘衎当皇帝。朝政基本全部王莽控制,几年后,14岁的汉平帝过世。

8、刘婴。依然是作为王莽的傀儡存在,等待王莽控制朝政的时机成熟后,他就导演了一处禅让的戏剧,由刘婴禅让给了王莽。西汉告以终结。

东汉末年的各国君主都有谁

一、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西汉、新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历经一百九十五年,又称后汉,与西汉合称汉朝。

1、开国皇帝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即汉光武帝(公元25年—57年在位),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枣阳)人,年幼生活于陈留郡济阳县济阳宫。中国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公元25年登基(在位23年),62岁时候病死。

2、末代君主,刘协,刘协(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即汉献帝(189年-220年在位),字伯和,汉灵帝刘宏次子,汉少帝刘辩异母弟,母灵怀皇后王荣,东汉最后一任皇帝。最后刘协寿终正寝,享年54岁,葬于禅陵,谥号孝献皇帝。

二、蜀汉,蜀汉(221年5月15日[1] —263年),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亦称“刘蜀”、“季汉”。共历二帝,四十三年。

1、开国皇帝,刘备,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在位三年,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63岁病死在白帝城,留下著名的白帝城托孤的故事。

2、刘禅(shàn)建安十二年(207年-271年),出生于荆州。即蜀汉孝怀皇帝(223年—263年在位),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在位四十一年。西晋泰始七年(271年)在洛阳去世,享年64岁。这真应了小品那句话,没心没肺的活的都长。

三、东吴,吴国(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孙吴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历四帝,共52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则为59年)。

1、开国皇帝,孙权,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2、末代皇帝,孙皓(242年—284年),即吴末帝(264年—280年在位)。字元宗(一说字元景,出自《册府元龟》)一名彭祖,字皓宗。吴大帝孙权之孙,废太子孙和之子,三国时期吴国末代皇帝。太康五年(284年),孙皓在洛阳去世,时年四十二岁,葬在洛阳的北邙山。

东汉末年是三国。在三国正式立国称帝前,天下大小诸侯割据一方互相争战。最后逐渐归结到三个主要势力集团。一是占据北方的曹操,控制着朝廷。二是占据江东的孙权集团。三是占据蜀地的刘备集团。

曹操死后,接班的曹丕率先废汉献帝自立为帝,国号魏。刘备趁机也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或直接称蜀。孙权过了好长时间才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

魏国,又称曹魏,首都洛阳,始于魏文帝曹丕,灭亡于魏元帝曹奂,共5帝。

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建安十八年,汉献帝以冀州十郡封曹操为“魏公”、在魏郡治所邺建宗庙,平定汉中后进爵“魏王”,曹丕代汉后便称“魏”。以其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曹魏置司、豫、兖、青、 徐、凉、雍、冀、幽、并、荆、扬等州,并且继承了东汉在西域的统治,设立西域长史府进行管理,在毋丘俭征伐高句丽后,朝鲜半岛的一半地区也并入了曹魏版图。北部幽州的地境达于辽东,南部诸州大致依秦岭、淮河分别与汉、吴相接,户六十六万余,人口四百四十余万。

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字子桓,220年—226年在位7年,年号:黄初(220年—226年)

魏文帝曹丕,魏武帝曹操与卞夫人的长子,曹魏的开国皇帝,220年曹操去世,曹丕代汉称帝,定国号魏,改元黄初,并定都洛阳,史称曹魏。魏文帝登基后,首先平定了武威三种胡的叛乱,不久派遣军队在河西一带大破羌胡联军,曹魏的势力得以进入河西之地,接着又遣使复通西域,恢复了中原王朝对西域的控制权。此外,曹魏多次击败鲜卑,巩固了北疆。然而,魏文帝曾三次大举进兵孙吴,皆无功而返。综合来看,魏文帝在位七年时间里,曹魏实力进一步增强。葬首阳陵。

魏明帝曹叡(204年——239年)226年—239年在位14年,年号:太和(227年—233年)青龙(233年—237年)景初(237年—239年)

魏明帝曹叡,字元仲,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之“三祖” ,文学成就不及操、丕。曹魏大多时间是在与蜀汉、东吴的战事中度过,例如226年八月孙权攻江夏、襄阳,227年孟达反,231年,鲜卑与蜀汉联手进犯,到234年为止诸葛亮五次进攻曹魏,234年孙权攻合肥。魏明帝成功地抵御了这些内外战争。他重用曹真、张郃、司马懿等名将与诸葛亮作战,诸葛亮未能得尺寸之地。235年诸葛亮死后,魏蜀边境上的情况有所减缓。同年,轲比能被曹魏派遣的刺客所杀,鲜卑“种落离散,互相侵伐,强者远遁,弱者请服”,北疆也得以安定。之后,魏明帝开始大兴土木,滥用民力,临终又托孤失当,导致朝政动荡。葬高平陵。

魏哀帝曹芳(232年——274年),240年—254年在位15年,年号:正始(240—254),嘉平(249年—254年)

魏哀帝曹芳,字兰卿,为魏明帝曹叡之养子。根据《魏氏春秋》记载,曹芳可能是任城王曹楷之子,为曹彰之孙、曹操

东汉末年三分天下,分别分为魏国,蜀国、吴国。1、魏国建立于公元220年12月10日,国主魏文帝曹匹,魏国灭亡时间为266年2月4日。

2、蜀国建立于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称为汉昭烈皇帝,建立蜀汉政权,简称蜀国,灭亡于263年。

3、吴国建立于公元222年,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灭亡于280年。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87083.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伊犁河上有什么大水怪 揭秘世界十大水怪之谜新疆喀纳斯湖水怪抓住了下一篇:古代对女子身体各部位称呼是什么 古代女人老了都去哪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