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十六国演变全过程 十六国大历史事件

导语:十六国演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涉及了多个国家的兴衰更迭。从公元304年到439年,中国北方先后出现了十六个政权,其中包括前赵、后赵、前燕、后燕等。这段历史事件对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目录导航:

  1. 十六国演变全过程
  2. 十六国是怎样兴起、灭亡的
  3. 十六国历史以什么为界,划分前后两个阶段
  4. 五胡十六国全过程
  5. 十六国简史
  6. 十六国历史
  7. 试述十六国时期的政权更迭及历史发展脉络
十六国演变全过程

十六国是西晋灭亡后,在北方和四川盆地出现的一系列割据政权,统称为“十六国”。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分裂时期,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纠缠一起,使得北方遭遇了继东汉末年以来最大的灾难。十六国虽然混乱,但是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经过了十六国和后来的南北朝,进入北方的少数民族基本融入了汉族。

十六国是怎样兴起、灭亡的

西晋八王之乱后,北方被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轮流统治,西面的有前凉,后凉,西凉,北凉,南凉,中间的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北面的有夏,东面的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四川那边还有成汉,前后表示时间上区分,东西南北表示位置上区分,这十六个国家比较大一点,最后都被北魏消灭,然后进入南北朝。

十六国历史以什么为界,划分前后两个阶段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实则仅二十多万)前秦军。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南部。

淝水之战使得北府兵声威大振,谢玄、谢安、谢石等人也凭借此战留名青史。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借此机会收回权力,成为了东晋唯一掌握皇权的皇帝。而战败的前秦天王苻坚,也并非是一位怯懦无能的君王,他诛杀暴君苻生,为永嘉之乱以来的关中百姓,带来了二十多年的和平岁月,使得五胡乱华以来的北方再度恢复生机,不过因淝水战败,本已经和平的中原,又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而苻坚也在两年后被叛将姚苌杀死。

五胡十六国全过程

存在于304年至439年间的十六国,处于历史转型重塑期,这个时期的汉地江南地区,由东晋控制,而汉地北部和西南部,分属二十多国,远至漠北及西域。据史书记载,东汉后期朝廷以各种方式将边疆北方各族内迁,以增加兵源和劳力,西晋关中胡族与汉族杂住,最终导致五胡乱华,西晋灭亡。

五胡十六国源于北魏史学家崔鸿,五胡指的是匈奴、羯、鲜卑、氐、羌,十六国为: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和后秦。这个时期的历史进程是,八王之乱后的公元316年,晋帝投降西晋灭亡;376年灭代国北方统一;385年长安沦陷苻坚被杀;386年鲜卑拓跋圭在代地立国史称北魏;394年前秦被灭,400年西秦被灭,此时的关东仅有北魏北燕两国。北魏拓跋嗣继位后,时常骚扰南朝刘裕的宋,到了423年北魏拓跋焘继位,国力上升并开始了统一华北的进程,随后攻关中、灭胡夏、伐北燕,至439年北凉亡,最终实现华北统一,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

十六国简史

十六国,是西晋灭亡后,在北方出现的一段混乱的历史,和东晋并立。十六国的历史,又被称为“五胡乱华”,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段黑暗的历史。实际上,十六国的混乱并非完全归于游牧民族的南下,其根本原因是西晋的腐朽。而所谓的“五胡乱华”也算不上外族入侵,因为这些民族大多数在东汉和三国时期就已经进入了中原,成为了内地的民族。

十六国历史

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汉地巴蜀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为止。

东晋十六国时期,汉地江南、荆湘地区由东晋控制,而汉地北部和西南部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十六国”之称源出于北魏史学家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范围大致上涵盖汉地中部、东部、西南部、西部,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

汉末三国时期胡人内迁导致了五胡乱华,西晋灭亡。在五胡十六国诸国混战期间,前秦宣昭帝苻坚一度统一北方、西域、巴蜀等地,周边六十二国皆来朝拜,文教、汉化最为先进,礼乐之盛超越东晋,自此前秦成为十六国最富强的国家,但在南征东晋时,于淝水之战惨败。其后羌族、鲜卑族、丁零族于关东及空虚的关中叛变,加上东晋北伐,前秦全面崩溃,北方再度混乱。北魏立国后,经过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及太武帝拓跋焘的经营,最后于439年统一华北,进入南北朝时期。

试述十六国时期的政权更迭及历史发展脉络

十六国时代第二时期开始于后赵灭了前赵(329年),接下来冉魏又灭了后赵(352年)。不过冉魏存在的时间也很短(350—352年)。第二时期真正的重点是以慕容氏为主的鲜卑族开始建立的新的王朝,也就是说,这时期才开始有了真正的“外族”。第一时期的匈奴、羯和氐都是本来就在汉人区域居住的“异族”,却不是真正的“外族”。

以“燕”为国号的政权,包括汉人建立的北燕,都与鲜卑慕容氏有关。这时与东晋并存的有“前燕”(337—370年)和“后燕”(384—407年),以及氐族人苻洪、苻健建立的“前秦”(350—394年)。苻氏也是氐人,同样来自西边,建立了比“成汉”更大的一个政权。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有晋,有燕,还有前秦,又是一个三国并立的局面。

进入第三时期,前秦势力不断膨胀,将前燕攻灭,北方大部分地区落入苻坚的统治范围,与僻处南方的东晋形成了南北对峙。对峙的结果是苻坚率军南下,双方发生淝水之战(383年),苻坚战败,不久前秦倾覆,于是十六国时代进入了第四时期。

第四时期,因前秦倾覆,北方再度分裂,有了羌人姚苌所建立的“姚秦”,也就是“后秦”(384—417年),同一时期中原另有“后燕”(384—407年)和“南燕”(398—410年),南方仍然是晋。也就是形成了另一个四国分立的局面——晋、后秦、后燕、南燕。

第五时期,东晋的刘裕强势带兵北伐(409年),灭了南燕,却无法只凭借军事力量在北方立足,后来退回了南方。刘裕退兵时,北方的“代”崛起,后来改名为“拓跋魏”,也就是“北魏”。除此之外,还有赫连勃勃建立的“夏”(407—431年,又称赫连夏),以及远在西北的“南凉”(397—414年)和“北凉”(397—439年)。也就是说,此时并立的政权包括了晋(后由刘宋取而代之)、魏、夏、南凉、北凉等。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88646.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封神榜属于什么名著 关于真正商朝历史的书下一篇:俄罗斯乌克兰属于东亚吗 日本乌克兰历史

文章评论